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賀壽(上)
在馬車上颠了兩天兩夜可算是到了宿州府。
雖然這一路走得是官道,車上又鋪設了軟墊,可也舒服不到哪去。李绾她們年歲小,尚且還好,老夫人卻險些散了架。到了客棧,便仰倒在塌上,讓小丫鬟們又揉又捏,好半晌才算緩過勁兒來。
李纖看了看天色:“祖母,這天都快亮了,我們不去賀壽嗎?”
老夫人扶着丫鬟的手坐起身來:“當然要去,但颠簸了一路,咱們得梳洗一下再去,可不能讓人看低了。”她高聲問:“福緣,水燒好了嗎?”
從外間繞進來個三十六七歲的女子,一身艾綠色荷葉紋長裙。發髻梳的利落,人也長的精明。
“嗳,夥計們把水送來了,我這就帶小姐們去洗。”這福緣本是老夫人身邊的大丫鬟,後來嫁給了家中管事,仍在松鶴院當差。
老夫人又問:“那帶來的衣裳呢?”
“哎呦,也都挂起來了正熏香呢,保證板板整整沒有一絲褶兒。您就別操心了,快再歇歇吧,時間來得及呢。”
老夫人站起身擺擺手:“不歇了,我也去洗漱,可千萬不能晚了。”
李绾由着春蟬幫自己擦洗,重新梳頭。又見她拿來了一件碧藍色襖裙給自己換,便問:“這衣裳倒挺好看,以前怎麽沒見過?”
春蟬笑說:“都是老夫人讓人新做的呢,小姐們一人一件。”
李绾看了看旁邊,果然李繡的是嫣紅色,李纖的是丁香色,全是簇新的,用料也極好。
本來也沒什麽,可李纖卻撇嘴笑了笑說:“這有什麽值得稀奇的,去旁人家做客難道穿舊衣?妹妹真是不識禮數。”說話時的神情譏諷極了。
李绾認真想了想,自己以前還真沒在乎過新衣舊衣。哪怕是國宴,她也不過多插兩只簪罷了。當人真正身處高位,也就不在乎這些了,難不成別家小姐穿了件簇新錦裙就能比她這公主還高貴?
反而是身份不如人時,才要處處在意,生怕因為穿戴被人小瞧了去。這也是人之常情,只不過......李绾看了看這三件全新的錦裙,一瞧就是剛上身的,未免有些太過刻意了,倒容易讓人心生輕視。
李繡見她垂頭不說話,還以為她被擠兌的難堪,打圓場道:“好了,衣裳而、而已,怎麽還、還值當扯上禮數不禮數。”
Advertisement
李纖面帶得意的扭過頭去。
她們三人穿戴整齊了,便到老夫人房裏等着。
老夫人換了一身秋色福紋錦裙,也是簇新的,還戴了整套翡翠頭面,正在對鏡敷粉,可真是把這事重視到了極點。
李纖站到鏡子旁贊道:“祖母今日打扮的可真富貴,倒像是官家的老封君一般。”
“哎呦,瞧我們纖兒這嘴甜的,祖母可當不得老封君。”
李绾坐在大姐身邊沒吱聲,心道:可不是嗎,您得當太後呢。
老夫人站起身來,撫了撫領口:“福緣,捧上匣子,咱們去何府賀壽!”
老夫人心中滿是激動,她一向以自己是崔氏女為傲。先前年輕時家中日子不好過,也不願意去宗族的宴席,生怕受人奚落,被當成來打秋風的窮親戚。後來嫁到了李家,銀錢是有了,卻是個土財主。
現在她老了,再不去這輩子怕都再沒機會。心中想着是去為李繡尋一門好親事,可實際上這又何嘗不是她給自己的一個借口,讓她能有理由和勇氣,去圓自己的一個夢。
心中懷着無限激動與不安,也不知自己那堂姐會說什麽?若問起她嫁到了哪個李家,她還沒想好該怎麽答。可好歹是同族,想來怎麽也會給幾分薄面,不會讓她為難吧。
可還沒到何府,老夫人就發現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樣。
何家宅院在宿州府最繁華的一條街上,鬧中取靜,貴不可言。道路寬敞的很,可才拐過彎就被一輛輛馬車堵得動彈不得。
老夫人急的直冒汗:“這得等到什麽時候去?李二你去與前邊的打個商量,讓他們稍微讓讓,就說咱們趕着去賀壽呢!”
車夫一臉無奈:“老夫人,這全是去賀壽的,都要往前面擠呢!我可不敢去與人家打商量,您沒瞧前邊馬車上是知府大人的徽記?”
“這可怎麽辦?再耽擱就要遲了,要不然......咱們下車走去,應該也不遠了。”
下車走去?她們人生地不熟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兒,就算走的氣喘籲籲到了何府,人家一瞧她們連馬車都沒有,滿身狼狽,怕是門都不讓進。
李绾連忙道:“祖母別着急,既然全是去賀壽呢,大家都在這等着呢,咱們也不算晚。一輛輛的過,一會兒也就過去了。”
老夫人這是急的沒了主心骨,李绾雖小,她也聽了進去,點頭道:“也有道理,但願前邊兒的能快點兒吧。”
何家一看來賀壽的人把整條街堵得水洩不通,也派了幾個管事出來出來調諧,這邊讓一點,那邊挪一步,慢慢馬車也就動了起來。
就算這樣,一條街的長度,還愣是走了小半個時辰才到何府門前。
何家的四五個管事站在門口迎客。這群人別的本事沒有,就是時日久了,見的人也多,練就了一雙毒辣眼睛。拿眼這麽一掃,便在心中給人分了三六九等。
周管事老遠就見知府夫人領着家眷來了,剛想往前邊湊,卻被趙管事搶了先。他只好若無其事的別過頭,心裏正不痛快着,就見一個老太太領着幾個小姑娘上前,臉上的神情有些局促,對自己笑道:“這位先生,我們是來給府上老夫人賀壽的。不知......”
“請帖呢?”瞧穿戴用的是好物件兒,可神情做派卻露了怯,也不知道是哪來的土包子,周管事對她們連敷衍的笑,都懶得有。
這話可問住了老夫人,她也是聽遠在南方的妹妹,在書信中提過這麽一嘴,便起了心思要來,哪來的什麽請帖。
周管事見她呆愣,也不願與她多廢話。反正家裏面鼎盛,這種往上湊的人他見多了,老夫人還特意吩咐過不要為難來賀壽的人,城裏窮苦的百姓若願意來吃席也別攔着,算是功德。
他背過手,轉身就走,拖着嗓子對她們幾人說:“跟我過來吧。”
宴席設在何府的大花園中。主家與有頭有臉的人,都請到了花房中入座,外頭還擺了七八十席。周管事把她們領到了偏角一桌,道:“坐吧。”
老夫人傻了眼,這邊坐的人全是販夫走卒,倒不是她嫌棄人家。只是她是來給堂姐賀壽的,往這一坐,估摸連人影都見不到,這跟她想的也太不一樣了。
見那管事要走,老夫人急的一把拉住他。
“這位先生,我姓崔,府上的老夫人是我堂姐。我既是來給她賀壽,總得能見到她吧?”
周管事徹底沒了耐心法兒,還姓崔,真是崔氏女能這番小家子做派?還沒有請帖?現在這些人,真是為了攀關系什麽都敢說。他還說自己姓劉呢,皇家的那個劉,有人信嗎?
他嘴角扯出一抹譏笑,躬身道:“喲,原來您姓崔啊,還是我們老夫人的親戚,真是小的有眼不識泰山了。那您快跟我這邊兒請。”
周管事領着她們一路進了花房,才到門口就對老夫人說:“您幾位在這等着吧,我去向我家老夫人請示一下。您也知道,這家業大了,總有些亂認親戚的,您又沒有請帖,我可不敢擅自做主,這位崔夫人,您夫家貴姓啊?”
周管事的聲音不大不小,附近的幾桌人都朝她們看來,老夫人羞得面色通紅:“我夫家姓李。”
“得嘞。”
花房裏也擺了三十多桌,何家的人坐在最前面,根本沒看到門口的這幾人。
聽家裏管事把事情一說,何家的老夫人遠遠瞧了瞧門口那幾人,撂下茶盞說:“好像還真有這麽個人,聽聞嫁到了柳州府下面的哪個縣,離我不遠,這麽多年沒來往,我也記不清了。”正說着,明義伯的侄女,拉着她瞧一盆墨蘭,老夫人對周管事随意揮了揮手:“行了,既然來了,就讓她坐吧。”
周管事複又回來,皮笑肉不笑的對老夫人道:“我們家老夫人說她也記不清了,您既來了,那就坐吧,請。”
這話說的,可真讓老夫人想要找個地縫鑽進去,身邊幾桌人,若有若無的譏笑聲,讓她恨不得抽自己兩個耳光。剛才還不如就坐在外面了,不!她就不該來湊這個熱鬧,路上受罪,來了還要受人這種氣。這是何苦?
李繡一向是內向的,此時杵在一旁也不知道該怎麽辦。李纖只覺得祖母實在太丢人了,別人都在議論嘲笑她們,她耳朵熱的不行,眼圈一紅,就落下淚來。
就在老夫人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氣郁得快要厥過去時,一只小手拉住了她的手。
李绾笑的極為坦然,沒有半點兒羞窘:“祖母,快坐吧,要開席了。”
老夫人這才像醒過神來,連坐下也沒松開李绾的手,仿佛這就是她的救命稻草。她一個勁兒的安慰自己,沒事的,就當做別人都不存在,快些吃完席回家就是。就像绾姐兒一樣,自然一些,別讓別人看笑話。
可她才穩住神情,就聽何家的管事開始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