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章節

的後腦勺。

李姬為細君準備了一件青色卷草紋金邊繞襟深和鑲嵌着銀珠的白色絲履,這絲履細君還是挺喜歡的,衣服太繁瑣,相對于平日愛穿直裾的細君來說,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漂亮是漂亮,可哪裏有直裾衣行動自如,來去如風。

賀歲新歷

今日,李姬也打扮頗為隆重,不僅是因為漢武帝的緣故,反正在怎麽,前面有李夫人,衛皇後,漢武帝的目光不會在她身上停留太久,到時因為她的兩個兒子,燕王劉胥和廣陵王劉旦從封地回來了,數月未見,母親希望給兒子留下好印象。

時常見着太子劉據在衛皇後撒嬌,李姬想着遠在封地,日漸生疏的兒子,心裏更不是滋味兒。

轉眼便快至晌午,永巷裏的夫人、公主們四面八方的趕向柏梁臺,柏梁臺鑄銅為柱,是一座高達二十丈的高臺建築,因此臺建築以香柏木為梁架,“香聞數十裏”,故名柏梁臺。又因臺頂之上置有銅鳳凰,故亦稱為鳳闕。

尹夫人、邢夫人各自帶着陽石公主和夷安公主站在自己的位子上等候漢武帝,陽石才三歲,夷安公主和細君差不多大小,她一臉溫和柔順的樣子,一看就是邢夫人管教出來的,絲毫沒有石邑的跋扈。

細君随李姬一處站着,她四下張望,不見一顧傾城的李夫人,心裏明白,到底是寵姬,如此清高,不先行來此等候,陛下照樣對她青睐有加。

細君剛想着,便看衆人彎下腰請安,只見李夫人跟着漢武帝,衛皇後,和太子劉據來了,如此殊榮,細君心裏暗暗咋舌。

略微擡眼,細君看見尚在孕中的李夫人,也是裝扮的別出心裁的,特別是那發間簪的一朵豔麗海棠,細君掃了一眼,想起溫室殿裏的海棠花來,想來陛下是真心寵愛李夫人,而且她和打扮老成莊重的衛皇後形成對比。

漢武帝落座,衆人揖禮:男子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裏,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随着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接着才是細君頭疼的雅座,膝蓋并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雙手放在膝蓋上,目視前方,平日裏散漫慣了,要細君一動不動的平視前方很久是有些困難的,于是,眼神盯了沒多久,她眼睛就開始亂飄,剛好瞟見太子劉據對她擠眉弄眼,細君再看他旁邊坐着衛皇後,眼神連忙移開。

平日裏有些姬妾并不常見漢武帝,現下也并沒有在漢武帝面前各顯神通,只是本分的坐着,細君低頭喝了口水,陛下确實很放心把後宮交給衛皇後。

匆匆走上博梁臺的是李姬的兩個兒子,劉旦和劉胥,他們正在向李姬彎腰行禮,這柏梁臺活動完了他們應該是要去猗蘭殿看望李姬的,細君看了眼弟弟劉胥,五大三粗,市井傳言他力能扛鼎,空手搏熊彘猛獸,但是平日裏他卻好逸惡勞。再看哥哥燕王劉旦,他更像青年時的漢武帝,俊朗不凡,漢武帝對他也是贊賞有加,劉旦為人辯略,博學經書雜說,好星歷數術倡優射獵,雖說太子劉據長的也是人中之龍,可是劉據太子之尊,傲氣外露,這劉旦便是內斂型的。

細君盯着劉旦看了半晌,也許是眼神太過不加掩飾,高位上的太子劉據倒是有意咳嗽了一聲,以至于劉旦的眼光掃射了過來之時,細君和劉旦目光相撞,她連忙轉開視線,不再亂看。

又不能平視前方,細君眼一轉,看見了銅柱子上的銅鳳凰,栩栩如生,一比一刀都是工匠細心雕刻,特別是鳳凰的那雙眼睛像是要脫壁而出一般。

耳邊漸漸的忽略了人聲,細君專注于銅柱,忽然一旁的李姬用手肘碰了她一下,細君回頭看了一眼李姬,順着李姬的視線細君擡頭看過去,看着帶着笑意的漢武帝,細君連忙起身走到中間,跪在地上。

Advertisement

“細君在看什麽?如此入迷。”

聽罷細君又回頭看了一眼臺柱上的鳳凰,心下一思索,轉身盈盈拜地聲音含笑道,“陛下,細君在看鳳凰于飛”。

周圍有吸氣聲,贊嘆聲當然還有探尋的目光,細君不在意的又道,“陛下這柏梁臺上的鳳凰刻的真活”。

“哈哈,說的好!”,漢武帝渾厚中氣十足的笑聲讓細君擡了擡眼,卻看見李夫人深深的望了自己一眼。

細君還未開口便聽到那渾厚的聲音再道:“恩 ,不錯,心智聰慧,不枉朕允了你去天祿閣看書,你去過沒有啊?可見識了什麽?”

聽到後半句,臺上的氛圍有片刻的凝固,準許後宮女子進天祿閣看書,劉據一臉訝然的盯着細君,劉旦則別有深意,目光複雜的瞧了一眼細君。

看着李夫人別過頭去看漢武帝,細君心裏一顫,“還沒去過,準備過幾日就去,多謝陛下!”。

漢武帝聽罷擺手讓細君回了原位,和身旁的衛皇後笑着講起話來。

接下來,基本上是李夫人的主場,身懷龍嗣,哥哥李延年和弟弟李季常伴君側,另外一位哥哥海西侯李廣利正在征讨大宛,她,正得聖寵。

場上忽然安靜下來,漢武帝眼裏噙滿笑意看着另一旁的李夫人道,“李姬(注:這裏指的是李夫人,姬也有對女子的美稱),你的哥哥李延年,最近創作了新曲子,我們先來一睹為快,可好?”。

見李夫人低眉點了點了頭,漢武帝拍手着樂府工人表演,接下來,細君便醉在了這頭梳盛髻、身穿長袖袍服的舞女的舞姿和那個身穿白袍,粉面小生李延年的唱詞中,看着水袖間宮女搖曳的身姿,細君興味正濃。

表演完畢,接下來是些極為平常的戲曲和舞蹈。衆人象征性的吃了些東西,等到散場,細君看着李延年穿梭于達官貴人之間,卻又是一副不遠攀附的神情,細君心裏一動,她想學剛剛宮女跳的舞。

一群粉黛之中,細君頗為惹目出挑,她在看李延年,站在李延年身旁的他的弟弟李季卻在看細君。

漢武帝護送懷孕的李夫人回無緣閣,劉據望着細君有些欲言又止的随着衛皇後走了,尹夫人邢夫人各自領着女兒随後也回了,就在細君準備随李姬,劉旦,劉胥回猗蘭殿時,旁邊的宮女悄悄塞給細君一個紙條,細君背着人打開紙條上面寫着:“邀翁主在柏梁臺臺下前一裏處柳樹下一遇,李延年。”

細君看罷,将紙條在手心一揉,看着前面的劉旦,劉胥和李姬,他們母子三人肯定是有很多話要講的,她這時候随他們回了猗蘭殿倒不方便,不如去會會李延年。

“李姬,我想出去一小會兒,等會兒自己回猗蘭殿,可以嗎?”。

李姬看了眼細君,其實,她私心還是想單獨和兒子待會兒,這種機會本就不多,一個翁主在猗蘭殿,也不能不顧及她,冷落她,于是她點點頭,道:“那翁主早點回來”。

細君得赦,趕緊下了柏梁臺向不遠處的柳樹走去。李姬身旁的劉旦看着細君離開的背影,眼意深沉。

柏梁臺上的人走的差不多了,細君在柳樹下徘徊着等李延年,突然有人将細君後腦勺的玉簪抽了出去,細君連忙護住要散落的頭發,轉過身,卻發現來人是李季,李季靠近細君,揚起笑臉。

原來是他冒充李延年給她留的字條,想來是之前看着她盯着李延年。

細君行了一禮,轉身欲走,胳膊卻被李季拉着,“公主見不是我哥哥,失望了?”

細君打量了李季一眼,他和李延年真是兩個極端。他身上是一種陽剛之氣,還略微夾雜着些痞氣。而李延年則不同,他是宦官,雖然沒有過于女氣,可李延年身上的那股陰柔中夾雜着英氣,她想在這皇城之中沒有人能越得過李延年去,她妹妹雖然和他長的有幾分相似,可是他身上因為精通音律帶來的氣質非常人可拟,才氣能為他的柔和增添了幾分神秘。

見細君不語,李季踮了踮手中簪子,“這玉簪就送給在下吧”。

細君聽他語氣輕佻,退開幾步,伸手想去拿他手裏的玉簪,“大人,簪子不能随便送人,還是還給細君吧”。

李季将拿簪子的手背到身後,笑道,“我姐姐說陛下帶回宮的細君翁主不是人間俗物,我還不信,今日得見,季覺得這倒也是實話”。

柏梁臺上的李延年瞟了一眼遠處的柳樹,哼笑一聲,轉身下了柏梁臺。

“翁主将來必是息妫再世”一聲細而不妖的聲音插了進來。

李延年奪過李季身後手裏的玉簪,送到細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