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眼看除夕将至,李開陽找劉夫子讨了三副對聯。一副貼在院子門上,一副貼在大堂正門,剩下的一副就貼到廚房門上。
臘月二十六那天,楊氏讓李開陽兄弟兩人去采黃花艾,用來做艾糍。有的人家喜歡在清明采摘艾草做糍粑時,喜歡多摘一點,然後留一些曬幹,到過年那時做糍粑再用。
但是楊氏覺得那樣不新鮮,便沒有曬艾草。反正過年那會兒田裏有很多黃花艾,用黃花艾做的糍粑味道一樣好,也是有一股清香味兒。
楊氏把做好的繡活兒打包好,正好可以去換錢。因為把錢借給了大楊氏,這一年過年就沒有去年那麽寬裕了,肉類只能買點來奉神用,好在自己養有雞鴨。
“小陽,你們記得采摘比較嫩一點兒的,也別把田裏的其他雜草混進去了,不然回來挑揀的時候也麻煩。”楊氏出發前不忘叮囑李開陽他們。
“知道了,娘路上小心。”
楊氏到了錦繡莊,把東西交給寧娘子。楊氏見寧娘子愁眉不展的,就多問了一句:“寧娘子,眼看就要過年了,你怎麽反而不高興了?”
寧娘子也是愁得無法了,正好楊氏問了,她也就吐吐糟事:“我三個月前接了一筆生意,誰曾想這繡娘半個月前突然病倒,病勢也有些惡劣,這繡娘的家人就幫她請辭回家休養了。可是這活兒又是只有那個繡娘會,我也是急得沒法子,招了半個月的繡娘,愣是沒有一個來應聘的。眼看還有半年就要交貨了,這工夫可耽誤不得。”
“是什麽活兒啊?居然這麽難做。”
“是一架雙面繡屏風。雙面繡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學會的,而且會的人家也多數不願外傳,所以要找會雙面繡的繡娘确實難尋,我之前的那個繡娘還是機緣巧合下尋得的。這屏風可是我一個大客戶專門訂來明年六月時給京裏的大官賀壽的,這樣重要的生意要是黃了,不但要賠償許多銀子,還得罪了客戶,也會非常影響我們繡莊的聲譽。”
楊氏一聽,原來是雙面繡,确實難辦,正不知道如何說,腦子靈光一閃,突然想起五姑娘提過她會雙面繡,也不知她同不同意幫忙,畢竟之前說過不讓她幫繡制了的。但是,“寧娘子,我有一個朋友會雙面繡。”
“真的?那可真是太好了,嫂子可得幫幫我,替我去說合說合。若是能勸她到我這工作最好,我給的工錢都是很合理的。若是不願來我這兒,只幫我繡好這屏風也行。你就說我出二十兩的工錢,可以先付一半的工錢。”寧娘子聽得楊氏的話,簡直是聽到了福音一般。
楊氏覺得二十兩的工錢真的很高,不想浪費這個掙錢的機會,家裏眼下也沒有積蓄了,只好厚顏再勞煩五姑娘了,“我可以幫忙說一下,只是她願不願意,我得問過了才知,我明日再來告訴你,如何?”
“好的好的……”寧娘子從屋裏取了一匹布,“這塊布就給嫂子你做身新衣服用,也是我的一點心意。”
“不成不成,我不能要,況且我還不一定能幫上忙呢。”楊氏趕緊推拒。
“你就收下吧,成不成也總歸是你幫了忙。你也知道,這點心意對我來說,算不上什麽。”
Advertisement
寧娘子都如此說了,楊氏也不好再拒絕了,“那我便收下吧。”
楊氏拿着工錢買好年貨就匆匆趕回家,一回來便吩咐李開陽先燒水。她和李開雨則挑揀艾草,然後洗淨。
等水開了,将艾草倒進鍋中,把艾草煮到軟軟的,然後倒在籃子裏,用手抓成團,把水擠幹,留到明天放糯米粉裏和勻。
夜間,楊氏遲疑了許久,還是說道:“五姑娘,今日我到繡莊換錢的時候,那裏的老板說她現在急需會雙面繡的幫忙繡制一架屏風,給出二十兩的工錢。我是想着家裏如今窮得很,能不能勞煩你幫忙繡制,掙了這二十兩的工錢。”
“可以啊,反正我是閑人一個。”溫芸爽快地答應了,而楊氏也松了口氣,有了這工錢,小陽他們讀書的費用也算有了着落,估計還能留些做以後小陽科考的費用。
“真是多謝五姑娘的大恩大德了。”楊氏向溫芸行了個大禮,溫芸連忙起身還禮。
“伯母,使不得……使不得……”為了轉移話題,溫芸趕緊說:“伯母明天做艾糍的時候我可不可以也試一下,我從前只見過我娘做,都沒讓我動手,怕我做得不好。”
“好啊,簡單得很。”
次日天未亮楊氏便起來将前一晚泡過的糯米磨成粉,等磨好天已大亮,李開陽他們也起了床。
等李開陽他們梳洗完畢,楊氏便吩咐他們到菜園裏摘大竹葉,用來包糍粑用。新鮮的竹葉比較容易裂開,所以楊氏要李開陽摘回來後用開水燙過,洗淨晾幹,這樣竹葉會軟一點,耐用一些。另外還給了他們兄弟一個任務——剝花生。
因為還要趕去錦繡莊,楊氏匆匆做了早飯,自己随便吃了兩口便往鎮上趕了。
楊氏進到錦繡莊,正好寧娘子也在等她,“嫂子可算來了,如何?”
“我那個朋友答應幫忙繡制了,不過她不同意到你這裏做繡娘,她家裏是走不開的。”因為五姑娘同自己說過,她是為了報答小雨才到他們李家的,而且她已是鬼魂之身,想也想得到五姑娘定是不可能同意到錦繡莊做繡娘的,所以她并沒有問這一茬。
“無妨,眼前最要緊的是解決這屏風的事,只要她答應幫忙了,那就好。至于繡娘的事,可以往後慢慢招。”
“這裏是十兩五百錢,我先前就說過了要先付一半的工錢,這多出的五百錢是我感激你幫了我這忙的,你一并收下吧。”寧娘子從袖子了取出銀子,交給楊氏。
“這怎麽好意思,您先前就已經送了我一匹布了,哪裏還能要這錢。”楊氏心裏有些過意不去,硬是把多出的五百錢塞回給寧娘子。
“唉,瞧你,又跟我客氣上了。你都在我莊了接了這麽多回活兒了,我們也算是老熟人了,這回又幫了我大忙,怎麽着我也得表表心意。你再跟我客氣,那就是瞧不起我了。”寧娘子故意拉下臉,唬得楊氏趕緊收下銀錢。
因為還要趕回家做糍粑,楊氏從錦繡莊出來并沒有在鎮上逗留。回到家中,将繡制屏風的材料交給了溫芸,讓她看看難不難做。
溫芸看了兩眼花樣子,“不怎麽難,我會繡。”
“那就好。”楊氏把東西收拾好,就放到房中。不一會兒就出來,“五姑娘,馬上就要開始做艾糍了,你是想要只做包糍粑這一塊而,還是從頭到尾都學一下?”
“從頭到尾都學吧。”
楊氏将炒菜的鍋架上火,讓李開陽幫忙看火,她把剝好的花生取來,等鍋熱了就把花生倒下去。随後就着小火慢慢翻炒花生,火必須控制好,不然一不留神花生就被炒焦了。
估摸着花生都炒脆了,出鍋,倒在簸箕裏。拿了平日用來量米的竹筒,輕輕将花生碾碎去皮,然後用簸箕颠幾下,把碾出來的皮都除去,這樣香噴噴的花生粒就完成了。再将這些花生同黃糖拌勻,這就可以用來包到艾糍的餡兒了。
“五姑娘,等會兒要注意了,這一步很重要的。你看,先是把鍋加上一定量的水,然後燒開。等水開了,就放少量的糯米粉,至于要放多少,就得根據總的糯米粉有多少來決定,做得多了就能掌握好了。”楊氏一邊做一邊講解,“然後把昨天煮好的艾草倒進去,用鍋鏟慢慢攪勻,燒得糯糯的,就可以出鍋了。”楊氏仔細地說,溫芸就認真地聽。
除去用來做艾草漿的糯米粉,剩餘的大部門都倒在簸箕裏,堆成小山狀,中間挖個坑。至于最後剩下的那點糯米粉則留來備用,以防艾草漿不小心倒太多了。出鍋後的艾草漿倒在糯米粉中間的坑裏,一點一點地倒,不能一下子倒完,同時不斷地用手攪拌糯米粉,随後便将艾草漿和糯米粉和勻,和到粘度适中即可。
“小陽小雨,你們都來幫忙包一下糍粑。”為了能快點做好,楊氏也沒讓李開陽他們閑着,“你們先從我和好的米粉裏抓一小團出來,然後像我這樣用手抓幾下,然後把米粉團放在兩只手掌心,旋轉手掌,讓米粉團跟着手轉,這樣就會變更有粘性,這一步很關鍵,不然後面放糖的時候很容易裂開。”
不知是不是手巧的緣故,溫芸一下子就掌握了技巧,反倒是李開陽兩個怎麽都弄不好,楊氏只好讓他們來包竹葉算了。
“伯母,怎麽把糖放到米粉團裏?”
“你看啊,用兩只手的食指與拇指慢慢地捏,一邊輕輕地捏一邊慢慢旋轉,中間就形成了個坑,把糖和花生塞進去,然後把糖包起來,沿着坑的邊沿捏合,最後用手揉一下,成橢圓狀就好了。”
溫芸一步一步地按照楊氏說的來做,很快就做成了第一個,然後李開陽這邊就用竹葉包起來。
等糍粑都包上了竹葉,放到鍋裏蒸一個時辰就可以出鍋了。
臨近日落時分,楊氏終于把糍粑蒸好,而邊上的李開雨和招子早就等不及想要吃了。楊氏見他們饞得都快要流口水了,“瞧把你們饞的,快去叫小陽拿個碗過來,裝幾個糍粑,拿去敬了竈神你們就可以吃了。”
李開雨拔腿就跑去喊他哥,恨不得馬上就可以吃了。
作者有話要說:
我說的黃花艾學名叫鼠曲草,我們那裏過年的時候挺喜歡拿它們來做糍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