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皇後

次日清晨, 秦珩早早收拾妥當, 等皇兄下朝之後,換上便裝, 兩人一道出宮。

路上秦珣将秦璋夫婦的事情簡單告訴了她:“你若不願意見, 也無礙。”

秦珩與秦璋夫婦感情不深, 但是知曉他二人活着, 心裏總歸是歡喜的。她想了一想:“我想見的。”

今日是臘月二十七, 她的生辰。再過幾日, 就是新年了。他們夫婦二人如今隐姓埋名,她也想知道他們現下過得如何。

她輕輕嘆一口氣,想到先前皇兄提及的太子被廢的原因, 心中悵然。

秦珣聽不得她嘆息, 他自懷中取出一個精致的匣子來,遞到了她面前。

“嗯?”秦珩偏了頭去看,“什麽?”

“打開瞧瞧。”

秦珩聽話打開, 見是一只雙股釵子,釵頭綴着兩只玉蝶, 翩翩欲飛。她一見之下,便心生歡喜。她少時做男子打扮, 後來改了女裝, 對女子的首飾格外喜歡。

“生辰禮物麽?”

她握着釵子,微歪着腦袋看他,一雙眼睛亮晶晶的,似有星光閃爍。

秦珣自她手中拿過釵子, 拔下她發間原本的玉簪,用釵子绾住了她的發。他這些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他自己又端詳了一下,方低聲道:“遲到的及笄禮物。”

而原本在她發間的那枚玉簪,卻被他悄悄納入自己袖中。

他這小動作落在秦珩眼裏,她眼神一閃,小聲嘀咕:“這算什麽及笄禮?”

秦珣聽到這話,在她發頂輕輕拍了一下:“別鬧,将來補給你一個更大的典禮。”

馬車行駛着,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目的地。

秦珩随皇兄站在小院外面,微微有些恍惚。這種普通小院,作為藏身之所,再合适不過了。誰能想到裏面住着曾經的太子和太子妃呢?

輕輕敲了敲門,不多時,門被人從內打開。

秦珩略一遲疑,跟着皇兄走了進去。

她見到了腹部高高隆起的丁如玉和站在她身側眉目溫潤的二哥秦璋。

見到他們,秦璋先是一愣,繼而笑道:“貴客來訪,有失遠迎。”他說着便欲下跪行大禮,卻被秦珣伸手攔住。

秦珣笑笑:“二哥不必多禮。”他回首招呼秦珩:“瑤瑤,過來見過二哥。”

秦珩依言上前,福了福身:“二哥。”她又瞧了丁如玉一眼:“二嫂。”

二哥溫潤從容,她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想到二嫂如今看着氣質也恬淡祥和了不少。她暗暗打量着這院子,倒也真是隐居的好所在。

“瑤瑤姑娘?”秦璋微微一怔。他看向秦珣,見其正含笑望着瑤瑤,他心下暗嘆,能把瑤瑤帶到這裏,看來這位姑娘在三弟心中分量甚重。瑤瑤姑娘跟上次時相比,瞧着長大了不少。

“嗯,對,是我。”秦珩點頭,微微有些心酸。若無陶皇後之事,他現下也不會是這般境地。不過二哥看着倒還好,眉目間也沒有抑郁不平之氣。

丁如玉站在丈夫身側,臉上挂着淺淺的笑,她只沖他們點頭,卻不說話。

秦璋招呼着他們:“你們來的正是時候。阿玉這幾日沒有胃口,我親自下廚做了幾道小菜,何不一起嘗嘗?”

丁如玉悄悄拉了一下丈夫的袖子:“這怎麽行?”又暗暗使了個眼色。

秦璋經她提醒,猛然憶起先帝被下藥一事,他面色發白,自嘲一笑:“罷了,微末廚藝,還是不獻醜了。外邊冷,還是裏面說話吧?”

“也好。”秦珣執起身邊少女的手,随秦璋夫婦進了廳堂。

這廳堂不大,但布置得極為溫馨。丁如玉在秦璋身側,神情溫柔。

幾人閑閑敘了幾句,秦珣留下禮物,便提出了告辭。他今日來這裏,只為了叫瑤瑤看一看他們夫婦。如今人也見了,知道他們過得還好,他也就沒久留的必要了。他留在這裏,反而打擾他們夫婦生活。

新帝走後,丁如玉才暗松了一口氣,她依偎在丈夫懷裏,深感疲憊:“等孩子出世,我們就離開京城吧。京城見過咱們的人不少,咱們不能一直躲在這個四方的院子裏……”

秦璋點頭:“嗯。”他看着身懷六甲的妻子,愧疚之情漸起:“是我連累了你……”

讓她跟着他躲藏。

“你說的什麽話?咱們是夫妻,說什麽連累不連累。”丁如玉有些微恍惚。這一切都跟夢一樣。

去年這個時候,她還在祈求老天給她一個孩子。

秦璋想起一事,輕嘆一聲:“見到瑤瑤姑娘,我想起來了,今日原是四弟的生辰。”

丁如玉神色古怪,她瞧了他一眼,動了動唇,沒有接話。她心說,難道他沒看出來嗎?那個瑤瑤姑娘,就是你四弟啊。啊,不能這麽說,那不是你四弟,是一個生父不明的人。

但這話她不會再對他說出口。她輕輕撫了撫自己的肚子,皇宮裏的事,他們夫婦少攙和為妙。

如今可不比先前了。

那廂秦珣帶着秦珩去了武安侯府。年關将至,武安侯是他們的授業恩師,原是該見上一見。秦珣登基後,武安侯婉拒了封賞,仍然待在府中,鮮少外出。

武安侯府甚是冷清。

天氣冷,武安侯孟越的腿傷又犯了,廳堂裏炭火燒得極旺。他強撐着施了禮,招待兩人。

秦珣忙道:“師父不必多禮,我二人又不是外人,只管像以前那般就行。”

武安侯教人上了茶,他啞聲問道:“天寒地凍,皇上怎麽帶人到了老臣這裏?”

秦珣看了秦珩一眼,眼中漾起溫柔的笑意:“快過年了,來看看師父。至于瑤瑤……”他微微頓了一頓:“她這一段時日,憋悶壞了,帶她出來走走。”

武安侯點一點頭,示意知道了。他喝了口茶,聲音嘶啞:“今日是齊王冥誕。”

秦珩一怔,心中暖流湧動,師父竟然還記得她。

秦珣亦是微愣了一下,他垂眸:“是。師父沒記錯。”

武安侯看了一眼秦珣身後的姑娘,她容顏明麗,讓他有些怔怔然。他嘆氣:“他人笨了一些,心腸不壞,可惜是個短命的……”

他嘶啞的聲音此刻聽着頗有些凄涼的感覺。秦珩跟他習武多年,他待她一直溫和耐心又細致。他惜字如金,當年甚少評價她。如今她以另一個人的身份,聽到從他口中說出懷念她的語句,她心裏生出一種奇怪的情緒來。

她看向皇兄,她想她近來有些心軟了。以前的她,明明是除了自己,誰都不在乎的,只要不連累旁人,沒有負罪感就行。現在的她,竟然心生惆悵。

秦珣神情微變,他原也想過告訴師父,瑤瑤就是四弟。但是這念頭只是一閃而過,很快又消失不見。這件事要解釋着,勢必非常麻煩。父皇被人下藥,被戴綠帽子,瑤瑤生父不詳……這些忽然告訴他人,太突兀了一些。

“嗯,朕記得。”秦珣低聲道。

氣氛有一些尴尬,秦珣看瑤瑤神情有異,也猜到了幾分她的心思。他笑一笑,閑話幾句後,道:“朕還有些事要處理,先不打擾了。”

武安侯起身:“皇上慢走。”

秦珣招呼瑤瑤:“瑤瑤,咱們回去。”

“嗯。”秦珩很聽話,站起身。她沖武安侯點頭笑笑,走到了秦珣跟前。兩人相偕離去。

走出武安侯府後,秦珣偶一低頭,發現袖袋不知何時破了一道口子。

秦珩順着他的視線,也發現了這一點。想到他先前将她發間的簪子放入袖袋中,尋思着定是簪子尖利,劃破了袖袋。她輕哼一聲,咯咯一笑:“教你拿我簪子。”眉目間沾染了一絲得色。可她到底也知道不能笑他,她軟語問道:“可少了什麽東西不曾?”

秦珣早已查看過了:“簪子,香囊。”

“香囊?”秦珩微微一愣,有些意外,“是……那個嗎?”

秦珣點一點頭,他是男子,怎會戴香囊?唯一的香囊,還是她前年給他的那個,淺綠色的香囊,淺黃色的繡樣,香氣極淡。那是她母妃生前所做。本有一對,其中有一個随着真正的秦珩長眠于地下,剩下的這個被瑤瑤送給了他,在他去邊關的前夕。

聽聞他現在還小心保存着,秦珩不禁微微動容。她一時有點慌亂:“那,咱們回去找吧。”

“嗯。”秦珣點頭,“你放心,肯定能找到。”他想着,這是她母親的遺物,定是她心愛之物,他弄丢了,她指不定多傷心。

兩人先回武安侯府找,然而只在廳堂外頭找到了簪子,卻不見香囊的蹤跡。

武安侯還坐在位置上,見他們去而複返,皺眉,啞聲問:“怎麽了?還有事?”

“掉了一個香囊。”秦珣小聲說着,并比劃了一下,“師父見過的,綠色的香囊,沒什麽香氣了,式樣有些舊……”

“哦……”武安侯露出了然的神色來,“确實是見過。那你們找找吧。”

秦珣并沒有找到。可惜那香囊年歲久了,也不能聞香尋找。

秦珩拉了拉他的袖子:“走吧,到別處看看。”

在外面,她輕聲安慰他:“找不到就別找了。反正你也不戴,塞在袖子裏有什麽趣味?”

秦珣挑眉,似笑非笑:“有什麽趣味?你不知道?”

本是很平常的一句話,可不知怎麽,秦珩竟紅了臉頰。朝霞之色從她白玉般的臉頰噴薄而出,她胡亂擺了擺手:“你若是想找就找吧,我冷了,我回車上去。”

她徑直回到車廂中,竟是不想再理會此事。

秦珣又尋了其他地方,到底是沒有找到。

及至回宮,已經是未時三刻了。

剛一回宮,才休息了不過一刻鐘,就有人來報,說是葉太妃求見。

秦珣略一沉吟:“請進來。”

葉太妃進來後,先是寒暄兩句,之後話鋒一轉,提到了已逝的齊王。她用帕子抹了一下眼睛:“快過年了,若是齊王還活着,指不定有多高興……”

年輕帝王的臉色忽然沉了下來。

“皇上你還記不記得,那一年,麗妃剛去世。先帝想着給皇上和齊王各找一個養母。就差一點點,我和齊王,到底是沒有母子情分……”葉太妃說着,又小心擦了擦眼睛。

秦珣雙目微斂,他自然記得此事。他還記得當初尚是淑妃的葉氏,因為羅貴妃一句“四殿下克母”而動搖了念頭。再後來,秦璋出面,此事不了了之。

這麽多年過去了,葉太妃怎麽又想起來了?

“我在這宮裏十多年,一直沒福氣懷上皇嗣,也沒能生個一男半女。如今先帝也不在了,我這身邊啊,孤單得很。”

秦珣目中閃過一絲疑惑,葉太妃同他說這些做什麽?難道葉太妃也知道了父皇被下藥一事?他沉聲道:“葉太妃想說什麽,直接說就是。”

“我娘家有個侄女,乖巧老實。她父母不在人世了,倚靠着叔叔嬸嬸生活。我想能不能把她接進宮,也好跟我做個伴兒?”葉太妃一面說着,一面暗暗打量着年輕的帝王。

秦珣黑眸沉了沉:“些許小事,太妃自己做主就好,不必再知會朕。”

他記得之前也有後妃的娘家親眷到宮裏來。葉太妃沒說錯,宮裏那群太妃們,一個個無兒無女。她們年歲也不是很大,偶爾找親眷來說說話,解解悶,未嘗不可。

“皇上這是同意了?”葉太妃一臉驚喜。

秦珣一笑:“當然。”

葉太妃喜出望外,她就知道,她搬出齊王來求他,肯定一求一個準。她連連道謝:“多謝皇上了,皇上可真體恤。”

秦珣擺了擺手。

葉太妃又是一笑:“皇上公務繁忙,就不打擾了,改日叫我侄女來拜見皇上。”

“那倒不必。”秦珣一笑。葉太妃的親眷,他沒有見的必要。

葉太妃心願達成,喜氣洋洋離去。

不見?那怎麽成?她那侄女,肯定是要見皇上的啊!

章華宮裏頭儲着的那個“未來皇後”,容貌上像齊王,可她娘家的侄女葉清,容貌清秀雅致,的确不大像齊王,但是葉清有一點是“未來皇後”所沒有的——性格。

葉清的性子,不誇張的說,和當年的齊王,十分相像,俱是老實寡言,膽小木讷,孝順心善。

葉太妃心想,這樣的姑娘,其實很招人疼的。

如同她告訴新帝的那般,葉清父母雙亡,在叔叔嬸嬸手下讨生活,如今都十八歲了,還未定親。要說葉家是先帝生母的娘家,先帝也擡舉過,可惜葉家兒郎不争氣,現在已有衰敗之勢。好好的姑娘,也曾是皇親國戚,竟沒有好兒郎來求娶。

先皇還在世時,或許葉家還能有幾分薄面。現在先皇駕崩,新帝繼位,葉家更不如以前了。葉太妃自己也無兒無女,想擡舉葉清,拉葉家一把,都不容易。

葉太妃看見章華宮那位“未來皇後”的面容之後,不由動了心思。容貌像算什麽?性格像才是真的像!偏生葉清又是文秀雅致招人疼的長相。——先帝可最愛這一種,皇上是先帝的兒子,在女人這方面,多半是随了父親。

待葉清進了宮,早晚能教皇上碰見。

皇上若是看上她,想納入宮中,那自然很好。——雖說是做替身,可妃子總比嫁不出去做老姑娘強些吧,更別說興許還能帶一帶葉家。葉清性情老實,又有些呆氣,在宮裏只要不争不搶,又有她這個族姑母護着,不求寵冠後宮,平安度日定然不難。

若是皇上看不上她,那看在她的性情上,也會心生憐惜。屆時葉太妃再求一求,讓皇上把她留在宮裏,也不是件難事。

宮裏的妃嫔嘛,多一個也不算什麽。皇家這幾代子嗣不豐,新皇帝登基後,肯定是要廣納妃嫔,開枝散葉的。

唉,但願葉清争氣一些,讓葉家女再生一個皇帝出來,那就再好不過了。

葉太妃想來想去,心裏喜滋滋的,派人去葉家,當天便接了葉清進宮。

臘月二十七,這可是個好日子啊。

齊王冥誕,皇帝的心終究會軟一些。

今日不止一個人提起秦珩冥誕了。然而秦珩此刻正待在章華宮裏,看着自己面前的那碗面。

瞧着是不錯,碗裏還卧着一個蛋,讓人很有食欲。

秦珩看看面,再看看皇兄:“真是你做的?”

他是男子,又是皇帝,親自下廚為她煮面?而且這面賣相甚好,可不像是初次下廚的人所做。

秦珣挑了挑眉:“你說呢?”他心裏也有些忐忑,第一次做,不知道味道好壞。但是他神色淡然鎮定,一派自信模樣。

想到皇兄少年時期,在上書房的課堂上翻看菜譜,又曾經寫《庖丁刍議》惹怒季夫子,秦珩定了定神,心想,大約他的廚藝是不錯的,至少理論知識甚是豐富。

“快吃吧,都涼了。”

秦珩坐下來,将另一雙筷子遞給了秦珣,軟語道:“你也吃啊。”

她終是試着挑起了一根面條,小心放入口中。

咦,還可以?雖然說遠遠比不得禦膳房禦廚的手藝,但是并不難吃不是麽?面煮熟了,還算勁道,鹹淡适宜,很不錯了。

最重要的是,這是當今皇帝親手為她煮的長壽面啊。除了她,還有誰能這般榮幸?

秦珩将口中食物咽下,她雙眼發亮,臉頰微紅,像是吃到了什麽人間美味一般,贊不絕口:“好吃呢。”她又強調了一遍:“真的,哥哥,很好吃呢。好厲害,到底是十二歲能寫出《庖丁刍議》的人!”

秦珣眼中的笑意伴随着她的最後一句話消失不見。他不輕不重“嗯”了一聲:“覺得好吃就多吃一些。”他取出帕子,輕輕擦了擦她的唇角:“以後每年都給你做。”

他聲音很輕,橙黃色的燈光下,他的一雙眸子熠熠生輝。

“啊?”秦珩呆了呆,心口像是被什麽給撓了一下,癢癢的,麻麻的,她不得不悄悄按了按胸口,試圖減輕這種感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