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召見
宴席過後,方家衆人在商議着上京一事, 小輩們先行離開, 方氏姐妹帶着雉娘去她們的閨房。
方靜怡的房間裏帶着一股書香, 多寶閣上的器物典雅精致,書桌上還鋪着未完成的畫稿,牆壁上僅挂着一張幅字, 字體娟秀, 一看就是出自女子之手。
雉娘多看了兩眼, 這字與意不太搭, 上面寫的是一首詩, 詩表達的是懷遠思幽之意, 借景喻志, 像是男子所作。
方靜然帶着驕傲地道,“這是我大姐的字, 她的字可是連祖父都誇過的,至于詩嗎?卻是一位故交在七前年所作。”
方靜怡的臉上現出甜蜜的紅暈, 輕啐一下堂妹,“就你多嘴。”
雉娘不解地望着方靜怡,一幅字一首詩而已, 有什麽可臉紅的,突然她心一動,莫非作詩之人是她的意中人?
會是誰呢?
她還沒有問,方靜然就有些忍不住,“雉表妹就不好奇詩是誰作的嗎?”
雉娘露出茫然的表情。
方靜然得意一笑, “這首詩當年可是轟動京城,作詩之人你也見過,就是胥家的大公子。”
方靜怡嗔怪地看着堂妹,略有些責備,“你別在雉娘面前賣關子,我平時裏常用別人的詩詞練手,那日正巧用了大公子的詩,被祖父瞧見,說這字是我生平所寫最好,于是讓人裝裱起來,懸挂在此處。”
雉娘含着笑,若是她現在還沒有看出方靜怡的心思,那就是白活一回,怪不得方家的大小姐,都快十八還不許人家,原來是等着胥大公子,只可惜,大公子心裏已有心上人,這方靜怡的一腔女兒情懷,怕是要付諸流水。
“原來是胥大公子的詩,怪不得意境深遠。”她不吝啬地誇贊着,方靜怡一臉的榮幸與焉,眼裏隐隐帶着傲色。
方靜然嗤笑道,“雉表妹還知道什麽是意境深遠?”
“表姐,雉娘雖不會做詩,卻也能看懂詩的含義,就好比表姐你愛吃碧梗米飯,可表姐難道會栽種稻谷嗎?”
方靜然被她的話噎得無言以對,斜睨了她一眼,然後閉嘴。
Advertisement
方氏姐妹臉色不好看,雉娘趁機告辭,回到方家為她和鞏氏安排的住處,鞏氏已經坐在桌邊,若有所思地發着呆。
她輕輕地走進去,喚道,“娘。”
鞏氏從沉思中恢複過來,歡喜道,“雉娘回來了,和兩位表姐聊得開心吧。”
“娘,你開心嗎?”
她不答反問,坐在鞏氏的身邊。
鞏氏臉一愣,摸着她的頭,“連你也能看出來,真是懂事了,恐怕方家除去你外祖父,沒有人真心想我們來,許是因為你爹要調入京中,她們才放低身段相請。”
雉娘偎進她的懷中,娘明白就好。
翌日,方氏姐妹還有三位表哥帶雉娘出去游玩,方老夫人笑得開懷,讓方靜怡帶足銀子,務必要讓雉娘玩得盡興。
鞏氏自是同意,讓雉娘帶上烏朵,雉娘想着,讓烏朵多帶上一身衣服,這是她多年的習慣。
方家的大少爺名喚方伯俊,已經快二十一歲,是方靜怡的嫡親兄長,同是方家大房所出,二少爺叫方伯韬,二房嫡子,十九歲,三少爺方伯明,大房嫡次子,十九歲。
方家兄弟姐妹幾人年歲相隔不大,看起來平日裏感情不錯。
此時正值秋季,天高雲淡,最适宜游山玩水,臨洲城最美的景致就是甘泉湖,甘泉湖位于城南近郊的地方,不遠處是高山。
湖邊茶樓林立,來往行人如織,方伯俊去租了畫舫,然後衆人上船,船夫按方家兄弟的吩咐将船劃到中央,甘泉湖的兩岸種着桂花,風一吹,香氣飄來,絲絲入鼻,湖水很清澈,還可以看見不時游來游去的魚兒,
一行人都站在外面,看着這優美宜人的景色。
方靜然拉着雉娘,指着湖中的魚兒道,“雉表妹,不如我們來給魚兒們喂食吧。”
“哎喲,你又玩這個,這次還拉着雉表妹,真讓受不了。”方伯韞撫額,一臉的無奈。
方靜然笑嘻嘻的答着,“我就愛玩這個,雉表妹肯定也會喜歡的。”
她的丫頭早就拿着一個小籃子等候在一旁,此次出行,三位少爺沒有帶下人,方氏姐妹和雉娘各帶着一個丫頭。
丫頭将籃子交給方靜然後,便退回到船尾,呆在下人艙裏。
方伯韬搖着扇子,對雉娘道,“雉表妹,我們準備對景吟詩,你要不要和我們一起。”
“雉娘和我一起喂魚。”方靜然一手提着小籃子,一手拉着雉娘,站在船邊上,準備給魚兒們喂食。
相比吟詩作詞,雉娘更喜歡喂魚。
她和方靜然取出籃子裏的魚食,開始喂魚,那邊方氏兄弟和方靜怡在冥想着詩句。
突然畫舫颠簸一下,雉娘扶住船欄穩住身形,不料方靜然沒站穩,朝她撲過來,将她撞落到水中。
變故突生,那邊幾人停止想詩,方靜怡立馬反應過來,大叫道,“快,雉娘落水,二哥會水性,快點下去救人。”
雉娘落水後剛開始有些驚慌,但她原是會游泳的,很快冷靜下來,聽到方靜怡的聲音,果然見那方伯韬跳下水來,朝她游過來。
她急忙憋口氣沉到水裏,快速地往船尾游去,船尾是下人呆的地方,烏朵聽到動靜出來,正要往前面跑,突然見自家小姐從水中冒出頭來。
“先別出聲,快去拿披風出來。”
烏朵捂着嘴,飛快地拿取來披風,雉娘眼瞧着船頭的人往這邊來,急忙讓烏朵将她拉上來,等前面人趕到時,她已被披風包着,雖然樣子狼狽,卻并未出醜。
方靜怡驚呼道,“雉表妹,你怎麽樣了?”
雉娘的全身已濕,頭發滴着水,衣服也在往下淌水,“表姐,容我先去換衣再說。”
“快去,小心着涼。”
等她換衣出來,頭發也擦得半幹,白淨的臉未施任何的脂粉,幹淨透亮,楚楚動人,方家的少爺們目露癡迷,尤其是方伯韬,對于方才沒能親手救起她,痛心癡首後悔不疊。
方靜然疑惑地問道,“雉娘,你怎麽跑到船尾去的?”
雉娘一臉的心有餘悸,“我也不知怎麽回事,身子往下沉,湖底似有水流,将我沖到船尾,我拼命想呼氣,使勁地冒出頭,幸好烏朵發現我,我這才脫險。”
方靜怡看一眼烏朵,“真是一位忠仆,今日幸好有你,若不然…”
“這是奴婢的本份。”
烏朵答着,依舊立在雉娘的身後。
方伯韬有些慚愧,“表哥無能,幸好雉娘命大,要不然,怎麽和姑姑交待。”
“天災人禍,都是無法避免的,雉娘沒事,表哥不必自責。”
方伯俊出聲道,“雉娘妹才落水,現在天涼,怕會着涼,我們回去吧。”
出了這樣的事情,幾人也沒有再游玩的興致,讓船夫調頭回岸,坐馬車返回方家。
鞏氏聽說女兒落水,驚得面無血色,方老夫人連忙讓下人去熬姜湯,方靜怡不停地責怪自己沒有照顧好雉娘。
雉娘急忙搖頭,“不是表姐的錯,是雉娘沒有站穩。”
方大夫人心疼道,“二妹,快讓雉娘回躺着吧,等喝過姜湯,蓋上被子悶一覺,發發汗就好。”
鞏氏連忙點頭,帶着女兒下去。
母女二人回到房間,鞏氏這才紅了眼眶,“幸好菩薩保佑,要是你有個三長兩短,娘該怎麽辦?”
“娘,我這不是沒事嗎?烏朵機靈,女兒雖喝了幾口湖水,卻沒有受其它的罪。”
雉娘安慰着鞏氏,其實她半口水都沒有喝到,不過這可不能說,當時船雖然颠簸,她已站穩并扶好,是方靜然突然撲過來,将她撞倒落水的。
她細細地往回想着,她記得方靜然是和她并排站的,按理說再如何站不穩也不應該是往她這邊倒,應該是往湖裏倒或是後倒,那麽又為什麽偏偏倒向她,而且那力道太過奇怪,像是拼盡全力撞向她一般。
為什麽?
她輕輕地皺着眉頭,鞏氏急急地問道,“雉娘,可是哪裏不舒服?”
“娘,沒有,我只是在想,我們還要在臨洲呆幾天。”
“雉娘想家嗎?出嫁女時隔多年回娘家,按禮最少得住夠三日,再過兩天我們就能離開。”
鞏氏将她攬住,雉娘順勢靠過去,“娘,我不想出去玩,若是表姐她們再來找我,你就說我受了驚,要将養幾天。”
“好,娘知道。”
接下來的兩天裏,雉娘都窩在房間,方氏姐妹都來探望過,方家的公子們也派人送來東西,方靜然帶着遺憾地看着她,“你可真是個沒福的,臨洲那麽多好玩的地方,本來都要帶你去的,你卻只能天天躺在塌上,真是可惜。”
“表姐,雉娘就是個沒福的,白費你們的心意。”
方靜然對她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憐憫地搖着頭。
雉娘無所謂地笑笑,等她離開,才冷下臉。
好不容易挨到離開的那一天,母女倆坐上去渡古的船,雉娘這才舒展眉頭,鞏氏好笑,“果然是歸心似箭,你精神都好了不少。”
雉娘重重地點頭。
清晨的朝陽緩緩地升起,迎着江風,聽着槳聲,船慢慢地駛離碼頭,她擡頭看着遠方,忽然想到遠方的大公子,不知他可有平安抵京,路上可還順利?
京城的一座宅子中,胥良川正和父親在書房裏說話,胥閣老欣慰地看着兒子,兒子比起以前更加的內斂,連他這個當父親的都有些看不透,“你此次阆山之行,看來收獲良多,想來有許多的感悟。”
“正是,父親,兒子想通許多事情,都要得益于此次遠行。”
“好,為父沒有什麽再教你的,官場爾虞我詐,變幻多端,要時刻清醒,不貪欲不冒進,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這些道理多年前我就告訴過你,具體要如何做,卻是要你自己慢慢地摸索。”
胥良川神色淡然,恭敬地點頭,前世裏,父親退居阆山後,因為他的事情,憂心病倒,很快離世。
外面響起腳步聲,一位婦人端着參湯走進來,婦人身着朱色的褙子,眉宇間透着豁達,含笑地對父子倆道,“老爺真是的,川哥兒才回來,你就拉着考校,也不怕累着兒子。”
“娘,兒子不累,明日兒子還要進宮,爹在提點兒子。”
胥夫人白胥閣老一眼,“川哥兒自小出入宮中,還需你來提點,你趕緊放他去休息。”
胥閣老給兒子遞一個眼色,胥良川默默地轉身。
他一到京中,還未喘口氣,就聽到宮人有人來傳皇後娘娘的旨意,讓他明日進宮,他确實是該回去好好琢磨一下皇後娘娘的用意。
還未出門,就被胥夫人叫住,“等下,川哥兒喝完參湯再走,娘可是估摸着你今日會到,讓人炖了一天。”
胥良川聽話地端起碗,一仰脖子,喝得幹幹淨淨,多少年沒有喝過母親的參湯,前世父親去後,母親郁郁寡歡,不到一年也病逝。
還能再承歡膝下,都是老天垂憐。
放下碗,他朝着父親再行禮,然後離開。
次日天沒亮,他就起身在宮門口候着,等卯時宮門開時,太監才領着他前往皇後娘娘的德昌宮,又在外面候着,約辰時,德昌宮的門才開,主事的琴嬷嬷笑臉出來。
“老奴見過大公子,不知大公子此行可還順利?”
這位琴嬷嬷是皇後娘娘的心腹,以前卻并不是祝王府的下人,而是先帝時進宮的宮女,後來才被調到德昌宮,慢慢得到皇後娘娘的信任,升為主事嬷嬷。
“勞嬷嬷相問,托皇後娘娘的福,一切都很順利。”
琴嬷嬷眼底都帶着笑,“大公子是個有福氣的,自有佛祖庇護,你此次回京,胥夫人定然高興,上次胥夫人還說起大公子的婚事,眼見大公子也到婚娶之齡,想來應該很快能讓胥閣老和胥夫人如願。”
胥良川略低頭,“婚姻大事,自古都是父母之命,良川并不在意,好似祖母有合适的人選,已和家中父母相商,許是不會太遠。”
“那敢情好,到時候少不得要向胥夫人讨杯喜酒喝,聽說二公子也和你一起進京,兄弟齊心,才是旺家之道。”
“正是,岳弟孩童心性,最為純真。”
琴嬷嬷點點頭,感慨道,“一轉眼,你們都長大,你,太子,縣主,平公子,以前常來宮中,後來你來得少,就只剩縣主和平公子。”
“縣主和平公子才是有心人。”
琴嬷嬷見德昌宮的正殿門響起打開的聲音,忙将胥良川引進去。
皇後娘娘坐在寶座上,她就是長得極美的女子,自當上皇後以後,原本的美貌漸漸被霸氣和威嚴所取代,漸漸掩蓋本來的樣子,只見她妝容精致,眉形畫得如刀飛斜入鬓,雙目帶着淩利,紅唇微揚,帶着一點絕情。
“本宮有段日子未見你,想念得緊。”
胥良川雙手相拱,行大禮,“多謝娘娘挂念,良川惶恐。”
“平身吧,本宮多日未見你,就想召你話些家常,你從前在東宮當伴讀時,可是常來本宮的德昌宮,一轉眼,都已長成頂天立地的男兒,本宮心甚慰。”
胥良川恭敬地低着頭,青色的儒袍,寬大的袖子,修長如竹。
皇後娘娘不動聲色地打量着他,越看心裏越滿意,“你和太子,鳳來縣主還有晁兒,都是本宮看着長大的,本宮每回見到你們幾個,都覺得日子過得太快。”
“我們雖已長大,可娘娘您似乎半點沒長,還和從前一樣。”
皇後娘娘笑起來,淩利的眼神中竟似蒙上水氣,盈盈如水,很快她恢複如常,眼神淩利如故。
“一段時日不見,清高冷淡的胥大公子也會說這樣的好聽話,本宮真是歡喜萬分,不知将來哪家姑娘能有幸聽到你說同樣的話。”
胥良川似有些窘迫,臉色略不自然。
“好了,本宮是逗你的。”
皇後娘娘端起茶杯,輕抿一口,“咦,今日的茶水怎麽略有不同,還帶着花香。”
琴嬷嬷回道,“娘娘,這是縣主以前收集的花瓣上的露水泡出的茶。”
“她有心了。”皇後娘娘點點頭,“鳳娘不在身邊,本宮總覺得少些什麽。”
“娘娘,縣主不久就會随其父上京,到時候娘娘就能常見到她。”
皇後娘娘似是想到什麽一般,問胥良川,“你祖籍也在渡古,不知可有遇到過鳳娘?”
胥良川仍舊低着頭,語氣恭敬,“回娘娘的話,家中祖母曾舉辦過花會,那日良川恰好去接太子,碰到過一次。”
皇後娘娘眼皮垂下,看着杯中的茶水,“那你看縣主是瘦了還是胖了?”
“娘娘恕罪,良川并未曾細看,倒是聽平公子私下提過一句,道縣主清瘦不少,想來應是瘦了吧。”
“好了,本宮知道了,你下去吧。”皇後娘娘似是有些乏累,胥良川又行禮退出殿外。
外面的太監将他引出宮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