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獻禮》x斯賓塞·裏德(七)

第 22 章 《獻禮》x斯賓塞·裏德(七)

【說謊的後果二:要用更多的血來掩蓋一個謊言】

直到第一次去他家,她才知道他的名字。

斯賓塞·裏德。

他們團隊的事情在互聯網上登得到處都是。

“你們有一架自己的飛機?”她拿着手機翻看新聞。

“是的,為了迅速趕赴現場。”

她哼了一聲:“特權部門。”

裏德笑起來,聲音很好聽。

她在沙發上翻了個身。

裏德把一塊小毯子蓋在她的肚子上,又把她卷起的褲腿拉下來。

“你買了什麽書?”他問,看見她疑惑的視線,又說,“我不是故意要看你包的,你沒拉拉鏈。”

“《詩人》。”

“小說?”在各種類型的書中,她看小說看得最多。

“暢銷推理小說。”她回答。

“你什麽時候開始看‘暢銷’推理小說了?”他疑惑地強調了“暢銷”。

Advertisement

“學習別人的優點。”

“你已經是最優秀的推理小說家了。”

“付錢買書的人不這麽覺得。”

裏德皺了皺眉。

她忽然坐起來,捧着他的臉:“裏德,我需要經濟獨立才能脫離我未婚夫……你還記得我訂婚了吧?”

裏德掙開她,沒有說話。

他從她包裏翻出了那本邁克爾·康奈利的《詩人》。

全文第一句。

“死亡是我的領域,我借它謀生。”

裏德問她:“這說的是兇手還是偵探,還是推理小說家?”

“是我們全部,裏德,我們都靠死亡謀生。”

就像這本書裏說的:兇手,偵探,推理小說家,甚至是殡儀館的斂容師……世界上有很多人以“死亡”謀生,靠“死亡”鑄就他們的職業口碑。

對于兇手之外的人來說,和死亡打交道的秘訣就在于保持距離。一旦離得太近,死亡的觸須就會纏繞在他們身上,腐敗的氣息就會噴吐在他們臉上。

堕落也只是早晚的事。

她從背後抱着裏德,拉扯他腰上的槍套。

“別亂動,我幾分鐘就能看完。”裏德依然在翻書,“再等一下。”

她輕輕掐他:“我還沒看!我不想在幾分鐘後聽你劇透。”

“嘿,你的手。”裏德無奈地嘆氣,回頭把她拉開,“我從來沒有跟你劇透過。”

“你告訴我達斯·維達就是阿納金·天.行者!”

“如果你按正常順序看星球大戰系列,自己就會發現這點。”

裏德牢牢握住她亂動的手,把她推回沙發上。他臉上有一點紅暈,眼睛像被酒精擦拭過的玻璃,通透,發亮,滾燙。他的棕發亂糟糟的,看起來很柔軟,很蓬松,有種野生小動物皮毛的質感。

“坐好,別動。”他喉結動了動,然後又拿起書看。

她不聽。再一次坐起來,從背後抱住他,指尖細數他的脈動:“我想聽你念書……在這個狀态下。”

在經過一番無用的掙紮後,裏德只能放棄這本書。

他回身溫柔地撫摸她的手臂,有些淩亂地親吻她的嘴唇和脖頸。她努力呼吸他身上的氣味,用力擡起背迎合。

“……對了,這本書的兇手名叫……”他在急促的親吻中間說道。

她大聲尖叫,試圖掩蓋他的聲音。

他的笑聲在她脖子上微微震動:“總有一種辦法讓你尖叫,對吧?”

第二天。

她醒來的時候,感覺煥然一新。

昨晚很累,但是睡得很香。裏德說得有道理,內啡肽讓她身心愉快。

他已經清理好了,房間裏沒有任何痕跡。

他說今天會很艱苦,也确實如此。

搜查令正式批下,FBI把她家翻了個底朝天。另外還一隊外勤人員在附近搜查她未婚夫的下落。接近傍晚的時候,噩耗傳來。

兇手,她的未婚夫,在5公裏外的一家汽車旅館被發現自殺身亡。

他服用了過量的安眠藥,留下一封瘋狂又充滿控制欲的告白信。死時身邊沒有任何通訊工具。告白信直接被當成證物被封了起來,她沒有看見。和屍體一起被發現的,還有能将未婚夫和犯罪現場聯系起來的物證,後來的屍檢結果也出現了相應的證明。

但行為分析小組認為“自殺”不符合側寫。

因為信徒尚未得到女神的回應。

他沒有畏罪自殺的理由。

他甚至沒有“畏罪”的理由。

這六場謀殺對他來說是神聖又光榮的“獻禮”,直到女神向他施恩,他都絕對不會有任何畏懼退縮的情緒。

自殺是膽小鬼的行為。

霍奇認為:“他應該像東征的十字軍或者聖戰的軍人一樣戰鬥到底。”

但是現在沒有任何可以繼續追查的線索。

這宗案子在“結案”和“懸案”之間拉扯很久,最終因為物證确鑿和目擊證人的出現,只能選擇結案。兇手毫無疑問是這個人,但他并不完全符合側寫,這種情況第一次出現。

結案的工作變得枯燥沉悶。

裏德整理卷宗到深夜。他準備回去時,看見一起加班的摩根正拿着本書。

“你在看什麽?”他問摩根。

“《綠膠囊之謎》。”

裏德的步伐停滞。

“等等,我整理卷宗的時候,你一直都在看小說嗎?”

“呃,對。抱歉。”摩根合上書,又忍不住重新翻開,“我實在是太想知道這本書的內容了,所以自己買了一本,然後一不留神就把它讀完了。”

如她所說,這是一宗由財産引發的毒殺案。

從動機到手法,都非常普通。

“它很特別。”摩根感嘆道,“太特別了。”

富豪的外甥女被懷疑毒殺了一個男孩,為了證明她的清白,富豪決定在鏡頭前重演犯罪現場。

但是在重演的過程中,富豪本人被喂下毒藥而死。

整場謀殺就發生在鏡頭之下。

兇手也在鏡頭裏,每個人都看到了他、看到了他的每個動作,從他上臺,到他謝幕。

明确的證據,清晰的推演,教科書式的毒殺。

心理詭計精彩絕倫。

“它的特別之處在于——舞臺上的兇手有一個共犯。這個共犯在鏡頭之外,在攝像機的背後。在一個……沒有人會注視的地方。”

裏德沉思:“你覺得我們的案子裏也有一個‘鏡頭外’的人。”

“這可以解釋為什麽部分側寫不相符合。”摩根放下了《綠膠囊之謎》,拍了拍即将随着結案被封存的資料,“書裏的兇手犯了幾個錯誤,所以被逮住了。如果我們鏡頭外真的有這麽一個人,他做到了完美謀殺。”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謀殺。”裏德平靜道。

她處理了未婚夫的後事。

幾個月後,整場案件的影響終于逐漸平定。

她開始陸陸續續收到申請大學的回信,結果有好有壞,她挑了一所專業排名最好的學校。

她重新回歸校園。

年齡比新生們大一些,但是看不出什麽區別。她的思維依然敏銳,頭腦依然清晰,比起幾年前的自己,有了更多的自信和自我意識。

曾經的贊譽都回到她身上,每一個教授都稱她為不可多得的天才。

她依然不喜歡社交。

倒不是因為孤僻,而是因為表達障礙。她很難找到理解自己表達方式的人。

她依然喜歡家務和烘焙,但不是為了一個男人喜歡,而是因為她自己本來就喜歡井井有條的家居環境和甜蜜可人的糕點。她的大學裏甚至有一門烘焙選修課,她興高采烈地選上了,每次課後都有同學請求品嘗她的作業,她總是熱情提供。

她搬了家,房子依然在郊區,沒有鄰居,沒有煩人的視線,也沒有政府的監控攝像頭,有全套智能安全系統。每一個房間都由她自己布置,寬敞,明亮,不會讓她想起那個舊衣櫥。

她再度擴充了自己的“圖書館”。

最近她跟裏德玩的游戲是,她把“安全措施”藏進某本書裏,裏德通過詢問三個問題,來定位它,不能直接問書的名字。

如果找到這本書,他們就把裏面的東西用掉。

裏德每次都贏。

當然,她也希望他贏。

一段時間後他開始故意說錯,試圖哄她不采用安全措施。

肮髒的小東西。

把談判技巧用在這種事上。

當她以創下學校歷史記錄的速度拿到學位證書的時候,她的新小說也出版了。

全新的筆名,全新的風格。

編輯拿到初稿時說:“為什麽你早不這樣寫?你會成為我手下最炙手可熱的推理小說家。”

編輯的眼光很好。

她這本書大為流行。

一切都很光明。

除了某些不可告人的深夜,她偶爾想起未婚夫的臉和那個逼仄狹窄的衣櫥。

裏德在的時候,會緊緊抱着她,用自己的體溫給她驅散黑暗。他不在的時候,她則會回想未婚夫死的那天,他向她宣布結案時說的話。

“已經沒事了。”

那時候,裏德親吻她的鼻尖,然後将額頭抵上她的額頭。

“不是說這個的時候!他死了……”她臉色蒼白,焦慮不安,“我們接下來該怎麽辦?”

“你應該好好生活。”裏德溫柔地看着她。

他手邊有大堆資料和一個白板,都是FBI輪班值守時留下的。白板上面是連環殺人案的思維導圖,貼了不少照片,用黑色簽字筆寫着注釋。

未婚夫的照片在大堆資料上注視着她。

裏德留意到她的眼神,把這張照片拿起來。

“別害怕。”

他用另一只手擡起她的下巴,低頭吻了她。

“我在這裏。直到我深埋六尺之下,我都會一直保護你。相信我,你不會有任何事情。”

“我仰慕你。”

他将她未婚夫的照片貼在其他六個人旁邊。

“這七場謀殺,是信徒給女神的獻禮。”

——完——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