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5章

15|第15章

那個帖子後面因為吵架比較多,被版主删除。

下午五點鐘,李豫在辦公室查資料時,唐宋敲門而入。她擡頭看清來人,又低頭翻閱書桌上的資料,“你怎麽來了?”

唐宋在她書桌對面的椅子上坐下,環視一圈後,說,“你辦公室還真需要時刻開着門。如果關上門,裏面空間像個集裝箱,面積還沒集裝箱大。”

李豫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所以你來是要二次審判我的辦公室。勞駕您多跑一趟。”

唐宋向前傾身,雙臂放在桌沿上,然後左手拿起攤在桌子上的一本書,被李豫奪走。

“不要動書桌,我正在查東西。這些資料查看完畢後,我會整理的。”

唐宋做出道歉的手勢,右手遞給她一個相框。

她接過來,問——“什麽呀?”

居然是水蜜桃樣式的通草花,桃子表面的絨毛清晰可見,桃尖的那抹紅嫣而不妖,連桃子帶的葉子都栩栩如生。

她上周五看到的是圖片,已經覺得驚豔無比,沒想到實物更是勝過圖片百倍。

李豫很喜歡,她拿在手裏,看着桌上鋪滿的書籍和資料,還是舍不得合上。她扭頭看身後書架還有空位置,把它擺放着在身後。

從唐宋的位置看去,李豫坐在書架前,她的頭頂頂着一顆鮮美的水蜜桃。

“所以,你是來送禮物的。謝謝唐老板為我的陋室增加色彩。”

“喜歡就好。要不禮尚往來一下,你也送我辦公室一件禮物,可好?”

李豫笑着說,“那可不行。你不是臨時回來的嗎?兩年後還回去,送你辦公室豈不是要留給後人。”

Advertisement

唐宋看着她說,“兩年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萬一到時候江大讓我難以割舍,我肯定不回去了。”

李豫也看着他,“那等兩年後再送。屆時送你一份厚禮,代表江大謝謝你願意留下。”

她看到電腦上的時間,說,“兩年後的禮先欠着。今兒的禮物請你吃食堂來償還。”

說着她站起身,把眼鏡摘下放在書桌上,拿起手機和小卡包向外走。唐宋起身跟上,順手幫她把門關上。下樓時,李豫問,“你想去哪個食堂?”

唐宋想了想,“明園吧,明園二層。”

李豫心想,他可真會選地方。明園是學校唯一沒有設置教師用餐區的食堂。也是她本科入學後,傅從玉請她吃第一頓飯的食堂。當然那次,唐宋也在。

那天他點的是一份蔥爆牛肉蓋澆飯。某人不吃蔥白,嫌棄牛肉炒得太老,對着一盤飯挑剔了一番。最後她把自己的幹鍋土豆片讓給了他。

唐宋看出她的猶豫,問,“不想去明園?下午最後一堂課還沒結束,學生不會很多。”

李豫心想或許他早就忘記明園的蔥爆牛肉飯,“沒有,就去明園。”

經管學院樓到明園需要十多分鐘的步行,倆人邊走邊聊,一路上倒是沒遇到熟人。

距離他們上次見面,已經六天。唐宋不想放棄了解她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他問起來,“你上周和這周在哪兒吃飯。”

李豫把原來綁着的頭發放下來,“松園、梅園、清風園、桃李園換着吃…”

問話繼續,“和同事一起?”

她點點頭,把皮筋綁在手腕,“嗯,和以前的老師,昨天是和去年入職的同事,他是UPenn回來。你呢?”

唐宋說,“我也差不多吧,同事和我們實驗室的博士生…”

李豫側身看向他,臉上挂着驚訝的表情,眼睛瞪得炯炯有神,“啊,你居然開始帶博士生?”

他被她的表情逗笑,扶着她的肩膀,示意她好好看路,“幫院長臨時帶的。”

她回正身子,似乎松口氣,“噢,我還以為差距又大了幾個臺階呢。”

這下輪到唐宋側身,他用那雙褐色眼睛又一次注視着她,“那我等等你。”

明園二層,李豫要在小炒窗口點蔥爆牛肉蓋飯。她主動提起往事,“還記得我大一那年麽?我們還有從玉哥一起吃飯,你點的就是蔥爆牛肉蓋飯。”

唐宋說當然記得,傅從玉給我點的。

說完,他說去別的窗口瞧瞧,一會兒在靠窗戶的座位碰頭。

李豫到座位時,唐宋已經坐下,桌上擺着紅燒魚、炸雞柳、涼拌筍絲、烤地瓜和鲫魚湯。

她看着他的餐盤,“不吃主食?”

唐宋指着地瓜,“喏,它是主食。”然後把鲫魚湯放到李豫手邊,說——“給你點的。”

她坐下後,夾起盤子裏的大蔥放進嘴裏,咽下後對唐宋說,“可能是因為體內流淌着一半的蔥省基因,我還挺喜歡這道菜。”說完,她問他,“蔥爆炒得很香,你真不要試試?”

唐宋搖搖頭,不要。

李豫繼續吃飯,說,“我大一那年只和你們吃過一頓飯。那年你們都在忙什麽?申請學校?”

唐宋回憶後說,“申請學校,實驗室做實驗。傅從玉那年一直在做兼職。”

李豫有些好奇,“我一直想問他做兼職幹嘛?他家比我們老李有錢許多,我都沒做過兼職呢。”

唐宋說,“賺學費。他在美國讀書用的是他過往的零花錢和打工掙來的錢。”

她更加好奇,“他家裏斷他經濟來源,為啥?”

唐宋放下筷子,說,“人家隐私,甭打聽。事情已經過去七八年,你最好也別問他。”

“哦。知道的。”

說完,她擡頭看到窗外松園餐廳四個字,不由得笑起來。

唐宋順着她的目光向外瞧了一眼,只是松園食堂而已,外面也沒發生特別的事情,“笑什麽?”

李豫說,“想起上周五早上我在松園一頓吃了四個包子一個雞蛋,吃完後非常心滿意足。”

唐宋把地瓜分成兩半,一半的皮撕掉後連盤子一起遞給李豫,“分你一半。那天早上沒在家吃?”

她沒拒絕,嘗過一口,挺甜的,然後才回答他的問題,“周四晚上沒回去。”

唐宋停下手上動作,“沒回去?住哪兒呢?住辦公室?”唐宋接着說,“李豫,你那個簡陋的辦公室,哪兒有可以睡的地方。你不會睡桌子吧?”

她繼續吃地瓜,“倒也沒有。兩張椅子拼起來,湊合一晚。”

唐宋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言語,看着面前埋頭吃飯的人,又覺得這樣的才是李豫。

這樣的李豫是不會與外地青年老師争搶有限的住房名額,是從來不占身邊朋友哪怕是追求者的任何物質便宜。哪怕她每天需要花費兩個小時在地鐵上,哪怕睡在最簡陋的凳子上。

她的一頭長發還是在美國時留下的,他猜應該是為了省錢。

她今天穿着襯衫,他猜應該是為了讓自己顯得有氣勢。

她不挑食,他猜應該是從小就懂事養成的慣性。

這樣自律自覺又善良的李豫……

李豫見對面一直沒動靜,問道,“看我幹嘛。快吃飯,一會兒我還要回辦公室收發郵件呢?”

唐宋又重新動起筷子,“工作郵件?你文章已經投稿啦?”

她微微向前傾身子,雙眼環視周圍地學生,暫時沒有熟面孔,“文章還沒投呢。我今兒在課堂幹了件震懾小朋友們的事兒。”

她簡單複述她的新要求以及收發郵件的deadline。

唐宋聽完後,問——“如果有學生發郵件選擇開卷考試,學期中途又後悔,你确定不給機會?”

她堅定地搖搖頭,“不給。後悔的話,他們可以在第八周把這門課退掉,明年重修。如果錯過最後的退課機會,那麽不好意思。The last chance is the last.這也是我教他們的社會課。浪費一個兩個甚至最後一個機會,就是沒機會啦。人在做選擇時,還是不要漫不經心的好,選擇是要對自己負責的。”

唐宋接着問,“last chance有隐喻在嗎?”

李豫有些疑惑,“什麽?”

唐宋笑着搖頭,“沒什麽。你這麽想挺好的。本來課堂就不是權利對等的地方,老師應該對課堂擁有絕對的權威。現在你考慮到另一部分聲音後引入新的選項,已經算是一種妥協。”

他心裏波濤洶湧,想得根本不是課堂的那點事。他在想李豫的處事原則,但不敢說出口。

李豫說他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可他見過為數不多比自己更律己的人就是李豫。他自己是在大二才意識到自己可以走學術道路。而李豫似乎進入校園的那一刻就開始為學術做準備。他大學的最後一年,和傅從玉不同,那會兒傅從玉校外實習校外住宿,偶爾回學校參加考試或者準備出國的材料。而他自己因為未來學校已經确定反而需要花更多時間在實驗室做實驗,他在宿舍、實驗室、食堂三點一線。

在這麽單調的三點一線間,他居然多次偶遇李豫。說偶遇其實不太準确,李豫幾乎沒看到過他。

他和同學們走進食堂,看到遠處餐桌旁李豫在吃飯。等他打好飯菜,走到剛才記憶中的座位旁邊,餐桌上已經換人。

或者是,他走出食堂,從東側體育場旁邊繞道回實驗室時,遠遠看到前方背着書包的李豫。

在或者是,他在學三路上走着,身旁一輛自行車匆匆騎過,他擡頭看到的只是李豫的後背和背上的書包。

再後來,他去灣區那邊的實驗室出差過幾次。有次他參加的學術會議就在Berkeley校園,散會後他和同事一起走出會場,看到遠處依舊是背着大書包的李豫,她一手拿着咖啡,一手還抱着書,與她導師和兩位同學有說有笑地走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