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不忘初心
天祿匆匆上山時,一只禿鹫落在前方的石階上,轉眼間,禿鹫化成人形。
“小兄弟,我們又見面了。”
天祿擡頭見是風一啄,莫名的嗔恨湧上心頭,只見他面色枯黃,似乎消瘦了不少,心道,必是上次的拳擊對他的身體傷害很大,為何見到他受傷,我有得瑟、歡喜之感呢?
“誰是你小兄弟?少來和我套近乎。”天祿沒好氣地說道。
“小兄弟還想不想練拳?哥抗的住,來吧!”風一啄若無其事地運氣護住心脈,實則一提真氣,體內就像被萬道針刺一般。那天被天祿打的五髒六腑破裂,運功療傷一個月尚未痊愈,這一次還不知道能抗多久?小兄弟,欠你的我都還給你,縱然被你打死,我也算是得到了解脫,來生再無糾葛。
“禿鹫子,我不想再打你了,打你又有何用?師父說的對,勝過自己,克制自己才是修行的根本。”天祿看着山頂,盡力平複着自己的心情。風一啄輕輕松了一口氣,可以不被活活打死是一件多麽值得慶幸的事啊。
“小兄弟宅心仁厚,哥哥我佩服!有什麽可以為你效勞的嗎?只要你開口,哥哥我風裏風裏來,火裏火裏去。”風一啄拍拍胸口,一副讨好的模樣。天祿低下頭,心想,雖然我很讨厭你、憎恨你,但也不是無事可做,比如你腳上的金環,如果能給我食用,滿足我口腹之欲也是一大樂事。
風一啄見天祿盯着自己腳上的金環,目露貪婪之色,不禁苦笑道:“這對金環是我仰慕的女子圈禁我的法寶,見肉生根。師父說,等我功德圓滿,金環自會脫落。說來奇怪,以往,只要我飛離靈鹫山一百裏,金環才會出現。自從遇見你,金環出現後再也沒有消失過,或許這是在提醒我冤親債主上門了。”
“冤親債主?誰是你的冤親債主?”天祿好奇地問道。
“當然是你啊!前世我欠你的,這一世我必須還你。”風一啄做了個很誇張的表情。
“前世?前世你……”天祿盯着風一啄,恍惚看見了萬道白光擊穿自己的身體……
“ 啊!”天祿忽然大叫一聲,雙手抱着疼痛欲裂的頭顱。風一啄見此光景,哪敢再提前世因緣?連聲說道:“小兄弟,都是過去事了,你放下,我也放下,今生我們做兄弟,相互關照,何樂而不為呢?”
天祿一聽,有道理,糾結過去大家都不痛快,師父說不要執着,還是想想眼前吧。如此一想,頭立刻不疼了。眼瞅着風一啄腳上的金環,金環就像金簪一樣,是法寶,不能吃,轉了轉念頭,說道:“禿鹫子,既然我是你的債主,你可否幫我找一些金銀珠寶?”
“你要珠寶作甚?”風一啄訝異不已,瀛海裏有無數的奇珍異寶,一個堂堂的龍太子見聞無數,哪裏會把凡間的金銀珠寶放在眼裏?
“吃!”天祿大聲說道。風一啄愣住了,看天祿渾身上下珠光寶氣,随即醒悟,忍不住哈哈大笑:“小兄弟,世上也只有你把金銀珠寶當飯吃,好!此事包在哥哥身上,以後保證讓你吃的心滿意足。”
天祿聞言,嘴角微微上揚,只要有珠寶吃,即使修行再苦,都可以堅持下去。
Advertisement
天祿回到山上,見尊者和周到站在平臺上仰望天空,忍不住也跟着仰起頭,湛藍的天空飄着一堆堆舒卷的白雲,似在演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無常變化。
周到一見到天祿,高興地上前拉住他:“小師弟,你回來了!我正準備下山尋你,師父說你在山下遇到了舊相識,過後就歸。你的舊相識呢?”
“舊相識?你是說那只禿鹫嗎?飛走了。”天祿心裏嘀咕,師父知道過去未來,他一定知道那只禿鹫的來歷。雖說前世不再重要,但還是想知道我和禿鹫子的前世因緣。天祿正要開口詢問,周到卻歡快地問道:“小師弟,你是在山下和大師兄敘舊嗎?”
“大師兄?那只禿鹫是大師兄?”天祿一臉的訝異。
“小師弟,忘了告訴你,我們的大師兄是一只修煉了一千多年的禿鹫,平日裏不和我們一起修行,另有居處,偶爾到法堂來看望師父,聆聽師父的教誨。”周到說道。
“天祿,你擡頭看見了什麽?”尊者知道天祿的心思,決定因勢利導。
“藍天、白雲。”天祿答道。
“天空很大,但為師可以用一只手遮住整個天空。”尊者說道。
“師父神通廣大,可否演示一遍,讓徒兒開開眼。”天祿心下歡喜,如果自己學會了一手遮天,回家後在哥哥們面前顯擺一番,哥哥們不知道有多羨慕。
尊者用手掌遮住了天祿的雙眼,問道:“你還能看見天空嗎?”
“不能。”天祿頓感失望,原來這就是一手遮天。
“徒兒啊,不管是嗔恨還是煩惱,就如這只手掌,它很小,你若放下,便是海闊天空;你若放不下,它便會無限擴大,遮擋住你的視線,看不見人生的無限美好。”尊者語重心長地說道。
“師父,話雖如此,但徒兒還是很想知道那只禿鹫的來歷,究竟是何是因緣讓我一見到他恨不能将他碎屍萬段?前世我和他之間到底發生過什麽?”天祿急急地問道。
“這重要嗎?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尊者說完這句話回石窟去了。
天祿呆立在平臺上,不斷地咀嚼着師父說的這句經文。
周到抓耳撓腮,不明所以,但見天祿一臉肅然,也不敢多說什麽。
春去秋來,轉眼間一年過去了。
這一年,天祿日日跟着師兄們習字念書、誦讀經文、參禪悟道。由于經常服食風一啄供養的金銀珠寶,又被風一啄恭維着,天祿逐漸變得心浮氣躁、自以為是。比如,一部經文不管長短,他最多讀三遍即會背誦,看到別的師兄背誦一部經文,少則十幾遍,多則幾十、上百遍才會背誦,便産生了輕視之心,忍不住到處炫耀自己的記憶力,師兄們即羨慕又嫉恨;再如,他一旦領悟了某個禪理,便向師兄們顯擺,甚至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大有唯我獨尊、不可一世之勢。
尊者看在眼裏,并沒有訓斥他,而是想出一個用來啓發他、點化他的方法。
一日,尊者喚天祿到身邊,對他說道:“你進山門一年有餘,為師命你觀察三日金烏的日起日落,從中找出義趣。”
天祿問道:“師父,徒兒不明,金烏何用觀察?日複一日東升西墜,義趣不過是輪回罷了。”
尊者拿出戒尺狠狠敲了天祿三下,怒道:“為師讓你觀察,你便觀察,何來如此多的言語?”
天祿摸摸頭,合掌諾諾說道:“師父教訓的是!徒兒這就出去觀察。”
衆弟子見天祿受罰,一個個露出幸災樂禍的笑容。周到甚是不忍,見天祿走出法堂,遂上前合掌問道:“師父,您有時候打人、罵人;有時候對人又彬彬有禮,這裏面有什麽玄機嗎?”
尊者說道:“對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罵,以真面目待他;對待中等人最多隐喻他,要講分寸,他受不起打罵;對待下等人要面帶微笑,雙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裝不下太多指責和訓斥,他只配用世俗的禮節。”
“阿彌陀佛!徒兒受教了。”周到心裏一寬,合掌而退。
衆弟子見尊者如是說,笑容都僵住了。
三日後,天祿向尊者禀報時說道:“師父,弟子觀察到,金烏除了向我們展示輪回,還有它普照大地、哺育萬物、不求回報的義趣。如若沒有金烏,天地将會是一片漆黑、寒冷,一切生命将不複存在。”
“還有嗎?”尊者問道。
天祿實在想不出金烏還有哪些義趣?搜腸刮肚半晌,吞吞吐吐說道:“金烏升起時,霞光萬丈,就像一個晨起少年,活力四射;落下時,就像一個老者,燃燒着最後的光和熱。”
尊者點點頭,用一種特別溫和的語氣問道:“金烏普照大地的時候,吵着你了嗎?”
“沒有。”天祿小心翼翼地說道,“它的升起和落下都是靜悄悄的,哪能吵到我?”
“原來如此!”尊者以一種特殊的口吻說道,“為師還以為金烏普照大地、哺育萬物的時候吵鬧着炫耀一番呢。”
天祿愣了一陣之後,臉刷地紅了,諾諾地對尊者說:“弟子知道錯了,弟子一定痛改前非!”
當晚,解空尊者講經說法後,讓弟子們談論學習佛法心得,嚴森和衆弟子們一個個熱情高漲,各抒己見,仿佛世間沒有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
尊者坐在蒲團上聽着大家談論,一直不參與他們的話題,等弟子們逐漸安靜下來,尊者問道:“徒兒們,如果你們到山上砍樹,正好面前有兩棵樹,一棵粗,一棵比較細,你們會砍哪一棵?”
嚴森搶先答道:“當然是砍那棵粗的!”大家随聲附和,獨天祿和周到沒有出聲。
尊者說道:“那棵粗的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松樹,而那棵細的是巨柏,現在你們會砍哪一棵?
嚴森沉吟片刻,說道:“巨柏比較珍貴,砍巨柏吧!”
天祿在後面聽到,忍不住和周到嘀咕:“大師兄這叫有分別心,珍貴了就砍,不珍貴就棄之不用。”
周到撓撓頭,小聲問道:“小師弟,師父為何要砍樹啊?”
“我也不知道啊!大概是師父想測試我們學佛的境界吧。”天祿也小聲說道。周到和天祿的對話,尊者一字不差地聽進耳朵裏,嘴角微微上揚。
尊者繼續問道:“松樹是筆直的,巨柏是彎彎曲曲的,你們會砍哪一棵?”大家覺得疑惑,一時議論紛紛。蘇亞說道:“如果是這樣,當然是砍松樹了,巨柏彎彎曲曲的,做不成什麽物件。”
尊者繼續問道:“松樹雖然筆直,但是年代太久,樹中間都空了,你們會砍哪一棵?”
衆弟子們都愣住了,不明白師父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大家還是從他所給的條件給出回答:“砍巨柏,松樹空了,沒什麽用了。”
尊者接着問:“巨柏雖然中間沒空,但是它扭曲得厲害,砍起來非常困難,徒兒們,你們砍哪一棵?”
嚴森答道:“幹脆兩棵樹都砍了,反正都沒什麽用了。”大家一聽,随聲附和,這是個好主意,兩棵樹都砍了,看師父還怎麽提問?周到又撓撓頭皮,悄聲問天祿:“小師弟,師父為何要砍樹啊?”
天祿看着周到,茫然搖了搖頭。
尊者看了看大家,說道:“松樹上有一個鳥巢,有幾只雛鳥在鳥巢裏叽叽喳喳叫,你們砍哪一棵?”
弟子們異口同聲說道:“阿彌陀佛!松樹不能砍,還是砍巨柏吧。”
嚴森起身合掌問道:“師父,你問來問去,叫我們一會砍松樹,一會砍巨柏,選擇總是随着你的條件變化讓我們轉變思維,弟子愚鈍,還請師父開示!”
“愚鈍?”尊者收起笑容,喚周到到身邊,問道:“你可有疑問?”
“師父,弟子只想知道砍樹做甚?我們為何要砍樹?”周到合掌,恭恭敬敬問道。
“周到,你問的好啊!諸多弟子,唯有你問為師為何砍樹?也唯有你如如不動,沒有被為師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所左右。徒兒們,雖然為師的條件不斷變化,但最終的結果取決于你們最初的目的,沒有人會無緣無故提着斧頭上山砍樹。正如我們學佛,應該确立自己學佛的目的,學佛是想要成佛救度衆生,還是要求自己在人間有更多的福報?是想讓衆生聞得佛法破迷開悟,還是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富有和高貴?将來你們都要入世弘法利生,有許多問題擺在你們眼前,如果只顧每天去解決問題,忘了自己的目的,就會被各種外在條件和現象所迷惑,偏離正道。徒兒們,今日為師給你們的開示是“不忘初心,方能發出大菩提心!”
弟子們聽了尊者的話,一個個慚愧不已。天祿見周到站在師父面前憨笑,心道,別看周師兄平日裏傻裏傻氣,關鍵時候卻能夠一語中的,這才是大智若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