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芸娘

芸娘

皎皎到家的時候,芸娘已經做好三菜一湯等着了。

她是個心思敏感又嬌弱美麗的女人,但這些年成為母親後,卻實實在在展示了什麽叫做為母則剛,為了養皎皎長大,不少髒活累活都幹過,當初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如今洗衣做飯竟也熟能生巧。

皎皎的腳步聲芸娘再熟悉不過。

皎皎一踏進院子裏,她就聞聲從屋內走出,屋內昏黃的油燈光點亮了房屋,也照亮了她多情又溫柔的一雙眼眸。

她站在門口朝皎皎招手,嗔怪道:“今日怎麽回來得這麽晚?趕快洗手來吃飯,飯都快涼了。”

雖是責怪,語氣仍舊溫溫柔柔,軟得人骨子都要酥了。

皎皎一看到她,眼睛就亮了,笑容不自覺揚起。

她沒了外面的沉穩,丢了小籃子,幾步上前就抱住芸娘纖細的腰肢,在她懷裏撒嬌耍癡:“娘,我不是故意回來晚的,您也知道我早上起遲了,于是二公子就罰我多寫了幾頁紙。”

鍋被皎皎甩給了無辜的大善人二公子。

她當然不能和她娘說,她今天回來晚是因為在街口和幾個男孩打了架,甚至還以一敵多打贏了,結束的時間甚至挺快的。

一想到這,皎皎心中情不自禁浮起些自得來。

她想:這叫什麽?這叫閃電戰。

女兒黏自己,芸娘一向都知道。按理說她早該習慣皎皎對她的依賴,可每次皎皎和她撒嬌,她還是會忍不住柔下心腸。

等皎皎又抱着自己的腰撒了會嬌,芸娘這才推開她,說笑:“髒丫頭,快去洗手,今晚有你最愛的蒸蛋。”

蒸蛋可是皎皎最喜歡的菜!

Advertisement

她眼睛一亮,笑嘻嘻地松開手,轉身去洗手。

晚膳是一碗青菜一碗茄子,還有一碗蒸蛋和一碗白菜湯。

除了雞蛋裏帶點葷,桌上一點肉都見不到。皎皎卻有蛋萬事足,将蒸蛋用勺子取了些拌到飯裏,一口青菜一口茄子,渴了就喝湯,吃得心滿意足。

一碗飯很快吃完,她又自己去盛飯,還要再吃一小份。

外人一直都奇怪皎皎為何家境貧寒卻養得白嫩圓潤,其實這和她吃飯的努力勁少不了關系。只要有吃飽飯的機會,她就絕不會讓自己的肚子留出空隙。

幸好她飯量把握得不錯,人才沒徹底圓潤下去,只把自己變成一個湯圓,而非成為一個肥團子。

皎皎心和明鏡一樣:吃得足夠多才能有力氣,有了力氣遇上問題才不會沒辦法,碰到壞小子也能扛起石頭和人家打架。但如果一個沒剎住吃得太過,那就是肥胖,肥胖對身體是不好的,得的一些病在這個年代不好治——她要出了事,誰來保護芸娘?

板凳和桌子是芸娘從外頭買的,因此無法像二公子的書房裏的那套桌椅一樣為八歲孩童的身高考量。

皎皎雙手撐着略高的凳子跳下,捧着碗筷一溜煙跑到了廚房,不一會兒又從廚房探出頭來問:“娘,你要不要也再吃一點?我多盛一點,等會兒分你一半。”

芸娘其實并不餓,但皎皎說的什麽話她都會應下,于是笑眯眯看着她點了點頭。

皎皎果真盛了滿滿一碗飯出來,分了芸娘一半還多,興高采烈:“娘,你一定要吃完哦。”她哄芸娘,語氣像是在哄孩子:“浪費食物是不好的,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的。”

明明自個兒就是個孩子,卻還要裝出一副大人派頭。

芸娘心知皎皎一直擔心自己吃得太少,甚至還擔心自己幾屜糕點籠都搬不動,此刻聽了她的話,只覺得暖心又好笑,不由拿筷子輕戳了下皎皎的臉頰,揶揄:“你是恨不得我吃出個你這般的小圓臉蛋麽?”

打趣的話是随口說的,沒料到戳到了皎皎的痛點。

皎皎捏了把自己的圓臉蛋,嗯,好像肉是有點多……

她放下碗筷,瞥了芸娘好幾眼,忽然之間有些扭扭捏捏:“娘,你和我說實話,我現在這樣是不是不大好看?”

喲,小姑娘居然還挺要漂亮的。

芸娘被女兒逗笑,見她被自己吓得飯都不敢吃了,連忙道:“哪有,圓臉蛋的孩子多好看——你如果不信我,也應當信一信長樂巷的其他人,信一信郡守府的那些人,他們哪個見了你不誇你好看?”

是這個道理。皎皎很快被說服。

一般來說,人看自己的孩子都是帶濾鏡的,芸娘覺得她好看是正常的,可其他人都不是她爹娘,沒必要和芸娘一樣來說好話讓她開心。

前幾日在街上遇到學堂那位老夫子,他看到皎皎依舊擺不出好臉色,甚至奚落她:“縱有好顏色,難掩本質頑劣。”顯然,他還記得皎皎幾年前破格的舉動,難以釋懷。

現在冷不丁又想起老夫子的這句評語,皎皎卻喜笑顏開。

——那麽讨厭她的人都得承認她有“好顏色”,那麽看來她真的是不醜的。

想開後,皎皎高高興興地給自己的飯裏又拌了些蒸蛋,香香甜甜地吃了起來。

芸娘坐在對面,看着女兒長長的睫毛在昏黃的油燈下落下長長的陰影,兩個圓圓的臉蛋因咀嚼而一鼓一鼓,看得心都要化了。

她無不驕傲的想,這天底下就沒有比皎皎更可愛的孩子了。

這是她的孩子。

晚膳用完,芸娘去洗碗,皎皎則去清點了芸娘今天賣出的糕點數量。

做完這些事,她自個兒坐在門檻上,掰着手指頭嘀嘀咕咕算了一會兒,又去清算了下芸娘今日掙得銅錢數,跑到廚房對芸娘說:“娘,你今天又少了十塊紅豆糕的銅錢啦。”

芸娘把碗筷洗幹淨,拿布擦了擦手,回頭腼腆道:“不好意思,皎皎,我又算錯錢了。”

她有些懊悔地說:“我下回一定算清楚,再賣給別人東西。”

糕點鋪子開在州府裏生意最好的青石街,人流量大,再加之她們家的糕點的确做得樣式新鮮口味軟糯,因此每日總能賣出去不少。

只是客人多了,耍滑頭的人自然也多了。有一日皎皎發現自家賺的錢居然還抵不上買做糕點的料的錢,這才反應過來,不少人欺負芸娘不會做生意,給她一半的錢卻要兩倍的糕點。

皎皎氣得不行,只能磨着芸娘勉強背出了九九乘法表,這才讓芸娘的計算能力強了些,至少被騙的情況少了很多,母女倆也終于能存下一些錢來。

芸娘努力回憶:“我記得晌午剛過的時候,城西的賣貨郎十七和我說要買五塊紅豆糕,但他說今天忘記帶銅錢出門,先賒賬,過幾日給我。”

皎皎聽得拳頭攥起,咬牙切齒:“這個十七,他半個月前也是這麽說的!”

感情是坑蒙拐騙上了瘾,一賒再賒,就仗着她娘心軟又記性不好,等着過幾日賒着賒着就忘了是不是?

皎皎氣得握拳在空中揮了揮,恨不得一拳打在這個狡猾的賣貨郎身上,好教他知道欺負人的後果是什麽:“下回遇到他,我可得當着所有人的面問問他這是什麽記性,賒的錢什麽時候還我們。”

五塊糕點的去向弄明白了,剩下五塊還是不清楚。

芸娘琢磨,約莫是下午許多人一起來買糕點的時候,有一兩個人應該是趁亂沒給錢。她老老實實把這個猜測告訴了皎皎,表情愧疚。

她一直覺得自己不聰明,拖累了皎皎。

想到每晚皎皎都要陪她做糕點,又要幫她算賬,芸娘愈發難過,一時間鼻酸難忍,眼裏已經有了水光:“皎皎,我就是覺得讓你辛苦了……你還這麽小,就要幫我這麽多……”

她抹了抹眼淚:“算賬這麽難,如果不是我笨,也不至于要讓你就這麽算了三年……你還是不用算盤算的……都是我沒用。”

還真不難不累,就是一百以內的數字加減法心算罷了。

皎皎語塞,一時不知道怎麽向她娘解釋,其實她每日算賬加清點連一炷香的時間都不用。當初攔着她娘不買算盤,也是因為她習慣了計算器,使不來算盤。

“我不累的,娘,您別想這麽多,你看我算數多快,累的話才不會這麽快呢。”

解釋不清楚,皎皎拉住芸娘的指尖晃了晃,轉移話題:“娘,我們去做糕點,你不要哭鼻子啦。”

不想讓皎皎擔心,芸娘勉強收拾好心情。

握着皎皎軟軟的手,她心下想,明日賣糕點時一定要謹慎細心,決不讓人鑽了空子,改日那賣貨郎十七再來,也一定要讓他把賒欠的賬全還回來。

芸娘思量:皎皎一日日長大,女孩子長大總歸是要嫁人的,嫁妝多的女子才能在夫家有臉有面,十七這樣的人多騙她一些糕點錢,皎皎将來的嫁妝就少了一些。

皎皎不知道為什麽芸娘在做糕點的時候又很快充滿了幹勁,但見芸娘恢複了精神,她總歸是松了口氣。

晚上洗完澡,又背了會二公子讓帶回來的詩集,皎皎披散着終于幹了的長發,和昨日一樣鑽進了她娘的被窩。

芸娘見她和小狗似的抱着自己說困,拍了拍她的背,忍俊不禁:“你去別人家瞧瞧,看誰家八歲的孩子還和娘親睡一起的。”

話這麽說,但還是溫柔地替皎皎撚好被角,生怕她受寒。

皎皎打了個哈切,抱住芸娘的手臂:“那是因為他們沒我的娘親好。”

芸娘說:“你就是嘴甜。”

見皎皎昏昏欲睡的模樣,她放輕聲音,問:“皎皎,你今日在二公子那裏讀書讀得怎麽樣?你今日遲到,二公子有沒有生氣?”

皎皎在二公子那裏讀書的事情知道的人很少,但芸娘作為皎皎的生母當然不可能不清楚。

早些年皎皎說要讀書,盡管芸娘不清楚讀書認字有什麽好,但還是為了皎皎跑遍了一整個城市的學堂,詢問哪家學堂願意收皎皎讀書。

可惜後來失敗了。

所有學堂的夫子都覺得這對母女異想天開。

芸娘沒多在意那些夫子的話,還在難過女兒難得提出什麽要求,自己卻不能替她達成,誰知道一日傍晚卻見郡守府的人将皎皎送了回來,并說崔二公子願意親自教皎皎讀書。

郡守家的公子要親自教導皎皎讀書?

芸娘覺得青天白日的,餡餅就掉到了眼前。

皎皎和她解釋:“二公子是善人,他問了我想要讀書的理由,就主動提出教我讀書了。”

可不是大善人。

先救了她們母女姓名,給了她們庇護,現在又要教皎皎讀書。

芸娘想,怪不得大家都說否極泰來否極泰來,她們母女受了那麽多苦,總算是遇到自己的福氣了——二公子這樣心地善良的人,如今世上可難尋了。

芸娘很快接受了這個事實。

她想得很開:甭管是書院的夫子,還是什麽郡守家的公子,總之皎皎讀書有人教了,這就是好事。

“您又不是不知道,二公子脾氣好,我就從沒見他生過氣,今天我去時,他只取笑了幾句我睡迷糊的話,別的和往常沒區別。對了,芍藥姐姐還送了幾根漂亮的發繩給我呢,她對我真好。”

皎皎已經快睡着了,她緊緊挨着芸娘的手臂,聲音含糊不清:“娘,您今天過得怎麽樣?除了十七,還有沒有別的人欺負您?”

“哪有人欺負我,現在沒人欺負我,你別想那麽多。”

芸娘笑了聲,又似是想起什麽,突然從床上坐了起來。她拍了拍皎皎的背,把人拍得清醒了一些,才鄭重對她說:“皎皎,明天開始,你不要在城裏瞎逛,除了去郡守府,別的地方都不要去。”

皎皎被她的神色震住,見她一副遇上大事的模樣,不由跟着坐了起來:“娘,發生怎麽了?”

“我這也是聽今天賣糕點的幾個客人說的。”

芸娘嘆了口氣,低頭見皎皎稚嫩的面頰和幹淨透亮的眼睛,沉默半天,輕嘆一聲:“好像是殷地的蠻子們攻破了幽平郡,幽平沒守住,六萬大軍被俘被殺,還有二十萬民衆跑了出來……”

她頓了頓:“那幾個客人說,不少人已經跑到了祈水郡。”

這些因戰亂沒了家,只能到處流浪的人,就是流民。

在來祈水郡之前,皎皎和芸娘走過不少地方,也遇到過不少流民,自然知道流民多了的危害——有些時候,為了能夠活下去,人總是能做出許多可怕的事情的。

而現在,幽平郡出來了二十萬流民……

默念了一遍這個數字,皎皎的背後起了寒意。

睡意徹底消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