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加了一小段,大概就是江岳為秦王求情被下獄的情節
☆、第 8 章
不是他當皇帝?
本王不知道他為什麽有這番言論,皇帝是先帝的長子,先帝無嫡子自然立長,而本王穿越過來的時候他便是皇帝,所以對本王來說先帝只是先帝,本王侍奉的君主從頭到尾只有他一個而已。
本王思前想後得到了一個解釋:皇帝以為本王讨厭他。
本王不知道皇帝為什麽會這樣想,但他與本王之間的确由始至終都有着一道深深的隔閡,本王與他都從不去跨越這條界線,但讨厭他卻是萬萬說不上的。
在那次談話後不久,皇帝讓狄遠來探望了一次本王。
不同于江岳的死腦筋,狄遠才思敏捷,為人變通,在為本王求過一次情而遭到斥責之後便沒再與皇帝死磕。
本王不知道他私底下有沒有做些什麽,他這樣的做法本王是贊賞的。本王栽培這些後生是讓他們做國之棟梁的,不是讓他們做本王的黨羽的。
這次見面江岳只問了本王的近況,以及需要些什麽。說起來如今皇帝放松了對本王的監管,錦繡他們寄給本王的一些物品經過檢查無誤後也可送進來了。
本王也只叮囑狄遠為人處世要多加謹慎,并替他解答了一些政事上的問題。
本王與狄遠的這次談話并未有什麽逾越的內容,皇帝估計也沒想到本王就算是面對自己最得意的門生也未曾将胸中丘壑訴說一二,本王的嘴嚴起來連本王自己都害怕。
過了年江岳的處置也下來了,他被發配嶺南。
江岳離開的前夜本王寫信與他說了很多。他有經國治世之才,但無玩弄政治的手段,有時候直沖沖地向南牆撞去是沒有結果的,适當的迂回道路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這信在送到江岳手上前自然過了皇帝的眼目,不過本王也不在意,只要最後江岳有收到就行。
雖然本王在信裏那樣勸江岳,但是本王自己的手段也拙劣得很。
這十年因為本王做的不好而犧牲的人太多了,本王最初受下的門生幾乎盡數折損在當年貪腐案中,而還有人說:西去羅馬的路是前人的屍首鋪就的……
Advertisement
貪腐案的時候嚴浩為了見線人在酒樓被下毒離開之後在大街上突然七竅流血倒在地上,再也沒起來;任旋在赴荊州查案的路上被燒死在客棧中;胡翰雲被人誣陷,判處斬立決……
太多了,他們死時的模樣本王甚至都記得一清二楚。
本王後來才知道的是,江岳在起身之前沖本王牢房的方向磕了三個頭。本王知道他當時的意思:此一去,或許再也不會見了。
本王也十分認同,不過與他有出入的是,本王相信以他的能力遲早會回到長安,只是那時本王卻不一定在了。
本王身處大獄卻絲毫不慌的緣由是因為本王覺得自己快回去了,只要拖得久,總能在砍頭前離開。
本王軟硬不吃,皇帝估計也沒辦法了。皇帝好一段時間沒有再來找本王,只是本王偶爾寫的《申論》依舊會被他派人收走。
皇帝再一次來的時候并未談政事,而是拿了一壺酒,說要與本王陪他喝。
他總是在半夜處理完政事之後才來,仿佛把本王這裏當成了散心之所,他倒方便了,本王卻總是被他擾清眠。但皇帝給本王臉本王還是得兜着,于是本王任命地爬起來陪皇帝喝酒。
這酒實在差勁,又辣喉嚨又上頭,酒壺也劣質得很,根本不可能是皇帝平時喝的,本王猜想他多半到了之後才在獄卒那裏拿的酒。
這番舉動肯定不是出于深夜小酌的閑情,本王覺得皇帝有心事。
本王是三杯倒,喝了兩杯之後便堅決不再喝,于是皇帝索性自斟自飲起來。一壺酒很快見了底,皇帝又叫獄卒送來了第二壺。
出于臣子的職責本王不得不勸一勸皇帝了:“陛下保重。”
聽到本王這樣說,皇帝擡起頭看了看本王,然後他露出一種“你怎麽在這裏?”的神情,本王一時無語,明明是皇帝自己跑來本王這裏的。
“皇後懷孕了。”皇帝忽然告訴本王這樣一個消息。
本王第一反應是恭喜皇帝,本王也這樣說了但是說完之後本王發現皇帝臉色還是一片陰郁,于是本王神情開始微妙起來。
皇帝不想要皇後的孩子?有可能,大周早年飽受外戚之患,後來便視外戚若虎狼,連着三代皇後都未誕下皇子,說巧合也可能,說不是巧合嘛……
“朕也的确需要一個太子。”但皇帝接下來的話又推翻了本王先前的猜想,皇帝除了一後外還未納有嫔妃,他要太子自然是讓皇後給他生了。
但皇帝為什麽不高興呢?難道孩子還能不是他——
一個想法如閃電般滑過本王的腦子,本王猛地被鎮住了。
本王一邊在心底說怎麽可能?一邊又想怎麽不可能?
本王小心翼翼地去看皇帝,卻發現皇帝不知什麽時候擡起了眼,用他黝黑深邃的雙瞳看着本王,這雙眼總是沉靜無波,但看着人的時候卻像是要把人吸進去。
“朕還沒有碰過皇後。”皇帝用沉緩的語氣說出了這樣的話,本王并未從其中聽出太多的憤怒與失望,不過也可能是山雨欲來前的壓抑。
這時候本王不知道說什麽,對于變成綠毛龜的男人不管說什麽安慰的話作用都微乎其微,而且本王現在與其擔心皇帝還不如擔心自己,皇帝把這件事告訴本王是不想留本王的活口了嗎?
不過本王擔心之餘還是忍不住好奇孩子是誰的,本王一番思索後,覺得最後可能的便是皇帝的弟弟,林太妃所出的齊王。
“是齊王的孩子。”皇帝貼心地解答了本王的疑惑,但本王寧願他不要那麽貼心。知道的越多,死的便越快好吧。
但皇帝還是自顧自地說着,完全不在乎提心吊膽的本王。皇帝轉動着手中的酒杯,忽然勾起了唇角,就在本王以為皇帝是被氣瘋了的時候聽到他緩緩道:“朕把齊王派去了西戎指政。”
當年西戎被擊敗之後成了大周的附屬國,除了連年上供,國政也時不時被大周幹涉一下。
不過西戎就算被打慘了,但好歹也是有脾氣的,你大周偶爾插一兩句嘴他們也就忍了,如今直接派個人過去指手畫腳他們估計要炸,齊王定是讨不了好果子吃的,皇帝這是一出借刀殺人挺漂亮。只是不知道林太妃那邊皇帝是怎麽交代的。
“林太妃不知內情,與朕大鬧了一場,如今已經絕食三天了。”皇帝說完這句仰頭喝光了杯子裏的酒,然後不再說話,繼續埋頭喝酒。
本王覺得皇帝是真苦,蘭夫人、先帝、衛國公先後離世,皇帝在這世上的血親也就剩下林太妃和齊王了,但現在齊王給他帶了綠帽子,林太妃又因齊王與皇帝反目。
本王嘆了一口氣,也飲盡了杯中的酒。但酒勁上頭的時候本王才意識到這是第三杯酒,于是皇帝接下來有幸見識了一次何謂名不虛傳、如假包換的“三杯倒”。
那一晚本王拉着皇帝的手以遠房表叔的身份說了許多勸慰皇帝的話,甚至為了安慰皇帝還把本王至今是處男身的事情告訴了他。而且不知道皇帝怎麽想的居然還耐心地聽本王講完了。
第二天一早在頭痛中醒來的本王想起頭一晚的事後差點羞憤得在天牢裏懸梁自盡,可惜梁太高,本王夠不到。
☆、第 9 章
不過令本王欣慰的是皇帝并未再提過那晚的事,他估計也是趁着酒興将心中的抑郁一吐為快。
本王兩相權衡,覺得的确是皇上頭上有頂綠帽子比本王是處男這種事更羞于告人。不過,皇帝可以殺本王滅口,本王卻封不住皇帝的口啊!
但令本王意外的是皇帝并未處置皇後,甚至還按照通常皇後懷孕的規格給了賞賜。
本王想起了他說的那句“朕也的确需要一個太子”然後本王的心情一下微妙起來,皇帝這架勢看來是做了千年王八之後還想做萬年龜呀!不過這話本王可不敢讓人知道。
本王又開始想,皇帝為什麽不納妃生子,而是非要這個孩子呢?
不要問本王每天為什麽想這麽多,兩個字:閑的。
在梳理多種可能之後本王相信了一個最有可能的猜測——皇帝他,不舉。
想到這種可能的本王開始悲恸起來,說實話好歹也是本王看着長大的孩子,他遇到這種不幸的事情本王也是心痛的。
大約是得知皇後背叛的事後不想去後宮,皇帝處理完政事之後倒往本王這裏跑得更勤了。
本王也很無奈,皇帝在本王便不能先去睡覺。但本王已經不是過去熬到兩三點還精神抖擻的本王了,本王現在一到十一點就困得像條狗。
本王也知道皇帝沒有交心的人,所以有點話都只能和本王這個遲早要死的人說。皇帝這是把本王當樹洞了,或者幹脆只是倒苦水的泔水桶。
不過皇帝的不少苦水都是關于禦史大夫的,本王聽着就很樂呵。本王就說這老頭走到哪都是讨人嫌的。
所謂共同的敵人是促進友誼的最好方法,本王最近看皇帝是越來越順眼了,本王覺得皇帝看本王應該也是。
不過皇帝與本王也不是次次都有事談,本王不與他說話時他便看本王看書寫字。
寫字的過程中本王幾次擡頭看皇帝欲言又止,其實本王想對皇帝說的是:要不要本王給他介紹幾個玩伴?年輕人就該和年輕人玩嘛。不要整天來纏着本王這個老頭子啊!
但憑良心将皇帝常來這裏也不是沒好處,只要他心情好,本王要點無關緊要的東西還是很容易的。
現在本王小書看上了,小茶喝上了,每日衛生有人打掃,本王的日常用品也被錦繡差人送了一大堆過來,要不是面前這栅欄,本王都以為自己在度假了。
“秦王為什麽不納妾呢?”在本王以為皇帝已經忘記那晚的事的時候,他居然又問起了本王這種問題。
唬外面人的說辭肯定是對皇帝沒用了,他都知道我連錦繡這麽溫柔解意的美人都不碰了。
“秦王可不要說是真的喜歡你的未婚妻,只怕秦王連她模樣都不記得了吧。”皇帝見本王不答又開始逼問起來,他似乎和本王杠上了,非要在本王這裏讨個答案不可。
本王當然不可能是因為喜歡本王的未婚妻了,因為本王根本就沒有未婚妻!
想想真是委屈,再說本王都要哭了。只是皇帝還在等本王的答案,要是本王沒個讓他信服的說法只怕他今天沒完沒了。
于是本王深吸一口氣,視死如歸地說道:“因為本王喜歡男人。”
果然,皇帝被驚到了,本王的犧牲不是沒有收獲的。皇帝打翻了自己手中的茶杯,還燙着的茶水澆了他一身,皇帝立即跳了起來。本王扯來一條毛巾打算給他擦衣服,但沒碰到皇帝,皇帝就猛地拍開了本王的手。
本王一下有些尴尬,皇帝這是恐同?
皇帝似乎也發現自己做的有失妥當,他扯走了本王手裏的毛巾,不自在地說了一句:“朕自己來就行了。”
本王無所謂地聳了聳肩,并不在意皇帝的反應,不過年輕人啊,歧視同性戀是不對的。
皇帝草草地擦了擦便借着換衣服之名打道回府了,而接下來又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沒來。本王也不是很盼着皇帝來,因為他突然來總不會是什麽好消息。
皇帝不來的這段時間本王思索了很多,本王想到了無母族支持無心腹可信的皇帝一人挑起這個國家的艱辛,也出于一個失職太傅的補償,本王将詳細的九品中正制寫了下來交予皇帝。
好吧,本王承認,是因為本王早就有意推行九品中正制來選官了。
如今的基礎教育尚未普及,教育資源都在世家大族手中,寒門子弟識字者也在近幾年才有所增長,科舉制度的意義實則不大。
建立科舉制度不難,但維持就必須得由科舉制度的獲利者——寒門仕子來。立之容易,治在千秋。本王依舊認定如今的大周沒有科舉制度發展的土壤。
況且世家大族近幾年來因為本王的一系列政策積怨已深,打了棒子自然要給個甜棗,如今這讓世家大族有許多主動權的九品中正制便是本王要給的“甜棗”,不過紅臉得讓皇帝唱才是。
皇帝似乎是體會到了本王的良苦用心,當然也有可能是出于沒有幹飯,稀粥也行的心理。總之皇帝在一個下午又來找本王了,他想詢問關于九品中正制的更多細節。
皇帝今天穿着一件青白為主的深衣,外罩顏色略深一些的鶴氅,皇帝說話時本王見他肩上有東西,便伸手幫他摘了下來。
拿到手中本王才發現皇帝肩上的原來是一片桃花花瓣,本王恍然,原來只以為是天氣回暖,不料已經是春天了。本王被關在天牢中,不見天日,不知時節也不奇怪。
皇帝看到本王看着花瓣出神的樣子神情有些微妙,他停下了觀點陳述轉而提議道:“秦王與朕去外面走一走吧。”
本王随手把花瓣一扔,粉色的花瓣飄旋着落進了本王研好的磨中。
對于皇帝的提議本王滿不在乎地笑問道:“臣現在嫌疑尚在,陛下就如此放心嗎?”是眼前的人将本王送進這大牢的,本王不與他計較,卻并非不介懷。
皇帝聽了本王調侃中隐隐帶着的不滿,他不鹹不淡又略帶警告地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秦王又非孤家寡人。秦王若做了什麽,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沒用。”
但本王覺得這話有一點說得不對,于是笑着反問皇帝道:“臣如何不是孤家寡人?”
本王這個身體的血親早就死光,唯一活下來的便是秦翊,這也是先帝放心本王的原因之一。
說來當年秦家衰亡也有皇帝母家——林家的幹系,不過兩三代以前的事了。如果非要翻舊賬,這朝堂上基本上每個人和其他人都有仇了。雖然過節難免,但更多的是有親,往上數三輩,都是能稱一聲親戚的人。這也是世家大族屹立不倒的原因,關系盤根錯節,利益相互交織,一家倒臺便有另一家頂上,永遠不冷場。
說回這邊,皇帝說本王不是孤家寡人,無非是仗着本王牽挂錦繡、牽挂府裏的人、也牽挂自己的門生,不過他也真摸準本王的命脈了。
皇帝聽本王說了那句話後沉默了下來,本王見到對話又要往不愉快的方向發展趕緊打住了話頭,畢竟如果真把皇帝惹急了遭殃的也只會是本王。
本王起身拿起一件深灰色的鶴氅沖皇帝笑道:“天子一言九鼎,既然說要帶臣出去轉一轉那可不能反悔。”
皇帝一臉老成地回道:“自然不會。”
說是轉一轉,但也不過是從天牢到刑部這段路,然後再在刑部的花園裏曬曬太陽,今天并不修沐,所以刑部裏的官員挺多,他們看到本王和皇帝站在外面時都一臉見了鬼的樣子。
偶爾遇到幾個認識的本王還沖他們笑了笑,然後他們的表情更一言難盡,而本王則更開心了。
本王與皇帝一邊在花園裏閑逛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讨論着政事,皇帝問了本王關于基礎教育的問題,在這上面本王的話就多了,能說個三天三夜不停,但本王又不能整說個三天三夜,所以本王略帶克制卻仍滔滔不絕地向皇帝陳述起來。
天氣已經很暖了,本王這身略顯厚重的深衣在牢裏還好,在外面就有些熱了,而本王還以為是有人随身伺候的時候脫了鶴氅随手一遞。
在遞出的瞬間本王意識到不對,但令本王更驚恐的是在本王收回手前皇帝居然把本王的鶴氅接了過去搭在手腕裏,如同所有小厮做的一般。
本王惶恐,急忙彎身告罪。而皇帝見本王如此便一言不發地看着本王,與皇帝相處久了,本王也會讀皇帝的微表情了,如今他這反映按照本王的經驗看來是有些不高興。
也是,那個皇帝被當小厮之後會高興?但是在本王告罪後皇帝仍舊不會因,在本王惴惴不安良久後,皇帝将鶴氅披回了本王身上,順手撿走了落在本王肩頭的一片桃花花瓣。
作者有話要說: 改了改排版,以前的太密了。
☆、第 10 章
刑部花園裏的事過後皇帝并未提及,皇帝有可能是不在意了,也有可能是留着一起算總賬。說起來本王以前怎麽沒犯這麽多錯誤呢?人老了嗎?
天牢的日子裏是本王這十二年來過得最好的時候了,一天十二個時辰都閑着,只要皇帝高興要本王啥有啥,除了不能出去,簡直神仙日子。
只是本王最近發現幫本王找書的人好像不怎麽上心,送來的二十本書裏,本王看到了三本春宮圖,一本龍陽十八式。不過抱着學習的态度,本王将所有書看了一遍,包括那四本,并認真地寫了讀書筆記。
本王發現龍陽十八式的畫風要明顯比春宮圖劣質得多,但春宮圖的畫風也好不到哪去,有的姿勢基本上算是天方夜譚,從這種書上根本不可能學習到正确的生理知識。
所以,本王意識到優質正确的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針對如今的民間保守的風氣,必須謹慎地選擇性教育普及方法,不過還好本王有大把的時間來想這件事。
時近夏季,天氣炎熱。這天下午本王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到了晚上本王一醒來卻對上皇帝那雙黑黢黢的眼。
媽耶,皇帝大半夜不睡覺,跑來看本王睡覺作甚?
本王急忙起身給皇帝行禮。皇帝今天的黑眼圈似乎特別重,本王略盡職守地關懷道:“陛下,保重身體。”
“最近發生了不少事,忙得朕焦頭爛額。”皇帝走到椅子裏入座,又示意本王坐到他對面。
本王從善如流地坐下來,只是剛坐定便聽到皇帝沉緩的聲音:“朕此次來是給秦王帶來一個消息的。”
這話說得本王受寵若驚,帶消息這種小事哪犯得着皇帝親自來。不過,本王在天牢中雖然吃得好睡得好,但是消息總是滞後。所以皇帝要說什麽事情本王一點眉目也沒有。
“‘立羽’的首領抓到了。”
皇帝一言如平地驚雷,震得本王呆滞當場。本王當然不會天真的以為罪魁落網本王就能脫身了,恰恰相反,這可能是本王的死期。
“三天前的事了。”皇帝又悠悠補充了這麽一句。
本王細思着皇帝的言外之意,三天前被抓到卻今日才來找本王,而且此前未曾有任何消息透露進來,那表示關于此事的争論很可能還沒有結果。“立羽”未成氣候,不算什麽大事,值得朝野這般争論的,是本王的生死。
但本王搞不懂皇帝今天來此的意圖,只是為了通知本王這事嗎?恐怕不止。
“陛下想說什麽?”本王實在想不明白,便直接問了。如今閘刀高懸,本王也沒啥講究了。
皇帝抿了抿嘴角,遲疑着開口道:“太妃,想要朕盡快處置秦王。”
皇帝說太妃想本王死本王并不意外,自從林軒陣亡,她把本王恨透了。但是皇帝這樣說又是什麽意思?林太妃想,他就不想嗎?
本王這樣想也這樣問了。
皇帝的神情有一瞬間的愕然,他那雙黝黑深沉的眼看着本王,裏面的情緒實在難以形容。
“朕不知道。”本王聽到皇帝這樣說,他的嗓音低啞。
本王忽然覺得皇帝好像在哭,但是他的臉上并沒有半點表情,他只是看着本王,本王就覺得他很悲傷。
“秦王還記得多少關于林軒的事呢?”皇帝忽然這樣問道,熟悉的名字如同一道驚雷劈在本王頭上,劈開了所有塵封的記憶。
“所有。”本王聽到自己這樣回答,聲音啞得吓人。
那是天兆四年,讨伐西戎的戰争已經持續了三年,連年的戰争給國家財政造成了不小的負擔,所有人都開始思考戰争是否有堅持下去的必要。
朝堂中的主和派漸漸壓過了主戰派,過去的朝代從來沒有把蠻夷打服的例子,都是打敗一次簽一次條約,換來蠻夷短暫的安分。
所有人都不明白本王為什麽堅持要擊垮西戎,他們不明白,也不願意支持,反對本王的聲音漸漸擴大。
那時的本王執政不過四年,将将摸透了這政權游戲的規則,還沒有随意撥弄朝政的手段。這些反對者的聲音讓本王手忙腳亂。
本王想開通西域的商路,便必須征服蠻夷。本王不知道怎麽讓人明白本王的打算,唯一能懂本王的人早在三年前聽過本王話之後便飲盡杯中酒,披甲征西去。
他就是林軒。
本王很難去向別人形容林軒,本王能想到一些評價優秀之人的詞,但用在他身上本王卻總覺得形容得不夠詳盡。不過,他待本王是極盡了“義”之一字的。
林軒總是對本王超越時代的想法抱着極大的贊賞與支持,而且并非是浮于表面的符合,而是從精神層面感到認同,并且極盡全力支持。他讓初到這個世界而迷茫不安的本王感到了極大的安慰,并有了将自己所知運用到這個國家的勇氣。
或許這般比喻有些自擡身價,但林軒于本王的意義,的确如同恩格斯之于馬克思。
林軒為了本王勾畫的前景披甲上陣,一去三年。而本王允諾他堅守後方。
那天本王又駁回了主和派的進言。但是本王下了朝看着彙報軍費開銷的奏章,又不禁愁得皺起了眉頭。全國都在勒緊褲腰帶打一場他們不理解的仗,他們有資格抗議的。
而這些抗議本王必須扛下來。
本王萬萬沒想到,主和派那群人居然敢在物資糧饷上動手腳。等本王發現糧饷未按時到達時,林軒已經在毫無補給的情況下堅守了雁城三月。
那天本王親自帶着援兵與糧饷趕到,而林軒看到本王的第一眼便笑了,沒有對于本王悖諾的埋怨,只有全心全意的信任和喜悅:“我就知道你回來。”
林軒這樣說了過去,然後暈厥過去。
本王那次前去一是為了保證糧饷送到,而是為了鼓舞因沒有補給而跌落的士氣。颍都事務繁雜,本王稍微視察了一遍軍營便不得不打道回府。而才醒來不久的林軒,披上铠甲,執意要送本王。
本王沒想到,這一送送掉了林軒的性命。
本王在回都的途中遭遇了行刺,對方似乎對本王的性命有着很深的執念,下手極盡兇狠,好幾次刀劍刺到了本王眼前,但幸有林軒相護本王安然無恙。
最後刺客被盡數斬殺,本王下馬欲探查刺客身份,林軒與本王剩餘的侍衛也伴在本王身側。本王一一查探刺客的屍體,卻沒有什麽收獲。
就在本王轉身打算回馬上的時候,跟在本王身邊的侍衛突然暴起,拔出一把匕首向本王刺來。而明明隔本王數步之遠的林軒不知何時沖到了本王身邊,擊開侍衛,并幾招打落了侍衛的匕首,制服了那個行刺的侍衛。只是林軒因為太過匆忙,他的左臂上部不慎被匕首劃了一道口子。
本王問林軒有無大礙,林軒捂着手臂搖了搖頭。若是本王當時能細心一下,發現林軒傷口流出的血顏色的異樣結果是否會不一樣?
林軒,中毒了。毒從他左臂根部的傷口迅速蔓延到心髒,而那時本王的隊伍前不着村後不着店,帶着的懂一點醫術的随從看後也連連搖頭。
本王用他的腦袋威脅他,讓他将林軒治好,卻也只是無濟于事。在一座邊城的小院中林軒的氣息漸漸微弱。他沒了征伐戰場時的熠熠生輝,他也不會死在戰場上,馬革裹屍。
而這一切不過是為了救本王這個無用之人。
最後一晚,他拉着的本王的手問:“殷鑒,你說的,都會變成真的,是嗎?”
本王哽咽,本王自己都在動搖的理想,他卻始終堅信不疑。本王說不出話,只能連連點頭。那晚,林軒抓着本王的手,阖上了雙眼。
本王扶着林軒的棺木回了颍都,林太妃三次哭暈在林軒的靈前。而那時還年幼的皇帝站在靈堂中紅着雙眼無措地四望,最後在祭拜時間到後被宮人帶走。
本王依舊沒有停止戰争,明明已經到了最後的總攻,本王不願意放棄。本王派了趙子軒接替林軒統帥的位置。他持槍一躍上馬的時候,本王似乎又看到了林軒。
自從林軒離去後本王發現有些事情發生了變化,最明顯的便是本王學會了一個政客該有的素質——面善心硬。
然後,本王成了今天的樣子。
所有的往事湧上心頭,本王坐在皇帝的對面,漸漸紅了眼眶。
“秦王與朕講講你與舅舅的事吧,朕不知道的那些。”本王聽到皇帝這樣說,他說得很艱難,這一句似乎用了他很大的力氣。
可惜,皇帝有勇氣過問過去,本王卻沒有說出來的力量。
“他錯認了知己,枉送了性命。如此,而已。”本王這般回應着皇帝。本王永遠也不想提那年的事,那年秋天本王失去了最好的朋友;那年秋後,本王殺了朝堂上五分之一的大臣。說來皇帝應該也記得那場幾乎稱得上屠殺的審判。
皇帝沉默下來,他垂下眼不再看本王。片刻之後,皇帝緩緩開口,此刻他的聲音又恢複了沉穩的帝王氣度,威嚴無情:“朕知道要如何處置秦王了。”
作者有話要說: 林軒對皇帝和秦王都是很重要的人,但是無關情愛。
秦王苦,皇帝也苦。秦王想治好國家,皇帝也想做明君。
做明君是有很多犧牲的。
不過,我不會讓皇帝犧牲掉秦王的。(滑稽)
☆、第 11 章
一番談話又被本王弄得不歡而散,本王總是如此拙于人事。本王做好了引頸受戮的準備,在天牢中數着滴漏一秒一秒挨到天明。
但是伴随着初夏的晨光而來的卻不是帶本王受審的獄卒,而是大将軍。
大将軍先是看了一圈本王堪稱豪華的牢房,并發出“啧啧”的聲音。最後他蹭到本王身邊,回過頭自以為觸不及防地給了本王一個熊抱,并放聲大笑起來。
本王意識到是有好事發生了。
本王等他抱夠了之後無奈地推開這個幼稚鬼,讓他趕緊給本王講講是怎麽回事。
簡單來說——皇帝放了本王。
大将軍向本王講了朝堂之上皇帝是如何力排衆議,判定本王無罪。皇帝的态度出乎本王的預料,本王想不通他為什麽這樣做,本王以為他是想本王死的。
皇帝的想法暫且不讨論,總之本王再也不用呆在天牢之中,只被要求賦閑在家好好反省。
反省?此事本王從頭到尾都只是遭了一場無妄之災,又有什麽好反省的呢?但是既然皇帝為了安撫其他人這樣說了,本王也只有照做。
府門外見到本王安然歸來的錦繡又哭又笑,好一陣兒才緩過來。
本王被錦繡拉着又是跨火盆,又是熏艾葉,說是要好好除一除晦氣。這種封建迷信本王是不提倡的,但是為了安錦繡的心本王非常慫地從了。
等折騰下來本王才有空問近來的事。從錦繡的口中本王得知那個立羽組織的頭領原本溜了,是大将軍追了一晚上追了八十裏路把人抓了回來。
看來本王又欠趙子軒那家夥一個大人情了。
本王本想見一見那個頭領,但是卻有讓本王禁足的聖旨在前,一直到那首領被判斬首示衆本王的禁足期也未過。
不過本王還是見到了那頭領的供詞。
原來一切只因那頭領想利用本王在民間的聲望為自己造勢,遂将本王立作了他們組織的追随對象,不料本王的名頭那麽好使,居然真為他們拉攏了數千人馬……
本王看完供詞心情非但沒有絲毫好轉,甚至更為沉重。
本王這些年頒布各種惠民政策收獲了極大的民望,但這并非本王的主要目的,本王也不知本王的名字在民間具體有多大的效應。
不過如今有人幫本王試驗了,結果本王知道了。但,皇帝也知道了。
本王自認為不會做不利于大周皇室的事情,但是皇帝卻未必會這麽認為。
立羽頭領只是以本王的名字做噱頭便一呼百應,若是本王振臂一呼呢?這樣的問題,皇帝肯定想過。
三人言成虎。就算皇帝這次相信了本王的清白,那下次呢?下下次呢?
本王的歸期遙遙未定,而如今大周于本王已是步步危機。
本王到底什麽時候才能回去?還是——
回不去了?
本王的心漸漸往不見底的深淵沉去。
“立羽”一案過後本王被卸了所有職務,只剩下一個太傅的虛銜賦閑在家。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本王都沒有再見到皇帝。
出來後本王才從各路的消息中體會到皇帝有多忙,在處理各方接連不斷的事務同時,還能将九品中正制順利地推行下去。
主要負責此事的便是狄遠。
狄遠在本王出獄後來看過本王一次,不過除了日常問候他并未多談什麽。謹言慎行,機敏又有實才,本王是越看狄遠越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