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海棠春豔(35)
晚上, 幾乎是天剛擦黑, 皇帝體內的麻藥一褪去, 就帶着人匆匆往城內趕,原本應該早早關上的城門,此時竟然還留有一道門未關。
城門口一隊兵馬拿着火把等候着, 等到皇帝一到就被這些人擁護着往皇宮趕。
等到入了宮, 為了不驚動太後, 皇帝沒有回寝宮, 而是去了沈洛的宮殿在那歇了一晚。
沈洛宮殿內都是皇帝準備的人,最初為了不讓沈洛養蠱的消息洩露出去, 他可是花費了好大力氣才将這座宮殿打造的水洩不通, 所以歇在這裏完全不必擔心自己的行蹤會暴露了。
轉眼就到四更, 皇帝起身乘着夜色回太和門, 這個時候宮門已經大開, 前來的臣子如洪流一般趕往早朝。
寧壽宮,太後雖然難得起這麽早, 可心中還是高興,這倒是讓她的精神好了很多。
太後換上朝服,随後展示給身旁的嬷嬷看,“哀家這身朝服也只有皇帝剛登基的時候穿過,如今也有五六年了吧?”
嬷嬷附和道:“是快到六年了。”
“算算也該到它出現的時候了。”
太後豐眼神轉為犀利,“如今皇帝失蹤,生死未蔔,哀家得為他穩住這個朝綱。”
嬷嬷應是。
太後也沒指望嬷嬷能說什麽, 轉而問她,“昨天派去的人怎麽到現在還沒回報?”
嬷嬷低垂下眼睛道:“娘娘,那兩人已經回來了,說圍場還在警戒,陛下還沒有找到。”她捏了捏手指,想到了才一歲多的小孫子,狠下心繼續道:“奴婢怕他們打擾到娘娘休息,便打發他們先去歇息了。”
太後“嗯”了一聲,随後道:“等回頭下朝,把他們叫過來,哀家要親自詢問。”
嬷嬷松了一口氣,連忙道是。
太後穿戴完畢,少少用了些點心,就坐着鳳辇前往上早朝。
Advertisement
早朝并不平靜,等候在耳殿的公侯們以及大臣都湊在一起猜測太後要幹什麽,畢竟皇上去秋獵,按說早朝免了才對,為何太後又突然召集人過來上早朝呢?
莫非是陛下出了問題?
一想到這一點,不少人臉上都有了憂色,頻繁換國主可不是好兆頭,前朝就是前車之鑒。
很快到了往常上朝的時辰,衆位大臣依次進入大殿內,按照文武分裂成兩個隊伍。
外面傳來太監的喊聲。
“太後駕到!”
衆位大臣彎腰,“參見太後,太後金安。”
太後被太監攙扶着走上大殿,她沒敢坐上龍椅,便叫來人搬來一張椅子放在龍椅旁。
等太後坐下,剛想說平身,這時外面又傳來一聲喊聲,“皇上臨朝!”
太後豁然起身,她臉色十足難看,若是不知道進入那小子的圈套,她就在這宮中白待了幾十年。
随後她眼神直射她平日最信任的嬷嬷,沒想到這這關鍵時刻,她身邊的人會背叛她!
嬷嬷唬了一跳,很快反應過來,皇上可是答應保住她,她完全不必要害怕。
皇帝步履優雅的邁入大殿,當看見太後時,他一臉詫異,“母後,今日怎麽過來了?”
太後露出難看的笑容,“哀家聽說皇上失蹤,所以才召集大臣們商議如何營救皇上。”
皇帝面露笑容道:“也不知道哪個告訴太後這等消息,朕很好,失蹤一事不過無稽之談,正好太後今日也在這,朕剛好有件難辦的事想要請教太後與諸位大臣。”随後他坐上龍椅,讓衆人平身。
太後心中立馬有了不好的預感,這小子想要幹什麽?
皇帝叫人呈上一封密折,然後傳給下方的文官,有些看見了眼眶怒瞪,滿臉氣憤像是看到什麽不可饒恕事情,有些心中猶疑臉色煞白站都站不穩,還有一些看了也沒反應面無表情,讓人猜不出心裏在想些什麽,總之是什麽反應都有。
文官傳完傳給武官,武官反應比文官還要直接,直接偷偷瞄向太後。
皇帝并沒有先讓太後看,所以太後看到下方衆人反應也是心裏咯噔一下。
“皇帝……”
“太後莫急,等大臣們看完,朕便傳上來讓太後一觀。”皇帝裝作安慰太後的樣子,等折子傳遍了整個大殿,大殿裏不少人都知道今日是要對魏王降下屠刀了。
至于屬于魏王一派的人當看到奏折就知道大事不好了,不趕快把自己撈出來,難道要與魏王這艘大船一起覆滅嗎?
最上頭的威武侯将看完後将奏折呈上來,皇帝揮揮手,“還不快接過,給太後送過去。”
立刻有太監下來接過奏折,親手送到太後手中,太後看了看皇帝,皇帝并沒有看她,她又看向下方,總覺得那些人看她的視線有些冰冷。
太後又看了看眼前的奏折,她總有一種若是接過奏折便萬劫不複的感覺,這種感覺很不好,她是太後,就算是皇帝也不能對她如何,最終她還是靠着這股傲氣,伸手将奏折接了過去。
太後掀開,很快臉色便是大變,又是憤怒又是焦急交雜,最後更是化作一道憎惡的目光射向皇帝。
皇帝一看,便咳嗽一聲,轉而看向大殿內的文武大臣們,他道:“朕昨夜收到這本奏折,對裏面提及的事是大為震怒,随着密折而來的還有證據,更加證實了魏王确實盜有赈銀。朕連夜回宮就是為此事而來,沒想到太後會派人叫你們上早朝,朕也就沒多此一舉再叫衆位,乘着衆位都在,大家來一起商量一下此事該如何處理?”
兵部尚書上前一步,“敢問陛下,魏王如今何在?”
皇帝回道:“為了怕走露消息,魏王如今還在圍場,并未知道此事。”
戶部尚書出列,“臣懇請陛下徹查此事。”
一位位大臣出列,“臣等附議。”
皇帝看了看,這其中有中立派,有騎牆派,更有帝黨中堅派,至于剩餘的不過小雜魚,已經惴惴不安,深怕魏王之事牽連到自己身上。
太後喊了一聲,“皇帝!”
皇帝回頭,“太後看完了奏折有很感想?”
這簡直書打算把她的魏王往死路上逼,還問她有何感想?
太後此時是恨極了皇帝,若是按照以往,她還在寧壽宮,皇帝也不敢這樣逼她。偏偏她走出了寧壽宮,走入了這座大殿,走入了皇帝為她所布置的甜蜜陷阱,讓一切都攤開在衆人面前,讓她直面大臣,若是她的回答不好,弄不好以後只能挂着太後的名義為先帝祈福。
太後深吸一口氣,“魏王雖然是哀家的兒子,可王子犯法……”她心裏在滴着血,可還是繼續說完,“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既然有證據在,皇帝便讓三司合理此案,務必快快查清此事。”說完這些,太後的嘴唇抿的緊緊,一臉生人勿近。
皇帝合掌贊道:“太後真是深明大義,威武侯何在?”
太後立即變了臉色,若只是三司,她還有把握插手進去,提前将一些證據毀滅,可這威武侯與太後魏王可是有大仇。
威武侯原先是威武國公,先帝時期,威武國公的嫡女也就是現任的威武侯嫡親姑姑就是被先帝賜死,理由是禍亂後宮,這也導致威武侯爵位會降下一等。
而實際上那威武國公的嫡女不過是遭了太後的算計,只因為她看了不該看到的東西,為了讓她閉嘴,她才如雷霆般迅速的将人按下罪名令先帝震怒賜死。
後來威武國公府好像查出什麽,一直與太後做對,等先帝晚期,這些以武官為首的人執意推舉一個宮婢子也不願意推舉她的兒子,理由是十皇子太小,難察将來秉性,而三皇子已經是成年人,喜怒不形于色,初俱帝王風範。
她得知消息時便知道先帝有些意動,所以在先帝問她時,她順水推舟提了皇帝,果然先帝很滿意,等先帝駕崩後,皇帝投桃報李,她一躍其他嫔妃成為太後。
可以說威武侯一系人就是她與魏王天生的仇敵,若是讓他參與進來,太後可以肯定自己那一系列手段将夭折了。
然而皇帝接下來一句話更是将她打入地獄,“威武侯主理此事,快速查明魏王劫赈銀一案,特赦威武侯令牌一枚可入宮,可搜查任何地方。”
作者有話要說: 本來打算晚上發,不過作者馬上要斷網閉關,還是先發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