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後記[番外]
後記
這篇文章寫到尾聲的時候,借着去北京工作的機會,我又一次去了體總。
走在天壇東路,踏上天橋的時候,時間就像是穿回到2017年,我和他們度過了小說裏的三年,看着他們一步步走到我們眼前。
這一步又一步,一幕又一幕,就是他們走到現在的來路。
所以我發覺自己不得不遵循內心改掉這篇短文的名字,更名為《來路》。
似乎這個名字,更符合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初衷。
因此,寫下這篇後記,感謝之餘,主要想和大家聊聊寫這篇同人小短文的初衷。
一是為什麽要寫這些過去,二是為什麽要用梁笙的視角來敘述。
關于第一個問題,其實先前我也在作話中提到過,寫這篇文的本意,是補償。
補償沒能陪伴他們成長的遺憾。
說來慚愧,和很多被标上“大賽粉”标簽的球迷一樣,我認識他們的時候,是杭州亞運會。
彼時的他們,早就站在了人聲鼎沸裏。
不過,只追求高光時刻的競體人是悲哀的,因為大多數時候,高光背後,是運動員不得不直面的殘酷和孤獨。
而我很幸運,我沉溺在他們之前走過的每一步,尤其是那條來時路裏。
所以我想寫那些生長的疼痛,想寫曾經修行的孤獨,想寫原本虧欠的陪伴。
“初識鴛鴦侶,後知苦行僧。”
Advertisement
這句話因為過于貼合他們曾驚豔了我許久。
我無法否認自己入坑是有cp腦的成分,但一路走到今天,只剩下陪伴。
我想陪着他們,無論他們做出怎樣的選擇。
而這些變化,大抵是因為深深理解了這條來路的不易,篤信感情的堅定,以及明白他們之間的緣分太特殊了,早已超出了世俗對人和人之間交集的定義。
關于第二個問題,為什麽要用梁笙這個第三人的視角來寫,大抵是因為我始終覺得,對于他們來說,自己永遠只能是旁觀者。
甚至我很慶幸,能夠在短短的一生裏,見證到人與人之間這樣的感情。
而之所以讓梁笙這樣的旁觀者參與到他們的生活,是因為,其實我們都在或多或少被他們影響和塑造着。
莎頭這7年,能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他們共同跨越時間的陪伴和隐晦不宣的悸動,更有他們對熱愛的強烈執着。
這種熱愛,包括對人,也包括對夢想。
說實話,作為在現生裏忙忙碌碌的普通人,我常感仰望和羨慕。
仰望他們流過的所有汗水,羨慕能在前行路上有幸碰到這樣的彼此。
所以盡管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麽我們會對他們愛的瘋狂。
但我心裏卻很清楚。
他們比起“偶像”、“cp”這樣的字眼,更合适的描述是——精神支柱。
他們将我們現生的愛與痛進行了極致的放大,因為這是體育競技,因為背負家國使命,也僅僅因為,他們是兩個熱血“笨蛋”。
所以每次看完他們的比賽,我都如同給自己注入了一劑精神氮泵,整個人都變得積極和昂揚起來。
然後更好地去生活、去愛人、去愛自己。
我想這是莎頭對于我的重要意義。
而我相信,每個人喜歡他們的理由,可能都不一樣。
就像梁笙,她在他們身上看到人生的不同可能,然後去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觀我舊往,同我仰春。”
這篇後記,寫在除夕。
希望大家通過這篇小文,再走一遍這條來時路,回顧他們曾經的過往,再和他們一同迎接,新的春天。
最後,很感謝,也很感動。
感謝大家在我更新如此緩慢的情況下,依舊選擇鼓勵和陪伴。
感動于你們寫下的每一種感受,這也是我一直寫下去的動力。
山水一程,有幸相遇。
祝莎頭和所有愛莎頭的大家:
永遠滿懷希望。
永遠面對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