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章節
內心。
于是,漢武帝越要堵住這藐視天威的水,他承的是天命,那麽這河水便是違背天的旨意。
看着匆忙趕來的汲仁,漢武帝眼睛盯着翻滾着蕩起水花的河口,沉着的目光讓人猜不透他的想法和情緒,過了小半會兒,漢武帝眉角皺起,“汲仁,當年,你哥哥汲黯和鄭莊都沒治好這水患,你說,朕能嗎?”
站在漢武帝身後的汲仁惶恐道,“陛下乃天之子,行的是天的旨意,萬物都是行天命的,陛下定能治住這河患!” 。
漢武帝目光從滾滾的水中收回,看向一旁的校尉郭昌,“把東郡凡是能堵汛的木頭都給朕派人運過來!”,郭昌剛準備領命,汲仁便跪下道:“陛下,前不久,一場天火……幾乎讓東郡寸草不生啊!”。
天災乃是上天給天子的旨意,漢武帝閉上眼,水聲不絕于耳,這幾年難道他又做錯什麽了嗎,上天要這樣憤怒。
再睜開眼,漢武帝眼裏複現清明,吩咐郭昌道:“淇園,給我把淇園的竹子砍下來!萬裏以內,所有的沙石即刻起運往這裏!”。
郭昌領命出發。
三個時辰過去了,士兵們将淇園所有的竹子都砍來了,漢武帝看着身後成堆的竹子和沙,吩咐汲仁道:“将龍鱗宮裏的官員以及周邊的官員士兵都給我叫來,将軍已下都給朕負薪填決河!”。
河邊圍繞着的官員面上不露聲色,心裏可是直打鼓,望着滾滾河水,心尖直發抖,這水患無情,可誰都不敢承接天子之怒。
前面的招來的工人被水淹沒,後面的士兵又跟着背着竹子上去,中間鋪着厚厚的石料,旁邊插上密密的竹子,就這樣一輪又一輪,竹子,石頭,柴草,木頭,無所不用其極,半個時辰後,水流漸漸變緩,武帝眼裏燃起了光芒,上天還是護佑他的,看着竟然快要堵住的河口,漢武帝興奮的不自覺的準備邁下水去,旁邊的汲仁立即阻止道:“陛下,這水患解決只是時間問題,陛下何不先回龍淵宮同大臣們舉杯暢飲?”。
“哈哈!哈哈!”漢武帝連笑兩聲:“好,回龍淵宮!”,說完便擺駕回龍淵宮了。剛從水裏爬出來的司馬遷在後面濕嗒嗒的追着漢武帝回了宮,他可是負責筆錄春秋的言官,這麽大的事情,皇帝必定要暢言很多,這種機會司馬遷可不會錯過。
當晚,郭昌便回龍淵宮通報漢武帝決河口堵住了,龍顏大悅,頒布旨意,建造宣房宮在決口上面,意寓從此不再有災難,福祉無窮。
說罷武帝命令下去宴席大臣,席間武帝舉杯暢飲與群臣共樂治理水患之喜樂,盡興處漢武帝吟道:“河湯湯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難。搴長筊兮湛美玉,河公許兮薪不屬。薪不屬兮衛人罪,燒蕭條兮噫乎何以禦水,頹林竹兮揵石菑,宣防塞兮萬福來。”
一時間,群臣胸懷豪情壯志,這小小河患在天子威嚴面前何足一提。共憶霍去病大将軍使匈奴遠遁,漠北無王庭得局面。
細君住在偏房,自然無法見證這一大快人心的局面。
Advertisement
清早,細君用完早飯,見一旁的李玉道,“小姐,剛剛公公來說早上吃完飯就要馬上趕回長安了,讓我們收拾好随時準備出發”。
“你為什麽叫我小姐?”,細君有些驚訝的望着李玉。
剛剛李玉聽完公公的話,知道細君這宮是非去不可,李玉明白自己現下沒有去處,她要跟在細君身邊,只能是細君的丫鬟的身份。
李玉跪在地上,“小姐叫我玉兒吧,玉兒甘願入宮服侍小姐,求小姐答應吧”。
細君看了看跪在地上的玉兒,拉她起身,“人人都想進宮,可是那個地方進了可就出不來,玉兒要想好,趁現在還有機會”。
見玉兒點點頭,細君不在強求,想到要去長安,一時不知道還能不能再回帝丘,便問道,“河口才堵住,陛下便要回宮,所謂何事?”。
玉兒将細君扶到椅子上,想了想道,“聽說是宮裏快馬送來信,皇後早産,生了一位公主” 。
細君恩了一聲,明白過來,武帝寵愛的王夫人去世後,只留下一子齊王劉闳,劉闳卻在去年意外去世,年少無子,漢武帝悲痛萬分,細君和段宏遠在帝丘當日也是吃了一日的冷食,家不生火,武帝子息薄弱,現下小生命的誕生也沖散了皇城的陰霾,即使出生的是位公主。
官道,禦駕,自然走的十分順暢。
那日後細君也未見到漢武帝,只是和李玉在安排的馬車上坐好,李玉被細君收為丫鬟,才随細君進了宮。
一路上,細君坐在馬車上,心裏有些不是滋味,短短這些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感覺前些日子還是段宏疼愛下的手心寶,今日便要獨自進那深宮,看不到出頭日。
短時間的天翻地覆總能讓人成長起來,即使,比較痛苦。
像是想起了什麽,細君微微扯開起簾子一角,望着窗外,行了一大會兒,她看見了那個熟悉的茶肆,皇帝的隊伍走官道,自然是清除了閑雜人等,茶肆也收了攤,閉門。
不知那櫃上的白裙姑娘還會不會等段宏,一知道完全走過了茶肆,細君才放下窗簾,現在各人只能顧好各人。
連夜,馬車進了皇城,皇帝轎攆直奔未央宮椒房殿,武帝走的匆忙,大臣各回各家安置後,只剩公公領着細君在椒房殿外等候聽旨,公公也不知如何安排細君。
以入深冬,天氣格外的寒冷,領頭公公不敢擅自将帶回宮的細君安置,畢竟皇帝也沒說明細君的身份,就着急的去了衛皇後那裏。
椒房殿外飄起了雪,細君嗅着一股花椒味,感覺身體有了些許的暖和,玉兒給細君撐了一把傘,站在殿外等候陛下出來。
椒房殿內,燈火輝煌,恍如白晝。外室,漢武帝向一衆行禮的下人擺擺手後直徑走入裏屋,按下床上想要起身行禮的衛皇後,拍拍她的手:“皇後,這麽重要的時候,朕不在,着實辛苦你了!”。
衛皇後剛剛生産不久,身體軟弱無力,聽了皇帝如此說更是不勝嬌羞,自有一副讓人憐惜的表情。
皇後朝着皇上一笑,又低下頭淡淡道:“妾沒用,妾是想在為陛下再添一位小皇子的”。
漢武帝劉徹大笑着阻止皇後繼續說下去:“欸?皇後,你已近為朕生了一子二女,這幺女本就是錦上添花!何來遺憾啊?”,漢武帝盯着衛皇後,眼若星辰:“再說,據兒也更喜歡妹妹!”。
衛皇後一聽,低頭眨眼,精光盡收眼底,複擡頭,眼光螢螢道:“李夫人還有數月便要分娩,那妾希望妹妹這胎能為陛下添個皇子”。
漢武帝一聽,笑意盈盈道:“皇後掌管後宮之事最為妥當,等出了月子,朕都交給你,你是一國之母,朕的孩子,自然也是你的孩子!”。
衛皇後微微點了點頭,再道:“陛下在帝丘一切可都還好?”,漢武帝正準備點頭,想起劉細君來,便道:“我順道帶回了劉建的女兒——劉細君”。
衛皇後一愣,“劉建的女兒?皇上準備如何安置她?”。
“這是後宮之事,皇後看着辦吧”,漢武帝将難題丢給皇後。
衛皇後稍做思量:“現下妾也不方便,李夫人即将臨産,就讓李姬來照顧她吧,劉旦和劉胥都在各自的封地,讓她來照顧細君以解思子之苦。”
“嗯,兩全其美”,漢武帝贊同道。
細君在外面凍的瑟瑟發抖,椒房殿裏卻暖意洋洋,細君跺了跺腳,李玉為她搓搓身子暖和,細君擡頭瞧見漢武帝出來了,便連忙下跪。
漢武帝瞧見她便質問旁邊的太監:“怎麽讓翁主在外受凍啊,李安全!自己去領三十個板子!”,李安全連忙下跪:“奴才不知貴人是翁主,奴才該死!”。
李安全擡頭看漢武帝,“将她送到李姬那裏安息,今日太晚,明天李姬去給皇後請安時,皇後再與李姬說明白”,漢武帝吩咐李安全如此轉告李姬,便擺駕回了宣室殿。
一路風雪,在随李安全在走向李姬的住處猗蘭殿的時候,細君心裏懷着對衛皇後的無限好奇,其次是皇帝當衆稱她為“翁主”,這使她對自己在這宮中有了身份的定位,皇帝還是認可她的,盡管她不清楚她為什麽就進了宮,這完全跟她設想的不一樣,但是,段宏和劉蒙用命換來的命,她只能選擇活下去,堅韌的活着,那麽,既來之則安之,她只能在這偌大宮牆之中,仰人鼻息……
初入宮牆(一)
平日裏,這個時候,各宮殿主人自然都睡了,可今天皇後生産,孩子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