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告禦狀

告禦狀

大街上的人都停住了腳步,所有人都等着這位晉王殿下給個答複。畢竟老百姓的認識都是比較簡單的,你是皇家人,就一定能說了算。

現在雖然不是接上最繁華的時候,但是這會兒把事情公開不僅能有不少百姓見證,又不至于人太多引起混亂,也是比較合适的。

晉王此時走下了馬車,扶着劉瑞的手讓他起身。

“這件事本王不能給你保證什麽,但是既然你求到了本王面前,本王便相信你是有冤屈的。狀告官員不是小事,且你狀告的還是二品大員,此事需要呈給陛下來做決斷。”

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此時的劉瑞也是真情實感的動了情,眼淚止不住的流下來。“王爺,草民不懂規矩,便聽從王爺的吩咐,只求我們劉家滿門能有一個公道!”

即便是小皇帝和姜宛亦也是參與者,晉王這會兒也不能直接把人帶進宮裏。

“本來一會兒便要進宮去早朝,此事會告知陛下,這案子要怎麽評判還得陛下發話。本王讓人先送你回住處,也會派人保護你的安危。你先不要着急,只要你所言非虛,陛下一定會給你一個結果的。”

“多謝王爺!”劉瑞又要跪下,但是被晉王拉住了。

晉王沒有把人帶回自己的王府,而是把人送回客棧,這樣既能避免落人口實,也能保護好劉瑞的安全。客棧是公共場所,就算這裏的動靜傳到了紀家,那邊也不好青天白日的就動手。

再者,把劉瑞放在外面,也是跟他吩咐好了,趁着這件事情鬧開了,沒有正式調查之前,他可以現在百姓中傳播消息,說說自己的經歷,事情自然就會發展到完全壓不住的狀态。

盡管之前為了減輕小皇帝的負擔,姜宛亦不讓朝廷官員上奏私宅之事,但是這次紀聰可絕不是管家不嚴的罪名,而是包庇縱容。不僅僅是私德有虧,朝廷命官包庇親人或家仆在外行兇的,視情況的嚴重程度,也有對應不同的律法處罰。

大街上發生的事情并不需要親眼見到,很多官員也已經有所耳聞了,等晉王入了宮,便有人偷偷看晉王,都想知道一二,只是這種事到底只能心裏頭好奇,誰也不好開口胡亂問。

紀聰自然也是聽說了,只是他根本不敢有任何行動,他也不知道劉家的那條漏網之魚怎麽會突然就出現在了都城,還跑到了晉王面前狀告自己。

晉王沒有與任何人說話,只意味不明的看了一眼紀聰,這也讓他心裏更加打鼓了。

早朝開始,小皇帝也很緊張,假裝什麽也不知道的坐到了自己的龍椅上。

Advertisement

“啓禀陛下,臣有事要奏。”晉王徑直上前一步,所有人的目光也跟着他移動。

小皇帝點頭,“準奏。”

晉王沒有長篇大論講太多故事,只提練了事情的重點來說。“陛下,臣今日早朝的路上,遇到一名百姓,自稱是十二年前被屠滿門的湖州六合縣令之子。他稱自己家人之子另有冤情,并指認兇手乃是刑部尚書紀大人的家人,且其本人雖逃過一死,卻在這些年備受欺淩,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此事事關重大,臣不敢善專,便請陛下定奪。”

小皇帝仍舊裝作不知,震驚道:““縣令被屠滿門?莫非是前陣子孤在刑部卷宗裏頭看到過的那樁案子?可那案子不是寫的兇手乃是當地的悍匪嗎?案子正是刑部尚書主審的,怎麽紀尚書的家人變成兇手了?晉王可不能随意輕信他人,毀了紀大人的官聲。”

“陛下,那人言辭懇切,不像是誣告,但也說不好其中有什麽誤會。只是那位縣令之子在大街上攔下了臣的馬車,若是不能公開審理出一個結果,即便紀大人真是清白的,也難堵悠悠之口。”

晉王和小皇帝都沒有一口咬死紀聰,尤其小皇帝不能輕易表現出自己的好惡,所以這壞人還是得姜宛亦來當。“陛下,哀家本不想多嘴,但是一個平頭百姓敢去攔王爺的馬車,狀告一個尚書,這事情恐怕很難是誤會能夠解釋的。晉王說得對,這事情必須要嚴查才行!”

小皇帝點頭認可,又朝着衆人問道:“諸位愛卿,你們認為如何?”

“陛下,無論此事到底真相如何,如今百姓間怕是都已經傳開了,必須得查明才是。臣鬥膽,既然紀大人涉及如此重大案件之中,若是無事發生也不能服衆,不如先将紀大人禁足家中。”

這是滅門殺人的案子,就算是把人拿了押入大牢也是可以的,聞楚雖然很清楚自己很快又要失去一個重要的棋子,但還是想要掙紮一下。

蘇太師也站了出來:“陛下,這案子雖然狀告的是紀尚書,不過狀告的行兇之人應當并不是紀大人,臣覺得先将紀家一幹人等全部禁足為好。此事既然涉及刑部,那就請大理寺來審理,查明真相。”

只禁足紀聰一個人,難免會讓紀家的其他人跑出來做什麽,蘇太師自然是不會讓聞楚得逞的。

這件事蘇太師事先并不知情,但是這麽一回兒他也看出來了,不只是晉王,恐怕太後和小陛下也早就知情了。今天這一出,應當是早就商量計劃好的。

小皇帝自然是認可蘇太師的建議,便吩咐大理寺重點跟進此案,并且令刑部兩位侍郎要全力配合大理寺,提供當年這件案子的一切證據和卷宗等。

而因為縣令之子是向晉王求助的,那晉王自然也得管到底,便命他協助監督大理寺的辦案。

早朝一結束,大理寺就申請了錦衣衛協助,将紀家的府邸給牢牢圍住,不讓任何人進出。在客棧焦急等待的劉瑞也被請到了大理寺配合調查。

劉瑞早就聽晉王手下的人說過了,大理寺卿是個好的,要把自己知道都原原本本說出來。

再加上看到了那位晉王也在,劉瑞也就安心了,把自己知道的事無巨細都說了出來,有些之前遺漏的細節也都講了出來。

大理寺卿杜正明聽完劉瑞的控訴也是心驚不已,他還讓人給劉瑞看了傷,發現他不光是腿斷了,身上也有大大小小無數的新傷舊傷。

若不是被人故意針對,這人身上又怎麽會到處是傷?

關于劉瑞說自己被刻意針對,至今連秀才也考不上的時候,大理寺卿也考教了他一下,才學不說能不能考上進士,起碼是差不離能當上舉人的。這樣一來,後頭的六合縣令收了好處打壓劉瑞的事情基本上也能确定是真的了。

這十二年縣令是換過三個的,三個縣令全部都被買通了?那湖州知府怕也是幫兇不假了。

光是聽完劉瑞所言,大理寺卿就覺得這案子不是一般的棘手。

“晉王殿下,這案子目前按照劉瑞所言,他所說的不似作假,只是這裏頭牽連甚廣,還得去湖州當地查找證據才行。還請殿下給下官一些時間,下官必定會給所有人一個交代的。”

晉王自然也不會表現出針對,但還是要敲打一番。“此事陛下很看重,百姓中也開始讨論了,杜大人還是得抓緊些。還有紀大人的府上也不好一直是禁足,只要有證據,該抓的抓、該審的審便是。”

大理寺也出了公告,聲明這件案子已經在審理中,一定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兇手和幫兇。但事關重大,查案需要時間,也讓百姓們不要擅自以訛傳訛。

這條公告也算是安撫民心的,表現朝廷的态度,否則事情要是拖下去也怕引起百姓們的不滿。

況且這離過年也沒有多久了,這案子要是搞不定,怕是他們大理寺的也別想過年了。

本來老百姓們也對着公告有所懷疑,直到大理寺的人去紀家把紀聰紀明帶走了,卻只把紀聰放了回來,百姓們才開始相信朝廷真的是在給劉瑞主持公道。

因為這案子還要去湖州取證,大理寺卿也申請了支援,除了派遣了幾個自己大理寺的人,也向京兆府借了人手,一同前往湖州查案。

而大理寺卿杜正明則是留在都城,找了刑部、吏部和戶部幫忙,查證其他的證據。

紀聰自然不願意就這樣坐以待斃,他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聞楚,而經過了上回馮家的事情,他也知道聞楚怕是只會任由他自生自滅,不過他沒有馮家那麽蠢。

大理寺的人表面上把紀家嚴防死守,但是卻聽了晉王的吩咐,故意留了漏洞引蛇出洞,讓紀家人自己暴露些什麽。

大理寺覺得有道理,便遵從了指示,但是晉王卻很清楚自己的意圖,他之前讓手下的人查了很多紀家的事,對紀聰這個人也有了解,自然是為了讓他出去求救,多拖幾個人下水的。

某天夜裏,紀聰悄悄跑出了紀府,跑到了聞家求救。

聞楚本不想把人放進來,但是又怕他破罐子破摔亂說話,最後還是見了他。

“紀大人,本官記得你如今應該禁足家中,深更半夜跑到本官家裏是要做什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