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家書

次日太和殿上完朝, 唐老爺沒急着走,等其他同僚都離了殿, 他這才上前喊住道己公公。

“大人可有事要奴才轉告娘娘的?”道己笑得和善。

唐老爺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遞過來, 面上稍有些為難之色:“公公可否将這封家書捎給賢妃娘娘?”

“家書?”道己心裏一咯噔,出口的話也遲疑了一瞬。

唐老爺也猜出他所想, 忙壓低聲說:“老臣知曉宮裏的規矩。公公放心, 信中寫的不過是些瑣事,與朝事沒得半點幹系, 定不會給公公惹麻煩。”

道己欲言又止,卻又不知該如何婉拒, 只好望着唐老爺遠去了。他低頭再瞧, 這信封之上只有一層薄薄的蠟封, 輕輕一扯就能揭開。

不過薄薄幾張紙,道幾拿在手中卻仿佛有千鈞之重。

若是別的娘娘家中親人要傳東西入內廷,道己無論如何也是不敢接的。可如今賢妃娘娘風頭正盛, 看陛下的模樣竟是要獨寵椒房的,道己一時倒不好拿主意了。

他跟着禦辇從太和殿到了禦書房, 待書房內再無旁人了,道己這才上前,聲音發緊地喚了一聲“陛下”。

“何事?”

道己頭也不敢擡, “唐大人方才遞來一封家書,托奴才捎給賢妃娘娘。”

“家書?”晏回微一怔,心中有那麽一根弦立馬崩緊了。

內廷有個規矩,在四十九條宮誡中被列為第三條, 是頂頂重要的一條。那便是除去逢年過節,別的時候宮人不得與在宮外的家人私下聯絡,出身貧寒的宮人尚且如此,娘娘們更不得有違。

前朝時便有寵妃與母家時常有書信來往,為外戚擅權添了一把火;而晏回因為一些舊事,對妃嫔與其母家私下往來的事看得尤為嚴苛。即便是如今代掌中饋的德妃娘娘,她家中女眷想要入宮探望也得事先請旨,入宮門時要由女官仔細搜身,連個香包都不能帶進去。

至于私信往來,更是一概不允。

道幾小心觑了觑他的神色,明明陛下面上無甚表情,他卻總覺得身遭更冷了幾分。道幾低聲問:“可要奴才帶下去查驗?”

Advertisement

“不必。”晏回落了筆,叫他呈上前來。

道幾躬身上前将手中那封薄薄的信舉過頭頂,小心斟酌着措辭,盡量把這話說得松快些:“賢妃娘娘年紀小,家人牽挂也是難免的。興許信中就是普通的噓寒問暖,陛下……”

“多嘴。”晏回輕輕淡淡瞥他一眼,揮揮手叫他下去了。

偌大的禦書房中獨他一人。天色越來越暗了,縱是禦書房中燃着許多盞明燈,也比不得白日亮堂,看書久了容易傷眼。

以往這是他回長樂宮的時辰,這會兒在禦書房中多留了兩刻鐘,也無人敢來打擾。

晏回靜坐半晌,目光也盯着案上的那封信看了半晌,仿佛要透過不透光的信封看進裏邊去。

他知道自己這多疑的心病由來已久,不過帝王多疑并非壞事,遇事先往最壞的方向想,時時留有後招,做事也就更穩妥些,畢竟在這個位子上容不得半點差錯。

宛宛入宮這還不足一個半月,已經跟家人見過好幾回了,回門、圍場,給唐老太爺祝壽,前日的祀天典上也跟她娘匆匆說了兩句話。又不是久不見面,哪裏需要在信裏噓寒問暖?

晏回不用想也知道,這信中定是有所求的。唐家總歸是官家,所求的自然不會是柴米油鹽雞毛蒜皮的小事。唐大人明知宮裏的規矩,卻硬要傳一封私信進來,又是何事需要求到自己女兒身上呢?

如今唐家也算是水漲船高,這人啊地位高了,心也就大了,往往會生出些不該有的心思。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晏回見得不少。

他揉了揉眉心,沒往下再想。這封信到底還是沒拆,斂入袖中帶回了長樂宮。

到了長樂宮,晏回原以為會像往常一樣聽到一句“陛下怎麽才回來?我都餓死了”的抱怨,可今日的長樂宮卻靜悄悄的,唐宛宛竟還沒回來。

晏回皺了眉:“去學館接你們娘娘的車馬還沒回來?”

丫鬟跪着低聲回話:“娘娘一個時辰前就到了,用一刻鐘做完課業便直奔初雲宮了,此時還沒回來。”

初雲宮是關婕妤和侯美人同住的地方,二品以下妃嫔不得獨居一宮,按例是主殿住一品妃,另有兩位低位嫔妃分住側殿。只是如今後宮人少,遠遠沒住滿。

晏回奇道:“去做什麽了?”

“似乎……是去跟關婕妤學打葉子牌去了。”丫鬟把頭埋得更低,心裏暗暗叫苦:娘娘哎,您怎麽能因為打葉子牌把陛下晾一邊呢!

晏回無奈,又不想獨自用晚膳,索性去初雲宮尋人去了。

乘着華蓋肩輿到了初雲宮,外頭守着的宮人見到他的表情真是複雜極了,先是一驚,又是一喜,随後想到殿內坐着的賢妃娘娘,猜陛下定是來找賢妃娘娘的,臉上又添了兩分沮喪。

剛跪下要行禮,卻聽晏回說:“不必通傳。”

宮人面面相觑,只見陛下跟突擊檢查似的默不作聲進了內殿。

殿中擺着一張四方桌。唐宛宛坐在北面,關婕妤在她右手邊,桌子另兩邊坐着的一個是關婕妤的大丫鬟,另一個是跟着自家主子過來的紅素。因為人手不夠,把她倆拎過來湊個數。

“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這四種花色都要分開整好。”

唐宛宛連連點頭。每回關婕妤都先彎過身給她整好牌,這才去整她自己的牌。因她是唐宛宛的下家,時常會有這樣的話傳出來:

“九文錢,大你。”

“四百子,大你。”

“金孔雀,哈哈哈壓你。”

唐宛宛總是被關婕妤破了牌,她連着輸了好幾輪,總算後知後覺地回過味來了:“好像不太對啊。”

“啊?哪裏不對?”

唐宛宛呆呆地說:“咱倆不是一夥的,你先給我整了牌,看過我的牌再去打你的,我怎麽可能贏呢?”

“話不能這麽說。”關婕妤心虛地清咳一聲,循循善誘道:“宛宛你剛開始學打葉子牌不能盲目冒進,就得這麽多輸兩回,輸得多了以後心态才能穩。”

聽着還挺有道理的,唐宛宛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站在屏風外側的晏回暗罵:蠢蛋。

殿裏的幾個丫鬟都掩着嘴偷笑。紅素無奈得厲害,有心提醒兩句吧,又怕傷了婕妤與主子的情誼,這宮裏難得能碰着個真心人,瞧自家主子的樣子,又不像是在乎輸贏的,只好作罷。

關婕妤還挺有良心,不好意思再欺負這麽個剛入門的,開始正經教了。

“這葉子牌啊是姑娘家最喜歡的玩意,就算你不精此道,也得稍懂一點才行。不然別人三缺一的時候喊你,你開口說不會,這多掃興啊。”

唐宛宛連連點頭,以前她大姐二姐還沒出嫁,她娘和兩位姐姐三缺一的時候都要找個丫鬟來湊數;後來兩位姐姐嫁了人,唐夫人和兩個兒媳玩,也還是找個丫鬟湊數。

關婕妤又說:“這葉子牌裏頭的學問大着呢,可不是誰贏誰輸那麽簡單。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大家一起贏,可最有意思的玩法是——寧願自己不贏,也一定不能讓別人贏。此法容易兩敗俱傷,可對上一些個你讨厭的人,看她輸得一塌糊塗,你就開懷了。”

唐宛宛瞠目結舌看着她。

她這個表情把關婕妤給看懵了,尋思着自己這番話是不是講得太陰險了,把人家小姑娘給帶壞了,有點心虛地問:“怎麽,宛宛就沒個讨厭的人?”

唐宛宛先是點點頭,很快又搖了搖頭,“我不喜歡德妃,不過好像也算不上讨厭吧。”

“哎喲我的傻姑娘哎!”關婕妤忙把幾個丫鬟都攆去了側旁的耳房,還叫她們關好窗,苦口婆心說:“這事你關起門來一人說,怎麽能在我這兒講呢!”

即便關婕妤性子爽朗,可在後宮呆了八年,唇槍舌劍的事也經歷多了。剛進宮頭幾年,陛下還沒有這般不近人情,宮裏的勾心鬥角比這時候多得多,關婕妤也被捅過刀子,氣得狠了,她也常關起門私底下罵兩句發洩。

可在外人面前都得藏着掖着,所謂人心隔肚皮,誰會将心中不滿跟別人講的?宮裏處處都是耳朵,若是被傳了出去就要惹麻煩了。

念及此處,關婕妤忙說:“我嘴巴嚴實,宛宛你跟我說道兩句也就算了,這話可萬萬不能跟別人說。”兩大妃關系不睦,這要傳出去像什麽話?

唐宛宛笑眯眯:“我也只跟你說呀,我跟我爹娘都沒講的。”

關婕妤一怔,搖頭失笑:“你這孩子!”

關婕妤家中兄弟姊妹不少,可因為出身将門,家中姐妹個頂個的硬氣,連胳膊腿兒都是硬邦邦的。從小到大,只有約着一起騎馬射箭投壺的,卻從沒有手挽着手讨論衣裳首飾的。

入宮之後宮中另幾位嫔妃都跟她合不來,以至于關婕妤入宮八年也沒尋着個能說心裏話的人。

這會兒難得身邊跟了個真正的小姑娘,跟個軟軟糯糯的團子似的,不管你說什麽她都笑眯眯點頭,還特別好逗,關婕妤喜歡得不得了,當下恨不得認成自己親妹妹。

屏風外的晏回聽得好笑,也不再聽牆角了,把唐宛宛帶回了長樂宮。

晚膳後他把那封信拿了出來,唐宛宛拆開看了看,喜笑顏開:“是我二姐的。”坐到一邊看信去了。

晏回有點不是滋味,連已經出嫁的姐姐都要利用自己的傻妹妹,沒準是有更大的所求。

唐宛宛越往下看,表情越嚴肅,臉上的笑意不複存在,還緊緊抿起了唇。

晏回無聲地嘆口氣,怕是自己猜的八九不離十了。他心中複雜難言,只盼着宛宛自己能拎得清,別為了給家裏謀私利而給他吹耳旁風。

晏回等啊等,誰知她還挺耐得住性子,晚膳之後一個時辰還沒開口。夜裏宮人都退了下去,也熄了燈,晏回心裏有事,枕着手臂走神,一時半會兒沒能睡着。

腰上卻忽然纏上來一根細胳膊,唐宛宛貼他近了一些,輕聲問:“陛下,我能不能求你一件事?”

晏回心口一涼,來了。

提着心往下聽,只聽唐宛宛說:“我二姐姐兩年前生了個兒子,上個月又診出了身孕。她嫁的是劉老将軍家的小兒子,四品羽林中郎将,比我二姐大四歲,是個挺穩重的人。”

晏回心說:不會是要跟他讨個爵吧?劉老将軍沙場征戰二十年,給他兒子封個閑爵多享些俸祿也挺合情理,可給他幺兒封爵不太合适啊,要封也該封長子……

晏回這麽想着,他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先前“絕不以權謀私”的念頭都在唐宛宛的溫聲細語中,化成了繞指柔。

在禦書房的時候他還想着不管宛宛說什麽,自己都不能答應,甚至連——如果唐家不識擡舉,該如何讓宛宛與唐家斷開來往——這樣的念頭都興起了,這會兒卻盡數抛到了腦後,甚至在思考這耳邊風的可行性了。

唐宛宛又說:“陛下您也知道,武将之家一家人都是性子糙的,根本不會照顧人。我二姐生完了頭胎,坐月子時想要沐浴,劉夫人還大大咧咧說沒事,說她當年半個月就能下地,春寒料峭的時候洗了澡也沒落下毛病。”

“我娘聽得膽戰心驚,還是從府裏挑了兩個會養身子的嬷嬷送過去的。”

晏回又想:可見女子生産确實辛苦。宛宛這樣說,莫非是想給她姐姐讨個诰命夫人當當?诰命分九等,唐夫人不過封了個三品淑人,給她姐姐封個四品碩人頂天了,将來宮宴的時候兩姐妹還能見見面。這比給她相公封爵要容易一些……

說完了前情,唐宛宛繼續說:“人說這頭胎不好生,可年紀輕,生完了養得快,越到後邊越得仔細調養,不然會落下病根。我二姐自打懷上了這胎,總是頭痛腦熱腰酸胸悶的,夜裏睡不安穩,次日精神更差,還有些難以啓齒的婦人病。都是些小毛病,卻也惱人得很,她這會兒雙身子不敢喝湯藥,卻不知道該怎麽調養。”

“她托我問問陛下,能不能送一位帶下醫和一位食醫過府去,等到她生完了再回宮來?”

晏回:???

他幾乎有些不可置信地問:“說完了?”

唐宛宛還挺奇怪:“說完了呀。”

晏回呼吸綿長了一瞬,氣不打一處來,翻身将人箍到身前,鼻間熱氣都呼在她臉上,忿忿道:“就這點子事,還值當你家人如此大費周章,把一封信從你二姐手上轉到你爹手上,再轉送到你手上?”

唐宛宛眨眨眼:“劉老将軍早已致仕,沒機會上朝。我二姐夫又只是個四品中郎将,如今沒有戰事,三品以下的武官未經傳召不能入宮,他們見不着陛下呀。”

“而且這帶下醫的事不好拿到明面上說,我爹怎麽好意思跟陛下直接開口,只能來找我呀。”

晏回磨了磨牙,聽來聽去竟處處都是道理,合着這一整天純粹是自己想太多?

他把唐宛宛的腦袋按到自己胸口,忿忿道:“睡覺。”

唐宛宛見他面色不愉,頗有些摸不着頭腦:“那陛下是允了?”

晏回深吸口氣:“允。”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