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牽連
這一回, 聖隆帝的處置雷厲風行,抓住了李青這根藤, 順着往下探, 拉出來一堆人。
原來,那白頭舉人為了考中進士, 已經将全部家産變賣, 湊齊了銀子,從那夥人手裏買下了洩露的考題, 只盼能一次考中。誰知,一連兩場下來, 拿到手的題目與他天價購買來的試題根本不一樣。那白頭舉人考了一輩子, 為了這一回能考中, 為了湊錢買下考題,他連幺女都壓給了富戶,完全是孤注一擲。若能考中, 進士及第光耀門楣,還愁沒有銀錢贖回女兒, 或許那富戶會主動将女兒送給他。可是等他踏進考場,連考兩場,看到第三場的卷子後, 終于崩潰了。沒有一個題是相同的,那夥人騙了他,李青騙了他。
考了一輩子,若不是知道自己考不中, 白頭舉人也不會掏空家産,抵押幺女,只為求一個考試題目。然而,進士夢不但成空,家也因為他的這個舉動,被弄得家不成家。巨大的壓力下,白頭舉人瘋了,在貢院裏大聲喊起來。
貢院早前失火,正逢春闱前,來得意外蹊跷。聖隆帝雖然抓住了一個死去的的兇手胡漢,卻沒有停止調查。說來也是那李青等人運道差,貢院失火的時,早來京城赴考的舉人都知曉了,卷子也是禮部臨時趕出來的,為了防止洩密,從前的那套考卷棄之不用是默認了的。可白頭舉人因為路上生病耽擱了進京的時日,趕到京城,會試已經開始。他剛來得及進考場。
白頭舉人這一鬧,正巧叫聖隆帝安排的人抓到。
雖有刑不上大夫的規矩,但那是指死刑。李青年紀大了,在牢裏關了沒多久,就招了。他确實洩露了上一份考卷的考題。但是考題卻不是什麽人都會給,那些世家家族,家大業大的,又急需子弟有出息的,李青才會将考題賣出去。
然而人心最是不足,考題的利·誘又是多少人能忍住的。大約拿到考題的人家裏,有人将考題二次洩露,所以才叫白頭舉人知曉了。
李青并非頭次做這等事,而科考舞弊,朝廷雖然明令禁止,先帝在位後期,徇私舞弊之風漸起,等到聖隆帝登基,又不曾鬧出過大事,如今在小衆圈子裏蔚然成風。大量財帛的誘·惑,叫人動心。不說具體的數目,白頭舉人之家,可以免稅,還要為了買試題傾家蕩産,可見一份收入之大。然而,拿到題目的又豈止一人。以李青為首的考官團,無一不是從中獲得了巨大利益的。從前,還有人因為不願同流合污的,他們或以金錢誘之,或以美色惑之,或以兵刃脅之,再有那頑固不化的,索性一把了結。從先帝時到如今,他們手上沾的人命可不少。這一次貢院庫房失火時,李青就心驚肉跳,總覺得這一屆科舉不好過。考題臨時被改,他們少不得吐出一部分錢,怕就怕有那鬧事的生出意外來。
可他們千防萬防,還是叫人在考場中将事情嚷了出來。李青并沒有過多掙紮,将他所知道的一一交代清楚。他這一生,歷經三朝,高官厚祿榮華富貴都享受過了,最壞不過臨終晚節不保,比起那戰戰兢兢活一生的人好太多。或許壞事臨頭,人都有感覺。李家最出色的晚輩,他已叫人秘密送走。到現在,他李家的香火還能綿延不斷,雖有遺憾,卻是臨老了無法順順利利走到頭。
聖隆帝抓着李青這條線,幾乎将官場翻了小半個天兒。涉案人員之多,叫人心驚。在他的治下,這些所謂的忠臣結黨營私,罔顧禮義廉恥,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聖隆帝大怒之下,将涉案嚴重的官員家一把抄。當官兵将抄家獲得得總財産數額報上來,一看方知,竟比國庫一年的總數還要多兩成。
這可真是大打聖隆帝的臉。所謂太平治世,便是被這些蛀蟲遮擋起來,給他虛造的一個假象。一個科考舞弊案,撩翻了朝堂上一小半的官員,他的這些臣子,演起戲來,當真比臺上的戲子還要真。他這個皇帝就是個瞎子,是個愚人,自以為吏治清明,卻不知早已腐爛發臭,叫人厭惡。
聖隆帝在朝會上大發雷霆,百官戰戰兢兢,不敢出聲。
将這一鍋端了,大火案背後的隐情也全都浮出水面。原來,那胡漢當真有殺人的動機。有一小官竟與胡漢相識于微末。只不過後來這小官擅長逢迎,就給自己運作了一個官身。有一日,他在禮部看到了做書吏的胡漢,大為驚奇。兩人攀談之下,他才知道胡漢這些年一直沒有娶妻,只當他記挂表妹。直到貢院大火案被定案,兇手确定是胡漢,這小官才記起那樁往事,惱恨自己沒有對胡漢上心,早早将事情報上去。
大火案定後,這小官曾去過胡漢家一趟,憑着兒時的記憶,從胡漢的床頭暗格中找到了一封信。信中,胡漢果然将他所做的一切交代清楚。
胡漢原先說過一樁親,那姑娘是他青梅竹馬的表妹,兩家的婚事是從小定好的。沒想到表妹的父親為了買卷,不顧女兒的幸福,将女兒賣給了大戶做妾,換取錢財。胡漢得到消息時,表妹已經在家中自缢而死。而表妹的父親因為交不出女兒,又沒了銀錢,憤憤之下一頭碰在門柱上,每兩天就沒了。胡漢的爹娘死得早,年少時多得岳家照顧,原以為将來迎娶表妹過門後,能過上安康日子,誰想一張考卷,斷送了他所有的幸福。老丈人雖有過錯,然而人已經死了,胡漢恨的是那販賣試卷的人。他發誓要為表妹及老丈人讨回公道。只是,殺一人不足以平他的怨恨,他要所有參與的這些人付出代價。
可是,以他一己之力,根本動搖不了這些從先帝時就結黨營私的蛀蟲。所以,胡漢以自己為餌設下一局。他先到藥鋪中買了砒·霜,讓自己的名字記錄在案。然後趁夜将藥放到茶水中,端給同僚。胡漢是老人了,多年來在衆人面前維持的表象不錯,他提茶送水更是常事,那一夜他照常将茶水送上,別人根本不會拒絕。只不過,別人喝的茶水中,藥的分量足,洪辰綱的那一份裏,他下的不多,就是為了讓火起時,洪辰綱發現他逃跑,追上來将他殺了。
Advertisement
胡漢根本沒想過,他做了這等殺人放火的事還能活着。也只有他死了,官府即便查到他是兇手也會猜測他背後必定有人指示,畢竟他可是在殺人放火後,還想逃走的人。天子腳下發生大案,上頭不可能只追查到他打止。少不得要暗中深入調查,到時候就能查到那些貪官污吏身上,将人一鍋端了。
屆時即便官府應付了事,他将春闱的卷子燒了,也是一件大事。朝廷多半不會取消春闱,命禮部抓緊時間制卷。禮部再趕制考卷,為防意外定會更換題目,那些花巨額銀錢買到題目的人發現他們拿到手的題目不是真的,肯定大鬧。只要有人鬧,有大火案在前,上頭就會嚴查。到時候誰都躲不過。
的确,最終結果誰都沒有躲過。哪怕大火案被顧知斷定,兇手就是胡漢,幾乎斷了他的謀算。大火案出,李青之流就采取了應急措施,幾乎按壓下此次所有參與買卷的考生。但是有一句話叫人算不如天算。李青之流和胡漢都沒有想過,最後會有人因為瘋癫在考場中将這件事抖出來。
而此次科考舞弊案中,皇後的母族,老實慣了的林家竟然有人牽涉其中。不過那人是旁支子弟,早出了五服,于林家到沒什麽大礙。真正有事的是貴妃的母家崔家。李青與貴妃的父親關密切,此次李青出事,崔大人也受了牽連。貴妃聽說崔大人下了刑部大牢,跪在聖隆帝跟前哭了好幾次,都不見效果。
聖隆帝也不哄人,等貴妃哭累了,就命人送她回宮。或者聽說貴妃來了,直接拒之門外。皇後最近又生病了,聖隆帝每日過去看看發妻,并不久留。上一次沈适入宮,為皇後看診,得出的結論和太醫一樣。皇後當年傷了身體,需要靜養,不能太過操心,否則恐傷壽數。聖隆帝與皇後這個發妻的情份到底不一樣。有生之年,聖隆帝并沒有換一個皇後的打算,皇後還年輕,不能早早去了。只是病床前到底多感傷,聖隆帝不喜歡這種氛圍,每次在翊坤宮停留的時間不長。
科考舞弊案終了,他終是将先帝遺留下來的最後一塊腐爛的膿瘡拔了。這些年來,科考舞弊屢禁不絕,要想肅清必先放縱,縱得他們得意忘形,才好一網打盡。這些人在朝中根基深厚,想要拔出,沒有合适的理由輕易動不得。他醞釀十餘載,一朝清除掉這些膿瘡,正好為年輕一輩的有識之人騰出位置。
大梁人才濟濟,何愁無用之人。他們貪得再多又何妨?最終還不是錢財盡歸國庫。
聖隆帝看着西陲的落日唇角上揚。
科舉遺禍,止于十二。沈适的預言又一次應驗了。
想到這裏,聖隆帝忽然冷了臉,神情随之凝重起來。
“聖上,今夜是翻牌子,還是宣哪位娘娘承寵?”羅德海見聖隆帝忽然心生不快,低聲詢問。
“移駕重華宮。”
作者有話要說: 終于把這一段撸出來了。今天保底更新三千字,時間尚早,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