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在一年之前,程槿的爺爺終于做出了那個讓他們老兩口猶豫了好幾年的決定,把自己家裏的那幾畝田地承包了出去。

這是程濤的建議。早在程槿剛剛大學畢業的時候,程濤便有了把父母接到城裏來住的打算。看到父母現在年事已高,雖然身體還很健康,但如果萬一有個什麽意外,子女都不在身旁的兩位老人處境便是很危險的。因此,他便很想把老人接來身邊居住,這樣,即使老人真有意外發生,他和方月玲也方便照顧他們。

但在連續地嘗試了好幾年之後,程濤最終還是放棄了要說服老兩口搬到城市裏來住的想法,因為他發現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老人們牽挂的東西太多,留戀的東西也太多,他們在那裏生活了一輩子,對他們來說,家鄉的一草一木都是值得留戀的東西。他們大可以離開那裏,但那種已經習以為常的牽挂卻是帶不走的。人最害怕的就是對某件事情養成了一種習慣,因為習慣一旦被養成,再想從意識裏清除它可就不是一般的難了。

程濤的說服也不是完全沒有效果,對另一件與之相關的事情老兩口還是同意會考慮一下的,這就是把家裏的土地承包給別人的想法。開始的時候,程濤原本是想把它當成讓老兩口搬家的第一個步驟,但在這個想法破滅了之後,程濤就把這個想法單獨提了出來。既然老人們不願意去城市裏住,那當兒子的也不好強迫,但是老人的負擔還是要減輕的。讓兩個七十多歲的老人每天都下地幹活,這怎麽想都是有些不妥當的。況且家裏現在也不缺這點賣糧食的錢,那麽何必再讓老人們成這份力呢。

随着年紀的增長,老兩口也漸漸地感覺到了自己的力不從心。在猶豫了幾年以後,程槿的爺爺終于下定了把地承包出去的決心。

在田地承包的貼出去半個月以後,程家的那幾畝良田就被同村的一家人給承包了。雖然是同村,但這兩家人在過去的日子裏生活并沒有什麽交集,因此在商量價錢的時候也不用考慮人情的問題。最終的成交價,是高于市場平均價百分之二十的。

從那以後,程槿的爺爺奶奶的生活就徹底輕松了下來。有時候,他們還是會在天氣好的時候到田裏去轉上一圈,再幫着那家人幹些力所能及的活。但因為種出來的收成不是自己的了,所以他們也只是幫幫忙而已,用不着再殚精竭慮地擔心收成了。

傍晚六點半,在程家的男人們從墓地裏回來的時候,家裏的兩個女人已經把晚飯準備好了。程家直到現在也依然堅持着祖上留下來的傳統,除非家裏添了新成員,否則掃墓只是男人的事情,家裏的女人是不必去的。

對于掃墓這件事,直到現在程槿也沒有自己的什麽想法。從二十二歲大學畢業之後,程槿便每年都被父親和祖父帶着往程家的墓地裏跑好幾趟。因為工作的關系,程槿本來就很少回老家,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他才有機會回來像客人一樣待個一兩天。所以他去掃墓基本都是後來補上的。但這次不同,因為這個忌日正好是程槿的曾祖父過世六十周年的日子,爺爺主動給程槿打了電話,問他能不能回去。老人家的請求程槿肯定也不好拒絕,于是就有了程槿給公司請假回老家上墳這件事。

他從未考慮過為什麽的問題,甚至在他最富有懷疑精神的時候都沒有懷疑過這個問題。這似乎是個不值得他去懷疑的問題。反正他就是從小看着大人們從家裏離開去墓地掃墓,等到他長大了又被人帶着去墓地掃墓,這好像已經成了某種不必思考的習慣,就像是一天吃三頓飯一樣。沒人會在吃飯的時候思考自己為什麽一天會吃三頓飯,同樣也沒有人在掃墓的時候思考這麽做對死者的意義。大多數人所知道的只是這麽做能讓自己得到一種慰籍的感覺,就像是人們吃飯只是為了讓自己不餓而已。

和過去一樣,程槿先到衛生間裏洗了手,然後走到餐桌前坐在了北邊的那把椅子上。而方月玲依舊是最後一個坐在餐桌前的人。

“哎,程槿啊,你上次回來的時候不是說你找了個女朋友嗎。怎樣,現在還談着嗎?感覺怎麽樣啊?”爺爺開口問程槿道。

“對呀,程槿,”方月玲也插話道,“我也想問這個事。你那個女朋友到底談的怎麽樣了?有什麽進展嗎?”

“嗯,還談着呢。”程槿不動聲色地說。接着便從桌上的盤子裏夾了口土豆絲放進了嘴裏。“挺好的,我們正商量着啥時候領證呢。”

此言一出,全家人都愣住了。“怎麽,看這樣子是又分了。”程濤面無表情地說着,端起面前的那碗小米粥喝了一口。

Advertisement

“什麽啊,爸。我沒開玩笑,是真的。”程槿一臉不耐煩地說,“我們也不是剛認識,這關系也有點基礎了,發展到現在也正常。”

“好,那就行。”程槿的爺爺笑了笑,長長地舒了口氣。“那就行啊。”爺爺重複了一遍,“看來我跟你奶奶還是有希望看到重孫的。”

“哎,說起這個,你們還記得孟涼花那閨女呢嗎?”過了一會兒,程槿的奶奶突然表情嚴肅地說道。“她又出事了。”

“啊,怎麽了?”沒等程槿反應過來,方月玲便先接着話問了一句。“又出什麽事了。”

“她孩子死了。”奶奶回答,“已經七天了。我親眼看見送葬的隊伍從咱村子裏穿過去,走到孩子他爸家裏。”

程槿低着頭,呆呆地看着面前碗裏的小米粥,半天沒有說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