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游街
接下來,便是皇宮中的傳胪和民間的游街。
樂部和聲署早已設好中和韶樂和丹陛大樂,文武百官分立禦道兩側,待皇帝着朝服升座時,衆人在鴻胪寺官員的指引下,三跪九叩,高聲呼號。
魏襄也身着朝服,站在勳貴武将的末尾,跟随群臣一起行禮,起身時,卻時不時朝貢士那一處張望,迫切的想知道兩個兒子殿試的情況。
兩個兒子十有八九會排在前三甲,将來升官是早晚的事。往日從不受百官重視的他,今日入宮時,頭一回受到不少同僚的祝賀,還升起一種即将揚眉吐氣的感覺。
鴻胪寺官已将黃案設在奉天殿外,禮部兩位考官各捧黃榜置于案上後,鴻胪寺官員開始宣制:“和康二十年四月初八日,策試天下文武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緊接着,便是文武兩科一甲三人開始唱名,每人各唱三次,魏祈安、魏祈寧各自應聲出列,跪在堅硬的禦道上,接着便是二三甲各人,唱名一次,所有登科進士們跪在中間,接受文武百官的目光,從此他們便從天下學子中脫穎而出,正式走上為官仕途了。
唱名畢,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進士們再行三跪九叩之禮。
禮部堂官捧着金榜,引進士們和文武百官,由承天門出皇宮,至東長安門外張貼。
這一路上,百姓們夾道期盼,翹首而望,都等着看文武兩科一甲進士,尤其是新開的武科,大家皆是頭一回看,更是好奇不已。
魏襄也擠到黃榜前,捋着胡子得意的接受其他官員們的道賀和吹捧,已有數位官位四品左右的官員們透露出與他結親的意思。
魏祈安因從小課業出衆,與慶國公又有親緣關系,原本就受人矚目,令人驚嘆的,卻是安陽侯嫡長子魏祈寧,那個衆人心中不求上進的窩囊廢物,一鳴驚人,一舉奪魁,如今不但扭轉了在旁人心中的印象,更成了大家争相結交的對象。
魏襄借着兩個兒子的光,人生中頭一次嘗到什麽叫萬衆矚目,什麽叫|春風得意。
武科一甲三人聚在一起,各自都感到天上掉了大餡餅,做夢也沒想到今日有這樣的榮耀。
尤其如王開誠這般寒門出身的,勉強維持着得體的儀表,笑得合不攏嘴,沖魏祈寧和木康道:“今日與二位兄臺同登一甲,也是同窗一場,日後望多多提攜。”
魏祈寧道:“不敢妄稱兄臺,王兄喚我祈寧便可。”
木康也謙虛兩句。
王開誠道:“那我也不與二位見外了。”他擡頭張望四周為官的百姓,舉手投足間不乏難掩的自豪,随後期待道,“咱們是武科頭一科的三甲,也不知陛下會如何安排。”
魏祈寧道:“文科一甲都授翰林院修撰與編修,分別是從六品與正七品。武科先例都在太|祖朝,每科授官懸殊較大,咱們聽憑陛下安排,凡事替國家效力。”
木康道:“我想陛下應當會許我回南境,替大延繼續守衛一方。”
王開誠這才想起這兩人都是高門大戶出身,同自己是不一樣的,微微失落的同時,不好意思道:“你二位應當都是不擔心的,也罷,我也安心等着吧,總之努力科考,為的也就是為陛下分憂。”
魏祈寧見他笑得直率,言語豪爽,印象不錯,但科舉雖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員的壟斷,官場上,有世襲爵位的世家勳貴和科舉出身的寒門官員之間,仍然有巨大的鴻溝。她不願說虛假的場面話,短暫的安慰王開誠,并未接話。
木康笑道:“王兄,今日高中,一會兒就要游街,說不定還能得一段好姻緣。”
王開誠又方又闊的臉上竟然有一絲羞赧之色:“我娘在山東老家,已經替我說了一門親,說好待我考上功名便成婚。”他又問,“不知二位可有婚配?”
木康道:“我同王兄一樣,家中已有未婚妻。”
他這樣的土官家族,聯姻十分普遍,通常在孩子很小,甚至尚未出生時,便定下了娃娃親。
魏祈寧則道:“小弟還不曾婚配。”
王開誠打量兩眼魏祈寧,道:“祈寧才十七,也難怪。你樣貌好,出身好,又是狀元,一會兒游街時,定是萬衆矚目,不愁找不到好姑娘。”
魏祈寧至今還未考慮過娶親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只好含糊其辭,尴尬的笑了笑。
那邊文科三人也聚攏過來,暫時止住了他們三人的話題。
魏祈寧頭一次在弟弟臉上見到可以稱之為“喜悅”的神色,沖她真心實意的躬身致意。
不一會兒,已有官兵們牽着馬匹過來,前面的六人手持大紅綢花,交給文武兩科鼎甲六人。六人在無數圍觀百姓的目光下,戴上大紅花,坐上高頭大馬,沿着長街慢慢向前。
道路兩側開道的官兵們手持鑼鼓器樂,一路吹吹打打,熱熱鬧鬧護送新科進士們游街,跟在一甲後的二三甲進士雖沒有大紅花,卻也同享榮光。長長的隊伍在百姓們熱烈的議論聲中,穿過寬闊的街道。
圍觀的百姓有老人,有孩子,有男人,有女人,有富人,有窮人,京城中三年才有一次的盛事,誰也不願意錯過。
不少久居深宅的年輕姑娘們,也走出閨房,或坐在茶樓上,或立在宅門邊,滿目好奇的望着高頭大馬上的男子們。尤其最打頭那個,今科武狀元魏祈寧,過去不少人都聽過他的壞名聲,今日以武狀元的身份出現,衆人才發現,他不但有才能,更生得俊俏風流,一表人才。
人群中,不少官家女子暗暗生出春心,就連年屆四十的中年婦人,都忍不住指着那小生道:“這公子,習武都生得這樣俊吶,比咱們家的小姑娘都俊!”
而前來看熱鬧的讀書人,則心生仰慕與向往,将他們當作天下讀書人和習武者的典範。不少人開始議論,文科進士們專攻文,武科進士卻既要學文,又要習武,這才是真正的文武兼備。
魏祈寧坐在高頭大馬上,如墜雲霧,心情飄飄忽忽,無端想起先人說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行出片刻,她看見身旁的文科狀元笑着向百姓們揮手致意,才後知後覺的想起,可看看人群中是否有他熟識的人。
形形色色的人教她應接不暇,看了許久,終于在安定門大街往國子監去的路口處,看到國子監的先生和監生們。
龔勁松領着正義堂的監生們,滿身得意,那個最不被他看好的學生都高中了,他身為老師,自然同喜。而他的身旁,有滿臉欣喜的鄭懷文和林進益等人,也有會試中落榜,滿眼嫉妒的徐致清。
魏祈寧沖鄭懷文和林進益等笑着揮了揮手,鄭懷文溫和的臉上笑容更大,在擁擠的人群裏沖她回禮,林進益則直接沖她這邊大吼了兩句。因人群太過熱鬧,她一字也未聽到,卻能感受到他真心實意的替自己高興。
宋嬷嬷帶着臘梅,長安等西院裏的幾個,與魏家其他來湊熱鬧的丫頭小厮們一起,站在鳴玉坊外的街道上,踮着腳尖等着自家少爺出現。一個狀元郎和一個探花郎的喜訊早就傳開了,魏家人此刻都昂首挺胸,恨不得對周圍的每一個人都說一說,即将過來的人中,有他家兩位少爺。
魏祈寧的馬靠近時,宋嬷嬷、臘梅和長安三個,帶着西院的其他人,齊齊扯着嗓子,沖她喊道:“少爺,少爺!恭祝少爺高中狀元!”
數人合力,聲音既有氣勢,引起周遭人羨慕的笑聲,終于穿透人群,傳到魏祈寧耳中。她笑着看向他們幾人,眼眶竟微微有些濕潤。
宋嬷嬷更是當場喜極而泣:“少爺,少爺真是……出息……奴婢,替夫人……高興啊!”
東院的仆婦小厮一聽西院這麽整齊這麽有氣勢,當即不服,紛紛也扯着嗓子喊起來:“二少爺,二少爺看這邊呀!二少爺替我們夫人争氣了!”
然而因事先沒有說好,他們的喊聲七零八落,氣勢上便輸了一截,再想到今日大少爺完全壓了二少爺一頭,竟個個都有點讪讪起來。
好在魏祈安全然不在乎這些,方才已聽到西院的聲音,此刻也早已望見他們,正微笑着沖他們揮手。
魏府中,下人們難得走了大半,都去街上湊熱鬧。
老夫人年歲大了,雖然欣喜難當,卻沒力氣去湊這熱鬧。鄭氏望眼欲穿,也想跟着出府,卻被老夫人叫住:“你別忙,橫豎一個狀元和一個探花是板上釘釘了,不急這一時。”
鄭氏悻悻然,只好留在空蕩蕩宅子裏陪着老夫人,她隐隐有預感,今日婆母怕是有話要同她說。
果然,老夫人讓身邊的嬷嬷将門關上,漸漸收斂臉上歡喜的表情,嚴肅的望着鄭氏,緩緩道:“你當我媳婦多年,從前做了什麽,我可以不追究,寧哥兒是嫡長子,今日更得了狀元,明日便可授官,我今日要讓你老爺上折子,請封寧哥兒為世子,你可同意?”
作者有話要說: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
大致的流程參考的是明朝,但武舉在明朝沒有殿試,于是我進行了一定的想象…
科舉已經結束了,下面就是官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