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章節
微妙氣息。
他本應患得患失、憂慮不安。
然而當他從那個濃霧彌漫的楓林中出來之際,在心底深處,已經有一些東西緩慢而不可挽回地片片剝落下去,也有一些東西隐秘而堅決地生長起來。
孟劍卿微一低頭:“卑職領命。”
永樂帝注視着他:“你當如何調教?”
孟劍卿答道:“最首要的一件事,當然是讀書識字。”
永樂帝自然明白這件事的重要,這也是他心中早已拿定的主意。但是孟劍卿如此自然而然地将違背洪武帝訓令的這句話說了出來,倒讓他有些詫異。若要處置孟劍卿,這可是一個最好的理由。
然而若是以這個理由處置了孟劍卿,又有誰敢再提起他心中的這件大事呢?
永樂帝注視他良久,忽而微微笑了起來:“好,給你三年時間,希望你不會讓朕失望。”
孟劍卿能夠用一年時間訓練出魚腸軍,現在給他三年時間,應當是綽綽有餘了吧。
孟劍卿躬身答道:“卑職當盡力教導。”
但是永樂帝是否知道,像他們這樣走在刀尖上的人,三年下來,十不存一;十年之後,百不存一?
永樂帝看着他,仿佛能看到他心中隐藏的遲疑,了然一笑:“這兩個人是朕選的,你再在宮中選二十個十五歲以下的內監。三年之內,這些人都是你的屬下。”
如他所料,孟劍卿的目光閃亮了一下。
兩名小內監的臉色則隐隐變得蒼白。錦衣衛訓練方式的殘酷,即使是深宮之中,也早有傳聞。
但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道路。
Advertisement
孟劍卿接手訓練內監,讓已經升任大理寺卿、近來與他打交道比較多的寧衡很不滿意,借了個查詢檔案的機會,與正在庫房中監督手下整理舊檔的孟劍卿偶遇了一次。
寧衡打量着孟劍卿手下那些小內監。內監很清楚六部官員對他們這些人的鄙夷與輕視,又在孟劍卿眼底下幹事,竟是大氣也不敢喘,低着頭,小步緊走,悄無聲息地穿行在兩人高的書架之間。
寧衡翻着手上的一份舊檔,低聲說道:“這種人你也用?”
孟劍卿坐在一旁,似是在監視他讀檔,也同樣低聲答道:“沒有人是聖賢,肯守規矩、能辦事就行。”
內監固然有自私無知、貪婪陰狠之名,但是,即便是海上仙山,也不是清白無瑕、無欲無求的聖賢。端的看如何用這些人。
寧衡自是明白這個道理,輕輕“哼”了一聲:“這些人會一直守規矩?養虎為患!”
孟劍卿不以為意:“既然皇爺心意已定,這頭猛虎,與其由他人來養,還不如由我來養。”
永樂帝在下诏“願與天下共治之”,隐晦地表明願将洪武帝當年收走的相權交還給六部官員之時,勢必已經想好了用內廷來約束外朝這樣的制衡之策;就如當初沈光禮、現在永樂帝一定會同時重用孟劍卿和高平這兩個對手一樣。
既然大勢已成,無可挽回,那麽就讓他來引領這大勢吧。
寧衡微微冷笑:“這些內監現在還是很敬畏你的。只不知這種不牢靠的敬畏還能夠維持多長時間?”
人心易變,所以寧衡向來不信任人心,而寧可選擇那些冷冰冰的律令條文。
孟劍卿也報以微笑:“真到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時候,我自然會識時務。更何況,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我之後,未必就沒有能夠約束他們的人。”
雖然連他自己也不能肯定,現在自己說的這番話是真心還是假意,但是他想他可以體會沈光禮當初撒手而去的心情了。
寧衡默然良久,似笑非笑地說道:“現在我真後悔讓你和我們攪到一起,這兩年你可是變得更難對付了呢,不知道皇爺如今看到你的時候會不會覺得更頭痛,很想找個理由将你拖下去痛打一頓。”
他“啪”一聲合起文檔,站了起來,丢下一句“好自為之”,便飄然離去。
孟劍卿背着手站在幽暗的庫房中,含笑目送他遠去。
【後記】
一、《戰城南》之名,取自漢樂府: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枭騎戰鬥死,驽馬徘徊鳴。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靖難之役,南軍與燕軍都損失慘重,史稱“淮以北鞠為茂草”,故本篇以此為名。
二、歷代君權與相權,向來有此消彼長的複雜關系。洪武帝廢宰相而親自處理日常政務,代行相權,以免大權旁落,但後世子孫難以堅持如此高難度的工作,于是實際上的宰相——大學士應運而生。燕王那個暗示要向文官們交還相權的“願與天下共治之”的诏書,是從《故宮》的解說詞中看來的,特此聲明一下。附帶說一句,明代的文官們相對于清代而言還是很彪悍的,所以設置寧衡這樣一個人物,作為代表。
三、長老會:
海上仙山長老會的運轉程序,頗有幾分現代議會的風格,在那個年代,屬于超前甚至空想了。不過鑒于後世的蘭芳共和國的存在,那個時代的南洋華人于百年漂泊之中産生一個類似的組織,不是不可能的。
蘭芳共和國,亦有說是南方共和國,于1777年由廣東梅縣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今加裏曼丹西部)建立,參照西方國家的一些法制,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國家元首稱“大總制”,以類似于民主選舉和禪讓的形式傳承,最強盛時曾據有整個加裏曼丹;1885年為荷蘭所滅,立國時間長達1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