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楊柳依依
楊柳依依
孟添巽只身回京上任後,面對的是數不勝數的宴會邀約,賞花品茗,賦詩飲酒,全京城的王公貴族,公子小姐都想見一見這位低調內斂的新狀元。
人生地不熟的孟添巽也借此機會去摸清朝堂的大致情況,白天在翰林院中研讀經史子集,以備為太子講學,夜晚便是這裏邀來,那裏請,宴會從城東擺到城西。
五日一休沐,各家大族也沒放過機會,整整一個月,孟添巽沒過過一個清閑日子。
“狀元郎,你來看看這個……”
“好。”
“小孟,你覺得我這樣寫合适嗎?”
“可行。”
“孟錾,未時三刻了,你該準備去東宮講學了。”翰林院掌院學士張寅看着一群鬧騰的後生,淡淡開口道。
“多謝張老提醒。”孟添巽轉向坐着的張寅笑道,“我這就去。”
“早點回來啊!孟兄,你還沒幫我看呢!”與孟添巽同在榜上的榜眼高允在文淵閣的大門口揮舞着耗時半月的乘馬奔月圖望着孟添巽漸漸遠去的背影高喊道。
“好!”孟添巽聽到後,半側上身朝扒着門的身影揮了揮手。
“哼!”從門旁路過的鄭如琢發出一聲輕哼。
“你哼什麽?”高允立馬收起剛剛興奮的表情,瞪了鄭如琢一眼,“你進來就看孟兄不順眼,莫非是嫉妒他的才華,才在這裏一副哼哼唧唧的小人模樣。”
科考前三名都進入翰林院當值,翰林院中的氛圍和諧,不似朝堂上的唇槍舌箭,打得熱鬧。頂多為了不同學說論一論,争一争,也就過去了。
鄭如琢一來就看不管孟添巽的做派,争論各派學說時總是挑刺質疑,孟添巽也不慣着他,從第三次面對鄭如琢的質問後孟添巽選擇毫不留情的回怼過去,一來二去大家都知道他和孟添巽不對付了。
“孟兄?堂堂當朝榜眼竟是連年歲也算不好,這名次不會是錯了吧?”
“你!”
“咳!”張寅咳嗽一聲止住兩人大逆不道的言論,警告兩人一眼,繼續伏案研究新頒布的政令。
得了警告的兩人閉上了嘴,高允本來擡腳準備走,奈何實在是氣不過,壓低聲音快聲道:“人模狗樣。”
鄭如琢沒搭理他,回到自己的木案前研讀《易傳》。
師生雙方行禮拜別,孟添巽向東宮外走去。
“先生,等等,本宮還有一問。”太子魏鴻溥小跑追上孟添巽,年邁的禮官扯着嗓子高喊“注意儀态、注意儀态”跟在魏鴻溥身後跑。
魏鴻溥仰着他那張白瓷的面龐道:“先生,依照書中說要知止,可為什麽父皇卻讓我一直精進課業呢?”十三歲的太子聲音還帶着點稚嫩,雖說貴為儲君,将來要繼承大統,在這個年紀免不了還帶着些貪玩的小情緒。
孟添巽了然,溫聲細語道:“有止心是為了更好的精進,而不是勸人止步不前,更何況太子将來是要繼承大統的,為天下謀福祉,必須強大能力作底。”
孟添巽暗自在心中下決定:下次給孩子減少些作業,作業在精不在多嘛。
魏鴻溥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頭慢慢的垂了下去,罕見般的露出孩童稚氣——微微撅起嘴讓他細膩的臉頰鼓了起來,玉雕粉琢的可愛模樣惹人憐愛。
孟添巽克制住自己想要上手揪臉的沖動,畢竟冒犯太子可是大罪,補償性的輕撫了下魏鴻溥的頭。安慰鼓勵我的學生,不能治我的罪吧,孟添巽心道。
孟添巽裝作不經意間斜眼偷瞄了眼老禮官的臉色,還好,只是閃過了一瞬間的不贊同。
孟添巽收回手再次和太子告別,走出東宮。
紅牆威嚴,宮道漫長。
不過好在高允上次跟他說剛發現有條鮮為人知的小道可以抄近路,可以嘗試一下。說幹就幹,孟添巽站在原地回憶高允給他說的路線,先是往嘉興殿方向走,會看見一個荷花池,然後再左轉到源清殿方向,那裏有條分叉路,再向右轉,轉到……
孟添巽依照他驚人的記憶力以及更加“驚人”的找路能力,不費吹灰之力轉到了一條死胡同。前面沒有路,只有左側上一道破爛不堪,半掩着的宮門。
宮門上有塊匾額,灰蒙蒙的,孟添巽走進仰頭查看,匾額上面題有“辭花宮”,蜘蛛在“辭”和“花”之間結上了厚重的灰網,細看才發現“辭”與“花”被一道裂痕分割開來。
孟添巽回望來時路,一條漫長的朱色宮道将天空分割開,一直延伸到快要看不見的地方才與天幕握手言和,逐漸交融。
看情況,這個地方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孟添巽的自知之明重新回歸,果斷決定上前看看能不能找到人問路。孟添巽小心翼翼地推開這道朱漆朽門,門框上的灰塵疏疏落落掉下,嗆得孟添巽猛咳幾聲,只好側身進門。
是個小院子,不像宮殿,整個庭院灰敗破舊,看起來就不像是有人住在裏面。
孟添巽還是沒放棄,走進這座荒涼的庭院中央,“宮殿”屋檐比平常的宮殿低矮,規格倒像是民間稍微富足的人家,建築樣式帶着點古蜀色彩,花紋圖樣大膽新奇,門楣上雕刻有九尾狐銜月的圖騰,不似宮中嚴肅莊重、中正大氣的格調,略顯詭谲豔奇。
“先生。”一道突兀清亮的少年音在空蕩蕩的院落裏響起,打斷了正在探究圖騰奧秘的孟添巽。
孟添巽轉過身,站在目光中的是一個與太子年歲差不多的小孩,不過這個孩子變聲比太子早,孟添巽暗自感嘆道,小孩稚嫩的聲音是最好聽的人聲。
下一眼,眼前的孩子與這座庭院有着詭異的和諧感。和諧在他穿着一身硬挺發白的不合身衣裳,詭異在他的帶着些異域風情的五官在玉潤般白皙的面上竟意外的和諧,出塵絕豔的容貌,饒是經常分不清他人長相的孟添巽,也只一眼便刻入心底。
孩子對着恍神的孟添巽一來就行了個大禮,連磕三個響頭,“咚咚咚”額頭搶地聲讓孟添巽徹底回神,三步并作兩步走下石階,要扶他起來,孩子的力氣不小,依然保持伏地的姿态道:“先生,請收我為徒。”
微風徐來帶起柳條輕拂過孟添巽眉梢,已是四月暮,柳條上并未有葉,大抵是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