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忠于內心

第26章 忠于內心

巧善照着做了,但心裏沒底——她并不清楚五太太究竟是什麽樣的人,但她知道五太太的身份和年紀、見識、學識都比她強。

五太太沒惱,嘴角帶着奇怪的笑,不好揣度。

巧善深知她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勸學,不敢掉以輕心,屏息凝神等着。

果然,又是一番慈母心後,五太太試探着問:“我聽老姨奶奶說大老爺的書房裏還有許多典籍,珍本孤本難得,輕易不外借。好孩子,你仔細想想,除了這些手抄本,還看見了些什麽?”

巧善瞪大了眼睛。

“這麽要緊的東西,必定百般珍愛,藏得極深。巧善,你是個細致的人,上次去那邊,有沒有看到些特別的物件?”

巧善半張着口,接連眨眼,露出一絲慌亂。

五太太笑得慈愛,托着她的手,在手背輕拍,柔聲哄:“你放心,不是要為難你去做什麽,只是問一問,家裏還有個偶爾也能用上的菩薩老爺呢。我打聽幾句,再把事交給他去辦。那是他嫡嫡親親的兄長,一個娘肚子裏出來的人,讓他過去磨一磨就到手了,豈不比咱們便利?”

巧善做認真思索狀,而後遲遲疑疑答:“太太,那架子上有一只官皮箱,舊得厲害,怕是沒什麽用。”

舊的才值錢,不要緊的東西,舊了不會留。

五太太急道:“怎樣個舊法,上邊有沒有……你別着急,慢慢想,你告訴我它是什麽樣的,這事大有用處:大老爺愛書如命,以往總是借口沒有,不讓五老爺去翻。等我們老爺把樣子描出來,他總不好再推托。你放心,七爺什麽性子,你是知道的,跟大老爺一個樣,把書看得比金子還重,絕不會碰壞一丁點。”

巧善點頭,一本正經答:“褐色的漆,邊上掉了些,上邊有三個字,中間一個我不認識,前一個是熒,後一個是記。”

熒燦記

京城老字號,做的東西精巧,大戶人家常買來藏珍寶,裏邊機關多,沒點見識的偷兒即便撬了鎖也翻不着東西。據說那年要訂的人多,第十六代和十七代傳人夜裏趕工,失手打翻燈油,連人帶書房燒了個幹淨。此時十八代還不能落地走,圖紙和技藝就此失傳。

熒燦記的舊東西,值得大老爺珍愛。

Advertisement

這小丫頭确實只認識一葫蘆瓢的字,說的話卻不假,還算有點用。

五太太滿意地點頭,又問:“你再仔細想想,有沒有見到別的字?或許還有些箱子櫃子不同尋常,帶着鎖,不叫人靠近。還有罐子匣子……”

她笑笑,又把話圓回來:“只要是和這屋裏不一樣的東西,你都說一說。我們老爺常提起小時候的事,說大老爺最會藏東西、藏人,幾兄弟一塊玩耍,沒有誰能找着他。老實說,我也是個貪玩的,從來沒見過這樣厲害的人,總有點不信。”

巧善點頭,腦袋垂下去,默數十個數後,猛然擡頭道:“架子上有一只大瓷罐:百川萬象,太太,這幾個我都認識,只是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好,很好!她們說的沒錯,你果然是個可靠的人。巧善啊,還有嗎?”

巧善仰着頭看一會房頂,搖頭說:“除了門匾,記不得了。”

門匾有什麽用!

不過五太太怕她起疑心,堆着笑問:“門匾上的字可認全了?”

巧善用力點頭,摳着手說:“羨雲鶴,太太,我都認識。”

五太太臉色一變,驚道:“老爺叫你去的是小書房?”

不,是大書房無名居,裏邊藏着許多箱子櫃子匣子罐子。

四年前去的是羨雲鶴,她在那看見了“熒燦記”,裏邊裝着佛珠和石頭,她第二回過去的時候,大老爺正在裏邊挑選。

她不能一問三不知,那只能交錯着答,她相信五太太不會惦記那些佛珠石頭。她搖頭,為難地答道:“這是小書房嗎?太太,我不知道,那時大老爺沒回來,是他跟前的人領我進去取書,還叫我規矩點,不許亂碰亂瞧,也不叫亂說話。”

五太太思量片刻,緩了臉色,笑道:“那是你們不熟,他不信你,往後就不會了。好孩子,這院裏做活的人夠多了,你是個有才能的人,不該浪費在這上頭。”

她摩挲着巧善指上的薄繭,十分體貼地說:“老姨奶奶不懂讀書人的珍貴,只叫你做粗活,心疼死我了。我看不如這樣,晚些時候我再勸勸旸兒,叫他每日過去請安,請教學問。他年紀小,性子軟弱,你跟着去,路上多勸勸,到了那邊也提點提點。你多留個心,萬一有什麽事也好應對,大老爺跟前的人,你熱情些,多說幾句好話,套個近乎。我的兒,我這就将他托付給你了,你放心,将來他有了出息,絕不會虧待你。”

這後邊是在說那個嗎?

她不想做要拿小英去換的翠英,可眼下管不了那麽多,先蒙混過去再說。何況以五太太的城府,不挑明了承諾,多半是拿來騙人的。

想必雪梅和霜菘也聽過這樣似是而非的話,才會防賊一樣防着別人。

抛開這些不談,太太方才說的可是每日跟着過去呢,多好的事,她拒絕不了。

我騙她,她也在哄我,扯平了!

巧善腼腆一笑,點頭答應。

五太太為了籠絡她,拔下一只小巧精致的梅竹紋鎏金簪為她插上。

巧善暗自叫苦:太太賞的東西,她不能摘,摘了是不識擡舉。不摘就會被人看見,看見就會招來嫉妒和猜忌。

她們挨罰,她得賞,她成什麽人了?谄媚逢迎,還是搬弄是非的叛徒?

她硬着頭皮走出去,一臉苦相,專挑人少的道走,離正房遠了就故意歪頭,讓本就搖搖欲墜的簪子掉落,彎腰撿起再塞進袖袋裏。

她餓得前胸貼後背,好在其餘人也不好過,才開飯不久。

青杏往邊上挪,把長凳左邊讓出來。巧善垂頭吃飯,趁擡眼夾菜的間隙用餘光留意坐東北角的陸婆子,果然,她坐下沒多久,這人就悄悄地起身出去了。

巧善不願意冤枉好人,貼到青杏耳邊,小聲說:“你出去拿廊下的空桶,順道瞄一眼,看陸婆子是不是往正房去了,悄悄地,別讓她看見。”

青杏點頭,很快提着桶回來,坐下後,用膝蓋在桌下碰了她一下:是。

他說的沒錯:防人之心不可無!

書上說為人要忠,寧死不做貳臣,遇事有責任有擔當,在君主危難之時,要挺身而出。

可書上沒說,當你的主子有一大片,且層層疊疊時,該選誰而忠。

大老爺是長子,不論身份地位,還是品行學識,都遠高于五房的主子。大老爺是心存慈悲的好人,巧善感激他,敬重他。

即便是一家人,五太太也不該對大老爺的東西起歪心思。

既然不知道向誰而忠,那就忠于自己好了:她要保護大老爺,至少要提醒他身邊的家禾。

五太太早有打算,隔日一早就催着趙旸出門,先連哄帶吓叮囑兒子,再吩咐巧善別忘了帶上七爺昨兒捂出來的策論。

趙旸自知才疏學淺,怕挨訓,本有些不情願,見是巧善伴學,才不拖延了。他懼怕先生,卻喜歡當先生,一路走,一路為巧善講書,權當溫故。

到了閑野居,他已經不緊張了,反勸了巧善幾句,末尾是“有我在,你安心”。

巧善抿着嘴點頭,低眉順眼地跟到“羨雲鶴”門口,留在屋外,目送他進去。

大老爺見到侄子很是高興,并不因策論稚嫩可笑而生氣,饒有興致地陪他談談講講。

羨雲鶴門口守着的湊巧是家安,巧善悄悄地挪一小步,将腦袋藏在門框後,只叫屋裏人看得到她的右肩。

巧善轉頭看一眼家安,再看向院中。家安沒為難,但悄悄地搖了頭。

原來他不在府裏,怪不得這些天沒消息。

巧善眨眨眼:知道了。

家安朝她比了個二。

這是初二回來,還是兩日之後?

等着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