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樓公子,我沒種桑,怎麽養蠶?”徐家娘子憂愁地說。
“這還不簡單?去買呗。”樓如逸道,“附近肯定不止你一家養蠶,別家不可能沒有剩餘的桑葉,你若是去買,人家求之不得呢!”
“可造孽了!”徐家娘子心疼得都叫了出來,“好好的為何要買桑葉?花這個冤枉錢做什麽?”
樓如逸笑了,這真是傳統的小農經濟所帶來的局限,得慢慢轉變觀念才行。他仔細給徐家娘子算賬。“徐家嫂子,我問你,養一張蠶一年要多少桑葉?能産多少絲……你會紡紗織布,那就換成絹吧,一張蠶能得多少匹絹?還有,你一批能養多少張蠶?”
“一張蠶哪裏能得多少匹絹?公子可真是不知農事,哪裏知道一匹絹有多長?”徐家娘子好笑,“養一張蠶每年要九百到一千斤桑葉呢!一張蠶得繭二十斤,一斤繭能抽成絲一兩三分,每五兩絲才能織成一匹絹。我人單力薄,加上我家大丫頭,一次也才能養十張蠶罷了。”
“好,那咱們便這麽算。”樓如逸讓旁邊的管事給計數,“一斤繭抽絲一兩三分,五兩絲一匹絹,便算四斤繭能織成一匹絹,一張蠶二十斤,也就是能織成五匹絹。一次十張蠶,一年春夏秋三季蠶,一年就是一百五十匹絹。張管事,現在一匹絹多少錢?”
計數的管事應道:“公子,現在二兩銀子一匹絹。”
“好,那娘子你一年能掙三百兩銀子,但這是在種桑的情況下,對吧?”樓如逸又問道,“若是不種桑呢?種桑采桑總是要人工的吧?若是不種桑,一次能養多少張蠶?”
“這……”徐家娘子遲疑道,“最多也就是多養一兩張吧,一張蠶的蠶蛋孵化之後,蠶蟲也很多的。”
“好,那就當是多養一張,那就是多五匹絹,多了十兩銀子,一年多九十兩。”樓如逸又問道,“一斤桑葉能有多少錢?十文錢要不要?”
“哪裏要這麽多!”徐家娘子吓得直擺手,“我看撐死二文錢一斤!”
“一張蠶需要一千斤,三十三張蠶就是三萬三千斤,也就是六十六兩銀子,算起來,你一年還多賺了二十四兩。”樓如逸笑道,“還免去一年風霜雨淋的,若是種桑,你能多得這二十四兩銀子麽?”
徐家娘子一陣語塞,她只心疼花錢買桑葉,卻沒想到,買桑葉的其實比種桑葉還要賺錢!
“不過。”樓如逸也提醒道,“這也是權宜之計,等明天春天了,你還是要種桑,多餘的桑葉可以喂給魚吃,魚塘裏的泥也可以讓桑葉長得更好。至于蠶沙,就按我說的,都扔到魚塘裏給魚吃吧。”
這種做法簡直聞所未聞,徐家夫妻聽得新奇不已,若不是周家的樓公子說,他們真不會這麽做。但有周家做保證,他們就按照樓如逸定下的計劃開始實施了。
徐大保去找人買了魚苗,徐家娘子則去買了蠶蛋,夫妻倆在樓如逸的指點下開始做這個“桑基魚塘”。起初徐大保和徐家娘子都沒察覺這桑基魚塘與平常的種桑養蠶有什麽區別,但漸漸地,就發現了神奇之處。
尋常的魚養在池塘裏,一年的時間,鲢魚能長一斤,草魚能長一斤半,鯉魚長得最快,若是放下一斤的魚苗,能長四到六斤。但無論是哪種魚,大多是兩年之後才捕撈出賣,所以為了保證池塘裏不斷地出魚,養魚的會每個季節都不斷地投入魚苗。徐大保擔心魚的生長情況,兩個月後投入新魚苗,會将原本的池魚撈出來稱一稱。這一稱可不得了,徐大保發現這回養的魚比往常養的大了快一半!
“樓公子!”他興沖沖地跑去跟樓如逸說,“想不到周家氣運這樣好,連養魚都比尋常的大得快!”
“噗!”樓如逸看他這興奮的樣子,實在不想戳穿,但事實總是要說出來的,封建迷信要不得啊。“不是周家氣運好,還記得我叫你家嫂子将蠶沙都扔到魚池裏去嗎?魚吃了蠶沙,蠶沙也養好了池塘裏的草和浮游物,魚吃的東西多了,所以長得快。”
“是這樣嗎?”徐大保愣了愣,撓撓腦袋憨厚地笑了。“那也是樓公子你了不起,竟然能想到将蠶沙扔到池塘當魚食,這連老漁夫都想不到啊!”
“受之有愧、受之有愧。”樓如逸連連擺手,又問道:“徐家娘子的絲怎麽樣了?”
“樓公子放心,已經缫絲紡紗,全都賣出去了。”徐大保答道,“我們按照您的吩咐,沒有直接賣蠶繭,而是将蠶繭缫絲之後再紡成紗才賣出,掙了不少錢。雖然家裏還沒賣魚,但是賣這些紗的錢都能撐好一陣子。”
“那就好。”樓如逸松了口氣。
畢竟是從夏天開始的桑基魚塘,魚還沒能賣,蠶也只能養夏秋兩季,他真的很擔心最後會虧本。現在看來,效果還是可以的,不過真正要出效果,至少得等到明年夏天,魚塘的泥開始種出桑葉,而且魚也能賣的時候。那時才能定輸贏,現在的一切都是未知數,這一點樓如逸清醒地意識着,所以當徐家娘子賣出夏蠶産出的紗,美滋滋的樣子惹來衆人嫉妒,紛紛想學徐家養魚塘養蠶時,樓如逸将他們都勸住了。
“諸位,周家不是不想把這技術傳給大家,而是現在魚的收成還沒好。大家只看到徐家娘子賣蠶得了好多錢,怎麽不看看徐家若是要過冬過秋,這些錢不過是勉強度日?關鍵還得看魚塘。再者說,徐家娘子與徐大兄弟都精通養蠶和養魚,諸位能做到像他們一般麽?周家一定會為百姓們謀生路,大家也要相信周家,聽周家的指揮才是。”
周家在民間已建立了良好的信譽,樓如逸都這麽說了,百姓們大多也停下了手裏的活,若是還有不聽周家勸的,那周家也沒法子。日子都是自己過的,誰選了的路不是自己走呢?
陸陸續續傳來桑葉漲價、不善養蠶的人把蠶養死幾乎血本無歸時,另一個消息傳來了。
時隔三個月,冷謙終于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