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相送

嘉禧帝按耐住心中升起的愉快, 佯裝着沉穩的模樣,對謝煐開口道:“太子以為如何,可願前往江南?”

謝煐起身, 斂眉垂眸,淡淡答道:“君令臣往,臣自當前往。然,上天降災難于世,是為考驗子民,度過春旱, 未必只有求雨一途。”

聲音不大,卻傳遍安靜的殿內。

這話讓不少官員心裏都泛起嘀咕, 偷偷擡眼去看淡定的年輕儲君。

嘉禧帝聞言卻是微眯起眼——難不成太子真有辦法?

好心情受到影響,他的聲音沉了一分:“太子若有辦法讓黎民度此劫難, 怎還三緘其口, 該速速講來。”

謝煐表情絲毫未變, 只道:“臣尚無法, 還待祭祀上蒼, 祈求天啓。只是, 有時蒼天的啓示與吾等凡人所想會有出入。屆時,還望朝廷能配合天啓行事。”

他越是這麽說,嘉禧帝心中就越是掙紮——這人到底是派還是不派?不派嘛, 總覺得這麽個大好機會, 不抓住一試心有不甘。派嘛,萬一太子真有法子, 豈不是白送功勞給他?

嘉禧帝猶豫不決, 禁不住看向底下衆宰相, 以目光示意他們表态。

然而, 宰相們個個垂着頭,謹守不能直視龍顏的規矩。天子近幾年脾氣愈發陰晴不定,即便是心腹重臣,也不敢在這種時候胡亂揣測聖意。

嘉禧帝一時有些下不來臺,心中不悅,視線轉到那提議的禮部官員身上。

那官員縮得像只鹌鹑,身子都開始微微顫抖。

這時,卻是孫宦官悄無聲息地挨在嘉禧帝身側,以極低的聲音對他耳語道:“陛下何不應了太子。若真有辦法度過春旱,那是上蒼憐惜陛下愛民之心,是朝廷上下盡心竭力。若是解不了春旱,自是上蒼不滿儲君……”

總之,有功勞就是天子和朝廷官員的;出了差錯,自然由太子去背。

嘉禧帝想想也是,心中的氣才總算順了。

“若上天當真出現啓示,便依太子所言。”

說罷,他稍停一瞬,又意味深長地補充一句:“但願太子不會求出個‘調糧赈災’來。”

滿殿官員都心頭一跳——天子這是直接表明不認“調糧赈災”這個結果了。

謝煐卻是面不改色地應下,只道:“敢問陛下,臣何時可起程?”

嘉禧帝露出笑意:“自是越快越好。朕看,今日的朝議與政事堂議事,太子都不用再參與了,現下就回去準備吧,明日便與派去兩浙的官員一同動身。對了,平叛的事交給禁軍和水師,太子這次也用不着帶太多東宮衛,朕看……帶五百人足矣。”

謝煐沒有多言,躬身一禮,便在滿朝文武的目送下從容離去。

早朝繼續,只是官員們一邊議着事,一邊都還在心中翻來覆去地琢磨——太子這一遭,若求不來天降甘露,怕是兇多吉少啊!

下朝之後,尚書右仆射終究還是沒忍住,快步走到禦史大夫身旁,低聲抱怨:“聖上實在太胡來!求雨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要真因求不來雨而廢儲,青史記這一筆,豈不是讓後世笑話我們滿朝荒唐!”

禦史大夫面色也不太好,但還沉得住氣,只小聲回道:“方才太子應對沉着,或許早有腹案。”

右仆射嘆氣:“前幾日不是連江南西路都報到政事堂,今春雨水太少,恐會欠收。如此大面積的春旱,不是靠着人力挑水能緩解,便是要興修水利設施引水灌溉,此時也來不及了。四月不下種,九月如何能有收成。我原以為太子要托言上天來調糧,可聖上已經将這條路堵死。”

兩人幾句話的功夫,前方已能看到政事堂,禦史大夫輕輕撞一下右仆射,以目光示意不可妄議天子。

末了,他輕聲道:“如今我等只能相信太子與楚溪侯。他們去年能在青州消彌大疫,希望此次也能給江南百姓帶去福祉。”

右仆射憂心忡忡,卻也只能在心中祈願一切真如國師蔔算的那般。

謝煐回到上景宮,見白殊正在指揮着人收拾東西,院內擺得滿滿當當。

察覺謝煐回來,白殊笑着問:“殿下怎麽這時候就回來了?”

謝煐走到他身旁,大致說了下嘉禧帝讓他們去江南祈雨的決定。

白殊眨下眼:“看,我的預感又準了,我們果然還是要去一趟江南。”

謝煐神色溫和地點下頭,目光又掃過院中大多數制式統一的箱子,發現那都是從庫房裏搬出的銀錢。

“你怎麽搬這麽多錢出來,是要買什麽?”

白殊:“不是,我準備把我的錢都用來推廣棉花種植。原本還想将這事托付給賀蘭先生,現下我們要過去,正好親自辦了。”

謝煐一愣:“全拿出來?”

白殊不在意地道:“反正我自己也花用不了多少,錢放着也是放着。何況,不是還有殿下養着我嘛。”

謝煐聽得心中一軟,想伸手去牽他的手,卻發現他兩只手在抱着黑貓,最後幹脆攬上他的腰。

白殊被一條手臂帶得挨近到謝煐溫暖的身軀邊,他目光掃過院中低頭忙碌的衆人,就轉頭飛快地在謝煐側臉上親一口,小聲道:“殿下長了一歲,倒是越來越黏人了。”

謝煐不語,只把手臂又收緊些。

白殊卻不慣着他,伸手在他手背輕拍一下:“你剛才說明天就出發?那我得趕緊去趟醫館,讓楊公把個脈,将往下的藥配了。還得往表兄那裏走一趟,跟他借幾個賬房來用用。殿下也趕緊收拾你的東西,還要和子山他們說一聲吧?”

“已經派人去說過。”謝煐有些不舍地收回手,給白殊理一下鬓邊的發,“不耽誤你,去忙吧。”

白殊看他神色,眸子一轉,湊過去低聲道:“這一去怕是又得停留兩三個月,你讓馮總管多裝幾罐油膏……将方子一塊帶上吧,不夠用了能現配。”

謝煐目光微微閃爍。

這時,兩人突然聽到小黑說:【配方我已經錄入,随時可以調看。】

白殊:“……”

謝煐垂眸,伸手摸摸小黑的頭。

白殊失笑,抓起小黑的爪子捏一下,轉身忙去了。

安陽府尹謝元簡下朝回衙,先找來書吏,吩咐寫出多份告示,讓衙役在四坊裏張貼,昭告百姓太子與楚溪侯下江南祈雨一事。

這是嘉禧帝特意交待的。此事不僅會在京中廣而告之,還會刊登于邸報之上,發往各州縣。

待書吏們退出去忙,謝元簡才讓長随的服侍着換下朝服,端起茶盞啜上一口。

左少尹搖頭輕嘆:“聖上這一招可真狠……即便太子這次求來了雨,可日後但凡哪裏有災,聖上必會再派太子前去祭祀,就總有能處置太子的時候。”

右少尹看向謝元簡,欲言又止地叫一聲“府君”,猶豫片刻,終是開口道:“如今聖上年歲漸長……經此江南叛亂,寧西王想來已無什希望。可平川王昏庸無能,被遣走的肅王同樣難當大任,往下的諸皇子也多驕縱蠻橫……”

謝元簡卻是一擡手,阻住他的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沒什麽好說。我等……聽命行事,不偏不倚即可。”

他看着親自挑選出的兩位心腹副手,再次重複:“不偏不倚即可。”

兩位少尹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左少尹起身:“那下官去盯着書吏們寫告示,免得他們沒領會府君的意思,用詞不當。”

謝元簡點頭:“有勞。”

随後,他又轉向右少尹:“你昨日是不是摔斷了一塊玉佩?”

右少尹一愣——什麽玉佩,他沒摔玉佩啊。

謝元簡提點道:“不如,拿去讓邱家幫忙補一補,聽聞他們做金鑲玉的技法相當好。”

右少尹腦子轉過幾轉,恍然大悟:“啊……是的是的,摔斷塊好玉,扔了可惜,是該補補。既然衙中無事,那下官便偷個閑了。”

說罷,他起身拱拱手,快步離去。

謝元簡再次舉起茶盞啜飲一口,想起家中日漸活潑起來的小兒子,垂眸斂下深沉的目光。

翌日,白殊騎上白馬,與騎着黑馬的謝煐并肩去往碼頭,身後跟着一同前往的薛明芳和賀蘭父子。

此次謝煐依然決定全程走水路。雖說中途會經過被叛軍控制的淮南西路的南邊、江南東路的西北邊,但有泉州水師前來接應,倒是危險不大。不過,考慮到需要在江南各地輾轉,這次便連衆人習慣的坐騎也一并随船帶過去。

太子出行,碼頭附近暫時被封鎖,謝元簡還親自帶人在碼頭維持秩序。

白殊和謝煐到時,東宮衛們正在往船上擡東西。這次嘉禧帝開口限定了五百人,因此只有三艘船。

謝煐跳下馬,又将白殊扶下來,目光掃過一旁等候上船的衆官員——都是送去兩浙東路署理民政的第一批官員。

打頭的還是個熟人——升任禦使中丞的曹中丞。

曹中丞上前給謝煐和白殊見禮:“此次又有幸與太子和楚溪侯同船。”

白殊對他微微一笑:“先前幾次宮宴,都不巧地未遇見曹中丞,現下我得補上一聲‘恭喜中丞升職’。”

曹中丞的話中帶上點真誠:“多蒙楚溪侯拿出治疫良策,某也跟着沾光。”

兩邊客套過幾句,謝元簡也上前來給謝煐二人見禮。

只是,他還未開口,突然有衙役跑步過來,在他耳邊低語。

白殊目光一閃——這衙役也挺眼熟,是上回在永定坊坊門前查他和謝煐車的那一位。看起來,頗得謝元簡重用。

衙役退開,謝元簡對兩人道:“昨日,聖上下令在安陽各處貼出告示,表明太子與楚溪侯将前往江南祈雨一事。不少百姓得知之後,都連夜趕制祭幡,現下全聚在碼頭外。太子是否讓他們派代表将祭幡送來?”

白殊和謝煐俱是一愣,不由得對視一眼。

祭幡是民間祭祀所用之物,每次祭祀中一人只能制一幡,幡上皆落有名諱以表虔誠之心。都說祭祀時用上的幡越多,越容易引起神明的注意,過來聆聽祈求。

謝煐略點過頭:“百姓們有心,讓人過來吧。”

衙役跑出去傳話,不一會兒,就領着十幾個老人過來,每人手中都捧着一大捧祭幡。

邱大師代表衆人上前,對謝煐與白殊躬身:“太子與楚溪侯去救江南百姓,這些,是我們安陽百姓的心意。願兩位此行一切順遂。”

白殊趕忙上前相扶。

謝煐召來東宮衛接幡,亦對這些老人拱手:“孤代江南百姓謝過諸位,也謝過每一位制幡之人。每條祭幡上的名字,孤都會令人記下。待江南度過此次難關,孤便令人刻碑記事,每個名字都會留在碑上。”

刻碑留名,這是多大的榮耀!老人們頓時喜出望外,趕忙相互扶着回禮。

曹中丞在旁看着那不計其數的祭幡,心頭也禁不住湧起些熱意。

待老人們被衙役領走,一衆官員也過來給謝煐和白殊見禮,方才依次登船。

官船緩緩動起,碼頭上突然傳出一陣陣的歡送聲。

站在甲板上的衆人循聲望去,只見衙役們連成一排站在岸邊,身後是黑壓壓一片送別的百姓。

白殊高舉一邊手對着岸上揮動,百姓們的呼喊聲頓時更響,碼頭上空依稀回響着“太子殿下”“楚溪侯”“萬事順遂”“佑我大煜”等話。

直到船慢慢駛遠,白殊才放下手,轉頭看向身旁的謝煐,輕笑着問:“百姓們的期待,是否也算江山的重量?”

謝煐牽起他的手,凝眸回視着他:“只願你能永遠與我分擔。”

作者有話要說:

祭幡是自設的~

------------------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