第38章 水下!水下!胤禔:水下有啥???……

第38章 水下!水下!胤禔:水下有啥???……

晉封為成妃的聖旨和讓良嫔從延禧宮搬去儲秀宮的口谕傳到後宮,除了佟佳貴妃和妃、嫔份位上的送了賀禮去戴佳氏和良嫔宮裏,餘下位份低微的小妃嫔們都一個個縮着脖子躲在自己院子裏,半點都不敢摻和這件事。

“這可真是、真是……”胤禟跟胤俄關系最好,胤禟雖受了無妄之災罰了俸祿,但因為勸架被打破的額角,也得了康熙一句‘倒算有個擔當是個當哥哥的樣兒’的評價。

宜妃為此顧不得萬歲爺大發雷霆的事,高興得晚上還多吃了一碗飯。

宜妃弄不明白自己這個小兒子是怎麽回事,明明猴精猴精的就是在萬歲爺跟前不讨喜,之前差一點連個差事都撈不着。

還得自己一把年紀學着那些小妃嫔的伏低做小,哄得萬歲爺一連三天宿在自己宮裏,才把胤禟送到戶部去當差。

要知道那幾天後宮其他幾個老人兒在佟佳氏宮裏看見自己都忍不住揶揄打趣,說自己為了小兒子也太豁得出去了。

“娘娘,要奴婢說眼下這般也沒什麽不好。”宜妃是個脾性頗為爽朗大氣的美人,她身邊的宮女嬷嬷比別處的膽子要大,這會兒關上門還敢多說幾句。

“是沒什麽不好,成妃得了永壽宮的主殿,跟咱們是沒什麽關系。但好歹不是良嫔得了便宜,我這心裏想想也舒服些。”

宜妃不喜歡良嫔,是後宮人人都知道的事情。當年兩人得寵的時間差不多,一個明豔大方一個溫婉動人,南轅北撤的兩個人連生孩子都前後腳,自然沒少為了聖寵拈酸吃醋。

雖然明面上一直都是宜妃仗着家世和位份牢牢壓了良嫔一頭,但只有宜妃自己知道自己那些年在衛氏手裏吃過多少暗虧,還沒法說。

這幾年胤禟跟胤禩走得近,宜妃旁敲側擊不知多少回,偏自己那小兒子骨子裏是個一根筋,他認準了他八哥千好萬好,就誰來說都沒有用。

這一次胤俄發難跟胤禩打了一架,胤禟才跟着老實了許多,至少到了自己跟前不再一口一個八哥的聽得宜妃心梗。

“往日老九還總跟我說胤俄沒了額娘在宮裏不容易,他這個當哥哥的要多幫襯。人家不過是表面上裝裝樣子,到了要較真的時候,他是一點虧都不肯吃,算來算去就只有老九是個傻子。”

跟在宜妃身邊多年的嬷嬷聽她這麽感慨卻笑了,“咱們九阿哥有娘娘護着,自然要輕松些。奴才說句僭越的話,十阿哥到底沒了額娘,他不自己多留個心眼,如今還不知道過到哪個犄角旮旯裏去了。”

這話乍一聽不是好話,卻說在宜妃心坎上。當娘的一輩子為兒為女再操心再難也是心甘情願的,宜妃嘴上嫌棄胤禟不省心不争氣,眼底的笑意瞞不了人。

Advertisement

“你下午從庫房裏找些好藥送去乾西五所胤俄那邊,再順便去董鄂氏那裏去看看。她年紀小沒遇上過這種事,別再吓着了。”

“娘娘放心,奴才會小心的。”

宮裏其他地方都是能低調就低調,只有延禧宮和乾西五所低調不成。

成妃的冊封禮還要等禮部和欽天監挑選好日子走流程,她又只需要從永壽宮側殿搬到正殿,再忙也忙得有限。

良嫔這邊不一樣,康熙在良嫔搬去儲秀宮的口谕裏特地加了一句不要拖沓要盡快搬。

口谕裏的意思只差沒明着說,不是天天琢磨要從延禧宮搬出來,要當名正言順一宮主位的良嫔娘娘嗎?那就趕緊的別磨叽。

外人不清楚為什麽明明是十阿哥把八貝勒打了,怎麽萬歲爺的态度卻明顯在偏袒十阿哥。

但內務府和宮裏的奴才都是人精,誰在萬歲爺跟前得臉他們就捧着誰,誰是落了架的鳳凰,就別怪奴才們眼裏裝不下他。

再加上八貝勒挨打那天下午八福晉都被攔在宮外沒讓進來,他們就更加不再顧忌八貝勒的挨打的傷好沒好,反正儲秀宮主位本就空着,良嫔直接搬過去就行了。

胤禩吃了個大虧還沒法往外說,回去養了兩天就聽說內務府正張羅給良嫔搬家。他心裏再窩火也沒一點辦法,只能強撐起身子一瘸一拐進宮來。

進了延禧宮胤禩先往惠妃這邊來磕頭,比起之前周身掩飾不住的浮躁,眼下的胤禩更像是變回了當年養在惠妃跟前聽話懂事的乖順養子。

惠妃對此卻沒再做什麽面子情,不冷不熱問了胤禩兩句,就讓他去良嫔那邊了。

她比誰都清楚胤禩是狼崽子,是個自己養不熟的狼崽子。

胤禔一日比他強,什麽都不用做也能靠利益迫使他馴服,哪天他的羽翼豐滿胤禔壓服不住他了,這些年不管是真情實感還是虛情假意,對他而言都沒有作用。

既如此倒不如幹脆利落些,至少還圖個輕省由心。良嫔搬出延禧宮,對眼睜睜看了良妃承寵多年惠妃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之前跟胤俄一起吃飯聽了個稀裏糊塗的直郡王,總算明白他說那句‘永壽宮不缺人住’是什麽意思。

他坐在窗邊看着搬家的太監蘇拉和宮女們進進出出,忍不住轉頭跟惠妃感慨:“真沒想到老十竟然敢反咬老八一口,成妃和老七倒是運氣好,撿了這麽大一個漏。”

惠妃本在喝茶,聽到兒子這話差點沒嗆死自己。

那天從兵部出來,胤禔就直接進宮來找了惠妃,把他跟胤俄的話跟惠妃學了一遍,想問問他額娘有沒有聽明白胤俄說這話到底什麽意思。

當時猜到胤俄一定起了要整一整胤禩的心,惠妃就拍手稱好。但那會兒他沒跟兒子說清楚,只讓他這些日子在兵部別欺負胤俄,自己回去好好琢磨胤俄的話。

這一琢磨就一直琢磨到胤俄跟胤禩都打完了,惠妃也沒等到兒子再過來。原以為這麽點兒事胤禔怎麽也該想明白了,沒想到他一張嘴還是差點點就把惠妃給氣死。

“說了多少回,看問題不能就看面上這一層,水下!水下!水下的才是真能要命的。”

“看了啊,不就是老十故意鬧了這麽一場,引得皇阿瑪主動去查,查出來老八家的送了東西和銀票去老十那裏,這才把老十給惹急了。兒子都派人去查了,老八也是瘋了心,拿一萬兩就想要胤俄認栽,他想得倒美。”

胤禔是康熙活下來健康長大的第一個孩子,且除了心眼之外,不論是姿容還是漢學騎射都很出色。

特別是上了戰場,胤禔能忘了自己是皇子是阿哥,能跟底下的将領兵卒一起沖鋒陷陣,從不畏難怕死。

跟他年歲差不多大的弟弟只有太子和胤祉,胤祉早年間還寄養在大臣府裏好幾年,那時候宮裏高位的妃嫔也不多,胤禔作為長子雖比不過太子,但從小到大也是被康熙寶貝蛋似的養大的。

這樣的孩子心眼很難彎彎繞到哪裏去,要不然這些年也不會手裏攥着軍功身後站在宗親和勳貴,有明珠這麽個舅舅在背後出謀劃策,還時常被太子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用一身莽勁強頂着,才跟胤礽勉強鬥個有來有回。

“就這些,沒了?”

“沒了啊。”

惠妃看着自己跟前眼神清澈見底的兒子,實在沒忍住長長嘆了口氣,“你以為老十那天為什麽要叫上胤祐,這些年胤祐和成妃在宮裏從來不惹事,誰提起他們母子都只能想到他們是老實人。”

“那是,老七當年出生皇阿瑪可是發了好大的火,要不是太後親自去勸,皇阿瑪又下了口谕給欽天監誰也不準說不好聽的話,老七那條命留不留得住都不好說。”

“是啊,這些年成妃在宮裏一點恩寵都沒有,比起良嫔說是一個天一個地也不為過吧。”

惠妃看着不開竅的兒子,心裏又一次後悔當年不該讓他起了跟太子争鬥的心。

可惜事到如今已經退無可退,胤禔作為大千歲黨的旗幟已經被架在棋盤上,不得不硬着頭皮走下去。他要是不争,納喇家第一個就不會放過胤禔。

“你再看這些年成妃過的什麽日子,良嫔又過的什麽日子。你額娘沒比當年的溫僖貴妃聰明,成妃能活得自在無非兩點,有自知之明擺得正自己的位置,又能抓得住機會知道什麽時候該搏一把。”

老實人不代表就真的要老實一輩子,老實了這麽多年的積累,讓一個毫無聖寵的庶妃得了妃位的冊封,讓早已經落寞了永壽宮迎來了新的主人,這買賣惠妃想一想都覺得值了。

最重要的一點,自溫僖貴妃死後就越發不受重視胤俄,和出宮建府之後就一直老老實實在禮部當差的胤祐,終于又有了永壽宮做後盾。等明年胤俄也出宮,皇子之間的格局恐怕就又要不一樣了。

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道理誰不明白,胤禩不願意接受自己養貓兒狗兒一樣的恩惠,卻又指望給胤禟胤俄一點小恩小惠,就要他們心甘情願擁護他,這是什麽春秋大夢。

惠妃耐心把這裏面的彎彎繞一點點給胤禔說清楚,“往後在兵部,別小看了胤俄也別得罪他。他跟老七一個在禮部一個在兵部,等過幾年是個什麽局勢,還不好說。”

“得,以前兒子還嫌太子心眼子多,感情這些小的沒一個省油的燈。”胤禔不耐煩琢磨這些,他胡亂搓了搓臉神情犀利,“額娘放心,老十想要在兵部站穩腳跟沒那麽容易,我這兒可不慣他那些小心思。”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