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晉王大婚
梳頭的禮成了,就要開始換衣上妝。喜娘把閑雜人等趕出去,今日除了新郎官誰都不能先把新娘子的妝容給瞧了去。
靜兒瞟眼看到了人群裏面的若華,忙過來:“沈小姐快進來啊,您不用回避。”
若華聽她這麽說,從善如流的就擠了進去。
徐澹雅聞聲,轉過頭看了看若華,女子出嫁那日最好少說話,徐澹雅只能無奈的對若華笑了笑。
柳氏見了若華,挺和善:“沈小姐找個地方坐着,這新娘子的妝容得花大功夫,你站不動的。”大概是喜事臨門,柳氏心情頗好,對若華也親切幾分。
外面的人都叫喜娘攔在了外頭,房門被關上。
這會兒該是給徐澹雅梳妝的時候了。
靜兒跟另外一個小丫鬟為徐澹雅绾發,那小丫壞手上拿了謝馥春往徐澹雅頭上抹。謝馥春就是閨閣小姐們常拿了梳頭的頭油,用來固定發髻的。
由于要戴鳳冠的緣故,發髻不用梳得太花哨,也不能太高,所以沒費什麽時。
另一邊,喜娘拿着鵝蛋粉給徐澹雅上底妝,新娘子的面妝比較厚重,多是一層接一層,妝成之後略顯蒼白。
為了有白裏透紅的效果,喜娘又在最後用玉簪粉稍作修飾。
接着是描眉點唇,前前後後花了兩個時辰。
最後戴上雙鳳銜珠彩冠,冠上又是寶珠又是碧玉鳳冠異常沉重,徐澹雅的明顯滞了滞。
鳳冠固定好,左右再配兩支步搖,至此妝成。
送親這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規劃好的,只要不出問題就不會耽誤。給徐澹雅蓋上大紅蓋頭,晉王府迎親的人也該到了。
果然,這是為了傳來呼喊:“夫人,王府的人已經在外面候着了,叔舅家的公子也已經來了。”
Advertisement
俗話說,娶媳滿堂紅,嫁女一場空。姑娘出嫁時,雙腳占地帶走了地裏的財氣。土能生萬物,地可長黃金,會旺了夫家,損了娘家。
所以新娘子出嫁之日,在到達夫家之前雙腳不能沾地。一般是由自家的兄弟将新娘背上花橋。
不過徐澹雅沒有弟弟,背她上花轎的活,只有讓其堂弟來做。
外面已經站了好些人,丫鬟、下人還有送親的,喜娘推開門道:“都好了甭催了,我這就去将新娘背出來,娘家的兄弟快準備好。”
送親的那堆人将一個小夥子推了出來,大概就是許淡雅的堂弟。畢竟是第一回做這事,小夥子有些腼腆。
喜娘進屋将許澹雅背了出來,到院裏換給那小夥子背着。新娘上了背,一衆人就朝正堂方向去,若華跟柳氏一起走在後頭。
“先前的事兒阿雅同我說了,她能有今日,你功不可沒,回頭我讓人包個大紅包給你。”柳氏笑着說道。
若華愣了愣,徐澹雅這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前些日子被遺棄在荒院裏,也沒見柳氏這個做娘的關心關心。
現在徐澹雅要做王妃了,柳氏扒着她,她還就真當回事了,連掏心窩子的話都抖了出來,未免有些愚不可及。
若華也不推辭:“夫人要賞晚輩,晚輩自然是恭敬不如從命。況且這大喜的日子,叫我沾沾喜氣也好。”
柳氏笑眯了雙眼,朝若華點了點頭。
國公爺同徐家世宗的長輩們,候在國公府正門前。晉王府迎親的人正坐在臺階上歇息,國公府的下人拿了茶碗,給那些轎夫、車夫倒水。
徐澹雅的堂弟将人背到國公爺跟前,頓住。
雖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可也得提醒她莫要忘本,其次還得做一番訓誡之詞。雖說都是表面功夫,但是禮不能廢。
國公爺與徐澹雅隔着紅蓋頭說話:“穿衣不忘父母恩,吃水不忘挖井人,嫁作人婦也不要忘了多到娘家走動。”
徐澹雅道是。
國公爺滿意的嗯了一聲,續道:“嫁了過去,你就是正經的晉王妃了,做事要有分寸,切記戒驕戒躁,不能再像原先那般。”
徐澹雅仍然回了句是。
許是沒什麽可說了,國公爺便對送親的人道:“送小姐上轎吧。”
聞言,衆人又偎着要将徐澹雅送上轎。
“等一下”徐澹雅出了聲,她那堂弟停下腳步。
徐澹雅朝着周遭的人問道:“沈家小姐還在麽?”
衆人正伸着腦袋看是哪個沈小姐,若華卻從人群中走了過去:“我在”
徐澹雅聞聲,對若華道:“今天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日子,我想聽聽你的祝福。”
若華輕嘆了一聲,拉起她的手:“方才那位全福嬷嬷已經說得很好了,你既然要我說,我也賣弄一番。就祝你,白首齊眉鴛鴦比翼,青陽啓瑞桃李同心。”
紅蓋頭蓋得住徐澹雅的臉,卻蓋不住她的笑聲:“确實是在賣弄,不過我覺得挺好的。”
若華拍了拍她的手背:“快去吧,再說就得誤時辰了。”
徐澹雅點了點頭,對她那堂弟道:“走吧”
末了,一行人又偎了出去。
若華跟出去看,這才看到騎在高頭大馬上的趙玉衍,他一襲豔紅的玄端禮服,看起來還有幾分威嚴。
似是察覺到若華審視的目光,趙玉衍扭頭朝這邊看了過來。若華驚了一下,遂朝他笑了笑,他亦朝若華笑了笑。
新娘上了轎,嫁妝也都備妥了,迎親的隊伍就這樣出發了。
徐家其實挺周到的,還給若華備了小轎跟過去,不用擠在迎親隊伍裏。
萬縷青絲穰花鬓,十裏紅妝訴衷腸。
晉王府的迎親隊伍,引得不少路人側目。不知道是不是受這氣氛的影響,街邊觀望的老百姓看起來也是一臉喜氣。
晉王府那邊要在黃昏之時開宴,什麽行禮拜堂,統統都得在黃昏之前辦妥。太陽已有了些下落的勢頭,迎親的隊伍走的稍稍快了些。
未過多時,迎親隊伍便到了晉王府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