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棄子
棄子
“陛下,馮家世代從武,都是有功之臣,不會不懂貪污軍饷意味着什麽。錢尚書查到的應該也只是馮策的疑點罷了,不足以将整個馮家一起問罪。臣認為,既然錢尚書找到了證據,就交由刑部審理,查清真相。”
聞楚說的似乎有理,可話裏終究是帶着偏幫馮家的意味在裏頭。但馮高畢竟是大将軍,聞楚幫他說話也沒有什麽問題。
“聞太傅說得有理,确實需要查清真相,但是這涉及到軍饷的大事,只交給刑部恐怕是不夠的,老臣覺得應該由大理寺和刑部聯合調查,才能不出纰漏。”
蘇太師也立馬接上,他哪裏不知道,刑部尚書與聞楚交好,也是聞楚一派的人,若是讓刑部來接受這案子,說不好最後會被大事化小。
大理寺卿杜正明平時裏性子孤傲,從不結黨,從他手上過的案子也向來很幹淨。雖然為人不讨喜,但是斷案卻是一把好手,他來經手這件案子,說不定還能翻出更多連兵部尚書都沒找到的證據來。
“馮策不過是個被罷免的五品官,出動大理寺是不是有些過了?”聞楚自然不會認可這個提議,馮家幹了什麽,他是最清楚的。
“聞太傅,軍中無小事,我這老頭子都明白的道理你不懂?馮策官職确實不高,但是正如兵部尚書所說,他身後還有馮家,馮大将軍作為他的親大伯,不管知不知情都難辭其咎,這又怎麽會是小事?”
蘇太師是不屑與聞楚争辯的,直接将問題丢給小皇帝,從剛才小皇帝的态度來看,他覺得小皇帝大概率還是會支持自己的提議。
“既然你我二人有不同意見,那就請陛下來定奪吧。”
小皇帝看着兩人争辯,也認真聽着,先前雖然也有些搖擺,但是聽到蘇太師說到“軍中無小事”,他覺得很是認可。“兩位愛卿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孤覺得蘇太師說得更有道理,這個馮策先前還膽大到忤逆孤的命令,想來也不是什麽好東西,兵部尚書所說怕是八九不離十,還是讓大理寺和刑部一起來審吧。”
“刑部尚書,大理寺卿何在?”
“臣在。”刑部尚書紀聰和大理寺卿杜正明都上前一步應道。
“此事就由你二人來調查,不可放過一丁點蛛絲馬跡!”小皇帝相信兵部尚書說的話,這馮家的人一個個看着就賊眉鼠眼的不是好人,一定還幹了什麽別的壞事!查!通通查出來!
“臣等遵旨。”
雖然刑部尚書的官職品級要比大理寺卿的高,但是大理寺一般只查大案和懸案,通常如果刑部和大理寺聯合辦案,那麽默認是由大理寺來主導審查的。
Advertisement
而這也一直是刑部尚書最不滿的一點,憑什麽他一個二品官要聽一個三品的?
這次的案子還涉及到了馮家,刑部尚書心中盤算着,還是得找機會問問聞太傅他該怎麽做。
兵部尚書早朝上揭開了這麽要緊的大案子,人人好奇,可誰也不敢跑去胡亂打聽,否則說不好就要被懷疑成是案件當事人的同黨。甚至大家在退朝之後,恨不得離兵部尚書八丈遠!
小皇帝下了早朝要練武,接着就要聽聞楚講課。平時姜宛亦未必會次次陪同,但是今天早朝發生的事情,讓姜宛亦必須要在場,誰知道聞楚會不會又趁機給小皇帝灌輸什麽錯誤思想。
事實證明,即便是姜宛亦就坐在旁邊聽着,聞楚還是會有所行動。
講完了基礎的學業內容,聞楚并沒有急着離開,而是裝作要給小皇帝額外補課的樣子。“陛下,今日兵部尚書提出的馮策貪污軍饷一案,您是何想法?”
小皇帝根本聽不得有人提到馮家的人,立馬冷哼一聲:“兵部尚書已經查出了證據,必不會是冤枉了馮策,至于馮家到底參與了多少,自有大理寺和刑部會查明!”
聞楚幾乎可以确定,小皇帝确實是對馮家不滿,于是試探道。“陛下似乎不喜馮大将軍?”
小皇帝正要張嘴說話,卻被姜宛亦搶了先。“聞太傅這是何意?陛下的喜好豈是可以随意打聽的?再者,馮大将軍是臣子,陛下對他的想法都是基于他的能力和品行,太傅的問題恐怕不太合适呢。”
姜宛亦自然也察覺到了小皇帝不喜歡馮家人,這對她來說是好消息,她也不想深究理由。又或許是自己猜到了一些原因,問了反而會讓孩子傷心。
小皇帝也沒有因為姜宛亦搶自己的話而不高興,想起了皇嫂一直提醒自己,在外人面前要時刻謹言慎行,不能讓人抓到錯處,便點了點頭道,“太後說的對,正是這個道理!”
“太後言重了,臣只是覺得陛下可能對馮大将軍有誤會罷了。”聞楚實在覺得這女人礙事,果然還是得盡快除掉姜家才行。
姜宛亦身後是國公府,父親是一品國公爺,兩位兄長也都年輕有為,這便是她在朝中如此放肆還能籠絡人心的底氣。可要是她這份底氣沒了呢?
“聞太傅又怎麽知道陛下是誤會了馮大将軍呢?不說別的,馮大将軍雖然是武官之首,可他打過幾次勝仗?他還是馮家的家主,可他那侄子接連犯錯,他作為長輩又何曾管束過?陛下就算不喜馮大将軍,又有什麽問題?”
小皇帝又在旁邊重重點頭,皇嫂簡直說到了自己心坎裏。
聞楚是确定了小皇帝對馮高的厭惡,但是馮家不能出事,如果這案子一定要查,就只能犧牲他那個侄子了。姓蘇的老東西一定要讓大理寺摻和進來,怕也是沖着馮家去的。
要保住馮家,就只能舍棄馮策了!
之前聞楚一直覺得姜宛亦不過是一個女子,再怎麽樣也翻不起什麽浪,但是這會兒卻有些改變想法了。他想要控制這個小的,就一定要早點先處理掉姜宛亦,到時候姜家自然也就失去話語權了。
且讓她得意幾天,不聽話的人也就沒有必要留着。
姜宛亦并不知道聞楚已經決定對自己下手了,上一世因為自己也是他的傀儡,還時不時會借自己的手行事,也就不會對她太早下手,而如今她明着和聞楚打對臺,聞楚又怎麽會放任呢?
之後的幾天,姜宛亦還是陪着小皇帝努力學習,自從蘇太師出馬親自帶娃之後,小皇帝的學習效果也是突飛猛進,幾乎每天都有不小的收獲。
目前東淩國最重要的兩件事也都有了進展。
恩科的時間定在了兩個月後,十月的天雖然已經有些涼了,但也是能安排出來最快的時間了。畢竟全國的學子們要從各地趕來都城,要給他們留足趕路的時間。
公布恩科的消息之後,已經有不少都城的子弟陸續開始報名,登記的名單已經不下百人。
而另一樁貪污案卻有些棘手,剛剛被抓的時候,馮策還是咬死不承認的,可昨天卻突然松口,對貪污之事供認不諱,但卻漏洞百出。
姜宛亦聽到案情彙報的時候就猜到,一定是有人給牢裏的馮策遞了消息。
案子是由大理寺主審,那麽人自然是關在大理寺的。且因為馮家本身也有嫌疑,所以馮家人也不得進行探視。可到底是聞楚手眼通天,哪裏都留了自己的人手,接觸到了馮策。
刑部尚書認為,既然馮策都已認罪,且表示所有的事情馮家都不知情,那麽就可以結案了。
但是大理寺卿可不是這樣草草了事的性子,這口供根本不能自圓其說,何來結案一說?
“馮策确實認罪,但是他貪墨的可不是銀子,而是軍備!那麽多的軍備怎麽可能不翼而飛?他說賣掉了,那又是賣給了誰?誰能膽大包天到敢買下軍中之物?若真有此人,那不應該繼續追查到底,找到此人一并定罪嗎?”
大理寺卿根本不認可這份供詞,直接在早朝時和刑部尚書吵起來了。
大理寺卿的話句句在理,若真如馮策供詞所言,确實應該繼續追查,即便是與馮家不相幹,也不能只定了馮策的罪就結束了。
不少人都站在了大理寺卿這邊,最後這案子自然是不能結。
聞楚站在一旁沒有說話,果然當初就不該選這種廢物,若不是當初要借馮家的勢力,聞楚是看不上馮家的任何一個小輩的,甚至馮家如今這輩人,他也并不是多瞧得上。若不是如今朝中武将青黃不接,又怎麽輪得到馮家當上武官之首?
好在當初那些軍備都處理得很幹淨,只要馮策咬死不說,大理寺那邊再怎麽查也不會查到馮家,更查不到自己,所以聞楚此時并不慌張,任由其他人争執着。
姜宛亦在上面看到聞楚這般事不關己的模樣,也覺得很不對勁,很快也猜到了他可能得下一步行動。
朝堂之上她盡量不多說話,但是下了朝後還是提醒了小皇帝,得讓大理寺那邊盯緊了人,不能讓人出什麽意外。
只是大理寺盡管加派了人手,還是沒有防住。
兩日後,原兵部武庫司郎中馮策在大理寺獄中“畏罪自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