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狀元
殿試是科考的最後一關,天下讀書人都曾在心中遐想過無數次,如今武科開了,習武之人也總算有了盼頭。
等待複試結果的那三天,京城中,各家賭坊開了賭局,分別賭文武科的一甲三人,二甲和三甲也開來盤。
文科中,魏祈安有不低的呼聲,而武科中,謝宏和陳伯宇呼聲最高,魏祈寧因之前會試成績不錯,緊随二人之後。
魏祈寧全不管外頭這些事,心情從最初的忐忑緊張,到如今已是順其自然,反正考試已經結束了,能不能進,便聽天由命吧。
待到殿試這日,等候的貢士們穿着青緣赤羅朝服,天微微亮便在奉天殿外等候傳召。
奉天殿前是高大而寬闊的漢白玉石階,從下向上仰視時,巍峨氣派,望着黑洞洞的大殿們,衆人仿佛能嗅到權力的氣息。
不論今日是否能進前十,站在此處的人都有了進入仕途的資格,從此踏入官員階層,便是與普通百姓全然不同了。
武科這邊,衆人自覺留出位置,讓謝宏和陳伯宇二人站到最前面。這兩人看起來都胸有成竹,又互相間能感到微妙的防備和敵意,似乎已經确定自己的成績不會差,而對方則是最有力的競争對手。
魏祈寧站在臺階下,心裏飄忽的想法卻全是關于前世的父母。踏入官場,對她來說,便意味着離揭開真相更近一步。
不知等了多久,鴻胪寺官員和內侍前來宣前十名入內觐見。
文為先,魏祈寧仔細聽着名字,在第五位聽到了魏祈安的名字,看來他也考得不錯,若殿試表現不錯,興許還能搏一搏一甲的三個名額。
十人在裏頭待了約兩刻,終于被領出。
魏祈寧看一眼魏祈安的臉色,他雖還是面無表情的模樣,微微揚起的卻能看出比平日都放松高興些,應當是名次不錯。
鴻胪寺官員和內侍終于走到了武科的隊伍前,開始宣武科前十名:“宣謝宏,陳伯宇,魏祈寧……木康……十人入奉天殿面聖!”
魏祈寧陡然聽到自己的名字,心中狂跳,愣了兩秒,才确定是自己,遂走出隊列,與其餘九人一同走上臺階,跨入奉天殿。
三跪九叩,大聲呼號後,皇帝讓平身,開始一一問話。
之前複試太過緊張,不敢多看。魏祈寧此刻才是頭一次有機會近距離見到皇帝的樣貌。
皇帝穿着明黃的袍子高高在上,微微發福,蓄着胡須的臉上有微微的笑意,看來溫和儒雅,與晉王的冷厲蕭瑟和楚王的恣意俊朗都不同,倒是和太子的寬厚和煦十分相像。
他先說謝宏和陳伯宇二人,皆是年近三十,從鄉試起便一直是名列前茅,非常難能可貴。
那兩人在皇帝面前收斂了不少對對方的敵意,各自謙虛。
謝宏多說了兩句家境的影響,從小立志從武,皇帝辨不出喜怒,只誇他有心。
輪到陳伯宇時,皇帝稍稍親切了些,還點了楚王的名:“老四,這是你的人啊。”
楚王應聲出列,笑着朗聲道:“父皇說的是,伯宇從小同我一處長大,情同手足,不過他願來應考,還取得這樣的成績,着實讓兒臣刮目相看。”
皇帝笑着點頭,陳伯宇趕緊謙虛兩句,感謝聖恩,表表忠心。
如此一來,對謝宏和陳伯宇之間親疏有別,大家都隐隐覺得狀元十有八九便是陳伯宇了。
輪到魏祈寧時,皇帝多看了幾眼:“朕看你文武兩科都考得不錯,還如此年少,實屬難得。你父親是魏襄?”
魏祈寧拱手道:“蒙陛下誇贊,學生愧不敢當。家父确是安陽侯魏襄。”
皇帝捋着胡須道:“将門世家,不錯。聽說你從前在國子監就學,讀聖賢書,為何突然投筆從戎?”
魏祈寧趕緊道:“學生不才,于讀書上無太大進益,因生在武将之家,空有一腔熱血,多虧陛下英明,重開武舉,才有機會一展抱負。”
皇帝又翻了她的卷子,點頭道:“說得不錯,同你答卷上說得一樣。方才見過你弟弟了,點了他為探花,你們魏家一文一武,傳出去也是今科一段佳話。”
問完她,皇帝又特意點了排在第六的木康,饒有興味道:“你是南境木氏土司家的嫡長子,将來是要當土司的,如何也來湊這武舉的熱鬧?”
衆人這才注意到木康此人,原來只當他是蠻夷出身,不放在眼裏,想不到是土官世家的繼承人。連魏祈寧也沒料到,她原本只當木康是木氏家族的旁系子弟,須靠着科舉才能有官職。
木康笑道:“我木家世代受皇恩,也當思報效。只是我在京中讀書兩年,寫文章實在不在行,倒有一身力氣,只好在武舉上碰碰運氣,家父說,我木氏在一日,必會拼盡全力,替大延守衛一方平安。”
皇帝聽了自然是高興,大大的誇獎起木氏自大延開國到現在的各種功績。
接下來數人,皇帝多問了一個排在第七,來自山東的王開誠幾句話,在衆人都以為殿試将要結束時,外頭卻突然有人擡着圓形箭靶放到殿外。
皇帝道:“既然是武科的殿試,自然要考一考武。朕知道,諸位能通過層層選拔,武藝上定然是出色的,今日只是随意一試,給諸位臣工看一看,不必拘謹。”
衆人簇擁着皇帝移駕殿外,皇帝仍站在漢白玉石階高處,貢士們則沿臺階而下,依次射箭。
弓與考試時一樣,箭每人三支。
這十人便心思各異,方才受皇帝青睐的人,如陳伯宇等,生怕箭術展示不佳,将方才的好印象抹煞,而未得另眼相看着,則絞盡腦汁想抓住這最後的環節,讓皇帝改觀。衆人展現水平,都嘗試三箭齊發,有兩三個卻因今日風大而有一兩支脫靶,出了洋相。
輪到魏祈寧時,她想起從前在校場向晉王學到的技巧,先射出一箭,正中靶心,第二箭從中穿過,将箭劈成兩半,第三支再将第二支劈成兩半,最後三支箭重疊在一起。
皇帝看多了三箭齊發的把式,偶然見到她這樣的箭法,只覺新奇:“英雄出少年,魏卿箭法精妙,不錯,不錯!”
晉王面無表情的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沖魏祈寧不動聲色眨眨眼。
太子和楚王似乎都曉得這是誰的絕技,看一眼晉王,沒再說話。
待十人都射完三箭,皇帝沉吟片刻,似乎在考慮選那三個人為一甲。
方才看皇帝的态度,似乎對陳伯宇最為喜愛,此時他期待不已,似乎認為得狀元已是十拿九穩。
然而皇帝最終出口的卻是:“便賜……魏祈寧為狀元,榜眼,就王開誠吧,木康為探花。”
此話一出,衆人震驚不已,不但謝宏和陳伯宇大驚失色,就連被點到的三人,都一時沒反應過來。太子和楚王兩個似乎對結果都不滿意,然而片刻後,心裏又隐約能明白皇帝的心思。
今上對太子和楚王的明争暗鬥心知肚明,平日在朝堂上,便十分注重兩方制衡,今日謝宏和陳伯宇,無論點誰為前三名,名次前後都不好安排,反倒是魏祈寧,身在勳貴之家,卻未牽扯入黨派之争,是個可以培養的好苗子;而木康,是木氏家族用來表忠心的,自然要給面子;而王開誠是寒門出身,點為探花,可安普通考生的心。
如此安排,當真教人贊嘆帝王心術。
魏祈寧驚喜異常,原來的希望僅僅是得進士頭銜,進入前三甲,如今竟然是狀元!
三人互相看了看,才回過神來,一同跪下謝恩:“臣等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