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7章

秦闕年幼時生母謝美人便去世了,直到八歲時才在長公主的斡旋下被寄養在英貴妃名下。英貴妃是清流之家出來的姑娘,她性子清冷,同任何人相處都有幾分疏離感。

很多人覺得英貴妃對秦闕并不親厚,可等溫珣親眼見到了,才知道事實并非如此。

朝天椒的威力太大了,以至于秦闕見到英貴妃時,兩只眼又紅又腫。英貴妃見到秦闕這般模樣,眼眶頓時紅了:“聖上是不是為難你了?”

秦闕擦了兩把淚,狼狽地搖了搖頭:“并非如此,母妃,我想擦個臉。”這見鬼的朝天椒怎能如此厲害?他活了二十二年,加起來流的淚還不如今日流得多。

英貴妃表情充楞,等回過神後眼神微妙地指向了偏殿的方向:“去吧,好好梳洗。”

等秦闕離開後,英貴妃的目光才落到了溫珣身上,溫珣恭敬跪下磕了個頭:“兒子溫珣,見過母妃。原本受封後就該入宮拜見母妃,溫珣來遲,請母妃原諒。”

跪了許久,英貴妃都沒讓溫珣起身,直到偏殿中傳來秦闕隐忍的悶哼聲後,英貴妃才嘆了一口氣:“起來吧。”

溫珣起身後垂手站着,任由英貴妃上下打量着他。俊美的容顏終究在此時發揮了作用,英貴妃的态度慢慢變得柔和:“本宮聽說你是漳淮先生的關門弟子?”

溫珣應了一聲:“是的,母妃怎會知曉?”

英貴妃眯着眼,眼神懷念道:“家父和章先生是舊友,年幼時,章先生曾到我家中作客。當時他指點了一二,每每回想都受益匪淺。章先生有大才,你是他的弟子,亦是有才學之人。真論起來,倒是行遠誤了你。”

溫珣笑了笑,“這可能就是造化。”頓了頓後,他認真道,“王爺很好。”

英貴妃眯了眯雙眼,淺笑着說道:“他們都說行遠行事魯莽不知輕重。”

溫珣坦誠道:“很多人都是人雲亦雲,事實上王爺究竟是個什麽人,他們根本不了解。就連我,亦是接觸了王爺之後才知曉他的為人。”

英貴妃笑容更深:“不愧是章師的弟子,是這個理。小桃,上點心,再将爐子上的魚羹端來。”說完這話後,她引着溫珣向着小矮桌的方向走去:“坐吧,我這秋華宮平日裏沒有客人,都是自己人,你自便就是。”

等秦闕洗完臉出來後,便看到溫珣和英貴妃坐在矮桌旁談笑,溫珣更是吃上了母妃親手做的魚羹。秦闕看着英貴妃的笑臉,眼底露出了幾分茫然:這還是他認識的母妃嗎?

Advertisement

沒等秦闕想多久,英貴妃頭一扭瞟到了他,面上的笑容又淡了下去:“你啊,若是有瓊琅半分聰慧,我也不必為你操心受累。”

秦闕:……

英貴妃有一個女兒,是景瑞帝的七公主,名為秦幼儀,今年只有六歲。乖乖巧巧的幼儀小公主聽說五哥和五嫂來了,特意和教養的女官請了假趕了回來。

小公主一見到溫珣便喜歡得不得了,最初她只是挨着溫珣坐着,然後開始伸出小手手牽溫珣的衣袖,後來幹脆窩到了溫珣懷裏:“母妃,我們把嫂嫂留下來好不好?幼儀喜歡嫂嫂。”

秦闕故意板着臉粗聲粗氣道:“只喜歡嫂嫂不喜歡五哥嗎?”

秦幼儀眨巴着大眼睛:“也喜歡五哥呀,可是五哥總是在忙,沒空陪幼儀呀。”她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掰着手指頭:“今年五哥只回來了兩次,五哥再不回來,幼儀都快忘記你長什麽樣啦~”

聽到這話,英貴妃的笑容淡了。幼儀太小了,不懂離別,她不知道從今往後想要再見到秦闕也不知道要等多久。

看着女兒在溫珣懷中撒嬌,英貴妃有些無奈:“幼儀,不能失禮。五嫂還要和五哥回家,我們不能把他一個人留下。”

秦幼儀委委屈屈,最後還是聽了母親的話。她抓着溫珣的手,一遍遍的問他:“嫂嫂下次什麽時候來看我呀?”“幼儀明年生辰的時候,嫂嫂能來嗎?”

溫珣不敢騙孩子,只能一遍遍地敷衍她。最後還是英貴妃喚來了女官,才将他從纏人又可愛的小公主手中解救出來。

眼見天色暗了下去,英貴妃起身從身後的書架上取出了一個信封,而後在秦闕驚訝的目光中将信封遞給了溫珣:“瓊琅,這個你收着。”

溫珣伸出雙手接過了信封,不等他發問,秦闕便聞到:“母妃,這是何物?”

英貴妃深深看着溫珣:“這是我爹的舊友們,如今散落在大景各處。”

溫珣頓時覺得手中的信封有千斤重,他明白這封信的重量。這是英貴妃能為自己的養子做的最後一件事,即便她知曉信封上的人可能幫不上養子太多,也想盡一份力。

“幼儀是女孩,用不着這個。你們兩出門在外總會遇到難處,金銀錢財這些東西我無能為力,只希望若是有一日你們遇到了困難,這封信能助你們一二。”

“行遠粗心,這封信交給瓊琅更加穩妥。以後你們互相扶持,記得善待對方。”

溫珣和秦闕對視一眼,二人起身對着英貴妃長跪不起。秦闕自責道:“是兒子無能,讓母妃為兒子擔憂了。”“母妃放心,兒子定不負所托。”

英貴妃鼻尖一酸,看向秦闕的眼神有責怪有擔憂,更多的是不舍和慈愛:“你八歲時來到我身邊,十五歲離開我去了涼州。滿打滿算,我們只做了七年的母子。那時候我問你,是去行伍中掙軍功,還是跟着大儒做個知曉百事的賢者。你說你天分不高,恐聽不懂聖賢書,你要去軍中,最不濟能強身健體以後不被人欺負。”

“行遠,如今你擁有強健的體魄,能自保不被人欺負了,這很好。”

秦闕跪倒在地,聲音中帶了幾分哽咽:“兒子曉得。母妃,對不起,兒子辜負了你的期待。”

英貴妃上前扶起秦闕,輕輕将他擁入懷中:“別難過,母妃早就知曉會有這一日。只可惜我身邊還有幼儀,沒辦法随你一同去幽州。瓊琅是個好孩子,以後出門在外,你多聽他的話,記住了嗎?母妃不求你建功立業,只求你平平安安,無病無災,站得直行得遠。”

離開秋華宮時,宮中已經上了燈。秦闕和溫珣回頭看時,就見英貴妃站在宮門口凝視着二人的方向。見二人回頭,英貴妃對着二人擺了擺手,直到轉過了回廊,再也看不見她的身影,秦闕僵直的後背才彎曲了下來。

朱紅色的宮牆深深,溫珣和秦闕在宮人的指引下走向宮門的方向。秦闕的眼睛還是帶着不自然的紅,聲音也有些沙啞:“我一直以為母妃不喜歡我,我不是她的孩子,她對我冷淡也是正常的。可是後來我才知曉,為了我能去涼州戍邊軍中歷練,從來沒求過人的母妃求了外祖。我從涼州衛中回來時,母妃對我發了好大的火。現在我才明白,那時的我受了別人擺布,母妃只能幹着急。”

“這兩年我雖然在都城,可是見母妃的次數屈指可數。每次見面,我都不知道該同她說什麽,只能陪着幼儀玩耍。”

“現在才明白,我是真的愚鈍。分不清敵我,看不清形勢,選不對前路。我是個不孝子,從沒給她帶來什麽榮譽,卻一直讓她為我操心。”

“其實,其實……我和她并沒有血緣關系,她有自己的孩子,完全可以不必管我。我覺得我很對不起她。”

溫珣懷揣着信封,眯眼看着前路:“那就聽母妃的話,以後多聽我的話。”

秦闕的傷感瞬間消失,他愣愣地看着溫珣:“母妃不是希望我無病無災平安喜樂嗎?”

溫珣半點不臉紅:“母妃還說讓你多聽我的話呢,你聽還是不聽?”

秦闕總覺得有什麽不對,就在他遲疑之際,溫珣的聲音傳來:“王爺,反正都出來了,要不要再去薅個羊毛?”

秦闕眯了眯眼,“薅什麽羊毛?”

溫珣笑道:“您看,今天出門收獲很豐厚,你說,你若是去長公主府和二皇子府轉一轉,還會有什麽收獲?”

秦闕滿眼抗拒:“不,我也是要面子的人。”

溫珣停下腳步,正色道:“王爺比我清楚幽州是什麽地方,到了幽州,您說起來是王,可到時候什麽都要自己來。您兜裏有多少東西自己心裏清楚,現在多舍一些顏面,您的部下到時候就能多吃飽一日。您去還是不去?”

秦闕面色陰晴不定,過了許久才咬牙道:“我去。不過先說好了,我眼睛已經腫了,哭不動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