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為誰風露立中宵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為誰風露立中宵

柳湛邊走邊應:“人人皆道江南好, 聽聞父皇貴體欠安,我只願早還家。”

柳沛旋即停步:“你要去福寧宮啊?那我不跟着去了!”

柳湛笑:“你今日向父皇請安了麽?”

“唉,別說了, ”柳沛長嘆, “早上在福寧和仁明各挨一頓罵。”

“你又做什麽惹父皇和娘娘生氣了?”

“學問沒做好。”

柳湛放慢步子, 側首食指指向柳沛:“你呀!”

他前行經過禦苑荷池,花已無一,半池綠萍, 柳沛在後追着解釋:“我就是沒背對滕文公問孟子, 一時記茬了,娘娘竟說我連八弟、九弟都不如。”

柳湛腳下一頓:“娘娘在親帶兩位弟弟?”

柳沛點頭:“最近幾月是這樣。”

皇後誕下柳湛後再無生育。柳沛的親母是位紅霞帔, 生他時難産亡故,所以自小跟着柳湛一起,由皇後撫養長大。

八大王、九大王是官家近年新得的美人誕下,二位娘娘母憑子貴,晉封郡君,親帶小皇子,怎麽現在又跑到皇後那去了?

柳湛邊走邊慢悠悠回應:“娘娘慈母心。”

“六哥, 你笑什麽?”

柳湛停步:“我呀, 笑你再走下去, 要直接跟我進福寧殿了!”

柳沛這才驚覺自己又追出許多路, 官家的寝殿近在咫尺,趕緊調頭溜遠,柳湛目眺柳沛背影, 漸斂笑意。

少傾,果決轉身,拾級踏上福寧殿, 不再回頭。

他央了黃門通傳,不一會官家召見,柳湛進殿對着上首就拜:“兒臣參見父皇。”三呼萬歲并叩首,接着便迫不及待關切:“父皇,您身體好些了嗎?”

官家半躺半卧在暖榻上,手中正撫一只貍奴,榻邊仙鶴爐袅袅熏着龍涎香:“站起來說吧。”

柳湛這才起身,官家續道:“我這老毛病不礙事,但到底是哪個多嘴的告訴你?”

柳湛面露怯色,吞吐猶豫:“剛到揚州時,淩傳道告訴兒臣。”

官家冷哼一聲,懷中貍奴受驚從他膝上躍下:“他造得那些孽還不夠,還來打聽朕的動向。”

柳湛即刻接話:“淩傳道惡貫滿盈,自是死有餘辜。”他頓了頓,“只是……他臨時前托兒臣給娘娘帶一句話,兒臣一頭霧水,不解其意,待會……打算去仁明宮請安時問清。”

“什麽話?”官家輕問。

“他說表姨有一條紅鞓玉銙帶在娘娘那裏,就這半句,無頭無尾,叫人摸不着頭腦。”柳湛一臉迷茫,“待會還是問下娘娘。”

“那是什麽東西?”官家坐起彎腰,捉回貍奴,“死到臨頭胡言亂語,別去擾你母後清淨。”

片刻,柳湛颔首:“父皇所言極是。”他嘆了口氣,“那淩傳道一說父皇龍體抱恙,兒臣心立揪起,差點當場就亂了方寸,之後日日關心,夜夜難寐,只盼能一日更早一日見到父皇。”

官家打量柳湛,的确清瘦不少,眼下淺淡青黑。官家緩緩道:“太子孝心。”

柳湛言語誠懇,神色恭謙:“為臣莫大乎尊君,為子莫大乎尊親。”

官家将貍奴抱高些,貼着胸膛:“聽說你從江南帶了個女人回來?”他晲柳湛一眼,語氣調笑,“不知道的,還以為你這眼底青黑是被紅粉吸了髓呢!”

柳湛一哂:“就是個玩意,兒臣曉得分寸。”

官家低頭逗貓,懷裏的貍奴比東宮美人重要許多,頭也不擡:“分得清輕重就好。”

*

東宮和官家的後宮類似,分宮、儀、服、食、寝、功六尚。

十名少女中,只有萍萍和那黑皮大眼的少女入尚寝局。

尚寝又分輿、苑、燈、設四司。

司輿主理太子出行輿辇、傘扇羽儀;司苑管種花種果,司燈掌燈油火燭,萍萍分在司設司,負責帷帳、被褥、枕席,簡而言之,鋪被子的。

“既入東宮,就要竭盡全力服侍殿下。”

“沒有殿下的赦令,不得擅自離宮,不得進入正殿,不得随意與外人見面,不得勾結內侍。”

萍萍和另外那名少女立在院中聽訓,條律和之前統領講的大差不差。

教她們規矩的譚典設看起來和萍萍差不多年紀,身段纖細,面貌清秀,是個笑相,訓起話也溫溫和和,不覺嚴厲。

做宮婢行走站立皆要講究儀态,帷帳束起時必須折六褶,被子疊起長兩尺寬一尺,玉枕擺在床頭三寸處,一切都必須毫厘不差。甚至連執撣子的姿勢、掃床的手法,乃至整理被褥的時長都嚴格規定。

若有錯處,視輕重罰戒尺一至十下。

譚典設十分耐心,手把手教了個把時辰,從白天直說到晚上,才驗視她倆。

萍萍全程認真聽,一刻不敢怠慢,所以上手比較快,她已經疊好被褥,另外那名新進宮婢仍在猶猶豫豫,不知枕頭該放何處。

對金鈎,萍萍默道。

譚典設講時她讨了個巧,記得剛好三寸時,枕頭右下角是與束帳的金勾尖平齊的。

那丫頭才十二歲,萍萍不忍心,主動接過枕頭幫着放了,二人剛好在規定的時間裏完成鋪設。

“左手都伸出來,掌心攤開,我來檢查,如有錯處便打。”譚典設雖然這麽說,但檢驗了兩側帏帳和被子,都沒有動戒尺。

譚典設又看枕頭:“這玉枕放的地方不對。”

萍萍張目,不可能啊,典設方才也是枕尖對金鈎,而金鈎是固定不動的。

“我的眼睛就是尺!”譚典設說着就在二人掌心狠狠各擊一下。

萍萍和那宮婢都疼得叫了一聲,她本能縮回手,發現就一下,手掌就破皮了。

她突然知道之前聽到的慘叫是什麽了,是女官在毆打宮人。

可條例規定了,如有錯處,可罰一至十下戒尺,無可指摘。

萍萍咬唇。

不過譚典設只打了這一下板子,之後待她們還是和和氣氣,晚上趕上放秋社社飯,亦無苛刻。萍萍分到的米飯上鋪滿豬羊肉、腰子、肚肺和奶房,正端碗坐在階上吃,忽有人喊:“銀娘子。”

萍萍遲鈍少頃,才反應過來這是自己的新名字。

循聲望去時,黑皮大眼的少女已經端碗要在她旁邊坐下,只是膝蓋屈得極慢。萍萍關切:“還疼嗎?”

少女之前被罰跪了一個時辰。

少女搖頭,縱使如此萍萍還是放下碗攙扶一把,等那少女坐下開吃,萍萍才拾起碗筷,笑道:“你比我小太多了,我就不叫你什麽娘子,直接喊夕照吧。”

“你曉得我的名字?”少女反問。

萍萍一笑:“曉得,怎麽不曉得,十個人的名我都記了,只是你之前沒再和我說話,我怕你不記得我的名字,不好意思喊你。”

“我也記了十個人。”夕照小聲嘀咕。

萍萍看她碗裏紅彤彤的,除了豬羊肉、腰子,額外添加許多辣子,便問:“你喜歡吃辣啊?”

“我是零陵人,無辣不歡,一日沒得辣子不行。”少女将碗遞過來,“你要分點嗎?這後廚的辣子可以的。”

“好啊。”

“那你挑。”

萍萍便用自己的筷子挑了一小撮未碰的辣子,放碗裏拌了,果然更香。

“你為什麽進宮啊?”夕照問她。

萍萍垂首勾唇:“因為我最重要的人在這裏。”

“我也是。”

萍萍愣愣側首,夕照的官人也在宮裏?

夕照一笑,告訴萍萍自己以前是世家婢女,侍奉的娘子去歲入宮做了典籍。

“我家娘子從來不把我當奴作婢,而是當妹妹養,教我讀書,吃穿用度不曾虧待。娘子入宮前給了我賣身契,讓我自去立戶或者嫁人。可她的恩情我必須結草銜環回報,所以我追随娘子進宮。只可惜……分來東宮。”

“以後應該可以調過去吧?”萍萍問。

夕照點頭:“可以,但司籍司那邊不好進,得我自己努力,到時候開課了多學一些。”

“開課?”

“尚儀下面有司教司,你不知道?”夕照反問萍萍,“會教授我們這些宮女婦德、婦容、婦功,書畫算術。”

“這麽好?”

“是故去的太後娘娘推恩,開設司教司,她說讀書方知自古興衰,不能只惟男子,婦女亦不可不讀。”

萍萍聽得抑不住面上喜色:“那我以後也要去讀!”

她和夕照皆兩眼放光,相視一笑,繼續吃飯,卻不約而同發出嘶的一聲。

破皮的掌心不小心碰到碗,生疼。

兩人互相看了眼對方手掌:“你也還沒收口子呢?”

“沒有,不過我皮粗肉糙,過幾天就好了。”

二人雙雙點頭,卻不知萍萍侍過寝的消息如一陣風傳遍東宮,有些人畏懼太子,便也忌憚讨好萍萍,可還有一些,例如譚典設,她十三歲入東宮當差,勤勉數年,費盡心機,才調進最容易晉升妃嫔的司寝局。原本那年太子要通人事,選定啓蒙侍寝的是她,卻因為太後崩逝,一拖再拖,到現在被銀照捷足先登!

譚典設心底已經妒罵了一百遍狐媚子,不要臉,面上卻溫柔又和善,懲戒也僅打一板,挑不出錯,但那板子事先抹了藥水“百日皴”,皮肉打開後藥浸進去,如冬日凍瘡,一百日都會肉翻皮卷,裂口呲着不收。

……

八月秋社過後,沒幾日便至中秋。

宮裏挂起花絡,官家在延福宮設家宴,桌上擺着快馬加鞭送來的臨潼石榴、羅田板栗和南豐柑橘……皆是時令美食,最吸引人的是太湖新蟹,官家上月新寵鄭美人,聖眷正濃,比起別的妃嫔,多賞了兩只新蟹給鄭美人。

官家仁厚,十四至十六三日,允宮人內侍出入掖庭,若是東京本地人,可回家團圓。

因此今日宴上演奏的司樂司伶人不多,但寥寥數只絲篁,亦能奏出飄飄仙樂。

官家微醺,思緩歌慢舞,便令鄭美人在衆人面前獻藝。鄭美人臉漲通紅,似乎并不情願,但終究還是跳了,一舞未完,皇後攜她母家的侄女範牧君姍姍來遲。

上首官家旁邊的座位一直空置,皇後徑自落座,笑道:“這麽好的歌舞,陛下應該把百官都召集來同樂,歡度中秋。”

官家卻道:“中秋合該各回各家團圓,把人都拘到朕這裏來做甚麽?皇後這麽熱心,之後的重陽節可主持操辦。”

皇後不說話了,舉起酒杯,淺呷一口。

她是官家登基後立的續後,與他年歲相差頗大,從前老夫少妻倒也恩愛,如今不僅話不投機,坐在一起,一個紅顏如舊,一個鬓發花白,光瞧面貌也不搭了。

皇後母家侄女範牧君與柳湛是堂兄妹,回回宴席都坐他旁邊,今晚亦如是。後面有宮人為二人剔蟹,範牧君金簽插一塊雪白蟹肉,浸過姜醋,捂嘴慢咽,而後同柳湛笑道:“太子哥哥,這蟹不錯。”

柳湛淡笑不語。

半晌,範牧君舉杯敬柳湛:“太子哥哥,中秋康樂。”

柳湛隔空舉了下自己酒杯,淺笑:“範娘子同樂。”

範牧君臉上表情一僵,複又重笑,嗔道:“從前叫人家牧君妹妹,如今卻喚範娘子。”

柳湛只笑,放了酒杯,起手剝橘,他自己不察,但席間已有不少人留意到,平常不願旁人知曉喜好,每道菜只嘗一口的太子殿下,竟一連給自己剝了三個柑橘吃。

範牧君拿起自己桌上柑橘:“太子哥哥,我也給你剝一個吧?”

“範牧君——”柳湛另一側,柳沛隔着一張桌模仿她語氣,“太子哥哥——明顯吃夠橘子啦!”

“你!”

二人動靜過大,官家和皇後一起看來,皇後笑問:“阿七,在說什麽呢?”

官家亦道:“不要欺負你牧君妹妹。”

皇後又說:“陛下所言極是,中秋佳節理應團圓和氣。”

柳沛聽到“中秋佳節”這四字心就哐當一沉,預感不妙,果然,官家随後便命他背誦中秋名篇《春江花月夜》,柳沛支支吾吾:“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卡殼半晌,忽伸指續道:“我還曉得一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官家一個板栗擲過去,柳沛忙躲。

最終,七大王因不學無術被罰了三日禁閉。

*

東宮這座不起眼小院住了四名宮婢。中秋,夕照趁聖谕開恩,去司籍司尋她家娘子,另外兩名宮人,一個回家,一個和相熟的宮婢約着一道出宮逛東京,只有萍萍一個人獨留院中。

小院的臺階涼如水,她和夕照平時就坐這吃飯、聊天,現在她一個人坐着看月亮。

自從進了東宮,萍萍沒有再見過柳湛——她聽別人說,太子有卧冰哭竹,扇枕溫衾的孝心,這些天一直在官家的福寧宮侍疾,沒有回東宮。

事出有因,她一點也不怨他。

今日中秋,團圓夜,他會回家嗎?

她在自以為的“家”裏等了一晚上,一直望着門口,柳湛沒有出現。

翌日,她才知曉昨日官家設了家宴,哦,原來他有團圓。

萍萍有些失落,但沒有怨,正掃院子,将落滿地的桂花攏到一處,餘光瞥見蔣望回從門口走近。

萍萍立定掃帚,待他再近些,福身道:“蔣兄。”雖然已經過了,但還是祝了句“中秋康樂。”

蔣望回颔首回禮:“娘子中秋康樂。”

萍萍蹲下來将桂花落葉一齊掃進撮箕裏,蔣望回在她身邊也蹲下:“難得官家允出宮,沒出去逛逛?”

“沒有。”

“那今日出去?我說好了要做向導帶你逛東京。”

萍萍未應聲,蔣望回又道:“我爹爹回京述職了”。

萍萍眼睛一亮,扭頭看着蔣望回,他面泛微笑:“剛好趕上中秋,你想見見他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