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一葉知秋

祭路送人,馬蹄聲起,十裏亭外,站着的盡是送別人。

看着背影漸消,別離之意刻上心頭。

荒草蠻不講理地在大地生長,蘇明潤慢悠悠地轉身往回走,姜流丹落後蘇明潤兩步,神色寂寞慢慢地走着,小宋與小路并行,主人不曾說話,身後跟着的小宋小路也不交談,黃副将、趙都尉也一并沉默。

十裏送別亭靜默伫立路一頭,回城的人點綴在被踩踏得寸草不生的路上,就像是沙漠孤獨的行軍駱駝,彼此結隊而行卻又彼此孤獨着。

臨近城門,蘇明潤放慢腳步,等着姜流丹跟上來,他低聲道:“姜姑娘不必擔心,沈将軍定會回來的。”

姜流丹漫不經心地看蘇明潤一眼,須臾,道:“寧城的新守将,會在何時到來?”

蘇明潤微頓,随即苦笑:“聖意,本官又如何得知?”

姜流丹扯扯嘴角,反駁:“那太守又如何得知,他一定會回來?”

若是寧城的新守将奉旨趕到寧城,沈昭武就不會有回西北的理由。

祖上先例,聖上調兵譴将,為避免守将擁兵自重,邊防守将一般在職五年就要重新換駐地,沈昭武得以在寧城八餘載,只因寧城外,六王爺一夜之間成為“叛賊”,但,大齊不是只有一位能守得住六王爺的将軍,西北也并非沈昭武不可,看起來,姜流丹相當清楚這一點。

果然是石河城的郡主,蘇明潤微嘆氣,片刻,他笑道:“會回來的,沈将軍定會回來接走他的家眷。”

姜流丹轉頭詫異地看蘇明潤。

蘇明潤颔首,似是堅定姜流丹的決心。

姜流丹心下感動,面上卻不動聲色,她狀若不在意地移開視線,低聲道:“多謝。”

蘇明潤點頭,大踏步往前走。

小路連忙快步跟上蘇明潤的步伐。

熱鬧的大街,因沈昭武的離去,街上的行人仿佛多了一重隔閡,熱鬧中更顯出心的寂寞,姜流丹羨慕地看着正說笑的小販。

小宋緊跟在姜流丹身後,沈昭武臨走前吩咐小宋要保證姜流丹的安全,對于沈昭武這一命令,小宋縱使有心跟着沈昭武出征也無可奈何。

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你。

沈将軍曾如是說。

小宋心情複雜地看着姜流丹的背影,不遠不近地跟着。

黃副将、趙都尉以及送行的士兵都已經各回崗位,各行其是,剩下被這場離別打亂生活步奏的人,悵然地回府。

踏上門前臺階,入門,繞過影壁。

偌大的練武場,看着十分清淨,從前喜歡坐的堂前臺階,也顯得無比寂寥,不知不覺間,整片天地都蕭瑟起來。

“秋,真的來了呢。”姜流丹走在練武場上,看着兩旁的兵器架,突然出聲感慨。

小宋一時沒聽清姜流丹的話語,以為姜流丹吩咐了什麽事,他滿懷期待地看着姜流丹:“姑娘有何吩咐?”

姜流丹怔愣,她回頭看了小宋片刻,面無表情地搖頭。

那人,只是離開那麽一小會兒,自己就已經開始失魂落魄起來。

姜流丹揉着衣袖,走進主堂,空曠的堂內,似乎還飄蕩着早上的飯菜香味,那是自己第一次做出來的飯食,卻是為了送別。

姜流丹深呼吸一口氣,老陳站在主堂門處,也感覺到空氣裏的安靜,将軍府被抽離了主心骨的痛感越來越明顯,站在門口的小宋對上老陳的視線,随後很是難過地看向練武場。

一群飛鳥從将軍府上方的天空路過,飛向太守府的方向。

太守府內。

站在院子中央的田晖仰頭看着那群飛鳥,他一手拉着小橋一手指着天空,小橋右手搭在眼睛前,擋住刺眼的光線,順着田晖手指的方向看去,視線追逐着飛鳥移動。

院子右側的小亭子裏,一壺開水正翻滾着,蘇明潤提起茶壺,将熱水澆到茶葉上,金黃的茶水溢出來,被倒到一旁的盤子裏,随即第二道開水澆下,暖黃的茶才被斟到淨瓷杯中,蘇明潤将一杯茶水移給對面的人,再慢慢地放下茶壺。

章師爺看着院子裏專注地看飛鳥的一大一小,捋着胡須笑得皺紋堆成一朵花:“童稚無知,多有樂趣。”

蘇明潤淡淡地掃田晖一眼,收回視線:“聖上一直沒下旨,依舊由黃副将暫代沈将軍之職。”

章師爺收回視線,看向蘇明潤:“東家以為,聖上應是早有心将沈将軍調離寧城?”

蘇明潤端起茶杯,避而不答:“沈将軍在西北已經八餘載。”

師爺颔首:“先前是因為邊境戰亂而無暇顧及,那麽現在,應是有空閑時間計較了。”

蘇明潤皺眉:“但沈将軍離開寧城後,聖上卻似乎忘了西北。”

師爺看着蘇明潤的眼睛,目光炯炯:“東家如此關心聖上的任命,可有何緣故?”

蘇明潤對上師爺的視線:“本官只是好奇,究竟是何人,在打亂寧城這一波平靜的池水。”

章師爺輕聲問:“東家可有主意?”

“寧城的新任守将,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蘇明潤微笑。

師爺端起茶杯:“若是聖上一直沒有任命呢?”

蘇明潤低頭端起茶杯,看着白淨的杯子:“若是聖上沒有任命,那麽,寧城依舊是處在于我們有利的地位,那位挑起風浪的人,願望落空了。”

師爺低頭品茶,不多時,他陶醉地看着茶杯,贊道:“好茶。”

蘇明潤不語。

師爺放下茶杯,道:“沈将軍為人忠直,是難得忠良之臣,聖上多少會信任這一點。”

蘇明潤扯了扯嘴角,似嘲諷:“離開京師的忠良之臣,總是不如京城的忠良之臣純粹,畢竟後者是看得見,而前者,離得太遠難免心裏起猜忌。”

師爺皺眉:“這些朝堂心意晚生實在不懂,只是,秋收快到了,西北郡縣今年無災,想必收成要比往年有餘,東家要着手跟進秋收事務。”

蘇明潤仰頭,晴空萬裏無雲,那一群飛鳥早已不知飛到何方。

師爺慢慢地喝完一杯茶,放下茶杯:“東家,還有些文書要處理,晚生先行告退。”

蘇明潤收回視線,颔首:“去吧。”

師爺站起來,通過回廊往後院書房走去。

蘇明潤繼續提起燒開的水,加入殘餘的茶葉裏。

子車族移居西北,為擴充人口補充糧食開墾了好些田地,第一年秋收,就是檢驗子車族遷入寧城舉措取得成果的重要時節,寧城以及附近郡縣的收成成了官府關注的重點,師爺提起此事,也表明章師爺對子車族隐約有期待。

雖說,不是所有的期待都應得到回報,但蘇明潤總覺得,西北從一開始的兵荒馬亂到一步步地走上正軌,這期待的回報一定要得到。

因此,秋收祭神的日子,太守府裏的一輛馬車帶着蘇明潤和田晖出了城。

城郊風光甚好,秋高氣爽,爽朗得讓人心生涼意。

沿路田裏堆着大大小小的麥稭稈堆,百姓歡喜地收割着糧食,從雁谷縣、左山縣、長臺縣等縣衙領地經過,蘇明潤常下車,四處問百姓今年的收成,百姓皆面有喜色,年初的慌亂不複,似乎迎來歌舞升平的好日子。

稅收、整理賬冊、監控來往貿易……秋收事務繁重,蘇明潤沉浸其中,逐漸将聖上還未任命西北郡縣守将的事情忘卻,黃副将依舊加緊對西北各地駐軍的監控,在蘇明潤的授意下,子車弋陽也更多地關注附近各村落的日常大小事,俨然成為寧城新一任的百事通。

時光流逝得太快。

秋天即将走到盡頭的時候。

蘇明潤恍然大覺,聖上似乎無意定下西北新任守将,如此看來,入冬後,寧城會是平平靜靜地又度過一年。

但時光又任性地在一些人身上流逝得特別慢。

将軍府的日子卻過得特別慢、特別慢,一日三餐重複再重複,無趣的鳥紛紛從府上方逃過,日子從沙漏縫隙一點一滴地擠過去,姜流丹在等待書信的狀态下度過一日又一日,思念也是一種傷痛,它慢慢地在心頭上研磨着,像鈍刀麻繩,揪心揪肺堅持着,卻折服在思念對象的一舉一動中,偶爾夢中閃現思念人的臉,歲月就不自覺地溫馨起來。

那人不知是瘦了還是胖了。

還是喜歡板着臉一副嚴肅的模樣嗎?

姜流丹站在主堂前,嘴角含笑地看着練兵場。

争念拿着一件外衣走到姜流丹身後:“姑娘,天涼。”

姜流丹任着争念将衣服披到自己身上。

她擡頭看着天空。

寧城已經準備入冬了。

南部卻一直未傳回消息。

太守府裏的光禿禿的枝條借着東風使勁兒地嘚瑟着,蘇明潤和師爺在書房辦公,忙裏偷閑談話時,蘇明潤實在忍不住氣憤地冒出一句:“那臭小子該不會是死在那個旮旯裏了吧?”

師爺僵着臉不語。

說“是”不合适,說“不是”,卻無根據,還不如不答。

據稱,那場讨伐戰進行得很艱難,南部霧障重重,濕氣重,戰役膠着,相互拖着雙方的儲備,寸土寸金,争得心力交瘁也不願意放棄。

從秋起,秋收,深秋……

消息越來越少,漸臻于沒,讓人無限猜疑。

可怕的謠言總是在黑暗中滋生。

等待着的人要在重重謠言面前堅守自我信念委實不易。

還記得一個月前,正是中秋時節,蘇明潤請姜流丹到府內用餐,月圓之夜,銀光灑在院子裏的月餅上,田晖窩在蘇明潤身旁小口小口地咬着月餅,姜流丹仰頭望着月亮,淡然道:“他一定在想我。”

語氣篤定而神聖,有如此信念,也不怕甚謠言。

蘇明潤終于稍稍放心。

只是那清冷的月光帶着某種深沉的孤寂意,照亮了蘇明潤年少記憶裏的兩小無猜。

記憶中有一位永遠離去的姑娘,臉龐神聖而美麗,每逢佳節,總忍不住想起若她還在,許是還可以共憶少年時,如今,可以一同懷念過去的人,已經少得不能再少。

日子果然甚是寂寥。

寂寥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