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痛擊馮家
痛擊馮家
錢輝身為兵部尚書,又怎麽會不清楚兵部重要官員的情況呢?
馮策平日裏表面上工作還算認真負責,卻總是會在背地裏做一些小動作,還以為瞞過了所有人。
只是馮家人在軍中關系盤根錯節,軍中一旦出亂子實在是麻煩甚多,再者這滿朝文武,又有多少人手上是完全幹淨的呢?也因此,錢輝一直沒有拆穿,只是默默記錄着一切。
而從上次早朝上,小皇帝毫不留情地處置了馮策之後,他就知道自己大概很快就能用上這些積攢的證據了。
如今東淩國這樣的情形本就已經亂成一團了,或許只有徹底把局勢打破,才能不破不立。
“錢尚書這樣做,不怕得罪馮家嗎?”姜宛亦對錢輝是信任的,不僅因為他是父親的朋友,了解他的品性,更是因為上一世,上一世這位兵部尚書的結果也并不是那麽好。
錢輝自然是需要保護自己的安危的,但是他也是真的覺得,這會兒是個好機會,而作為東淩國的臣子,如果君王有用得着自己的地方,那他也不會躲起來當什麽都沒有發生。
“這是臣身為東淩國官員的職責,這些證據臣從來沒有想過要掩飾,而是一直在等待一個時機,既然太後給了臣這個機會,臣自當要接下。”
如果是在以前,兵部尚書突然上折子彈劾自己的下屬,那很難保證最後會變成什麽樣。而現在馮策被罷官,吏部在處理官員罷免的事務時,自己這個尚書發現了自己曾經手下官員的問題,是十分順理成章的事情。
“太後盡管放心,也請陛下安心,明日早朝臣就會準備好一切,馮家……不會有好下場的。”
姜宛亦此時的心情也是比較沉重的,針對馮家那就是直接和聞楚作對了,她也不确定錢尚書這樣支持他們,會有什麽結果。“錢尚書回去注意安全。”
一旁的吏部尚書鄭元義已經聽不懂了,太後這不是單單要追究馮策的所作所為,而是想把整個馮家拖下水?為什麽錢尚書好像什麽都知道?太後又為什麽讓他注意安全?到底還有什麽是自己不知道的啊?
“太後放心,臣掌管兵部,也不是什麽完全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若無其他事,那臣就先告退了。”
姜宛亦點了點頭,心中忐忑,但也因為有這樣的重臣支持自己而有了底氣。
鄭尚書偷偷跟了幾步,小聲的想問問錢尚書到底他跟太後說的是什麽意思,錢尚書卻又露出了平素那張狐貍般精明的臉。“老鄭啊,你盡管聽太後的便是,她是個好孩子,只是沒有人幫她。明日我若是提到你,還請你幫忙應下我說的。如今多一人知道就多一分危險,以後有機會,我會告知你的。”
Advertisement
姜宛亦不知道的是,之前她托母親帶出去給父親的那封信,安國公除了給蘇太師說明了,自然也會給這個自己最信任的朋友講。所以從那時候,他就一直在等這個機會。
從姜宛亦用先帝當理由垂簾聽政開始,他就覺得這孩子不是一般人。
鄭尚書知道自己是問不出什麽了,便也不再多說什麽。“哎,要是有什麽用得上我的地方,盡管和我說,別你自己一個人在那逞英雄。”
這樣的情況,鄭尚書那會還一點也感覺不到呢?雖然他不清楚具體是怎麽回事,但是也能猜到這朝中一定是有自己想象不到的毒瘤。
兵部尚書走後,姜宛亦就繼續查閱其他官員的那些卷宗,只是光看這些卷宗想要找到什麽把柄還是有些困難的,但是她也确定了這些人一定是不正當的手段通過的科舉入朝。
“鄭尚書,明日既然要提馮家的事,那就先把這些人放一放吧。不過哀家也找到了這個人的問題,你先記着,以後還是得找個機會把人處理了。”
鄭尚書拿過姜宛亦遞過來那份檔案卷宗,注意到了這名官員越級科舉的情況。如果他記得沒錯的話,這人入仕比自己只晚了一屆,那會兒可從未聽說東淩國允許越級考科舉的。
“臣明白了,此事等這次恩科之後翻出來,太後覺得如何?或許趁着這次恩科,我們也能做更多的事情,給陛下一個更幹淨的朝廷。”
這兩個尚書都這樣支持自己,姜宛亦心中很是觸動,這次重生後,自己也不是那麽孤立無援。
鄭尚書若無其事的把那些卷宗放回去,結果在半道上遇到了自己的左侍郎。
“大人,這些是不是太後要看的?”
鄭尚書不想把事情鬧大,就把人拉到旁邊,左侍郎張望軒是他得意的手下,年紀輕輕就坐上了侍郎的位置,只是這孩子思想比自己這老家夥還要迂腐。平日裏就總是念叨着太後種種舉止的不得體,這回被他看到太後來了吏部,又要一驚一乍了。
“望軒啊,我和你說過很多次了,不要總是對太後有這麽大的意見。太後所為或許是不合常理,但是我們東淩國如今幼帝登基,如果沒有人幫着陛下,他會不會長歪都難說!”
“陛下的教導自有太師和太傅,還有您這樣的重臣,她一個女子總歸是……”
鄭尚書打斷他,“官員們都會有自己的私心,可太後卻不一樣,她是陛下為先太子挑選的未來國母,從小的教養不是尋常女子可以比較的。你就算不信旁人,你也該相信先帝的選擇,也要相信安國公吧?我就這麽說罷,照安國公那脾氣,要是太後這些所作所為真的是牝雞司晨,為了奪權,他這當爹的第一個要鬧起來!你且安心做事,很多事你我都不清楚,只要不是危害到江山社稷之舉,我們都本分的做好自己的活便是。”
連自己的還沒搞清楚,鄭尚書也不能跟自己手底下的人說太多,尤其是張望軒這樣對太後有明顯敵意的,他根本不能保證說多了,會不會适得其反。
姜宛亦并不知道鄭尚書在外面被手下的官員叫住說了自己的壞話,她今天的任務已經結束了,只要等着一會兒小皇帝來接自己回宮就好了。
關于馮家的事情,姜宛亦并沒有和小皇帝說,孩子容易藏不住事,而且在兵部尚書錢輝有行動之前,還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她只告訴了小皇帝自己查的其他那些官員的情況,查到一人的問題,但是要稍等一段時間再做行動。
小皇帝如今非常聽姜宛亦的話,自然是沒有任何意見。
于是小皇帝也終于在第二天早朝的時候,接受了自己登基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件大案子。
“陛下,臣有事啓奏。”等到其他人都說完了,兵部尚書錢輝往前一步,雙手舉着一封厚厚的奏折。
“準。”小皇帝讓小公公接過錢尚書手中的奏折,此事他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陛下,臣要彈劾一大将軍馮高為首的馮家,利用子侄也就是前些天剛被罷官的兵部武庫司郎中馮策在兵部之便,謀取私利,侵占軍饷!請陛下嚴查!”
小皇帝聽完都愣住了,“什麽?侵占軍饷?當真?”
“回陛下,因為馮策被罷官,臣配合吏部工作,卻發現很多馮策經手的事務有不少問題,表面上賬目都是對的,可細查卻有許多漏洞。馮策不過一個五品郎中,哪有如此大的膽子和本事?而馮家在朝中多為武将,臣便鬥膽懷疑,這些怕是家中長輩指使!”
小皇帝雖然對朝政還不熟悉,可也知道涉及到軍務的都是大事,如果有人侵占軍饷,最後遭殃的只會是前線的士兵們。
恍惚間,小皇帝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親兄長就是死在了邊關的戰事上,那時候就是馮高做的皇兄的副手。那會兒皇兄的屍身被擡回來,他傷心極了,他還曾和父皇說過為什麽死的不是那個馮高,可父皇雖也悲痛,卻勒令他不可胡言。
想到這裏,小皇帝對馮家的厭惡達到了頂峰。“大膽馮高,你可認罪!”
正準備接受詢問的鄭尚書發現自己并沒有機會出場,想要邁出的腳默默地收了回去。
馮高昨天就已經被聞楚叫去了,雖然有心理準備,卻沒想到是這麽大的事情。他連忙擺出一副痛心疾首的的表情,跪下道:“陛下明鑒!臣冤枉啊!臣相信馮家的人不會如此膽大包天,兵部尚書所言是真是假,還請拿出證據來!馮家忠心耿耿,絕不會做這樣的事情啊!”
“你們不敢?孤親自下的命令,你的好侄子都敢抗旨,孤當時只是罷免了他的官職,沒有要他的腦袋都已經是給你們馮家面子了。”
“陛下,臣身為兵部尚書,豈敢胡亂攀誣?馮将軍要證據,臣自然是有的。且在兵部出了這樣的事情,臣也有責任,陛下要如何處罰,臣都絕無二話!”
錢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這樣一來,誰又能說他是故意落井下石呢?
此刻的聞楚也有些奇怪,看小皇帝的樣子,該是事先不知情,可為何不問不查就對馮家如此态度?看來,要保馮家會有些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