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有了這件喜事在前, 正月初一王彥被封為郕王的事, 都沒讓她感受到太多喜氣。反而是秦家,把初二的回門宴搞得無比盛大,讓茴娘好不尴尬。

從七皇子妃升職到郕王妃, 茴娘的日子與先前也并無不同, 正月裏應酬最多,她一直惦記着去管家尋好的,預備給鄒氏帶着孩子們暫住的二進小院裏看一眼,都一直沒能得空。

不過, 對于府裏管家的辦事能力,她還是十分滿意的。在王彥發話之後,府裏的管家不出十日, 就在國子監和如今的郕王府之間的位置尋到了一處合适的二進宅院,距離國子監和郕王府均遠近得宜,坐落的梅花胡同又十分幽靜,兩邊的鄰居也都是讀書人家。茴娘只聽這個位置, 及兩邊的鄰居就滿意得不得了。只是出于穩妥起見, 才一直惦記着親身過去瞧瞧。

如今雖然眼看着一整個月都抽不出空來,她還是讓紫蘇替自己往那邊走了一趟, 紫蘇回來後對那座宅院贊不絕口,茴娘只覺得大喜,對紫蘇回來後的偶爾愣神,一不小心就忽略了過去。

二月底,鄒氏終于帶着長子和女兒進了京城, 王彥和茴娘一早就派管家等在城門外,将一家人接到了租好的院子裏,當晚就夫妻一同上門拜訪。

這還是茴娘第一次來梅花胡同,身邊跟着紫蘇和半夏兩個大丫鬟,心裏也還是有些緊張:在她心裏,鄒氏同她親娘并無區別,她總怕再見面後,鄒氏會對她失望。上一世,自她進京後就再沒同鄒氏見過面,這一世,鄒氏可會對她的現狀滿意?

馬車停在小宅子門口,茴娘在丫鬟們的攙扶下,帶着一點忐忑地下了馬車,二進宅子的院門已經打開,秦嘉琋正站在門口,面帶微笑地同王彥寒暄。

幾年不見,秦嘉琋也成熟了許多,舉止間青澀不見,但是依舊文雅有度,讓人見之忘俗。“郕王殿下。”他拱拱手,微微彎腰,并不行大禮,卻也不會讓人覺得怠慢。

然而王彥卻連這樣的禮都不敢受似的,忙上前扶住秦嘉琋的手臂,“師兄——當年在書院裏承蒙師兄不嫌棄,教了我許多學問,如今幾年不見,師兄可還好嗎?”

“在家鄉苦讀,哪有什麽不好。”

“師兄這次進京,想必學問已有大成,必将蟾宮折桂……”

秦嘉琋笑着擺了擺手,打斷了王彥的恭維之言,“殿下太看得起草民了。”

“師兄可千萬不要再用‘殿下’和‘草民’這幾個字了,你先前是我師兄,如今還是我堂大舅子,還如少時那般,直喚我的名字就是了。”王彥微微側過身子,示意茴娘上前,“茴娘十分惦念你們,這一次堂嬸、堂兄帶着堂妹進京,她可是很高興呢。”

茴娘走到秦嘉琋面前,斂衽施禮,“堂兄。”

她如今是郕王妃的身份,秦嘉琋哪敢受這一禮?忙側身避開,“堂妹,多年不見了。”他的眼神在茴娘身上一轉,又看了一眼王彥,露出滿意的微笑。微微動了動唇,像是有什麽将言未言的話,到底只化作了一句“裏面請。”

幾人這才一邊說話一邊往裏走,王彥和秦嘉琋客氣地相互應酬,茴娘這才得以好生看看這間院子。這間院子和紫蘇看過回來後的描述相差不大,第一進院不大,但是垂花門後的空間卻頗為闊朗,院中種着兩棵大樹,一角還堆着幾塊大石頭,前面放着一個大水缸。

Advertisement

鄒氏早就已經站在正堂外的臺階上等待,珊娘也伴在母親身邊。他們一家人早上被接進城裏,休息了大半日,早就已經将路上的塵土及疲憊收拾一空,鄒氏和珊娘母女兩個看上去都頗有精神,也十分期盼同茴娘的相見。

“舅母!”茴娘一時忘情,也顧不得惹來王彥的側目和探究了,小跑着上前撲到了鄒氏懷裏。

鄒氏輕輕拍了拍她的背,“茴娘,你長大了。”

茴娘只覺得胸間酸澀,眼眶中忍不住湧出淚珠,但是又不忍心讓鄒氏擔心,眨着眼強逼着自己壓下哭意,從鄒氏懷裏退出來,扭頭去看珊娘——珊娘正拿着帕子擦眼淚呢,茴娘笑着握了握表妹的手。

秦嘉琋上前勸慰了幾句,王彥也過來見過長輩——鄒氏又不敢受他的禮,雙方葳蕤了一陣,最後還是王彥同茴娘并肩向鄒氏斂衽作揖,到底沒行叩拜禮。

這般行過禮後,秦嘉琋招呼王彥去了前院,留茴娘同鄒氏、珊娘在正房裏說話。

一進堂屋,鄒氏就拉着茴娘,上下仔細打量了兩圈,眼眶裏落下淚珠,“這些年受苦了沒有?如今可好了,表妹和姨父若是泉下有知,不知該多高興呢!”

茴娘一聽,也忍不住紅了眼眶,珊娘忙在一旁勸,“娘,這麽高興的日子,提這麽傷感的事做什麽?”

鄒氏這才擦了眼淚,讓茴娘坐到她身邊,握着茴娘的手,“好孩子,看到你在京城過得好,我和你舅舅就也放心了。剛進京的時候,家裏人待你可好?”

茴娘忙道:“祖母很慈和,太太待我也客氣,姐妹之間也沒什麽大矛盾。”她不願多說在尚書府裏那些事,實在也是沒什麽可說的,只安慰鄒氏,“今後就都是好日子了,舅舅在老家也還好吧?嘉玳呢?這次怎麽不一道帶來?”沒了王彥這個外人在旁,茴娘終于可以大方地喚出習慣的稱呼。

“嘉玳如今也要用功讀書了,他哥哥天賦好,他随沒有這樣的天賦,卻也不能荒廢了去。正好你舅舅心裏惦記着書院裏的學生們,不願意一同進京,我就把嘉玳留下陪他,他們爺倆兒有個伴,你舅舅不至于太寂寞。”

“嘉玳如今也大了,我聽說已經考了秀才了?”

“秀才好考,算不得什麽本事。”在鄒氏口中,中秀才就好似吃飯,簡單得很,“若是過幾年能考中舉人,才算是有他哥哥一半出息了。”

茴娘看了看珊娘,有心想要打聽珊娘的婚事,但是又怕當着面問,表妹害羞面子上過不去,只好先問表哥的事,“嘉琋表哥也快二十了,舅舅、舅母還沒給他說親?”

鄒氏臉上帶着一股子混雜着驕傲和欣慰的神情,“嘉琋那孩子眼光高,又早就拿定了主意要金榜題名,早就和他爹商量,等中了進士之後再說親。你舅舅也答應他了,我當然也沒有二話,只是……”她略帶着些錯雜地看了自己的親女兒一眼,“只是耽誤了你妹妹,如今也還不好說人家呢。”

“娘,你又提這個!”珊娘果真害羞得紅了臉,又撒嬌不願讓母親繼續說下去。

鄒氏只好苦笑着道:“看,珊娘這孩子讓我養的太嬌了些,只不願聽嫁人這樣的話。”

如珊娘這樣從小在家,由父母兄弟嬌寵着長大的姑娘,自然是一輩子都不願意嫁人的,茴娘也難免有些羨慕:她也是沒有辦法,只有嫁人才能逃出尚書府這個牢籠,還必須是不嫁給魏家的親戚才行。如今出嫁了,才覺得松了一口氣。

不過鄒氏的話,同時解了她兩個疑問,茴娘就笑着道:“這樣也好,表哥中了進士,甚至若有幸,得中三甲,到時候說親的人家門第也高些——不是說小門小戶不好,但是大戶人家出來的姑娘,見識或許多些,和表哥也更容易說得到一起。還有珊娘,到時候水漲船高……”她看着珊娘嬌憨地朝她翻了個白眼,不由得輕笑出聲。

鄒氏無奈地搖了搖頭,“這孩子,就像個孩子似的,不懂事……”

茴娘哪裏會和珊娘計較?她又陪着鄒氏說了一會子話,鄒氏要張羅晚飯的事,就打發茴娘去和珊娘說話。茴娘忙道:“王彥說他已經讓管家在白陽樓訂好一桌酒席了,等快到晚飯時候就給送過來,舅母不用忙了——你們今天剛到,本就該我們為你們接風洗塵的。”

“那自家也總要準備些東西,你們姐妹兩個自去說話吧。”

鄒氏說話,本也沒給她什麽商量的餘地,茴娘這才跟着珊娘出了堂屋,進了東邊廂房,如今這處三間屋子的廂房已經被布置成珊娘的閨房,一個剛剛梳頭的小丫頭坐在門檻上,見她們一行人過來,略有些局促地起身,垂着手站在一旁。

“槐花,你去幫我提壺熱水來,然後就去玩吧。”珊娘輕快地吩咐了兩句,見那丫頭朝外院跑去,才小聲告訴茴娘:“前年老家那邊遭了兩次小災,雖然規模不大、不至于沒了收成,卻也死了不少人,多了不少孤兒。槐花家原也是咱家的佃戶,爹娘在那年都死了,剛好兄妹三人——還有個弟弟,娘就和爹商量了,把他們接到家裏來,只說讓他們跟着我和哥哥弟弟。”

“這也是做善事。”茴娘跟着珊娘進了屋,坐在炕上,珊娘也挨着她坐下,挽住她的胳膊。

“表姐,我可算是見到你了——你不知道,我有多想你!”

茴娘只覺得自己又有些哽咽,“傻姑娘,我也想你們呀。”

“你剛走的時候,娘連着幾天睡不着覺,怕你進京後被那個女人一家欺負,後來你說你要進宮當公主伴讀,爹和娘這才放心。”小姑娘絮絮叨叨地說了一陣,紫蘇和半夏提着水壺進來請示倒水的時候才住了嘴。

她也沒問,明明是槐花去要了熱水,怎麽紫蘇和半夏如今鸠占鵲巢,進來倒水來了,只默默地接過杯子,等她們兩個出去,才問:“這是那家人派給你的丫鬟?”

因着茴娘身世的關系,珊娘從小就對秦孟遠一家不存什麽好印象,如今看着紫蘇和半夏也是帶着濃濃的不信任,好似她們兩個是老太太、魏氏安排在茴娘身邊的奸細,下一刻就要毒死她們似的。

茴娘忍着笑,摸了摸珊娘的手背,“是啊,她們兩個都是妥帖人兒,跟在我身邊兩年,都是可以信任的心腹……”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