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見面
唐家又接到太後娘娘讓唐宛宛進宮的口谕時,一家人簡直是崩潰的。
唐宛宛傻愣愣坐着,拿着一顆五香花生掰了半天,愣是沒把裏頭的花生仁弄出來,滿腦子都是“生娃娃”“生娃娃”“生娃娃”的聲音在打轉。
這兩日為了讓女兒認清時局,唐夫人給女兒灌輸不少後宮多麽多麽可怕的言論。本是為了讓女兒在太後面前多留個心眼,不要再像前幾日一樣沒心沒肺的了,可這些話卻把唐宛宛吓怕了。
此時見到女兒這樣魂不守舍的模樣,唐夫人又埋怨自己:宛宛本來就膽子小,自己幹嘛要吓她啊!忙描補道:“宛宛不怕,後天早上才進宮呢,爹娘再給你想想主意。”
唐宛宛慢騰騰咽下花生米,含着一泡眼淚點了點頭。
這回太後娘娘的口谕明顯比上回走心多了,上回是直接喚唐宛宛進宮的,小轎都候在門前了,哪有半點委婉?那日唐夫人一點準備都沒有,也沒人提點,倉促之中給唐宛宛翻出來的衣裳首飾都沒對上宮裏的規矩。
這回照舊是荷赜姑姑出宮傳太後口谕,卻是笑着說:“這幾天太後娘娘一直對宛宛姑娘念念不忘的,總是嫌我們幾個老奴無趣。後日正好是休沐日,太後娘娘得閑,還想請宛宛姑娘進宮說說話。姑娘好好準備兩日,後日清早老奴出宮來接您。”
唐宛宛強撐起一個笑應了是,荷赜姑姑卻當她是緊張,這才笑得這麽難看的,還笑眯眯開解:“宛宛姑娘放心,太後娘娘對您喜愛得緊呢!”
“……”唐宛宛更不放心了。
荷赜姑姑略一思索,又走近半步,悄聲與唐夫人說:“太後娘娘苦心,說此時送宛宛姑娘衣裳首飾不合适。夫人也不必因此事為難,就讓姑娘以平時在家中的打扮入宮便可。”
唐宛宛平時穿的衣裳都是怎麽好看怎麽來,她孩子心性,戴的首飾也喜歡花哨,妝奁裏挑不出一樣樸素的,自然不合宮規。這一時半會兒的,去金樓買首飾還趕得及,量身裁衣卻是遠遠不夠。
可唐宛宛可還未出閣,若是太後貿然賞下衣裳和首飾來,被外人瞧見了,卻是于宛宛名聲有礙,所以特意提點讓她以平素的裝扮入宮就好。
唐夫人幾息之間想明白這個道理,心中倒是對心細至此的太後娘娘改觀了幾分,忙向荷赜姑姑謝過。
晏回頭一回對正當年華的姑娘生出些興致,想抱孫子想了許多年的太後娘娘自然十分上心,方方面面都考慮周到了:一來五日一休沐,晏回有一整日的空閑,能跟人家姑娘相處整整一天。
二來上回匆促之中入宮,唐宛宛不光穿戴不合規矩,臉上也脂粉未施,比她這個老太太都素淨。太後娘娘這回便給了唐宛宛兩天的時間準備,小姑娘家好好打扮打扮,讓晏回一眼就瞧上,多好啊!
太後娘娘想得挺美,唐家也确實如她所想,做了充分的準備——只是這準備不是為了讓唐宛宛得陛下青眼,而是卯着勁往反方向努力的。
Advertisement
畢竟全家的宗旨是想盡辦法阻撓唐宛宛進宮,怎麽會按太後所想得來?
用過午膳,全家人都坐在正廳,只有唐宛宛一人站着,端的是三堂會審的陣仗。
唐大人低咳一聲,板起臉作出一副嚴肅的模樣:“假設爹就是太上皇,你娘就是太後娘娘,你大哥就是陛下,你大姐二姐和兩位嫂嫂就是妃嫔。我們幾人都在這坐着呢,你進門該怎麽說?”
因為不知道唐宛宛進宮會遇上什麽人,唐大人就按最可怕的情況做假設了,就是宮裏所有主子都在的情況。
唐夫人隐約覺得這種假設很是大逆不道,被外人聽到了怕是沒好果子吃。她張了張嘴,又覺得自己為這麽件小事打岔,反倒偏離了今日主題,遂按下不表。
唐宛宛一本正經地作了個福禮,“臣女唐宛宛給陛下請安,給上皇和太後娘娘請安,給娘娘們請安。”
她聲音一向軟糯,平日裏都是“爹~”“娘~”這樣喊的,習慣把尾音拖長,聽上去似乎有種撒嬌的味道。
家中老父母聽得舒心,以前也從不因這事說她,只是進宮卻不能如此馬虎了。唐大人蹙着眉尖,頭一回對小女兒板着臉:“好好回話,你就是答個是與不是,也得給我捋直了舌頭說話。”
唐宛宛只得在爹娘兄嫂面前立正站好,重新請了一回安。
“太後要問你讀過什麽書,你怎麽答?”唐夫人問她。
頭回進宮太後只顧着讓身旁的嬷嬷看唐宛宛的面相了,問的都是“叫什麽”“多大啦”“愛吃什麽”“身子好不好”這類淺顯直白的問題。至于唐宛宛愛看什麽書這類深層次的還真沒有問過。
唐宛宛眼神向上飄了一瞬,将認認真真背了一上午的答案細聲細氣背出來:“讀過女誡,內訓,女論語。”
唐夫人一蹙眉:“這是誰教你說的?”
“就是我二姐出嫁前,你給她寫的婆媳範本啊。”唐宛宛眨眨眼。
唐夫人揉揉眉心:“你二姐性子不着調,她婆婆又是個嚴肅的,我怕你二姐不得親家母喜歡,那是專門寫給她為了讨婆婆歡心的。可你不一樣啊,你這回進宮的目的不是為了讨太後喜歡的,是為了不叫她喜歡的。”
“太後若是這樣問了,你就說從沒看過女誡內訓,平日裏就愛看市井民間的話本子,靈異志怪啦各地游記啦随你說。至于那些個女鬼書生處對象的就甭說了,沒得惹人笑話。”
唐夫人有理有據:“太後娘娘出身名門,想來她喜歡的是那種循規蹈矩謹言慎行的姑娘家,她又想尋個明白事理的姑娘進宮服侍陛下,自然瞧不上你這樣性子跳脫的。只要你這樣答,十有八|九是中不了的。”
唐宛宛只跟太後相處過三天,自以為自己乖巧的模樣裝得深入人心,太後娘娘讓她抄過兩回佛經,想來也是喜歡她乖巧的模樣。以此推斷,太後娘娘見識到她歡脫的本性一定會大失所望。
唐宛宛覺得娘親的這個推斷十分合理,依樣學了一遍嘴,唐夫人欣慰地點點頭:“若是太後再問你覺得宮裏好不好?你又該如何答?”
唐宛宛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還十分應景地做了個對宮裏不太滿意的表情:“宮裏太悶了,沒有小吃街,沒有套圈兒的耍猴的胸口碎大石的,沒有說書人,連糖葫蘆和臭豆腐都沒有,比不上宮外好。”
唐大人聽得直皺眉,若太後娘娘真是個循規蹈矩的,聽了這話怕是要訓斥宛宛一通。可他猶豫一瞬,又将這話咽下去了,左右宛宛也不圖高嫁,日後尋個差不多的門戶嫁了,再不會進宮,也就不怕太後娘娘不喜。眼前的事最為要緊,得先把這件事攪黃了再說。
各種問話都模拟了一遍,唐家人自覺十分圓滿。
*
次日臨出門之前,唐宛宛還嚼了一小瓣生蒜。太後宣她進宮,唐家自然不敢違抗,卻敢在這些小細節上敗敗太後的好感。
唐宛宛含着一嘴怪味,苦着臉上了小青轎,沒熏着別人,先把自己熏得滿眼淚花,簡直要恨死了生蒜。
結果唐宛宛提前準備好的回答一個都沒用上,這回太後她老人家甚至沒出面,荷赜姑姑直接把她放在了禦花園裏,笑眯眯地擡手指了指湖心亭,什麽話也沒說,自己返身坐上了小轎。
唐宛宛徹底傻了眼,踮着腳探着脖子站在車窗前問:“姑姑,這是要我做什麽啊?”
荷赜姑姑被她這模樣逗樂了,又指了指湖心亭,笑得頗有深意:“姑娘過去就知道了,老奴一個時辰之後再來接您。”
然後就走了,只留下唐宛宛一人,連個丫鬟都沒留給她。
唐宛宛原地傻站了好一會兒,僵着後頸扭回頭,往湖心亭的方向偷偷瞄了一眼。她眼力好,一眼就看清亭子裏有個身着明黃的男人正在看書。幾乎在唐宛宛望過去的一瞬間,陛下就察覺到這道視線,擡眼直視過來,眉眼疏淡。
唐宛宛連忙低頭,一時想哭的心都有了,又扭過身拿帕子擦幹淨腦門上的汗,挪着小碎步走過去了。
湖心亭的人倒是多,不光有那一抹明黃的身影,周圍宮女太監站了十幾個,各個垂着頭目不斜視。唐宛宛孤零零一人走過去,顯得己方十分沒有底氣,連屈膝福禮時膝彎都有點抖。
晏回是個懂禮的人,沒對着她打量太久,只略略看了幾眼便錯開了目光,因一時想不到能說什麽,随口問她:“你就是唐家姑娘?”
唐宛宛聲音發緊地“嗯”了一聲,剛出聲就意識到不對,立馬規規矩矩答:“回陛下的話,我就是唐家姑娘。”
——确實有點傻。晏回默默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