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看到顧辭,顧嘉和自己也有些不自在。上次的事他爹同他說了, 知曉顧辭對他是無意的, 他心裏雖暗暗生惱, 但更多的是一種求而不得的悵然和失落。

“秀才郎。”都已經到了門口了, 也不好對從裏見出來的人視而不見, 顧辭心裏不自在,但面上還是不避不躲地朝他點了點頭。

“小夫子。”阿寶也跟着打了招呼, 他還是挺喜歡這個小夫子的,“小夫子好久都沒來給我們上課了。”

聽到兩人的聲音, 顧嘉和才回過神來, 鎮上的學堂放假了,他見天氣不好, 不放心他爹,特地趕過來接顧夫子的,這會正幫着他爹整理屋子, 大抵也覺得自己一個大男人,一手掃帚一手簸箕不雅觀, 趕緊把手中的東西放到了一邊, 朝顧辭點了點頭,又去同阿寶說了兩句, 這才看向顧辭,“姑娘帶着阿寶可是來找我爹的?”

顧辭點點頭,“我一個姑娘家,頭次當家作主, 不懂禮數,今兒才抽空來看看夫子。”

“姑娘客氣了。”顧嘉和摸了摸阿寶的腦袋,又趕緊招呼兩人進屋,“這天冷,兩位快裏邊去坐,我爹在裏面整理書籍。”

顧辭也沒推辭,牽着阿寶,跟着他進了屋。讀書人清高,她若是放下東西就走,反倒是輕視人了。

“大姐兒,阿寶,你們怎麽來了?”顧夫子把書都打點好了,正從小書屋出來,就看見三人進來,倒是有些詫異,再一瞧顧辭手上拿的東西,眉頭就擰了起來。

顧辭和阿寶同他打了招呼,把東西放在了桌上,又看了看四周封起來的櫃子,這才道:“夫子是要回家了?”

顧夫子點了點頭,又看了一眼顧嘉和,“你去竈屋生火燒壺茶過來。”

看來自己恰好是趕在人家要走的時候了,顧辭忙起身道:“千萬不用麻煩了,也是我來的不湊巧,我也就是帶着阿寶過來給夫子道聲謝,也不久留。”

他們父子二人都沒料到顧辭今天會上門來,如今竈屋的火都熄了,重新生火燒壺茶也要一點時間,也不強求,“那我也不跟你客氣,這路滑,我們夫子二人确實急着趕路。”

顧辭聞言,便笑道:“既是如此,那我和阿寶也不好耽擱你們趕路,等到開年,再來好生道謝。”

顧夫子沒回話,讓顧嘉和去小書屋一趟,他又提起那肉和裝蛋的布袋,“這些東西你拿回去。”

“夫子……”

“讓你拿回去就拿回去。”顧夫子膩歪跟婦人推推搡搡東西,皺着眉頭道:“我不缺你的這一塊肉和幾個雞蛋,拿回去給孩子吃了,阿寶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好生養着。”

Advertisement

“夫子倒是小瞧我了。”顧辭仍舊不接,笑着同他道:“我既然把阿寶分出來跟着我過,自然是想他過得更好些。夫子也不必憂心我們姐弟三人的日子難過。”

顧夫子見她眉眼輕松,并不似窮苦婦人家那苦大深仇,也就不推了,把肉和雞蛋重新放到了桌上,看到顧嘉和出來了,便把他手中的幾本字帖遞向阿寶,“收下吧,放假在家也不可貪玩,如今你們已經學會握筆,也能寫些簡單的字了,這字帖你就拿着回去好生練習。”

阿寶蠢蠢欲動,但也知道這些東西貴重,沒有顧辭的允許,不敢私自接。

見阿寶頻頻去看顧辭,顧嘉和也從一旁勸道:“這不是什麽貴重的東西,這些字帖都是我自己寫的,如今我用不着了,送給阿寶,姑娘千萬不要客氣。”

一聽這話,顧辭就更加不好意思收了,“夫子和秀才郎太客氣了……”

顧夫子掃了一眼顧辭,見她神色尴尬,也知是之前的事讓她有了防備,“你若不是要來一趟,我也會上你家一趟,給阿寶送這些。阿寶樂學善學,我也樂教。送他這些,不是看你大姐兒的面子,而是看他是根好苗子的份上,大姐兒也不要多想。”

顧夫子的話不算委婉,顧辭自然懂她的意思,低頭見阿寶盯着那幾本字帖眼睛發亮,垂眸想了想,到底還是接下了。

知道他們父子倆趕時間,顧辭道過謝後,就帶着阿寶回了家。

接下來幾天,天氣仍舊沒有好轉,反正什麽都幹不了,小姑娘又一直在嚷嚷什麽時候帶她去姥爺家教三梅姐姐刺繡,顧辭索性帶着準備好的年禮,牽着兩個小的去了李家村。

按照習俗,只要姥爺姥姥還在,這年禮就不能少,但父親還健在的話,這送年禮一事是輪不到做兒子的。

小李氏死的頭兩年,顧老二還記着這事,但等到柳氏進門站穩腳跟了,顧老二也就把這事給忘一邊了,用柳氏的話說——老娘這個活人,你都不用給娘家送年禮,憑什麽那個死了的,你還要伺候着她娘家?

至于為何不用給柳氏娘家送年禮這事,柳氏和顧老二都對外聲稱,是柳氏已父母雙亡,但知道點內情的人和他們夫妻兩人都心知肚明,是柳氏不願守寡,硬是要嫁給顧老二,柳家那位從十九歲守寡到古稀之年的老太太覺得她對不起他們柳家的那塊貞節牌,才把她趕出了柳家。

自然,柳家也不會認顧老二這個女婿,哪裏用得着他去送年禮。

顧辭是個姑娘家,是用不着給姥爺家送年禮的,但如今帶着阿寶分了家,這年禮一事自然要補上。

這天氣,山路泥濘打滑不好走,顧辭也不許他們兩個路上亂跑了,她提着東西兩手不空,也沒法牽着他們,只好在路上給他們一人掰了個斷枝,讓他們撐着走。

三人走得謹慎緩慢,等到了李家村,已經是晌午飯時分了,李鐵匠一家正關着大門準備開吃。

“大姐兒?”聽到外間的敲門聲,是三舅母楊氏來開的門,今天輪到她做飯,她正把最後一個菜端上桌,一聽到敲門聲,她放下碗就出來了,看到門口的顧辭,是真吃了一驚,“趕緊進來,瞧瞧這阿寶和嬌丫頭,小臉都凍的紅彤彤了。”

楊一邊招呼三人進屋,一邊又扯着嗓門通知屋裏的人。

瞬間,李家一大家子都欣喜地迎了出來,賀氏和花氏雙雙上前接過顧辭手裏的東西,見到又是肉又是魚,還有禮盒時,妯娌兩人都是又高興又有些嗔怪。

外甥女知好醜懂感恩,對他們大方,當然是開心的,但一想到他們姐弟三人沒個依靠,又覺得揪心。

不過,這歡歡喜喜的氣氛,也不合适說客氣話,大不了等他們回去時,回禮補上就好了,遂兩人接下東西也沒說其他話,就是招呼着她往屋裏暖暖。

如今兩家來往多了,老太太對這對本就見的少的外孫和外甥女更是上心,跟着出來,拉住阿寶的手給他搓了搓,又去訓顧辭,“你個膽大的,這天氣,帶着他們過來,萬一要摔了個好歹,我看你怎麽辦?”

老太太笑起來慈眉善目,但虎着臉時,也是個吓人的相,顧辭知道姥姥是在擔心他們,也不覺得委屈,依舊笑道:“姥姥可冤枉我了,我倒是想着天氣好些,再帶他們過來,誰知他們兩個小的耐不住,天天纏着我,要我帶他們過來。”

一聽這話,老太太的臉哪裏還虎的下去,看着笑眯眯的阿寶,就憐惜地不得了,“我的乖乖啊,是不是想姥姥了。”

“想。”實誠的阿寶倒也會讨好人,知曉這會要是實話實說不想,那姥姥多半會生氣的。

他如今有書萬事足,每日坐在炕上捧着一本小破書搖頭晃腦,念得不亦樂乎,哪裏有空想什麽姥爺姥姥,是嬌嬌姐姐一天到晚念叨着,姐姐這才帶他們來的。

一行人說着便進了屋,楊氏又添了幾副碗筷擺上,把堂屋炕上的小桌子收拾了一番,把幾個女娃和小娃的碗筷擺了上去,李家大大小小一家子差不多二十口人,平日擠着都要坐兩桌,今日來了顧辭三姐弟,自然要給他們空位置招待的。

“大姐兒,阿寶,嬌丫頭,快來這邊坐。”收拾好了,楊氏就招呼他們三人坐到主桌這邊來。

“我們随便坐就好了,大家都是一家人,用不着這麽多規矩。”

“一家人是一家人,但既然上門做客,自然要有個待客的規矩。”賀氏附和道,笑着将她拉過來了,偏頭看到嬌嬌笑眯眯的,一看到她看過來就甜甜地叫一聲大舅母,賀氏又是母愛泛濫,搓了搓她被風吹得紅彤彤的臉蛋,“這才多久沒見,咱們嬌丫頭又好看了。”

老太太孫女多,又有親外孫女,對嬌嬌也就沒有多少心思了,聽大兒媳這話,這才好好地瞧了一眼,“上次你帶過來,還覺得這小丫頭一臉印子,模樣寒碜,今兒一看,倒是怪好看了。”

“看來是我天天瞧着的緣故,倒沒發現她好看了。”顧辭笑了笑,幫阿寶把凳子拉攏了些,又看向花氏,兀自轉了話題,“二舅母,三梅妹妹這個月去領了新的繡活嗎?”

“領了領了。”花氏點了點頭,說起這事,她對嬌嬌也是歡喜,“多虧了嬌丫頭,這次去交貨時,掌櫃的說,給三丫頭的繡品都漲一文錢。”

聽到這話,老太太對嬌嬌也是熱情了幾分,接口道:“離過年還有十幾天,反正這天氣,你們在家也沒事做,就在家裏住幾天,讓嬌丫頭多指點指點三丫頭的繡活。”

顧辭一心想要嬌嬌在姥爺姥姥家留個好印象,剛剛把話題往這事上引,就是為此,“上次姥爺在家提了這事,這丫頭就鬧着要來教三梅妹妹刺繡,這次來了,她把自己的繡活都帶上了,可不就是打算在這裏賴幾天?”

“那敢情好。”花氏開心地不行,也去揉了揉嬌嬌的腦袋,“你就放心在咱們家住着,住多久都行。”

打着如意算盤的小姑娘笑得眉眼都快彎成線了,“謝謝二舅母。”

坐在炕上的三梅也十分開心,怯生生地插了一句,“嬌嬌妹妹,那晚上你就跟着我睡。”

這事就讓小姑娘有些為難了,撓了撓頭,歪頭去看顧辭,“姐姐,那你回去嗎?”

顧辭看着她皺巴巴的小臉,就有些想笑,“姐姐才沒你這麽厚臉皮?”

哼,她才不是厚臉皮。

要不是姐姐和傻阿寶天天坐炕對面盯着她,害她繡不完多的那些帕子和香囊,她會絞盡腦汁來姥姥家嗎?

還有那個小西姐,也真是個扶不起的阿鬥,學了一個時辰就不學了,害她也不能偷偷去六嬸家趕工。她這是走投無路,才想着來姥姥家的。

她這都是為了誰?還不是養家糊口。

“瞧你,看嬌丫頭都要被你說哭了?”大舅母見小姑娘垂眸不語的,嗔了顧辭一眼,又趕緊給小姑娘加了一筷子的菘菜杆炒肉丁,“嬌丫頭,你別聽你姐瞎說,快吃飯。”

顧辭也是當着衆親戚說得場面話,沒想到就傷着她的心了,“姐姐逗你了,姐姐肯定是要回去的,不然你的兩只兔子誰來喂?”

小姑娘難過的是晚上不能窩姐姐懷裏睡,顧辭一軟下來,她就傲嬌了,“厚臉皮就厚臉皮,反正姥姥姥爺舅母他們都喜歡我。”

“就是。”賀氏被她作怪的小模樣逗笑了,又裝模作樣地訓了顧辭幾句。

一大家子人邊說邊吃,其樂融融,一頓飯吃了半個時辰之久,好在屋裏燒了炕,又在桌下添了火盆,倒也不覺得冷。

下雨天,黑得快,顧辭吃了飯也不久留,擔心嬌嬌一個人留着不習慣,她又把阿寶也留下。

她走得匆忙,李家三妯娌也來不及準備回禮,想着她過幾日還要來,也就沒急着回禮,就讓她三舅送了一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