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章
1|第1章
The coldest winter I ever spent was a summer in San Francisco.
——馬克吐溫李豫裹緊身上的薄風衣,依然被凍得直打哆嗦,她提着背包快步走進航站樓,安檢之後登上回江城的國際航班。
她特意挑選倒數第二排靠窗戶的座位。
外面的天空沒有太陽,沒有風,只有厚厚的雲層。真是最冷的冬天是舊金山的夏天,馬克吐溫從不騙人。
她朝窗外揮揮手。再見,舊金山的七月和五年的Berkeley。
十三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依舊還是那樣得讓人不快。狹窄的座位間距,難吃的飛機餐,無法入睡的飛行使她飽受水腫之困擾,尤其是她的眼睛,像是哭過似的。
飛機在江城國際機場落地,雖然機艙內空調仍在運行。不過她全身已經感受到這個城市令人熟悉的熱浪。
曾經生活過十六年的江城,她回來啦。
機艙內前排的乘客們陸續站立起來,紛紛從行李架上取下各式行李箱和購物袋。
她坐在座位上呆了許久,等待着前方乘客的消散。
下飛機前,她脫下風衣,背起雙肩包走出艙門。盛夏的江城果然沒有讓她失望,經過一天高溫暴曬的廊橋已經變成桑拿室。她小跑通過,來到吹着空調冷風的航站樓。
出海關後,她一眼就看到在出口等待的老李。老李的白頭發越來越多,背也有些駝态。他已不再是當年那個魁梧高大的青年警察。
父女二人有一年未見,李豫沖過去給老李一個大大的擁抱。
她剛才小跑時背包的肩帶滑下來,老李雙手要幫她摘肩上的背包,然後仔細端詳面前的女兒,說「瘦了」,看到她的紅眼圈,問——“哭啦?”
他目光又在她周圍掃視一圈,沒有看到行李箱,“沒其他行李?”
Advertisement
李豫把背包取下,并未遞給老李,而是一手提着書包,一手挽着他的胳膊,回答說,“沒瘦,沒哭。行李和書打包一起郵寄回來。這周末應該可以清關,下周就能到家。”
周五傍晚的江城,晴天轉小雨,堵車堵得一塌糊塗。在等待道路順暢時,老李問李豫晚上想吃什麽。
她有些困,打着哈欠說,“想吃面條。大腸牛肚面,爆炒鳝絲面,雪菜肉末面,老鄧家的家常澆頭面……”
李江來江城二十年,從基層警察做起,對江城大街小巷了如指掌。
不過這會兒是下班晚高峰,他還是拿出手機重新導航,“老鄧家是江淮路的那家嗎?”
李豫二十多小時沒睡覺的腦袋嗡嗡響,她在腦袋裏搜索着江淮路在哪兒。噢,想起來啦。“對,離我們高中不遠,大概五站公交車吧。他們家的澆頭最好吃。我在美國做過幾次都做不出來一樣的味道。”
江淮路在老城區的南面。南城的馬路本來就狹窄,又被臨時停放的車輛擠得更加難以行走。
李江掃了眼手機導航,還有不到七百米的距離。他把車子停靠在路邊,“裏面只會更堵,車子停這兒,我們走幾步過去。”
李豫點點頭,她從背包裏取出手機和小卡包,又把背包丢回車後座。雨下得不大,她就沒接父親遞過來的雨傘。
走過前方拐角,來到江淮路,果然和老李預想的一樣。
不寬敞的江淮路被臨時停靠的車輛逼成單行道。路上還有不時逆行的電動車和四處找空隙的送貨車,本不順暢的道路雪上加霜。
李江經過一家很火的面包店時,指給她看,“一會兒可以來買些他們家的面包。江城這幾年開了很多店,幾乎每家店都要排隊。”
李豫順着大落地櫥窗看到店內熱火朝天的消費場景,心裏感嘆道,新消費在國內和國外果然是兩幅天地。她嘴上應下父親的話,“好,吃完面後進店看看。”
面館裏,父女兩人各點一份家常面。李江先嘗一口,“味道的确不錯。你是怎麽發現這家店的?”
她掰開一次性筷子,刮着筷子上的毛刺,說,“高中的時候,從玉哥帶我來過。”
老李心說,難怪,“從玉他去年回國工作,現在在建游樂場。前幾天還來家裏坐過一會兒。”
傅從玉五歲時在江城差點被人販子拐走。人販子帶着他在江城汽車站準備乘坐大巴車離開時,被出差回江城的老李救下,從此他成了李家常客。
李豫先喝一口湯,真香,“嗯,我知道。他去年和我說過的。他們公司要建一個主題公園,他就申請調崗回來。”
老李吃着面,嘴一直沒閑下來,“你唐叔叔說小宋過些天也要回來。”
這個消息,李豫還不知道。唐宋是老李戰友兼領導的孩子,也是傅從玉的好同學和好基友。
她挑起面,吹着熱氣,問,“哦,他休假回來還是幹什麽?”
老李開啓八卦模式,“小宋也回江大教書。他的教職比你高,是副教授。聽說,燕大也給他副教授的offer,不過小宋還是選擇母校。”
李豫邊吃面邊聽八卦,她家老李了解得真多,比她這個同齡人都了解唐宋和傅從玉的現狀。
在老李嘴巴叭叭地八卦時,她已經吃完一碗面。如果不是怕吃多不舒服,她恨不得再來一碗。
反倒是老李,面沒扒拉吃幾口,大部分時間都在叨叨,這不還沒停下來,“小宋這孩子念舊呀。從江大出去,現在反哺母校。”
嗨,老李上年紀後不僅唠叨還愛腦補。
李豫沒阻止老父親的腦補,反而順着他的話,誇獎道,“人家博士四年畢業,博後兩年就拿到母校的教職,現在又拿到本科母校的副教授。真是好孩子。”
老李接着說,“你們三個都是好孩子。學業和工作都順利,就是這婚姻大事怎麽都不順利。一個個都是單身,連個男女朋友都沒有。”
李豫這下聽不下去,“爸,可以停下啦。我需要辟謠一下,我是沒有男朋友。傅從玉和唐宋有沒有男女朋友,咱們不清楚,可別瞎說。”
老李把紙巾丢到她手裏,“瞎說的是你。什麽有沒有男女朋友,是女朋友。從玉他沒有,我前幾天剛問過。”
李豫吃完面後,腦袋居然清醒了很多,“您就安安穩穩等退休吧。退休後回老家種茶還是遛狗都随您,就是別瞎操心我們。”
老李碗裏的面已經坨成一團,他喝着杯子裏的檸檬水,“說的什麽話,從玉和小宋輪不到我操心。你是我姑娘,我能不操心麽?”
李豫看着他,問,“面不吃啦?不吃我們回家?”
老李随李豫出面館,他還在繼續剛剛的話題,“如果你實在找不到男朋友,我跟從玉說說,讓他給你介紹一個?他工作的是大公司,認識的人比你多。”
李豫聽到這話差點踉跄到崴腳。
“別,老李您別瞎搗亂。我之前是忙學業,現在回來工作,會認識新同事新朋友的。我男朋友還是要自己挑,不用你們給我張羅。”
她趕緊出言制止住老李荒唐的想法。
老李如果知道她曾經喜歡過傅從玉,恐怕會壓着傅從玉從了她的。
想想就覺得可怕。
李豫她情窦初開是在高三報志願時,那時候距離高考還有幾個月,她的狀态很不好,成績忽上忽下,飄忽不定。她對于第一志願一直沒有把握,老李就請傅從玉在一旁指導。
傅從玉不僅指導她填報志願,還覺察到她高考前的緊張情緒,趁着周末來安撫過她幾次。
就是在剛剛的面館,她第一次對傅從玉動心,不再把他當作哥哥,而是想讓他做自己男朋友。
可惜,她上大學後,傅從玉大四申請校外實習。雖然同校同學院,但幾乎沒碰過面。她那會兒臉皮薄,沒事又不能總找傅從玉。她大二時,傅從玉遠渡重洋去美國念碩士。
她埋頭苦讀,修數學雙學位,考托福GRE,準備申請材料奔赴舊金山時,傅從玉畢業去洛杉矶工作。
她總算熟悉舊金山,學業也能應付準備去洛杉矶找他時,傅從玉又調崗去紐約。
總之,這就是個一步晚,步步晚的單戀故事。
當然,在這個故事中,她和傅從玉有限的幾次見面,都有個電燈泡,那就是唐宋。
傅從玉應該沒有覺察出來她喜歡他。但是唐宋一定覺察到,李豫心裏很清楚。
她把自己思緒從回憶中抽離回來,跟上老李豪邁的步伐,縮短倆人之間的距離。
老李先她一步走進面包店,她進去時,老李已經拿着托盤在挑選。
她走到老李身邊,“爸,拿兩三塊嘗嘗鮮,高糖分高油脂的食物你要少吃,對身體不好。”
老李點頭說知道。
結賬時,收銀小妹問他們,支付寶還是微信?
李豫反問,“不收現金?”
小妹趕緊說,收收。
老李已經掏出手機,「支付寶」。
李豫在旁邊看他們順暢的完成結賬工作,全程都很默契,除了她自己問的那個傻傻的問題。
老李和她一起出門後,說,“現在國內支付都用手機,方便又快捷。待會兒回家後,你也綁定一下銀行卡,以後出門錢包都不用帶。”
李豫知道國內移動支付發展得迅速,只是沒想到如火如荼到這種地步,她爸一個快退休的中老年人居然已經接受不帶錢包的支付場景。
她覺得自己不是出國讀五年博士,而是進山避世五年。現在出山重回繁華大都市,需要長長見識。
晚上回到熟悉的家裏,她的房間被老李收拾得一塵不染,床鋪和蚊帳還帶着洗衣液的清香,屋裏的電蚊香也已經啓動着。老李實在是太貼心。
她走回客廳又給老李一個大大的擁抱。
李江有些激動地說,“到家啦,以後都要在家。”
李豫笑着說,“只要您不嫌我在家煩,我都在家。”
父女倆表情流露一番後,老李趕她去洗漱。
李豫洗完澡後困意上頭,與老李道晚安倒床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