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少林武僧胤俄接過帖子先掃了一眼……

第84章 少林武僧胤俄接過帖子先掃了一眼……

胤俄接過帖子先掃了一眼,帖子的樣式跟老四那人一模一樣又硬又冷的,打開帖子一看,字裏行間的鋒芒藏都藏不住。就他這樣的還修佛?怕不是修的是少林武僧吧。

不過帖子裏的內容倒是實在,今年事情多,多得叫人不知道從那兒着手才好。

兵部在本朝的決策權不高,但實際事務要管的卻很多,不管是科舉護衛還是馬政驿站,亦或是對蒙古的大小諸事,兵部都必須參與。

今年二月春闱,三月要辦康熙五十大壽的萬壽節,再加上今年還要給十二、十三操辦婚事,人手銀錢全都不是小數目,四爺可不是天天得着胤俄商量。

畢竟兵部負責安全問題,這種時候排場和銀錢都是小事,真出了什麽簍子底下的人都能想辦法遮過去,只有兵部這邊才是實打實一點錯都不能有,錯了就是通天的大事。

以前兵部是直郡王坐鎮,四爺時常要在直郡王跟前挨怼,但怼歸怼事情上是一定能放心的。

直郡王處事一向嚴苛,他自己動小心思底下人跟着吃肉喝湯,可要是底下人想背着他動小心思,那就等着看吧,直郡王狠起來能把那些人連根刨。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身在福中不知福。以前總覺得太子和直郡王是壓在頭上的兩座大山,不管是誰心裏總想過要是有朝一日這倆都倒臺了,是不是就輪到咱們揚眉吐氣了。

真到了這一天,底下的這些貝勒爺阿哥爺們才知道,太子和直郡王不光是享受了風光無限,風光無限背後的蠅營狗茍和數不清的算計,也是他倆給分攤了。

真正在兵部主事了,胤俄才知道底下那群臣子奴才有多難纏。以前他們對待胤俄的态度大多數都是客客氣氣的,十爺嘛是主子爺,高高捧着就行了,反正他說了也不算。

現在胤俄能說了算了,底下那些人反而小氣起來。年節裏送到府裏的孝敬倒是越發大方,但送出去多少他們心裏有數,一分一毫都是要從胤俄這個主子身上想法子弄回來的。

主子不主子的,到了利益相關的時候也就不那麽要緊了。哪怕胤俄身邊還有胤祐幫襯,只不過過了個年的時間他就踩了不止一個坑。

雖說結果并不是沖着要害胤俄來的,但眼看着那些中老狐貍從自己手裏占了便宜去,胤俄心裏不舒坦。

不舒坦了的十爺小氣得很,在家悶頭待了三天之後就進宮了。見了親阿瑪二話不說把一沓子奏折全遞上去,裏面寫的都是這段時間,誰從自己手裏得了什麽差事占了什麽便宜,。

梁九功在一旁伺候茶水的時候無意間瞥了一眼,就那一眼他都恨不得戳瞎自己,康熙也被氣笑了,“讓你管着兵部,是叫你到朕跟前來告狀的?你就不怕你這一來往後就再無人可用了。”

“回皇阿瑪的話,兒子這人脾氣不好又挑剔,這種上來就算計兒子的奴才,再能幹兒子也不敢用。”胤俄說得理直氣壯,眼神眉宇間全是毫不掩飾的厭惡。

康熙手裏來回翻看胤俄遞上來的折子,看着大張旗鼓什麽話都捅到自己跟前,但其實不管是人還是事還是仔細挑選過的。

尺度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既能震懾住下面那幫人,讓他們知道十爺不是好算計的,又能讓自己把這些折子壓住留中不發,不至于真的把那些人都處置了。

“就這麽篤定朕能幫你把這場戲唱下來,不怕朕拆了你十貝勒的臺。”

“您是親阿瑪,兒子怕什麽啊。”

自從胤俄娶妻以後,康熙就很少見胤俄這般混不吝的模樣,頓時就樂了。手指着胤俄笑罵了兩聲混賬,到底還是把折子扔到一旁的筐子裏去。

筐裏裝的全是留中不發卻又不讓梁九功處理了的折子,這意思就是老爺子記下他們算計自己兒子的仇了,不是不收拾,是等以後有了合适的機會再收拾。

胤俄也笑着上前替康熙磨墨,“皇阿瑪,您幫兒子的恩兒子記心裏了,只這一回兒子才明白以前太子跟大哥在上書房遇上我讀書不用心為何那般生氣。”

“為何,你說來聽聽。”康熙沒好氣地看向簡直二皮臉的兒子,誰讓他來磨墨了,輕一下重一下的就不是伺候人的樣子。

“朝廷裏的事,太難了。”胤俄這話倒是真心實意的,“太子和大哥當時想必比兒子現在還要再難上十倍百倍,回了宮還要來教導我們這些不懂事的弟弟,怎麽可能不生氣。”

“我們?”

“我……和九哥?”

“你倒是還有些自知之明。”

胤禔成親以後在宮裏住了好些年,他和太子即便不是整天在上書房待着,每天也總要抽空過去看看,每次撞見胤俄胡鬧當哥哥的可不是往死裏罰。

那時候覺得太子和直郡王是仗勢欺人,現在回頭想想自己那點兒小心思又如何瞞得住他們。只不過是人家争歸争到底還是把自己當弟弟看待,才肯費這個心思管教。

要是真的不願意見自己好,就該跟底下那些奴才一樣捧着,十來歲的孩子再是知道韬光養晦,要被帶壞也易如反掌。那些年在上書房裏只敢小打小鬧,還不是怕死了上面兩尊大佛。

“兵部的差事你打算如何,次次都往朕這裏來?”

“兒子沒別的好處,就明白一個道理,有多大的手就端多大的碗,那些賢德名聲兒子夠不着也懶得去夠。”

告狀這種事一回就夠了,胤俄明白自己當不成下一個直郡王,人家是威望是戰場上拼殺出來的,自己就是敢上陣殺敵如今也沒戰事啊。

他就這麽半渾不渾的便可以了,能幹活敢得罪人養得活依附自己的奴才,在老爺子跟前落一個實心辦事的名兒就行。

至于底下人對自己怎麽個态度這事不要緊,胤俄又不靠着他們過日子。至于名聲不名聲的就更不要緊了,自己又沒法登基當皇帝,要這玩意兒當飯吃?

兒子臉上表露的意思太明顯,看得康熙眼睛疼,胡亂擺擺手就把名為磨墨實為搗亂的兒子從乾清宮裏趕出來。

但十貝勒往萬歲爺跟前告狀,萬歲爺還把折子都留中不發的事還是很快就傳遍四九城了。兵部這才明白過來十貝勒可不是軟柿子,人家混蛋無賴起來,也沒比直郡王好對付。

有了這樣的認知,胤俄跟兵部如今相處得還不錯,有事大家商量着辦,只要不過分的胤俄擡擡手也就過了。但是誰要是想把他當傻子糊弄,胤俄收拾得狠了就也千萬別埋怨。

“四哥,有什麽事你說,弟弟能辦的肯定不推辭。不能辦的也不糊弄你,保證給你個準話,行不行。”

“你把你在外邊唬人那一套收起來,別擱我這兒犯渾啊。”

一力降十會,胤俄這大拳哐哐哐砸下來堵人嘴的習慣養成了就不好改,四爺不習慣卻也沒多說什麽。

他進戶部那年弘晖剛出生,如今弘晖六歲弘昀也快三歲,才敢說戶部這一攤子事他能擺布清楚了。

現在胤俄是從直郡王手裏把兵部接過來,別說他犯渾,只要他沒真要了底下那群混賬的命,也沒什麽不可以。

“叫你來,是要跟你商量春闱和萬壽節的事。老七那邊銀子支了不少,護衛的事你要上心。這件事不比其他,宗室和八旗那些奴才再不好收拾也還是奴才。

參加春闱的都是舉人是學子,他們背後大部分還站着師門同鄉,出一點岔子他們就敢鬧事,這點裏心裏得有數。”

外人只知道四貝勒面冷手狠,得罪了他就是要命的事,只有真跟他親近的人才知道這位爺絮叨起來到底有多絮叨。

胤俄這會兒就老老實實歪坐在四爺書房裏,一邊聽四爺念叨一邊吃烏拉那拉氏準備的點心,一盤子點心見底了春闱的事四爺也念叨得差不多了。

“四哥你就放心吧,這次春闱我用的都是兵部的老人,有兩個前兩天還去了大哥府上。你不放心我還不放心大哥?”

兵部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鐵桶一般只聽一個主子的,宮裏皇阿瑪容不下。

既這般胤俄當然樂得把人情送給兄弟們,不光十二、十三每人都管着一攤子事,就連在家養傷的直郡王也閑不下來,隔三差五就有忠心的奴才去王府給大千歲做彙報,胤俄都知道但胤俄不管。

就得這麽着你方唱罷我登場,才能誰都不敢擅自妄動,都不敢動了都老實了也就太平了。

“你悠着點兒,大哥那裏到底犯忌諱。”

“那不還有七哥嗎,七哥總不能害了我,對吧。”

戶部、禮部忙得腳不沾地,兵部自然也跟着緊張起來。看守貢院的人要精心挑選,不光要家世清白還得心穩手穩,就怕萬一鬧出個舞弊來,所有人都要跟着吃挂落。

為此胤祐專門派了好些人手過來,幫着胤俄一起挑選春闱期間的侍衛兵卒。

胤俄說得理直氣壯,四爺聽得哭笑不得,人家就這麽賴唧唧又理直氣壯找人幫忙,老七都沒埋怨什麽四爺自然只能由着他去。

“托織造處在南邊采辦用于萬壽節的東西……”

“人我也派過去了,兵部只出人随漕運押送東西進京,別的事四哥你得找八哥,內務府可是派人親自去了南邊的。”

萬壽節是內務府和禮部一起操辦,胤禩在跟朝臣們的往來上一向比胤祐要和氣,江南織造處的那些更是胤禩交往頗深,這事胤俄不願意插手。

明眼人都看得出,自從直郡王養病起,胤禩就蹦跶得越發起勁兒了,連帶胤俄也被他叫去府裏喝了兩回酒。

喝酒胤俄去了,但胤禩說的那些是似而非的話他一句都沒記住,他如今就想看看胤禩到底能蹦跶得多高,老爺子才會出手把他摁下來。

一提起胤禩,四爺的臉都僵了一下,随即便擺擺手不不願多提這一茬。在四爺看來胤禩辦差能力一等一叫人放心,可他這個人四爺是真懶得多說半句。

說完春闱和萬壽節的事,胤俄從四貝勒府出來沒回家,而是轉道往城外永定河河堤上去

永定河的差事前年就算是了了,但每年秋汛以後和春汛之前,找附近村子裏的莊戶人家清理河道淤積成了慣例。

胤俄得隔三差五的問,冷不丁抽空去河堤上晃悠一圈,底下那些奴才才不敢過分。胤俄做不到讓他們個個都兩袖清風,但起碼每天給的窩頭饅頭裏別摻沙子,粥別清得能照見人影就行了。

有時候從河堤上回來,胤俄會偷偷的跟禾嘉說。差事辦完就完了,河堤以後出什麽問題他也沒往心裏擱,可就那些清理淤泥的老百姓,他這兩年老放不下,不去看看心裏不踏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