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等李開陽恢複地差不多了,楊氏便帶着李開陽到王大偉家謝恩,李開雨随同。
“彩霞,快給秀才老爺他們倒茶。”因為王大偉的妻子苗氏不在家,所以王大偉吩咐大女兒王彩霞幫忙招待。
王彩霞從屋裏出來,李開雨正好認出她是上回幫了自己的姐姐。
“原來姐姐是王大伯家的女兒,真巧。”李開雨高興地說,然後又對衆人解釋:“上回有人搶我豬草,是彩霞姐姐幫了我。”
楊氏想起來了,“這樣說來,王大哥一家幫了我們兩次,這也是緣分啊。”說着,楊氏将帶來的豬肉、瓜果還有謝銀都遞給王大偉。王大偉起先還不想要的,他認為他幫的是秀才老爺,理應不該收的,再說鄰裏間互相幫忙算不得什麽事。
誰知道一直當布景板的王平安,也就是王彩霞的親弟弟,五歲的小泥娃用髒兮兮的小手去拿楊氏遞過來的水果,然後迅速地吃了起來。
王大偉看着兒子有些不像話,又不舍罵他,只好尴尬着。好在楊氏也不介意,“王大哥就拿着吧,這禮你與王二哥家一起分了吧,那日你們不辭辛苦,幫了我們小陽,我們也不知道怎麽報答,就準備這些小東西。”
于是王大偉把禮物收了下來。
轉眼又一屆秋闱即将到來。李開陽順利地通過了科試,不久後就出發到省城參加鄉試,正巧李永德與李開陽屬于同一省城的,剛好作伴參加秋闱。
而李多米與潘小秋的婚事也在秋闱前半個月舉辦,是以李開陽沒能前去祝賀。
“想不到小秋也要嫁人了,時間過得真快。看來我得抓緊給你們哥倆相看人家了。”楊氏在去李大姑家送親的路上對李開雨感慨了一番。
李開雨回道:“娘,我還小呢,急什麽。不過哥哥倒是得抓緊了,多米哥哥只比哥哥大一個月哦。您不是羨慕劉大哥前段時間剛得了個兒子嗎,正好等哥哥娶了親你就有孫子抱了。”
“滑鬼頭!”
等楊氏他們随轎子到李多米家的路上時,遠遠地就聽着一位婦女敞開嗓子大罵:“你這蹄子,作死啊。眼看着變涼了不也知道給你弟弟加件衣服,要是害他着了涼,小心我扒你的皮。”仔細一看,原來是苗氏一邊罵一邊拿着竹篾打王彩霞,而王彩霞毫不閃躲。
這一幕引來了許多人觀看,就連送親的隊伍都開始議論紛紛。有說這婦女太惡毒的,也有說是女孩兒做了錯事,當母親的教訓一番很正常。
李開雨一一看在眼裏,他完全沒想到王彩霞在家中是這樣的待遇。上回去王大偉家多少有點知道他們家比較看中男娃,只是沒想到她都比不上她弟弟的丁點好。
Advertisement
李開雨問了楊氏才知道王彩霞在家中的境況,原來王家本就重男輕女重,王彩霞的母親苗氏更甚。平日對王彩霞動辄大罵,再就是打人。而王大偉人雖不壞,卻從不管這些事,管教兒女的事全憑着婆娘苗氏來,絲毫不插手。
苗氏打了王彩霞一頓,後來發現有很多人看着,便讪讪地停了手。王彩霞絲毫沒哭鬧,面無表情地走開。
楊氏這邊的人又恢複了喜悅的氣氛,高高興興地送新娘子到新郎家。
等轎子到了家門口,潘小秋的嫂子在轎前撐着紅紙扇,對面是潘小秋的堂妹掀開轎簾。潘小秋與李多米兩人牽着紅綢往裏走,撐紅傘的也同步跟着,等新娘要跨門檻的時候才收了紅傘。
李多米夫婦拜了天地,祭了祖,酒席也熱鬧了起來。
等吃了喜酒回來,李開雨問溫芸:“姐姐,你說要報了我前世的恩,你才能投胎轉世,那怎麽算報了?”
“之前不是提過嗎,要等你成了家,再有了孩子,我這恩就算報完了。”
“那還要等幾年呢。”
“是啊,所以你要快點成家啊。有沒有中意的姑娘?”溫芸提問到。
李開雨臉蛋暴紅:“我沒有喜歡的姑娘。你先催哥哥快點成婚吧,只有他成家了才能輪到我。”一說中意的姑娘,不知怎的就想到了彩霞姐姐。
溫芸聽到說要李開陽先成家這事,心裏有些不是滋味兒。雖然自己注定不能與李開陽在一起,可是一想到他以後會娶另外的女子,心裏就不好受,于是沒有說話。
一時間兩人各懷心事,都沒有言語。
“你們在聊什麽呢?”楊氏從門外走進來。
“随便聊聊。”溫芸答到。
“哥哥應該快回來了。”他們都知道鄉試就這一兩天結束,想到遠在省城的李開陽,衆人都期待着李開陽他們回來。
過了一個多月,有報子敲鑼打鼓往鎮山村這邊過來,一路喊着“恭賀李老爺高中舉人!”
鎮山村一下子熱鬧了起來,紛紛跟着報子往李家走去。報子到了李家的時候,楊氏母子三人正好聽到報子喊聲出來。兩個報子雖不認得是哪一位,但都機靈的對着比較年長的李開陽問:“敢問您可是李開陽老爺?”
李開陽點頭。報子們把腰低得更矮:“恭喜老爺高中舉人!”并把報單遞給李開陽。李開陽接過一看,見上面清楚明白地寫着自己中了本省第六名,即亞魁。
李開陽歡喜地将報子迎進來,讓他們先喝口茶,自己則和楊氏去準備賞錢。報子拿了賞錢後,詢問道:“李老爺可還有哪些走得近的親戚?”
報子一問,李開陽便明白他們這是要去讨賞錢了。只是“并無。”
報子“哦”了一聲,之後便走了。兩報子并沒有就此放棄讨賞錢的機會,而且腦子轉得挺快。從李開陽家走後,就打聽了他們村長家在哪兒,到李村長那裏恭喜個不停,無非就是李開陽中了舉,是他們整個村的榮耀,他這村長面上也有光,還真讨地了不少賞錢。
李開陽之後也到兩位夫子那裏報了喜,鎮山村這邊就李開陽中舉一事議論紛紛。有好些人都在後悔之前為了讓孩子多幫忙幹活而不讓他們上學,不然說不定今日中舉的也有自家孩子。
之前先是劉超中了秀才,接着李開陽也中了秀才,有幾戶人家就已經打算将孩子送到學堂裏。當然也有些人還是不願讓孩子上學的,雖說中秀才有些好處,但是他們認為讀書沒有用的想法已經根深蒂固。
還有一些人家處于觀望階段,想看看鎮山村學堂有沒有學生能考中舉人。有人考中,說明當夫子的有些能耐,不是說他們認為兩位夫子沒有真才實學,而是認為教人的都走不遠,那學生還能走多遠。眼下李開陽不但中了舉,還得了本省第六名,他們已經完全認可兩位夫子了,都在心裏盤算着早點讓孩子去念書。
李開陽中舉已不單單是李家的事了,還是整個鎮山村的事。鎮山村有一個習俗,每當有人中了舉,就會挨家挨戶地湊錢辦酒席,湊多湊少這個随心意。之後村長擇了一吉日,在酒席那一天,把村裏樂意的人家将孩子叫到李開陽家,排着順序到李開陽面前,讓李開陽手把手教他們寫自己的名字,以便來沾沾亞魁的喜氣,将來有好的出息。之後還得奉上謝禮,有送銀錢的,也有送瓜果蔬菜的,李家這邊也都一一回禮。
酒席那天,王大偉家是王彩霞帶着他弟弟到李家的。李開雨就尋空問了王彩霞為什麽被打的時候不閃躲。
王彩霞答:“有什麽好躲的,躲了更會引來一陣毒打。我倒是願意站着不動讓她打,最好是把我給打死,也免得礙了她的眼。”
李開雨聽了,心裏難受極了,恨不能替她分擔一下。只可恨她這麽好一個姑娘,怎麽會有一個這樣的母親,都是自己肚裏掉下來的肉,如此區別對待。要是她在我們家就好了,娘這麽好的人,肯定不會打人,況且是這麽好的姑娘,能下手打的都是狠心的人。
李開雨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要不把她娶回家,她就不用整天被她娘打罵了。況且她對自己有恩,怎樣都該是對她好的。不過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她願不願意還是另說。但是李開雨也定下主意,哪天無人的時候,他就去問問她樂不樂意嫁給自己。這時的李開雨并沒有想過這事有多突兀,況且婚姻之事由父母來定。他自己貿貿然去問,會不會被當做無禮之徒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