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番外二

一大早,臨州博物館門口就人山人海, 長龍從檢票處開始折了好幾個彎到露天廣場, 烈日當空, 地面被烤得起白煙。

然而就是這樣的大太陽還是擋不住群衆的熱情。

“人好多啊, 到底什麽時候才輪到我們?我知道人會多, 但是沒想到人居然會這麽多!”

“沒辦法,今天是溫雪晴和淩柔的陵墓發掘展示的第一天, 據說這裏面的發現可是讓史書都改了的!”

時間實在難捱,不少人開始随意閑聊打發時間。

溫淩二家的陵園原本是分開的, 後來族人漸多, 慢慢地便比鄰了。但這麽多陵墓,只有溫雪晴和淩柔兩個人是一起合葬的。

關于兩人的事跡, 正史記載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野史傳說或是與她們同時代的同輩或後輩回憶講述。但兩人的經歷實在太過傳奇,後世更是衍生出無數作品來。

而關于兩人的感情, 也有不少猜測。

雖然沒有明說,但很多證據都指明, 這兩人在匈奴侵入洛陽前都是不和的狀态。史學家推測, 兩人很可能是在一同逃難的過程中,放下偏見, 開始合作。

“合作就合作,最後葬到一起也太奇怪了吧,溫淩二家其他人怎麽沒這樣……”

“這是劉穹下令的,要怪就怪他吧, 不過他是兩人養大的,是遵從遺願也說不清楚。”

“你們懂什麽,這次要不是地震,溫淩兩家的後人是不許其他人靠近的,看守得特別嚴。”

長龍慢慢前行,終于過了檢票進入博物館。

講解員手拿麥克風,言笑晏晏地為游客講解。

“大家都知道,臨州最大的家族就是溫淩二家了,相信這裏面還有少人姓這兩個姓,這次我們的展覽文物都是本家的東西,所以請各位參觀回去後,要更加愛惜自己家的東西。”

一衆游客發出善意的笑聲。

展覽分了好幾個部分,陪葬品分門別類地擺在各個展覽櫃,千年過去,它們光彩依舊。

“這是臨州都尉金印,”講解員指了指玻璃展櫃裏的一方金印,“曾經很多人都猜測,這枚金印已經遺失或者是葬在溫霁明的陵墓裏,但是最後确是在兩人的陵墓這裏發現的。這枚金印的發現,再次佐證了史書裏的記載——臨州大半兵權落在溫雪晴手裏,作為一個女性,竟然擁有如此的權勢,這在那個時代是難以想象的。”

有游客舉手提問:“那魏溯和劉顯聰是不是為了這個才求娶溫雪晴和淩柔的?”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講解員點頭繼續說,“史書記載,溫雪晴和淩柔當時被稱為‘臨州雙嬌’,容貌才學驚人,引得無數英雄俱折腰。但是當時的階級劃分是非常嚴格的,普通人是想都不敢想這件事的,有資格娶她們的莫不是一方諸侯。當時的世家大族之間會互相聯姻,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所以說娶妻并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家的事。當然,要是最後還能娶到一個大美人,那就更好了。”

“可是一下子要兩個,他們也太貪心了吧?”

“這個啊,可能是只有小孩才會做選擇吧。”講解員聳了聳肩,“畢竟這二人要是都能娶到手,她們帶來的利益是難以估算的。劉顯聰在南方稱帝後,便急急地向臨州求娶,應當也是出于鞏固的目的。”

“至于魏王魏溯,這一位是出了名的脾性古怪,當年築金臺,滿天下說是為了囚掠溫雪晴和淩柔。但是……大家都知道啦,最後這金臺是封賞點将用的,很多将士為了能有一次登上金臺的風光,在戰場奮力拼殺,大大激勵了士氣。”

游客:“難道魏溯要江山不要美人,可是他最後也沒有稱帝,他前期明明很可疑的,後來卻擁立了劉穹,這也太奇怪了吧?”

講解員耐心道:“這也是一個疑點,我們這次在墓葬中還發現了大量書信,其中有不少是溫雪晴與魏溯來往的書信,兩人的語氣非常熟稔,更像是朋友。我們已經開始解讀分析,相信将來會解開這一疑惑。”

這次搶救性發掘,讓後世對溫雪晴和淩柔的關系更加确定。

——這兩人是同葬在一個棺中的。

“我們發現,墓主人并不覺得代表權勢的金印是最重要的,它反而是被放在耳室中和其他陪葬品放在一起的,與墓主人的棺椁放在後室的反而是另外兩件陪葬品。”

一簫一琴,特意被擺放在同一展櫃中。

“落霞式古琴,這是淩柔所用的古琴,這是溫雪晴送給淩柔的,”講解員忽然笑起來,“大家仔細看看,這古琴的琴面斑駁像雲霞,而且斷紋非常密集,是上好的古琴——這是溫五郎給溫雪晴的,他曾在一篇文章裏說過,溫雪晴的簫聲無人可和,特意送她這張古琴,讓她贈與知音。”

至于旁邊的古簫,游客通過旁邊的卡片介紹,也能知道這是淩柔送給溫雪晴的。

千年之後,這兩件珍貴的古樂器竟然還能再次奏響動人的樂章。

根據解說員的介紹,這次伴随出土的還有同時代的樂譜。這是非常令人驚喜的發現,博物館以後會邀請名家來演奏這兩件樂器,制成唱片或是在重要的場合節日演出,讓廣大群衆都能聽到。

“大家都知道,溫雪晴和淩柔兩人共同撫養了劉穹還有其他溫淩二家的子弟,這其中更是出了不少名臣将相,他們都非常感激兩人的養育,這次我們展覽也選取了相關的史料文物展現出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溫雪晴和淩柔這兩人的性格。”

講解員帶游客從一件件展品邊走過:“根據史料,溫雪晴影響的多是武将,大家能發現,很多武将都很推崇她,認為她膽色過人。據說她還曾經殺過人,但是由于這只是溫霁明手下一個将軍的描述,具體事實還有待考據。”

手上有金印,雖無正式冊封,但溫霁明既然做了州牧,最親的妹妹便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臨州都尉。

在她任職期間,還同時掌管了臨州最大的港口神壺,而這兩樣權力,她都與淩柔共享。

不少游客聽完講解員的介紹,都彼此相視一笑。

講解員挑了挑眉,嘴角微微勾起,沒有一次性說完。

接下來還有更大的驚喜沖擊呢。

這一次的展覽,還有一個特別的部分。

古老厚重的石門入口出現游客面前。

“這個入口,就是時空隧道,可以帶大家穿越千年,回到淩柔和溫雪晴生存的時代,參加一場盛大的典禮。”講解員關閉麥克風,鞠了一躬,轉身去迎接下一批游客,“講解到這裏結束,謝謝大家的到來,祝大家觀賞愉快。”

“居然是壁畫!”

第一個進入的游客驚呼出聲。

墓道壁畫,往往會記載墓主人生平和所在時代的人情風物,是非常具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

因為搶救及時,這些壁畫保存完好,顏色依舊鮮豔如初。

人流如織,布馬高跷圍繞一座華麗的闕樓。

樓上一名女子手執一球,探頭向下望去,樓下另一名紅衣女子騎在高頭大馬上,遙遙與樓上女子對望。

有游客了然:“這紅衣女子,應當就是溫雪晴了,她會武藝,年輕時又好縱馬……看旁邊的景象,應當是春祭,古代的節日居然也這麽熱鬧。”

整幅畫出場人物衆多,繁而不雜,井然有序。每個人物細節都繪制得極為精細,畫面寫實,極其生動。

游客們駐足,仔細觀賞這副巨大的壁畫,不時發出啧啧的贊賞聲。

美是共通的,千年過去,畫作依舊散發魅力。

畫面上的女子之間針尖對麥芒的緊張感,畫外的今世人依舊能感受到。

游客們繼續往下走,緊接着是上元燈節,故事人物還是溫雪晴和淩柔。

明月高懸,她們撫琴吹簫,只是一個掩了容貌,一個微微探出手,似是要去抓住前面的人。

“哎,所以說她們是真的不和了?”

游客忍不住小聲嘀咕,有不少人還沉浸在壁畫故事中,被這一聲驚醒,紛紛看向問話人。

“仔細看這幅畫,這上面的琴簫,是不是之前展櫃的那兩個?”

“哎,還真是,畫師也畫得太精細了吧。如果這個時候她們真的不和,這琴和簫是不可能同時出現的……”

“好想知道她們當時是怎麽想的……”

游客們一路走一路看,不時小聲議論。

沒有人敢高聲說話,唯恐驚擾了畫中人。

這是最後一幅壁畫。

日暮之時,高大的宅院高朋滿座,賓客衣冠齊整,翹首等待。

庭中梧桐松柏葉葉相交錯,紅燭高燃,明亮如晝。

壁畫的最中心是兩名女子。

明眸善睐,裙裾飄飄恍若真仙下凡。鳳冠霞帔,天邊最美的雲霞都成了陪襯。

她們相對而立,躬身一拜。

所有游客都仿佛聽見了那一聲遙遠的、穿過千年時光過來的禮官誦唱:

“一拜天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