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往事之卸下紅妝赴沙場

往事之卸下紅妝赴沙場

四年後,陳碩臻十六歲,大蕪國邊境戰事膠着,僵持不下。

陳安民又派一員大将出征,此人名叫崔翼,是正二品輔國大将軍。

派他出征的同時又命崔将軍帶着陳碩臻上戰場,一來是讓陳碩臻學習歷練,二來是希望陳碩臻所學的法術能對戰事有所幫助。

陳碩臻離開京城之前,去跟郁太傅告別。

太傅府建在宮外,府邸的大門開在一條較為安靜的小街上,陳碩臻需乘馬車前往。

午後,陽光明媚,馬蹄踏着青石板鋪成的路面,發出清脆的噠噠聲,馬車上的青銅銮鈴也叮當作響。

馬車行至太傅府門口,如霜掀開簾子,陳碩臻正巧看見郁太傅的馬車剛走。

陳碩臻便派一個小太監去跟太傅府的下人打聽,問問郁太傅是做什麽去了,何時回來。

片刻之後,那小太監打聽完了回來禀她,說郁太傅是回鄉下接他母親去了,這一去一回少說也要四五日了。

陳碩臻有些失望,她早就聽說郁太傅的母親住在近郊鄉下,一直不肯到稷都來,說是喜歡鄉下的田園風光,郁太傅孝順,便由着她。

可最近又聽說郁太傅的母親感染了風寒,鄉下大夫開的藥也吃了,就是一直不見好。

如今正巧見郁太傅離去,估摸着是去接他母親來稷都看病的。

雖說沒能好好告別心有遺憾,但還是覺得太傅母親的病更讓人挂心。

于是她回宮後,又親自寫了一封信,差人送去太傅府,等郁太傅回來便能看見,那封信寫得很簡短——

“學生即将離京,此去歸期未定,前途未蔔,萬望太傅多多保重。”

終于到了出發這天,清晨,天剛蒙蒙亮,陳碩臻便去鳳鸾殿拜別皇後。

陳碩臻的母後走得早,現在的這位皇後并不是陳碩臻的親生母親。

現任皇後膝下僅一子,那就是七皇子,如今七皇子也在戰場上浴血奮戰。

其他皇子和公主雖不是現任皇後親生,但她待他們都十分親和,所以陳碩臻也非常敬重她。

離開鳳鸾殿前,皇後千叮咛萬囑咐,并吩咐宮女将準備好的衣物和幹糧都拿出來。

那些小宮女們便都将裝物品的托盤捧在手上,排了一排,站在那裏。

皇後說道:“臻兒此去一路多多保重。”然後又指着宮女手上捧着的物品說道:“這些是冬衣和幹糧,臻兒切莫苦了自己。”

然後指着最後一個宮女手上的包袱說道:“你七皇弟已有兩年未回京了,臻兒能否幫哀家将這些衣物帶給他?”

陳碩臻有些為難地說道:“皇後娘娘,兒臣此行的任務是保衛大蕪國的沅州,繼而攻打楔國的楔頭關,而七皇弟在楔尾關……”

皇後一聽,頓時明白了。

這楔國的版圖像個木楔子,楔頭跟楔尾相隔甚遠,幾乎就相當于是跨越整個大楔國了。

皇後一時有些失望,又有些尴尬。

這些年,她在後位上也是極其不易,唯恐旁人說她偏愛自己的孩子多一點,但是世間又有哪個母親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呢?

比如此刻,想給自己的孩子帶一點衣物都要先給別的孩子送一點東西,盡量讓別人看不出來她在牽挂自家小孩,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

皇後嘴唇動了動,顯得有些局促,“那,那……”

陳碩臻體恤皇後思子心切,于是說道:“皇後娘娘,宮中有軍使,可以将這些物品帶給七皇弟。”

皇後有些為難地說道:“如若要麻煩軍使的話,那朝中上下便人人知曉了,到時候你父皇又會數落哀家,說哀家慈母多敗兒。”

陳碩臻想了想,說道:“那,交給我也行,不是還有掌旗令麽?”

在大蕪國,将宮內的信息傳達給軍隊的官員叫軍使,将軍隊的信息傳達給宮內的官員叫斥候,而軍隊之間互相傳遞信息的使者則叫掌旗令。

皇後一聽陳碩臻這樣說,眼裏又燃起希望的小火苗,滿臉驚喜地看向陳碩臻,然後将那個包袱遞到陳碩臻手上,說道:“那就有勞臻兒了。”她唯恐陳碩臻覺得東西太多,又急忙補了一句,“只是些衣物,你七皇弟正是長個子的時候……”

陳碩臻對皇後的心情了然于心,她微笑着接過那個包袱,并拍了拍皇後的手,說道:“兒臣明白的,皇後娘娘也要保重啊,兒臣這就告退了。”

皇後滿臉擔憂地看着陳碩臻,重重地點了點頭。

拜別皇後之後,陳碩臻回到自己的寝殿,她褪下一身裙裾釵環绫羅綢緞,洗盡粉黛,高束發髻,改着一身戎裝走出了寝殿,殿門口早有小太監牽着她最喜歡的那匹名叫乘雲的戰馬在殿外侯着了。

陳碩臻騎着乘雲跟着崔将軍的軍隊行至宮門口,正準備出宮門,只聽身後傳來一聲:“崔将軍請留步!”

身後劉公公一路小跑而來,跑到崔将軍跟前施禮道:“崔将軍請留步,聖上還有一兩句話讓奴才囑咐三公主。”

崔将軍滿臉絡腮胡子,是個豪爽的大漢,見劉公公施禮,自己也趕緊一抱拳,客氣地說道:“劉公公請便。”

劉公公點頭說道:“謝過崔将軍。”說完走到陳碩臻的馬前。

陳碩臻趕緊下馬。

劉公公雙手托起手裏的長條形紫檀木匣子,面朝着陳碩臻打開,說道:“三公主,聖上禦賜驚鴻劍一把。”

其他人一聽是皇帝的禦賜之物,紛紛下馬,單膝跪下,安靜聽劉公公傳達聖上口谕。

陳碩臻朝着宮殿的方向跪下磕了三個頭,說道:“謝父皇,兒臣此去定當奮勇殺敵,保家衛國!”

劉公公将捧在手上的寶劍往陳碩臻面前遞了遞,說道:“三公主,此去山高路遠,定要多多保重啊。”

陳碩臻站起身,向劉公公施禮道:“多謝劉公。”

說完從木匣子裏抓起那把驚鴻劍,“刷”地一聲将寶劍從劍鞘裏拔了出來,只見那劍通體寒光閃閃,刃如秋霜,吹發可斷,鋒利無比。

陳碩臻忍不住感嘆道:“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好劍!”

陳碩臻将劍插回劍鞘,重新翻身上馬,其他人也紛紛站起身。

崔将軍一聲令下:“出發!”

一大隊人馬便浩浩蕩蕩向遠方行進而去。

望君馬去疾如鳥,角聲一動天拂曉。

大蕪國的軍隊裏也是有女性的,女兵雖不多,但個個能文能武,一般主要負責文職和炊事,以及一些縫縫補補的後勤工作。

女兵們白天和男兵們同吃同喝,晚上便找一僻靜處單獨支起帳篷,所有女兵睡在一起,她們将女兵的帳篷上插上一面小旗,稱之為女兵營。

陳碩臻白天跟着崔将軍,聽崔将軍分析戰場形勢,講解兵法,晚上便和女兵們住在女兵營裏。

一個月後,崔将軍帶領的崔家軍終于抵達戰場。

此前在沅州鎮守的軍隊是盧将軍帶領的盧家軍。

這一仗打了将近一年,大蕪國已有了明顯的劣勢。

崔家軍到時,沅州的城門周圍已堅壁清野,楔國讨不到半點好處,但盧家軍也只能加強防守,等候時機。

雙方就這樣耗着。

敵方領軍者是楔國的一員大将,名叫沙齊,此人陰險狡詐殺伐果決,并且善于用兵。

大蕪國皇帝的意思其實是讓崔家軍接替盧家軍,好讓盧家軍稍事休息整頓,結果崔家軍到時,盧将軍卻說什麽也不肯退居二線。

只因那沙齊日日在城門外叫罵,句句問候爹娘,言詞極盡侮辱。

沅州城的邊關軍隊議事堂裏,盧将軍越想越氣。

“你們來得正好!崔将軍,勞你守住城門,待我出去與那賊人決一死戰!”他一拍桌子站起來,生氣地說道。

崔将軍按住盧将軍的肩膀,将他按回椅子上,并勸說道:“盧将軍切莫急躁,那賊人擺明了用的是激将法,想誘你出城,我們大隊人馬已然趕到,前來助你,你又何必在此時與他一般見識?”

盧将軍又從椅子上站起來,氣憤地說道:“老子不管!今日必定要與那賊人比試比試!”說完提了自己慣用的兵器便往外走去。

崔将軍趕緊追出去,“盧将軍,切莫沖動!那沙齊是出了名的狡詐,你此時出城,小心中了他的埋伏!”

陳碩臻剛來,人生地不熟,只是覺得崔将軍說得有道理。

她不便說什麽,只能跟着追了出去。

沅州城那扇厚重的城門緩緩打開,盧将軍騎着一匹棗紅色駿馬,一手握着缰繩,一手執一杆紅纓槍,大喝一聲“駕!”,那馬兒便風馳電掣地飛奔了出去。

陳碩臻與崔将軍以及其他副将都奔至城樓上,焦急地觀望戰況。

盧将軍的戰馬奔出一裏地,沙齊果然出來應戰了。

只見他手握一柄金絲大環刀,身穿鐵片魚鱗铠甲,騎着一匹黑色軍馬奔襲而來。

正所謂是仇家見面分外眼紅,兩人一見面便各自吼了一聲以壯聲勢,盧将軍的長槍遠距離比較占優勢,對方戰馬還未奔至近前便一槍狠狠刺了過去。

那沙齊畢竟老練,身子一斜就避開了。随即又揮出一刀,那刀身極沉,別說是被砍,即便是被拍一下也能将人撞飛。

兩人你來我往,打得是昏天黑地難分難解。

來來回回大戰了幾百個回合分不出勝負,最後盧将軍将手中紅纓槍反手一挑,刺向沙齊的面門,沙齊将頭偏了偏,并未完全避開,那槍頭便劃破了沙齊的臉。

沙齊臉上挂了彩,心裏發狠,招式也越發刁鑽,遂将那柄大環刀舞得呼呼作響,密不透風,盧将軍一不小心,胳膊上被割破一道深深的口子。

盧将軍看了看自己胳膊上那道口子,皮膚破開,血肉翻了出來,暗紅色的血液緩緩流出,那皮肉與刀口接觸過的地方竟然滋滋冒着白色氣泡,像被腐蝕了一般。

沙齊見盧将軍受了傷,哈哈大笑,說道:“讓你嘗嘗我大楔國蝮蛇毒的厲害,哈哈哈!”

盧将軍立刻明白了,沙齊的刀口上塗了蝮蛇毒。

他指着沙齊,說了一句:“你好卑鄙……”話音未落,人便兩眼一閉從馬上摔了下去。

崔将軍等一行人在城樓上看得真切,旁邊一名副将大呼一聲:“不好!”

便立刻向崔将軍請命,“崔将軍,末将徐達請求出戰。”

崔将軍說道:“準!命你帶三千士兵增援盧将軍。”

徐達一抱拳,“末将領命!”說完迅速轉身離去。

崔将軍又轉身看向遠處,沙齊的軍隊正在蠢蠢欲動。

陳碩臻見崔将軍不再發號施令,于是忍不住向身後的士兵喊了一句:“女兵營将士何在?”

“卑職在!”幾個女兵大聲應道。

崔将軍聽到陳碩臻的話,有些驚訝地看着她,不知她要幹什麽。

“速取蝮蛇毒解藥,于城門處等候!”陳碩臻說道。

“卑職領命!”幾個女兵得了命令也迅速轉身離去。

衆将士一聽陳碩臻的命令,頓時明白了她的用意。

陳碩臻對崔将軍抱拳說道:“崔将軍請降罪。”

崔将軍問道:“三公主何罪之有?”

陳碩臻說:“方才一時情急,越權下令,還請崔将軍責罰!”

崔将軍是個豁達之人,他說道:“事急從權,三公主思慮周全,何罪之有?”

片刻之後,敵方也許是沒料到大蕪國堅壁清野十幾日,現下竟然能派出三千士兵前來增援,一時間也摸不清大蕪國這邊的狀況,于是草草鳴金收兵。

衆将士将盧将軍救回來,行至城門口,崔家軍女兵營将士已備好解藥,第一時間給盧将軍服下。

過了一會兒軍醫來號脈,忍不住感嘆道:“幸虧解藥服用及時,毒液未至心脈,人無大礙,休息數日便無事了。”

衆人這才松了一口氣,心裏紛紛感嘆一聲,好險!而後也紛紛感嘆這位新來的三公主心細如發。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