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升職加薪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升職加薪

顧成言一行人抵達邊關時, 負責迎接的是鎮國公手下暫行主帥之職的副将蔣末。

蔣末對李元洛十分尊敬,是實打實将他視為下一任鎮國公的那種尊敬。

一年的時間一晃而過。

轉眼間,年節将至。

在邊關戍守的衆人臉上卻沒有絲毫新年來臨的喜悅,鎮國公不大好了, 這回就連去年将他從鬼門關拉回來的顧成言也束手無策。

鎮國公睡着以後, 李元洛從他的房間走了出來。

發現顧成言正背手站在院子裏的大榕樹下, 擡頭向上望着。

李元洛走上前, 問了一句:“當真沒有辦法了嗎?”

顧成言收回目光, 輕聲道:“一年前我就說過,我只能勉強吊着他的性命, 若想延長他的壽數, 除非讓他回到京城好好調養, 元洛, 我盡力了。”

顧成言已經竭盡所能,為他贏得了更多的時間,熟悉戰場, 接手李家軍, 這一年裏,在鎮國公的輔佐下,李元洛的表現可圈可點,衆人對他都是信服的。

李元洛自己十分清楚這一點, 他說:“我知道, 只是還抱着一絲不切實際的幻想,我想讓祖父再多留兩年, 他說他想看我娶妻生子,只要再給我兩年時間,哪怕拼盡一切, 我都要向陛下請求賜婚,讓祖父見一見喧和,他一定會喜歡她的。”

“元洛,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這幾日就不要出去了,好好陪陪鎮國公吧。”

他拍了拍李元洛的肩膀,轉身離開。

三日後,全軍換上了白色的素缟,送別戎馬一生的鎮國公。

令人意外的是,就連離國也主動暫時停戰,旌旗上挂上了祭奠所用的白花,以示對這位戰神的尊敬。

不久,聖旨下來了。

世子繼承鎮國公的爵位,鎮守邊關,召顧成言即刻回京。

鎮國公的遺體就依照他本人的遺願,火化後,将骨灰撒在這邊關之地,繼續守着。

由于陛下催的急,顧成言以最快的速度抵達京城。

面聖時,皇帝對他比一年前更親厚了。

“顧卿離開朕的這一年裏,朕突然覺得少了很多樂趣,再沒有一個知情識趣的人,這些個臣子,個個都跟木頭似的,一點意思都沒有,天天淨吵個沒完,搞得朕頭都大了。”

顧成言溫和一笑,道:“諸位大臣都将陛下視為天子,自然是敬畏,多過于親近,一年未見,陛下身體可還安好?”

他心裏明白,所謂遠香近臭,就是這個道理,皇帝身邊只有他一個人私下裏會以朋友的方式相交,其他人沒有那份機遇,豈敢如此,是生怕自己的腦袋不夠砍嗎?

皇帝終究是老了,開始向往溫情,而能給予他這種感覺的人,少之又少,除了顧成言,便只有長公主膝下的喧和郡主,喧和郡主畢竟是女子,很多話皇帝沒有辦法跟她傾訴,如今顧成言回來了,他自然十分高興。

皇帝身邊的大內總管嘆了一口氣,主動插話道:“顧大人,您可算回來了,陛下這一年不顧及自己的身體,天天批奏折到深夜,陳太醫的醫術又不及您,陛下私底下都已經暈過去兩回了。”

顧成言十分詫異,從前皇帝雖然勤政,但也沒有到這個份上,難不成發生了什麽他不知道的事情,讓皇帝有了危機感。

他沒有多問,只是替皇帝切了脈,調整了一下之前的方子。

自他回來後,連着五天時間,陛下天天召他去禦前。

諸位大臣私下都在說,別看這位顧大人去邊關一年,但他一回來,這第一紅人的地位還是相當穩當。

之前陛下最喜歡與之談論詩詞歌賦的周文遠,此時便被丢到腦後去了。

此話一出,周文遠在家氣個半死,在家砸了一批瓷器,恨恨道:“好你個顧成言,怎麽不死在邊關呢?既生瑜,何生亮!”

顧成言自己哪知道原男主的好事又被他給攪和了。

好不容易得了空,跟程季良約着吃了頓飯,這才知道,大皇子在他離京後,便被封為端王,他這一年裏動作頗多,手底下投靠他的人越來越多不說,他本人也樂得出風頭,民間都稱他為賢王!

程季良看了看四周,小聲對他說:“端王如今的名望甚至超過了陛下,還有人弄了一個萬民書,稱頌他的仁德。”

顧成言此時才想明白,陛下為何會批奏折批到半夜,原來是擔心這個名望日盛的兒子,終有一日會奪了他座下的皇位,連帶着對那些大臣也多有不滿。

所以才會在他一回到京城的時候,就表現出十分信重他的樣子,這一行徑,兩分是真情流露,八分是做給別人看的。

“你看吧,估摸着過幾日,陛下便會安排你到六部,而且官職還不會低,我爹不方便見你,不過他讓我跟你說,最好別去吏部跟戶部,這兩個地方如今水深的很,禮部倒是個不錯的去處,禮部侍郎原先做鴻胪寺少卿的時候,跟你還算有些交情,想必也不會為難你。”

顧成言苦笑着搖搖頭,“去哪兒又不是我能選擇的,你也說了,這兩個地方如今水深,陛下不願意看到端王勢大,多半會将京城的水攪渾,我倒是想去戶部。

元洛如今在邊關,将來成新也會去冀州,防止北燕有動作,盡量保證國庫充裕,戰士們的補給便不愁了,之前的事你也都知道,若不是因為戶部說沒錢,咱們也沒必要與北燕議和,鎮國公也不會拖着病軀,死守在邊關。”

程季良點點頭,十分贊同。

“成言,因為主動去往邊關救治鎮國公一事,你已經得罪了端王,恐怕你回來以後,會遇到不少麻煩,你自己可要當心!”

顧成言與他碰了一杯。

“兵來将擋,水來土掩,陛下還需要我,端王再如何,也不敢直接拿我怎麽樣,再說,你忘了,陛下的皇子可不止一位,我就不能也推個皇子立起來嗎?”

程季良突然想到一個人,“成言!你這個想法倒也不錯,你還記得二皇子嗎?”

顧成言微微皺眉,“自然記得。”

“他是文昭皇後所t生,是陛下唯一的嫡子,還是元洛的表兄,将來他若是上位了,必定不會虧待了咱們自己人,而且近來端王太過嚣張,得罪了不少人,皇室宗親那邊隐隐在扶持這位二皇子,不過他不常露面,我對他不熟悉,你入宮的機會多,倒是可以與他多接觸接觸,若是個好性子,推他上位也未嘗不可。”

沒過幾日,顧成言便接到了聖旨。

“顧卿代朕親至邊關一年有餘,盡心竭力醫治忠武公,撫問衆将士,朕心甚慰,着晉為戶部侍郎,三日後至戶部上任。”

老鎮國公死後的谥號便是“忠武”二字,這次顧成言雖然也是連升兩級,但算是實至名歸,畢竟在邊關待了一年多,這可不是一般的文官敢做的。

但他實在是太年輕了,二十四歲便官至正三品,着實令人眼紅。

戶部除了一位尚書比顧成言官高二級,便只剩另一位與他平級的戶部侍郎,姓許,今年四十好幾了,但人家這個年齡才是正常的。

上任前,顧成言每日依舊是陪伴聖駕。

皇帝與他對弈,談論詩賦,今日卻突然去了行宮的圍場策馬。

顧成言心裏有了猜測,估摸着是要找個沒什麽人盯着的地方交代他一些事情了。

圍場地廣人稀,就很适合。

“朕要與顧卿賽馬,你們留在這裏,不許跟上來。”

說完便驅馬往前,不給衆人反駁的機會。

“公公放心,我自會守着陛下,不會讓陛下少一個汗毛。”顧成言說完,便揚鞭追了上去。

大內總管一跺腳,嘆了口氣,“這叫什麽事兒啊!”

禦前侍衛長問道:“公公,咱們還跟嗎?”

“沒聽陛下吩咐,讓咱們在這兒候着!”

沒眼色,難怪都在陛下跟前這麽多年了,還是個侍衛長,悄悄人家,四年的時間,都升為正三品的高官了!大內總管心中腹诽。

跑了一段路,皇帝停下了,瞧了一眼始終落後自己半個馬身的顧成言冷哼:“沒意思,你這是在故意讓着朕。”

顧成言沒有否認,只道:“陛下騎術精湛,微臣只是勉強跟上罷了。”

皇帝笑了笑,“朕原以為你只是個文弱的書生,直到你去邊關待了一年,有人給朕的密奏上說,顧卿親自上陣殺敵,頗有當年忠武公一人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朕才得知,原來朕的狀元郎,文武雙全。

顧成言絲毫不意外,皇帝在邊關安排了人監視自己,不過卻有些奇怪,當初去跟北燕議和時,自己跟北燕大将比武一事,陛下竟然不知?盡管看似親厚,看來忠親王也不是什麽都會跟陛下禀報的。

“并非臣有意隐瞞,只是陛下從未問過臣罷了。”

皇帝開懷大笑,指着他說:“你啊!你啊!慣會狡辯!”

随後又端正神色,對他說:“顧卿,國庫空虛,使得朕束手束腳,朕将你安排去戶部,便是要你暗中盯着一個人,戶部尚書餘勁松!”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