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00

中午,大雪短暫地停了一會兒,烏雲散開,天漸漸放晴。可不過十幾分鐘的時間,天又暗了下來,雪斷斷續續下個不停。

幾個人将消息彙總,基本上确定林雪墜樓時并沒有第二個人在身邊,并排除了幾個懷疑對象的嫌疑。

午飯過後,等了許久,林雪的家人才姍姍來遲。

領着人看了林雪最後一眼,白布掀開又蓋上,短短幾秒鐘的時間,林父林母神情嚴肅,沒有哭、沒有難過、沒有質問、沒有歇斯底裏地探求真相,只是淡淡地開口,詢問是否還有需要他們配合的事情。

仿佛他們來到警局只是辦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小事。

作為警察,處理過很多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案子,也見過很多死者家屬。

他們剛接到電話的時候,有震驚、有恍惚、有自欺欺人的不相信、有人在電話裏放聲大哭、有人沉默冷靜。

而當他們來認領遺體,無一例外都痛苦到無以複加。

但林雪的家屬卻不一樣。

仿佛這只不過是一天中很小的一件事,微不足道,沒有人重視,像是打碎了一個很普通的盤子、丢失了一份無關緊要的資料、錯過了一輛幾分鐘一趟的公交車。

他們平靜地接受了林雪死亡的事實。

這沒什麽大不了的。

就好像是有人和你說:“你女兒死了。”

他們回答:“哦。”

哦。

Advertisement

冷漠又敷衍。

而當孔曉峰提出想要到家裏看一看的時候,他們的反應也令人感到意外。

他們不解又抗拒。

眼神裏透露出來的信息,就好像是:人都死了,還有調查的必要?

人都已經死了,怎麽死得不重要。

反正已經死了。

即使心裏不願意,但沒辦法,還是允許警察去了家裏。

姜文文一進到屋子裏就感覺不對勁。

明明是四口之家,但家裏卻只有三個人生活的痕跡。

三雙同款不同色的室內拖鞋、三個并排放置的馬克杯、三個人的合照……

明明家裏有四口人,但仿佛第四個人完全不存在一般。

客廳展示櫃裏放着小兒子的獎狀和獎杯,擺放在最顯眼的地方,每一個到家裏來做客的人一眼就能看見。

冰箱上貼着便利貼,上面寫着:記得給寶貝兒子帶他喜歡的橙子到學校和同學們分享!

姜父朝着角落裏指了指,示意那間屋子就是林雪的房間。

幾個人進入了林雪的房間。

林雪的房間和其他女孩子的房間沒有什麽區別。

東西很多,但不雜亂,各種物品按照種類擺放,像是會定期整理自己的房間。

床頭擺放着一只醜萌的灰色小熊。

書桌和其他同齡學生們的書桌有些不同,沒有放各種學習資料,而是放着各種漫畫書,各種糖果,一個粉色五角星發卡,以及吃完吐在紙巾上的口香糖,口香糖已經幹了,看着硬邦邦的。

看樣子,自林雪出事以來,她的房間沒有人動過,沒有人進來,也沒有人在意。

林雪的桌子上貼着幾張便利貼,其中一張上面寫着:氣死我了!輸給徐強一次燒烤,下次一定贏回來!!!另外一張寫着:下周二老媽生日,記得早點回來!

看着這兩個鮮活的,充滿孩子氣的便利貼,姜文文覺得林雪除了叛逆偏執之外,其實心裏還對親情和友情有着一絲渴望的,是一個可憐的孩子。

姜文文翻找着林雪的書桌,試圖找到一些她留下來的痕跡。

很快,姜文文在一本漫畫書的夾層中找到了一封遺書。

「我活着就是一個錯誤,哪裏都不屬于我,我能去哪裏,還不如死了。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黎明之前是看不到希望的漫長黑夜。如果幸運的話,下輩子請讓我過得幸福一點吧。」

姜文文的心沉了沉。

這封遺書很特別,不是林雪親手寫的,而是手寫之後,通過打印機打印出來的。

只在林雪的房間裏發現了一封遺書,其餘的什麽都沒發現,最後離開的時候,除了打印的遺書,姜文文還拿走了那張便利貼。

既然已經手寫了遺書,那麽為什麽還要打印出來?原版的遺書去了哪裏?

走神間,孔曉峰回頭看了一眼書桌,輕輕拍了拍姜文文的肩膀,“走了。”

回警局的路上,姜文文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将從林雪桌子上取的便利貼和那張遺書複印件拿了出來,放在一起對比。

大意的人總會忽視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

比如說同時出現在同一個人桌子上的不同東西,很少有人會注意一大一小兩張紙上的筆跡。

但對警察來說,這也許是重要的線索。

便利貼和遺書上的筆跡完全不一樣。

便利貼上的字體有些潦草,帶着些連筆,沒有頓挫,像是随手書寫。而遺書複印件上的字跡每一個筆畫都有一次停頓,字體整體向右偏。

寫字習慣完全不一樣。

這封遺書,真的是林雪寫的嗎?

又或者說,便利貼和遺書,哪個是林雪寫的呢?

回到警局後,孔曉峰把這封打印的遺書交到鑒定科進行筆跡鑒定。

除了遺書的鑒定沒出,基本上可以判定林雪的死是自殺,但姜文文還是不相信林雪是一個會自殺的人。

他們真的了解林雪嗎?

在墜樓之前,有沒有發生什麽他們不知道的事情?

根據所掌握的林雪的信息,順着林雪的手機號找到了林雪Q\Q的號,還找到了林雪的微博。

林雪上次發說說已經是幾年前了,後來微信逐漸代替了Q\Q,成為新興的聊天軟件。

林雪的手機號除了綁定了幾個短視頻平臺,還綁定了微博,微博昵稱叫作:冬天不下雪。

在寥寥幾條微博中,姜文文很快找到了同樣的遺書的照片,和在家中發現的遺書複印件一致。

往前翻林雪的微博。

發現林雪特別關注一個叫趙冬兒的女主播。

姜文文看了一下趙冬兒的微博主頁,發現這個女主播經常在“貓貓”直播軟件中直播,粉絲量并不大,但多少也算是一個小網紅了。

林雪經常去看趙冬兒的直播,幾乎是次次不落。

互聯網的強大之處在于任何東西都會留下痕跡,姜文文找到了趙冬兒的大部分直播回放和錄屏。

在一次直播中,發現林雪曾在趙冬兒的直播間說過類似想要自殺的話。

有輕生念頭的人往往會在真正實施自殺行為之前掙紮一番,主要表現為向某個人傾訴,對象包括但不限于親人、朋友、同學,以及一個無關緊要的陌生人。

這是求救,是求生,是最後的掙紮。

但那次林雪在直播間的發言,并沒有引起趙冬兒的注意,她的話消失在各種誇贊美貌的話語中,像是一顆細小的砂礫,落在汪洋大海中,未見絲毫波瀾。

大樂拿着盒酸奶放在姜文文桌子上,見姜文文一直不斷找着林雪在網絡上的各種發言,湊近看了幾眼,“這不都是小姑娘經常說的一些話麽,再說了,這些話不更是證明林雪是自殺的嗎?”

大樂的話音剛落,姜文文剛想反駁,辦公室的門被推開。

一位同事拿着一個信封走進來。

“不知道是誰放在門衛室的,說是要給孔隊,一定要親手交到孔隊的手裏,我順路給帶過來了。”

幾個人趕忙湊過來,好奇地盯着那個信封。

孔曉峰拿到信封,查看了一下外觀,沒見什麽異常,然後緩緩拆開。

薄薄的一個信封。

信封裏的東西很少,只有一張報紙,一張複印件。

将疊得四四方方的報紙展開,內容展現在衆人面前。

報紙中,各種信息混雜在一起,但孔曉峰一眼就看到了報紙右下角不起眼的那篇報道——

十二月二十六日,大雪,平城三中一名高二女生墜樓身亡。

腦海中有什麽東西被猛地敲了一下,震得孔曉峰瞬間清醒了過來,轉頭問身後的陶樂:“大樂,昨天是十二月幾號?”

陶樂:“十二月二十六。”

孔曉峰對照着報紙上的信息逐字核對。

十二月二十六日。

平城三中。

大雪。

高二女生。

墜樓身亡。

時間、地點、天氣、人物、死亡原因,都對上了。

這未免也太巧合了。

這些年的辦案經歷,讓孔曉峰覺得這件事并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這麽完美的巧合。

在這個目前基本上可以确定林雪是自殺的時候,收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信封。

是意外?還是故意?

他基本上傾向于後者。

幾個人湊在一起,順着孔曉峰的目光,自然也看見了報紙角落裏印着的那條社會新聞。

看到新聞的關鍵信息後,除了陶樂這種腦回路慢的人,其他人都反應了過來,魏寧傑第一時間去調警局門口的監控。

直到從一臉震驚的姜文文手中接過那份複印件的時候,孔曉峰心中懸着的石頭落了下來。

擲地有聲。

這張匿名信中的遺書複印件竟然與林雪家中找到的複印件一模一樣。

完全相同的複印件出現在不同人手中,這絕對不是巧合。

“我靠,這倆怎麽完全一樣?”才反應過來的陶樂拿着這份遺書複印件反反複複看,發現這完全和在林雪家裏發現的遺書一模一樣,像是怕看錯了,拿着複印件湊得極近,仿佛要貼在臉上。

反反複複看了幾次。

難道林雪的死不是自殺?

調查過後,發現除了送信的人、警局裏接觸過這封信的人,沒有其他可疑人的指紋。

送信人一路上經過舊居民區,好多老舊廢棄的居民區沒有監控,找不到視頻監控的證據。

據送信人說,讓他送信的人是一個穿着一身黑的人,在育林巷給他的信,那人包裹得嚴嚴實實,根本分辨不出來是男是女,更別提說長什麽樣子了。

孔曉峰看着報紙上刊印的死者名字:程珈禾。

緊緊捏着報紙,沉重的聲音在靜谧的辦公室內響起,“阿傑,你去調當年程珈禾自殺案的檔案。”

魏寧傑:“好,我馬上去。”

雪越來越大,明明是下午的時間,外面卻漆黑一片,如墨如夜。

辦公室內燈光通明。

魏寧傑去檔案室調了卷宗,找到了當年程珈禾案子的資料。

拿到後,幾個人在辦公室裏研究資料。

當年技術方面不先進,很多辦案手段比較簡單,好在當時的遺書、屍檢報告、案件詳細記錄都很清楚。

當年的遺書也是在程珈禾的家裏發現的,唯一不同的是,程珈禾的遺書是手寫的,而林雪的遺書是打印的。

将兩個人的遺書放在一起對比,基本上可以确定這兩封遺書是同一封,筆跡鑒定結果出來之後,也确定了遺書确實不是林雪寫的。

“屍檢結果顯示程珈禾是自殺,案件的詳細過程基本上和林雪的差不多。類似的案子,竟然在多年之後又重新出現?這也太離譜了吧。”陶樂看着兩封完全一樣遺書,本來這個自殺案都已經板上釘釘了,沒想到半路殺出來一封匿名信,最後發現竟然連遺書都不是林雪寫的。

“林雪怎麽會有程珈禾的遺書?為什麽從林雪的書中找到了程珈禾遺書的複印件?”魏寧傑看向孔曉峰,像是在等着孔曉峰的下一步指示。

辦過很多案子,各種案件都見過,也不是沒遇到過更複雜的案子,但這次還真的不知道應該從何下手,相隔這麽多年的兩個完全相同的案子,絕對不是巧合。

已經過了很多年,當年的很多細節無從考證。

遺書不是林雪寫的,那麽為什麽會在林雪家裏?林雪的社交軟件上為什麽會出現這封遺書?遺書的內容為什麽與程珈禾的遺書一樣?

如果不是自殺,那麽是誰殺了她?

一直埋頭敲鍵盤的姜文文突然找到了什麽,猛地擡頭大聲喊道:“孔隊!過來看!”

電腦屏幕上是一個視頻的截圖,一個昵稱叫“冬天不下雪”的網友在女主播趙冬兒的直播間說了一句話:“是你殺了我。”

“是你殺了我。”

這種評論絕對不會在一個唱跳女主播的直播間出現。

“林雪的微博昵稱就叫‘做冬天不下雪’。”

林雪的死,究竟和趙冬兒有沒有關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