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不到傍晚, 李憶便率軍離京而去。

柳宸立于城樓上, 目送大軍遠去, 轉身吩咐身邊的家仆:“傳令下去,籌備糧食安排人馬,前往京城至澄州路途接濟災民。”

家仆應諾。第二日便報上,有多少糧食, 何處人馬,可用于赈災。

他們這樣的世家大族, 此類收買人心的事是做慣了的。柳宸一一點檢過, 無處不妥當。

然卻有一意外之人尋到他。“十二叔,讓我去主持澄州赈災吧。”來者說。

若是家中任一子弟,柳宸都不驚訝,可這主動請纓的, 竟是柳慧。

“雖說家中女兒扮男裝辦差這種事兒原也是有的。”柳宸皺眉看她:“可是這次這事兒太兇險,再說李憶這太子位十有八/九是保不住的, 你又何必以身犯險。”

“不管李憶結果如何, 終究太子位要有人的。”柳慧道:“我去了, 朝廷總要記我一功,可保我以後再博妃位。更何況, 如果李憶萬一保住了太子位呢, 我去澄州,保不齊能和他見幾面,總有些情分。”

柳宸細想想,心下默然。“難得你有這般堅韌心志, 可惜竟沒托生個男兒身。”他喟嘆一聲道:“也罷,便依了你。”

與此同時,方錦安亦帶了皇甫極觐見崇元帝。

“皇甫先生聽聞澄州大火,憂心不已,連夜研制了這治火傷的藥膏,獻于父皇。”方錦安道:“求父皇令禦醫署大量配置,送往澄州,供軍民使用。”

“甚好,甚好!”崇元帝拊掌贊嘆:“皇甫先生醫者父母心,朕,替太子和澄州的百姓,謝過先生了!”

“小人愧不敢當。”皇甫極忙道:“乃是娘娘提醒小人做的,不然小人哪裏想起做這個啊......”

“皇甫先生不必過謙。”崇元帝點點頭,看向方錦安道:“娘娘心思細膩,這朕也是知道的。唉,這火好生讓人頭疼,已是兩天兩夜了,絲毫未見消退,反是這北風,一陣緊似一陣啊,已經有人擔心了,若是燒到京城來,可怎生是好。......”

“兒臣也正想與父皇說這個,”方錦安從容道:“有數語薄陋淺見想奏于父皇。”

“娘娘請講。”崇元帝道:“朕聽聞過,北疆的草原上,時常燃起大火,經久不息。娘娘家中,可是有何良策?”

Advertisement

“兒臣慚愧,并無甚良策。北疆那邊應對火情的法子,想來太子殿下是盡知的。”方錦安道:“ 只是在家中時,兄長但凡出去應對火情,向來吩咐我:一者我侯府不能慌亂。務必要安定人心,不可使百姓驚慌,百姓可撤出城中,但我侯府,不能動;二者留守府兵,高度警戒。留意言路,防範有小人趁機散播謠言,作亂生事。尤為重要的是防範有人蓄意縱火,宣稱是大火已至,引發恐慌。”

“不愧是晉陽君侯,思慮周祥。”崇元帝點頭,轉頭吩咐德生:“把娘娘這話,拟旨傳給京兆尹和親軍。”

又對方錦安道:“朕也命澄州那邊一日四次,把火情報于京城,并公之于衆,讓百姓們知道,以求謠言不生。只是,現在看來,這火比預想中還要兇猛數倍啊。”

方錦安皺皺眉:“殿下向來言出必果,陛下無需過分憂慮。”

而此刻的李憶,面對洶洶火海,心中止不住的懊惱。

前世的他,在孤寂黑暗中聽到這場天災,也在腦海中想象過。可是現下身臨其境才發現,現實的殘酷遠不是想象能觸及的。

“說來倒也是僥幸,”他身邊的澄州府尹擦着汗心有餘悸地道:“隕星墜落最密集之處,原是一片廣植大豆的沃野良田,還有好幾個過百戶的村子。前不久恰巧被本地大戶李大善人成片成片買去,把人都遷走,把豆子收了,把地翻耕引水,說是準備改種水稻。這豆子還沒熟透,本地又從無種植水稻之說,當時方圓百裏,引為笑談。都說這李大善人是發瘋了——豈料便有如今這禍事!如果沒有李大善人此舉,如若這地裏還是連片大豆,這火,怕是還要大上幾倍!這死的人,更是難以想象!”

“也還有一件幸事。”另一府吏亦插嘴道:“隕星也有不少墜落城裏的。恰巧那時北邊鄉裏的劉舉人家娶親,請到了名滿天下的戲班子杏花班來助興,連唱三天大戲。阖城老小都被引去看了,都躲過了一劫!現下想想,李大善人與劉舉人這二人功德大了去了!”

“到底還是托太子殿下的洪福,托天家的洪福!”府尹忙又道。

李憶心煩意亂地舉舉手,止住他們的恭維。

上蒼何曾垂憫世人。這些事兒原是再世重生的他一早安排下的。

可是現在看着這火場慘狀,李憶又不禁惱悔:是不是自己該一早将所有事情合盤托出,則可讓更多人活下來?

不會的。他旋即搖搖頭,穩穩心神:天下人信不信自己先且不說,這樣人煙密集的京畿重地,若引發恐慌,那造成的傷亡,會遠超現下的處置方法。

“禀殿下,風勢太大,小楊堡已棄守!”親兵匆匆跑來禀報最新情況。

李憶毫不猶疑:“撤!小楊堡至伏楊城一線,半個時辰之內,所有有人員撤到淨水河之後!”

“禀殿下!”又一人來報:“依殿下令,淨水河之後的裏莊至明山一線,需要在大火到來之前,淨為白地。然明山乃六皇子明王殿下産業,明王殿下家仆抗令不遵......”

“抗令者殺無赦,以後此等适宜不必禀報。兩個時辰之內,這一線必須寸草不生!”李憶道。

......

火勢絲毫不減、太子率部苦戰,然步步後退的消息一條條傳入京城,不由得京城上下不驚疑,漸漸釀起風波。

這些風波,便是深居章華殿的方錦安都能察覺到。

她難得的不複從容。“秋幹物燥,若是無雨,我都想不到有什麽法子能扭轉形勢。”這夜,她久久徘徊于庭院中,仰觀天際。

“殿下總不會讓這火燒到京城來,娘娘盡管安心便是。”謝岫道。她自然是所有人中最輕松的。重生一世的她清楚知道,這場火誠然燒不到京城來。

可是方錦安又豈能安心。“看不到一點雨啊,看不到一點雨。”她只管仰着頭望天。

“娘娘這般神通廣大,還會測雨的?”謝岫也擡頭看看:月明星稀,天幕上倒是有些不薄不厚的雲。

“會的。”豈料方錦安點頭道:“我能觀測出三五日內的天象變化,還是挺準的。”

謝岫一臉的驚訝:“這麽厲害!”

“厲害也沒有用。”方錦安嘆息一聲:“這世上,總有窮究人力也無法掌控的事情。”

“是啊,我們是人,又不是神仙,”謝岫安慰她:“終擺脫不掉苦難窮厄的,娘娘也莫強求。”

這話另方錦安對她刮目相看:“想不到你小小年紀竟有這心胸。”她伸手刮了一下她鼻子。

話雖如此,她卻固執地繼續望天,不肯回去歇息。任月過中天,露濕重衣。

謝岫怎麽勸都不行。“你這樣肯定又會發病的,殿下回來,我可怎麽向他交代!”她後來都生氣了。

“他可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啊。”方錦安只喃喃自語。

将曉時分,又一道快馬馳入京城,送來消息:昨夜北風大盛,火仗風勢,一夜之間南下百裏!

朝中的風波,頓時釀成滔天之勢。

作者有話要說: 這裏是努力補文的作者君,今天要有三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