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顏二小姐
金喜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只是在原來的地方重新修了一座樓閣,更加精巧,卻也同樣毫無人氣,離君推開院門,院中只有一棵枝葉全無的不知名樹木,曾經被燒過的痕跡都被抹去,再也無從尋找。
身後的宮人見君上有異,準備上前攙扶卻被離君止住:“你先出去,在門外等我。”
宮人聞言,雖擔心卻不敢違逆,只得領着身後衆人出門,在院門合上的那一瞬間,一名黑衣人無聲無息落在離君身旁,單膝下拜:“君上!你要查的都查到了。”
“說……”,離君慢慢向前走,背對着黑衣人站在小樓門前。
“左相的确讓他家大公子在五城之戰做了手腳,利用他的爪牙阻斷了五城将軍的聯絡,卻沒有啓用他安插的将領,似乎只是想拖延一下安城的戰況,于安城一戰并無大礙,他爪牙衆多根深蒂固,臣等想要毫無痕跡去除還需要些時日”,黑衣人躬身道。
離君聞言臉上沒有太多的表情,只是了然地點了點頭:“辛苦了,只是莫要打草驚蛇,既然他已經将手伸到了軍中,我便将他這手斬斷,徐徐圖之即可。”
“關于沐顏公子,臣只查到他八歲便随有名的江城子道人浪跡江湖,此中經歷卻是半點沒有查到,似乎和江湖上一個有名的組織無雙閣有關,另外就只有他最近一年回京都的一些消息……”,黑衣人說着說着聲音便小了下去,畢竟這是沒有完成主子的任務。
離君忍不住反問道:“無雙閣?”
黑衣人點頭道:“是,這無雙閣虛無缥缈卻又切實存在,除了我離國,隐約影響着五州局勢,江湖傳言……”
“說!”
“江湖傳言,這無雙閣甚至從未将任何國家放在眼中,各國政變似乎都有他們的身影,能輕易影響各國命運。”
“江湖上還有這樣的組織?離國怎麽不見?”
“只是這無雙閣閣規似乎便是從不沾手任何和離國有關的人和事,傳說是我離國開國離後創立,每代有兩位繼承人,一位掌管神秘的無雙閣,一位送到離國朝堂,雖然離國朝堂似乎從沒有見過他們的身影,但是離國之外江湖傳說……”,黑衣人小心翼翼回禀,卻被離君打斷。
離君揮揮手不耐道:“這些江湖傳聞卻是免了,關于顏家的幾位小姐查的怎麽樣?”
黑衣人微微舒一口氣道:“顏家最早有三位小姐,一位公子……”
只是話還沒說完,離君便聞聲回頭道:“三位小姐?!”
Advertisement
黑衣人猝不及防看見君上眼中的驚訝,趕忙低下頭道:“是,君上。”
離君察覺自己的失态,輕咳一聲道:“繼續。”
“顏家共有三位小姐,可每一位都非顏相親生……”,黑衣人這一次識趣地停下,相信誰聽到這個消息都會驚訝。
只是離君卻沒說什麽,站着一動也未動。
黑衣人只得繼續道:“原來這顏家每位家主都會養幾個女兒在膝下,為了後面作為鮮亮的棋子好用,每一位小姐都有一技傍身,琴棋書畫各有不同,而顏相這三位小姐擅長的分別是書琴棋,大小姐書法了得,容貌絕世,可惜五年前染病香消玉殒,二小姐擅琴,才智高絕,顏相主動請求君上封為公主,現在應該在陳離邊境安城……”
“二小姐擅長什麽?!”離君忍不住再次确認。
黑衣人卻沒有想到君上會聽到這裏這麽驚訝,只得回道:“擅琴,市井中的神音便是此人。”
“神音?顏樂華?二小姐?”離君長嘆一聲,一陣靜默之後,重新問道:“除了這些還有關于這位二小姐的嗎?”。
“有,顏二小姐和沐顏公子之前有過一段糾葛,顏相卻将顏二小姐顏三小姐一同送入宮中,卻不想君上并沒有接顏二小姐這顆棋,顏相準備放棄,金喜閣那場大火便是顏相除去顏二小姐的手段,後來沐顏公子自請前去安城,顏相便想将顏二小姐這顆廢棋利用起來,請求君上封二小姐為公主,既是針對沐顏公子,也是觊觎虎符,一箭雙雕未為不可,也算是狠毒非常。”
黑衣人說着說着有些不忍地停住,可嘆這顏二小姐命運卻是身不由己得很,離君卻是沒有追問,只是擡頭看了看眼前只有隐約輪廓的金喜閣,周圍氣息卻凝重起來,過了許久,離君重新問道:“那沐顏在安城可有何不妥?”
“沐公子在安城,很快就對安城布防了如指掌,現在已經在越濶将軍的書房寸步不離地學習了,和沐相倒是沒有什麽牽扯,甚至家書都極少,倒是一起去的倪棠公子吃了些苦頭,不過也算刻苦……”,黑衣人還沒說完,離君揮揮手示意可以了。
“安城有越濶将軍,不用擔心,至于你剛剛說到顏家的廢棋,難道顏相就沒想過要将這顆棋放在另一個地方嗎?”離君點頭打斷黑衣人的話問道。
黑衣人嘆道:“顏家規矩,廢棋死,從無例外!”
離君衣袖下的雙拳緊扣,心中痛楚:“那你可打聽到顏家下人對各位小姐的稱呼?”
“臣特地找了在顏家十幾年的老奴問了,顏家下人都是根據排行直接稱呼大小姐二小姐三小姐,沒有什麽特別的,只對公子們是以名字作為前綴,當然顏家目前只有一位珏公子”,黑衣人卻不知君上讓他一個密探去打聽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幹什麽,只是看君上越來越難看的臉色,便沒有多問。
“那那位大小姐死後,顏家下人對小姐的稱呼是否改變?”離君在陰影中的臉讓人看不清。
黑衣人回道:“沒有,顏相對這些并沒有特別要求,只對她們的功課近乎苛刻,每位小姐院中都設有梅花樁和琴臺棋盤。”
離君站在新修的金喜閣前,心中卻只有一個想法:那她才是顏家下人口中的二小姐。
這一切陰差陽錯難道就是君王的宿命嗎?
注定找不到心愛之人,找到了也要百般阻撓不得所愛,明明剛剛把她送走,現在卻才知道她才是當初那個人,難怪會在她窗前停下,難怪覺得她的琴聲似曾相識,原來她一直在自己的身邊,卻就這麽失之交臂,怎麽能允許這樣的結果落在自己頭上!
只要我離君沒有點頭,誰也不能把她從我身邊帶走……。
黑衣人已經不見了蹤影許久,離君卻遲遲沒有離開,坐在金喜閣新砌的臺階前,一坐便是一夜,而離宮深處的朝霞殿中,妙華蕙貴妃眼睛也睜了一夜。
第二日昭陽殿中,離君将所有事情全都交代完,便迅速回宮了,雖然朝堂上的文臣并沒有覺得君主有何不妥,這次這般匆忙,讓衆人好奇摸不着頭腦。
顏塬心中卻有計較,此番見離君憂心忡忡,莫不是安城事已成,如果是這樣,那離君以後能儀仗的就只有顏家,最主要的是,沐顏如果死在安城,那麽跟去的珏兒就可以得到虎符,軍權算是有了一半的把握,而沐箋會孤老終生,想到此,顏塬臉上喜不自勝。
反觀站在另一側的的沐相,對于時不時上前的官員,沐相一兩句回了,便抽身離去,完全沒有異常,跟在沐相手下的人也井然有序,各自按部就班回去了。
顏塬看着昭陽殿上上剩下的叽叽喳喳不停都是自己選出來的門生,氣憤地甩袖而去。
回到相府,卻只覺蹊跷,這些天安城那邊傳過來的消息都是進展順利,似乎有些過于平靜,不過安城相隔千裏,一時每夜不可能插上翅膀,只能等着珏兒的消息,不知沐顏是否已經身死,如果死了,那沐箋那個老家夥也就快活不了幾天了。
離君回到後宮,便将離宮總管叫來,秘密談了一個時辰。
準備下朝回家的沐箋,在離宮門口被人攔住,一架軟轎将沐相悄無聲息重新擡進昭陽殿後殿,誰也不知道離君對着沐相和離宮總管吩咐了什麽,甚至連貴妃都不知道沐相曾經進過宮。
宮中沒有因為離君這兩次秘密會面而有所變化,反而更加井井有條,可誰也不知道,他們的君上,在下朝後不到兩個時辰,就已經出現在了京都城外的驿道上,風馳電掣地往安城而去。
沐箋回到相府,卻沒有像往常一樣回書房,而是到了沐顏住的院子裏,曾經父子二人坐在一起飲酒的石桌前,細雪微微,身形佝偻,只是人已不在……
看着庭中被細雪壓彎的樹枝,沐顏曾經站在這梨樹下一站就是一夜。
沐顏從小沒有母親,小時想母親了,沐顏就跟在自己身後問自己的母親到哪裏去了,可是沐箋卻無從作答,沐顏卻不會一直糾纏,問過幾次過後,便乖巧地不再問了,只是有段時間越發粘着自己,每次自己下朝歸來,小沐顏總是殷殷切切地在書房門口等着,就連和同僚商讨政事,他也要以研墨的名義留在書房,圓圓的眼睛一直盯着自己,有時候會問爹爹累不累,有時候會問爹爹冷不冷……
沐箋知道,小沐顏那雙渴望的眼睛裏,只是希望有個母親問問他累不累,冷不冷,可他是個好孩子,覺得自己想母親,也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更累,那般年紀就知道關心同樣孤苦的父親,有誰會知道,位高權重的沐相卻只是一個獨自帶着孩子的可憐男子……
本以為沐顏這麽長下去,這般細膩的心思,和其他孩子一樣,只是會文弱一些,沐箋也不強求他要如何,沐箋希望沐顏能憑着自己的心意度過一生,雖然在這樣的環境中太難,但還好有選擇。
于是沐箋總是會讓引導沐顏,讓他讀書的時候能夠挑選自己喜歡的讀,而非從開始便去讀別人開出來的書單,可是沐顏似乎并沒有那麽多的喜好,總是什麽書都喜歡翻一翻,直到有一天沐箋驚奇的發現,小沐顏竟然對于他翻了的書都能記熟,大概是上天憐愛沐顏,讓他能夠用更少的時間看完別人一輩子也看不完的書,那時候沐箋甚至重新想過沐顏的未來,是不是應該讓他進入朝堂,方不負滿身才智,可是沐箋沒有。
書可以讀,路也可以走,八歲的沐顏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出去看看外面的河山,于是小沐顏便跟着自己的師兄江城子出門游歷,這一去,沐顏從此醉心山水,只餘沐箋一人在離國京都,兩父子便難時時想見,可是家書卻像雪花一般飄進相府,讓沐箋倍感欣慰,而每到春分,流連忘返的沐顏便會按時歸來,說是這個時節歸來,可以給父親帶回世上最美好的景色。
沐箋在朝堂刻意降低沐顏的存在,讓衆人對他沒有想法,轉眼,沐顏便長大了,跟着師兄學的好情懷,好武藝,沐箋想這樣的沐顏才不負當初他娘親辛苦生下他。
只是沒想到,離君最終還是将眼睛放在了顏兒身上,而顏兒也并沒有拒絕。
從顏兒進宮,到去安城,再到今晨,一紙加急文書:安城得守,沐顏為國身死。為沐顏劃上了句號。
沐箋用衣袖拂去石凳上的細雪,像曾經和沐顏對酌時一般,漫天細雪,沐箋甚至看得見沐顏在雪中練劍,飛舞的雪花随着劍流轉,隐隐形成一條雪龍,随着沐顏的劍在空中飛舞,沐箋也想起了沐顏曾經看過的書,都在他的小書房內,現在小書房已經只能裝書,沐顏回家都是到自己的書房看書,嫌那裏太擠……
只是想到沐顏讀過的書,沐箋只覺腦中閃過沐顏母親那溫婉的臉,起身疾步向着書房而去。
書房的暗格中有一只朱紅的漆木匣子,曾經沐府進了幾次賊,都想打開這只暗格,可惜難以成功,卻沒有人知道裏面的秘密,這時沐箋将那只木匣拿到書桌上,木匣打開,裏面卻是一疊疊信紙,從泛黃的到最新的,全是一個筆跡,從稚嫩到娴熟。
沐箋仔細翻看着這些書信,上面介紹着五州十二國,風光地貌,人文軍事,無一不全最後還會加上沐顏自己的點評,從前沐箋只是将沐顏這些看作是他閑來的消遣,現在看來,沐箋卻覺自己似乎小瞧了顏兒。
這次五城之戰,沐箋也算對陳國有所了解,竟然和曾經沐顏點評的寥寥數語相契合,試問這樣的沐顏怎麽會死在安城的開戰之初,思及此,沐箋便覺心潮澎湃,但既然消息,這個想法沐箋只能默默埋在心中,看看接下來會有怎麽樣的動作,既然瞞過了君上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