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花齡玉貌無常總為情
話表牛魔王與孫大聖為了那芭蕉扇,一言不合,也不及拿兵器便即搏在了一處,直撕打得不可開交,兩個均是氣勢昂昂,出手全不輕慢,汗淋淋貼身扭打,情狀熱辣非常。
那八戒與沙僧迎向東方而來,聽得喊殺聲高。按住雲頭看時,正見行者與牛王厮打。八戒沙僧各掣兵器,高叫道:“師兄,我們來也!”
行者正戰到酣暢處,怒聲回道:“此乃我與這牛頭的私怨,不需你們插手,只待我今日讓這厮輸得心服口服!”
八戒聞言掃興,對沙僧道:“今日怪道了,怎生都不待見你我。”沙僧看行者與牛王鬥得不相上下,暗自為大師兄擔憂,八戒的話渾然沒有入耳。
牛魔王奮勇争強,與悟空且行且鬥,不分上下,八戒沙僧跟在他們身後觀戰。不覺中幾人以來到積雷山摩雲洞口。
這一番肉搏喧嘩振耳,驚動那玉面靈郎,難得親自披了戰袍,帶領洞內大小頭目,有百十餘口,一個個拈搶弄棒出得洞來。牛王一心只與悟空扭打,道:“我今日不需助手,全看我親手滅了這猴崽!”
衆妖聞言一時沒了主張,玉面靈郎卻不甘心,見到跟在牛王悟空身後的八戒與沙僧,一身僧衣,定是同悟空一起的,随高喝一聲,率小妖們上前亂砍。
八戒與沙僧措手不及,躍下空中來,與一幹小妖們殺成了一片。那些小妖們哪裏是這二人的對手,不一刻便被殺了個潰不成軍。
他兩個又乘勝上前,乒乒乓乓,把一座摩雲洞的前門,打得粉碎。正要殺入洞中,忽見一人立于門前,卻是那玉面靈郎。
但見這玉面冶容豔色,雅致翩翩,穿了一身緊致戰甲,愈發箍出修長結實的身兒。再看那一張臉兒,面如傅粉,唇若塗朱;眉秀而長,眼光而溜。發甫垂肩,黑如漆潤;齒白肌瑩,豐神色澤;雖貌姑仙子不過是也。
八戒見了這般神仙似的美男,早已口水長垂,連沙僧亦是被這玉面的美貌豐神弄得消魂,面色通紅。
這玉面靈郎本來生性狂蕩,專喜強壯偉岸,法力高強的人物,剛見了八戒沙僧施威,色心已動,美目流盼,似羞顧影徘徊,似恨撥雨撩雲。又作态赧然媚笑,緩褪戰甲,将八戒沙僧看呆。
八戒與沙僧暗自心驚,這小妖精,原來曉得采補功法。兄弟倆只得打起精神。
這沙僧于是催氣迸火,暗中着急,喝道:“你這妖孽,速停下運法,再下去可就要傷人性命了!”
玉面靈郎呵呵嬌笑道:“我本來就是要傷你們性命,你們沒有看出來嗎?”
沙僧哪裏再聽他的妖言,毫不動心。終于那玉面再不能抵,打了個寒戰,周身氣血亂行,癱于當地,現出原形,原來是個玉面貍精。
Advertisement
話表那大聖與牛王扭打得含死忘生,在半空中滾上滾下,又鬥有百十餘合,竟又來到了翠雲山芭蕉洞前。
這番動靜驚得羅剎女出了芭蕉洞,見空中二人打得奪魂博命,一個是自己有義無情蠻丈夫,一個是當年有口無心薄情人,心下又愛又妒又恨又愁,一時間百感交集。欲上前相助,苦于插不入手,站在洞門外一陣跺腳,忽然心生一計,轉身回洞。不一刻回轉,已帶一列十個美男出來,嬌喝間,美男們一湧而出。
原來這些美男們亦是個個武藝不凡,圍作一個圈子撲向悟空,有抓住悟空胳膊的,有抱住悟空大腿的,有扭住悟空腰身的,有扳住悟空脊背的,均高呼道:“大王權且休息片刻,這潑猴且交爾等處理!”
牛魔王本待答言,肘間一緊,卻是羅剎女一把将其拽住,連推帶搡引入了芭蕉洞中。
這邊廂,悟空忽地被十個美男箍住手腳,眼見牛王讓羅剎女帶走,心內好不窩火,猛一運力,将十個美男全震開身前。美男們見悟空如此神力,均不後怕,十個人緊連作一個圓圈将悟空圍于正中。齊齊媚笑,卻原來擺做了一個歡喜天魔陣。
這天魔陣以□□惑人心神,乃是攻心的打法,最考人定力。悟空被這十人團團圈在中間,美男們交錯着轉換身形,借撩撥之勢暗藏殺機。
正在這緊要關頭,悟空屏住呼吸,運出全力,美男們好生難當,慌慌放了悟空,痛得落下雲頭,于地上展轉□□,好不可憐,悟空見狀饒了他們性命,直向芭蕉洞走去。
且說那牛王被羅剎拉入芭蕉洞中,氣噓噓的,只是不平。羅剎道:“你這個牛脾氣便沒有一點通融,那猢狲不是個好纏的,如此鬥将下去咱們占不到半點便宜!”牛王對羅剎之言充耳不聞,只道:“我便是咽不下這口氣去,今日哪怕拼了我這性命不要也休想讓他遂願!”
羅剎苦笑道:“你我夫妻這麽些年,你哪怕對我有對他的半成,我也不枉費嫁你一場。你和他倒是拼了性命,可你有半點考慮過賤妻我沒有?”
話音未落,忽聽洞門忽辣一聲響,卻是那大聖輪棒照門一轟,将那石崖連門轟倒了一邊。牛王聞此,怒火更熊,就口中吐出扇子,遞與羅剎女。
羅剎女接扇在手,滿眼垂淚道:“大王!賤妻我從未求過你什麽事,只今日,把這扇子便送與那猢狲,教他好生離去罷。”
牛王切齒道:“夫人啊,物雖小而恨則深。這五百年我怎生煎熬你又不是不知,你叫我再忍将下去,我這回說什麽也做不到了!”言畢,那魔提起兩口寶劍,頭也不回,沖出洞外。
牛王出洞見了悟空,分外眼紅,盛怒之下,再無顧忌,指着悟空的鼻子咬牙道:“潑猴!我為你苦心費盡,至今日再無退路,我且問你最後一句,你心中是不是只有那個東土的禿和尚!”
悟空亦是氣頭之下,反唇道;“是又怎地,我師傅至聖至潔,把你跟他提鞋也不配,你這牛頭如何罵我我皆無語,就是不容你胡言侮辱于我師傅!”
“好!好!”牛王聞言只覺萬念俱灰,“你我之仇深似淵海,單單拼了你我的性命怎夠平複此恨,我要讓你也嘗嘗失卻至愛,生不如死的滋味!”
悟空尚未明會牛王的意思,那牛魔王即駕狂風,向東北方風馳電掣般縱去。悟空見他所去的乃是火焰山方向,猛然大悟,叫一聲不好,忙架雲急急追去。
再表那火焰山前,唐僧與阿密特、穆薩三人,一場歡情後相擁于一處,柔情無限。
正此時,忽西南方一陣狂風遠遠疾馳而來,轉眼間已快到了近前,但見狂風中乃是高大剽悍一個魔頭,正是牛王。那牛王舉目觀瞧,早看到地下這三人,正中一個光頭有戒疤的清秀和尚必是那唐僧了。
說時遲那時快,牛王已抽起寶劍,沖下雲頭,落在三人身前喝道:“居中這人可是唐朝的和尚不是?”三藏見其面目猙獰,朗聲道:“正是貧僧,敢問......”
不等三藏問完,那牛王寶劍已出手,寒光閃處,直向三藏刺去。
但聽得一聲慘呼,電光火石間,阿密特由身旁搶上前來掩護三藏,牛王的寶劍已穿入阿密特的胸膛。
牛王亦未料及竟會有這樣不要命的少年,不禁一驚,但随即回過神來,一把将寶劍抽出阿密特胸膛,鮮血随之噴湧而出。“阿密特!”三藏抱住頹然倒在自己胸前的柔軟身軀,滿面愕然。
那牛王舉劍又要斬下,驀地裏一棒橫出,擋開了牛王的寶劍,卻是悟空趕到了。
“賊牛拿命來!”那悟空一棒擋開了寶劍,緊跟着旋風暴雨般一頓急攻,面赤如燃,憤淚交加,下下皆是不顧性命的殺着,将個牛王逼得劍法大亂,連連退了四五十步,兩人戰到了半空之中。
原來悟空緊力追趕,終是慢了一步,趕到時正見牛王一劍刺下,因是背對,悟空只當是唐僧已然遭難,又見鮮血滿地,故而怒恨已極,要與牛王同歸于盡。
這一邊三藏懷抱阿密特,見其傷勢嚴重,已是難治,不免涕淚橫流;那穆薩伸手捂住阿密特胸前傷口,那鮮血汩汩然只是難止,急得穆薩亦是淚流滿面。
阿密特睜開雙眼,長長睫毛下的一對蔚藍雙眸此時已是有些迷離,仍是盈盈然滿溢着深情,對三藏道:“好哥哥,想來這是我逆犯教規的報應,你說,如我這般判教之人,眼下是要被送去地獄的不是?”
“不會的,好弟弟,你心地純善,死後定是升入天堂。”三藏哽咽道。
“可是我們回纥人的天堂和哥哥要去的西天殊途兩路,豈不是再無相間之日?”阿密特呼吸急促,顫聲道。
“好弟弟,不管天下教法有多少,這世界天堂卻只有一個,我們都會去那極樂淨土的。”三藏勉力對阿密特微笑道。
“好極,”阿密特面色恢複平和,淡然笑道:“穆薩弟弟與我猶如骨肉,我死後願哥哥好生照顧他,......等将來終有一天......我們三人會在哥哥你說的極樂淨土再見面,永遠......不再分離......”
說到後來阿密特已是氣若游絲,終于停止了呼吸。
三藏與穆薩雙雙抱着阿密特痛哭流涕,穆薩撫着阿密特那如花朵般俊美的面頰,道:“阿密特哥哥,不要撇下我,等我陪你同去。”說話間于短靴中抽出一把防身短刀,待三藏發現欲止住時,已是太晚,一把短刀已沒頭插在穆薩稚嫩的心房。
那一邊牛王殺唐僧不成,又見悟空這般拼命地打法,完全要置自己于死地,更是怨忿,遂使身法還擊。牛王本來便比悟空學藝早,悟空又全失了理智,漸漸牛王搶了上風。
正此時,聽得有人喊:“大師兄,待我們來出助你!”卻是八戒和沙僧從摩雲洞趕回。“你們來得忒遲了,快來與我同殺了這賊牛為師傅報仇!”八戒與沙僧聞言大驚,也來不及細問,加入陣仗中一起大戰牛魔王。霎時間直殺得天昏地暗,那牛王法力高強,三兄弟聯手仍是與他鬥個平手。
他幾個這番賭鬥,驚得那過往虛空,一切神衆與金剛、六甲六丁都來圍困魔王。那魔王公然不懼,反是越戰越勇,衆神觀戰,齊道:“大力王,且住手。唐三藏西天取經,無神不保,無天不佑。快将芭蕉扇來扇息火焰;不然,上天責你罪愆,定遭誅也。”牛王此刻已成衆矢之的,索性全不理睬,拚命捐軀,鬥經五十餘合,抵敵不住,敗下陣來。
那老牛未料事局以到這般地步,恨怒不及。見那四面八方都是佛兵天将,卻是天羅地網,不能脫命。正在倉惶之際,又有托塔李天王并哪吒太子,領魚肚藥叉、巨靈神将,幔住空中,叫道:“吾奉玉帝旨意,特來此剿除你也!”牛王急了,依前搖身變做鐵牛真身,使兩只鐵角四下沖突。
正沖突間,但見一少年面如冠玉,神若秋水,英氣逼人,耀人心目,看得牛王也是神魂随之飛越矣,不覺慢下了身步。
這少年正是哪吒太子,但見他厲聲喝一聲“變!”變得三頭六臂,飛身跳在牛王背上。哪吒取出火輪兒挂在那老牛的角上。才要變化脫身,又被托塔天王将照妖鏡照住本象,騰那不動,無計逃生,眼見不行。
忽聽有人高呼:“且慢動手!”衆人一看,卻是羅剎女急急趕到。但見她卸了釵環,脫了色服,挽青絲如道姑,穿缟素似比丘,雙手捧那柄丈二長短的芭蕉扇子,跪在地下,磕頭禮拜道:“望菩薩饒我夫君之命,願将此扇奉承孫大聖成功去也!”
行者近前接了扇,對羅剎點點頭,那羅剎只是神色空淡,不複往日刁蠻。
哪吒見如此,将縛妖索子解下,跨在牛王頸項上,一把拿住鼻頭,将索穿在鼻孔裏,用手牽來,對牛王道:“你自此歸入佛門,且随我等去吧。”
于是各金剛,各轉寶山。六丁六甲,升空保護。過往神衆四散。天王、太子,牽牛徑歸佛地回繳。
話說從簡,大聖師兄弟見唐僧沒有遭難,知是虛驚一場,自是心寬。又見兩少年一忠義,一節烈,均是唏噓婉嘆不止,既于當地葬了兩少年,三藏又是一場痛哭不表。
孫大聖執着扇子,行近山邊,盡氣力揮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行者喜喜歡歡,又一扇,只聞得習習潇潇,清風微動;第三扇,滿天雲漠漠,細雨落霏霏。
師徒們收拾馬匹、行李,把扇子還了羅剎。又道:“你将扇子回山,再休生事!”
那羅剎接了扇子,念個咒語,捏做個杏葉兒,噙在口裏。拜謝了衆聖,經此變故之後,萬念俱灰,塵緣盡斷,隐姓修行。後來也得了正果,經藏中萬古流名。
行者、八戒、沙僧,保着三藏遂此前進,真個是身體清涼,足下滋潤。一行同心戮力,趕奔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