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生如夏花(1)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 Stray Birds, Rabindranath Tagore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M公司舉辦的雲計算研讨會在H城市中心的某酒店開幕,請了美國兩個專家,來了Z大的幾個教授。說是研讨,究其根本當然是要推介M公司的産品,所以請了大批業內人士。
來自M公司的CTO将會來致開幕辭,歐陸式早餐擺在宴會大廳的後面,方便與會者一邊吃一邊聽。頌頌的位置在主席臺的下方,老趙告訴她,大會發言都有稿子備份,筆錄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後面專家問答讨論部分,而且一共兩個人負責筆錄,另一人叫Jessica,恰好是面試過她的一位面試官,她們兩人可以輪流。
頌頌來得早,宴會廳裏還沒幾個人,就先去後面拿吃的。她正在為牛角面包和藍莓蛋糕舉棋不定,後面有人給她建議:“兩個都很不錯。”
她回頭,看見一個身材高大,金發碧眼的英俊男子,四十幾歲的樣子,笑容親切。她并不認識這人,想來是哪個請來的美國專家。
美國人最愛會前會後和人搭話,兩天會開下來,業界的人也都混個臉熟。這位陌生人饒有興味地看她的名牌:“Song Song Lu?”
外國人發“魯”的音總是十分別扭,她主動伸出手,笑答:“你可以叫我Song。”
那人的胸前并沒挂名牌,但介紹自己的名字叫Alan,專程從美國來開這個會。頌頌也是自來熟的性格,又覺得要盡地主之宜,站住一邊陪他說話:“還沒有去注冊嗎?別忘了去領那個裝紙筆的文件袋,裏面有一樣紀念品很有趣,很大一塊橡皮擦,足有筆記本那麽大,上面寫‘For very big mistakes’(為大錯誤準備)。”
艾倫先生也樂了,和她閑聊天:“你的名字叫Song,是因為你會唱歌?”
她說:“歌不會唱,不過中國人有句話叫‘說得比唱得好聽’,我是個翻譯,所以這句話正适合我。”
“等會兒大會的發言由你翻譯?”艾倫倒有些詫異。
“不是,”她笑:“今天我的任務只是做筆錄,翻譯可輪不到我。”
“為什麽?你的英文說得毫無瑕疵。”
她作出遺憾的表情:“這你得問這裏的負責人。”
Advertisement
艾倫一揚眉:“Shane?”
她當然不是抱怨的意思,忙笑着解釋:“這次大會的專業性強,我不熟悉,再說我不擅長口譯。以前選擇學翻譯,偉大理想就是能坐在新聞發布會上出風頭,後來發現我的記性不好。新聞發布會上領導回答一個問題能說上五分鐘,如果是我,聽了後面早就忘了前面,那豈不是糟糕?所以只好放棄了。”
艾倫問:“那你都翻譯些什麽?”
她想了想:“筆頭翻譯,大部分是文學作品,比如詩歌。”想起那首讓她寝食難安的勞倫斯,她随便背了兩句:“And the world all swirling/round in joy/like a dance of a dervish/did destroy/my sense ----and my reason/spun like a toy”。
艾倫大笑:“相比之下,雲計算太簡單了。” 他忽然朝她身後路過的人打招呼:“別人不一定,但Shane一定會同意我的觀點。”
她這才意識到這位艾倫是誰。艾倫貝克,将要發言的CTO,這裏最大的老板。
又聊了幾句,宴會大廳裏的人漸漸聚攏,開始的時間漸近。她早知道陳亦辰将是大會的主持。今天他穿黑色修身裁剪的西裝,深藍色帶條紋的領帶,中規中矩的白襯衫,極其嚴肅的一身,但不知為什麽并不顯得呆板。之前她很難想象他主持會議會是什麽樣子,與他在一起相處的時間裏,他平均一小時說話不超過五句。
結果她小看了他。面對兩百多個來賓,他絲毫沒有緊張的樣子,歡迎來賓,介紹自己,總結大會宗旨,日程安排,最後介紹致開幕辭的CTO貝克,說話完全不用講稿,目光鎮定,神色自若。
貝克說話要風趣得多,一上來就脫稿,笑着說:“剛才在下面和一位愛好詩歌的Song小姐聊天,我向她請教,問有沒有贊頌雲的中國古詩,我可以在致開幕辭的時候引用。她向我建議一句名言,叫‘神馬都是浮雲’。”
他用剛學會的中文說最後一句,引爆場內一陣哄笑。沒想到他一開場就讓她出了名,認識她的人,包括老趙,都朝她投來善意的微笑,只有坐在她身邊的Jessica貌似暗自撇了撇嘴。她的目光掃過臺上,不可避免地看到陳亦辰的目光正落在她身上,和她四目相當,又立刻轉向別處。
其實她覺得這是句很好的開場白,貝克活躍了氣氛,還從此引申開去,很快談到雲計算應用的無處不在,無所不能。
貝克發言後就是幾位專家一個接一個地發言,聽衆有提問的時間,最後的環節是幾位專家共同讨論時間,也是頌頌最手忙腳亂的環節。專家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得熱烈,雖然她背了衆多單詞,看了無數文章,還是很難完全理解專家們在說什麽。幸虧作為小組讨論的主持人,陳亦辰時不時打斷專家們的激烈讨論,有時甚至停下來用更淺顯的語言總結幾句,要不然不要說是她,即使是臺下的聽衆,估計也很難跟上專家們的節奏。
她不斷驚異于他的語言能力,從來沒想到他那麽能說,她和A.J.在一起時聊得熱火朝天,他似乎永遠插不上話,最多問一句:“你們去哪兒?”現在說到他的專業,他忽然有一種讓她耳目一新的光彩,不僅陳述自己的觀點有條有理,滔滔不絕,而且還能适時掌控臺上的節奏,沒人說話時提幾個問題,專家意見相左時停下來總結調停,總之場面不冷,也不至于太過激烈。
早上最後一段日程,是陳亦辰介紹M公司的“雲端計劃”。他的開場白也不刻板,引用他覺得最有趣的預言:1903 年,密歇根儲蓄銀行的總裁曾經建議亨利·福特的律師,千萬別投資福特公司,因為“The horse is here to stay, but the automobile is only a novelty.”(人們會一直騎馬,汽車是一時新鮮的玩物。)同樣,大型商用計算機生産商DEC的老板肯·奧爾森也曾在1977年說過:“There’s no reason anyone would want aputer in their home.”(沒人會需要在家裏放一臺電腦。)如今DEC當然已經不存在,它後來被著名的個人電腦公司康柏收所購。而碼農們的偶像,偉大的比爾蓋茨先生,給微軟公司提出的使命恰恰就是這句話:讓世界上的每家每戶都擁有一臺個人電腦。
下面有人輕笑,大家都猜到他要說什麽:創新是王道,不要墨守陳規。沒想到他微微一頓,笑了笑說:“大家都知道,其實康柏也沒能走多遠,我倒覺得比爾蓋茨給公司定下的目标太過短視。時至今日,至少發達國家已實現了一家一臺電腦的目标,那麽IT行業的将來何去何從?也許奧爾森的預言快實現了。不久的将來,當所有應用都通過雲來實現,誰還會需要在家裏擺上一臺傳統意義上的電腦?”
頌頌啧啧稱奇。這發言,還埋梗,他不用看講稿可以長篇大論地侃侃而談,太不象陳亦辰的風格了。她忍不住說:“是不是有人幫Shane寫講稿啊?”
Jessica大概覺得她少見多怪,語氣充滿不屑和自豪:“Shane發言還用人幫寫講稿?M公司的技術總監,你以為只會寫程序就行?”
會間幾次休息,貝克和陳亦辰的身邊都圍滿了人,而她則抓緊空隙上洗手間。直到下午四點休會,她在洗手間換下令人窒息的西裝套裙和高跟鞋,準備去擠公共汽車回家,才在酒店大堂裏遇見陳亦辰。
她遠遠看見他,朝他點點頭。他似乎遲疑了一秒鐘,朝她走過來。
“回家?”他問了一句廢話。
她笑說:“是啊。”
他點點頭:“還聽得懂嗎?”
她也點頭:“還行。”
她正要轉身說再見,他忽然又問:“這兩天不會影響你上課吧?”
她心想現在才問這事是不是晚了點兒,不過還是答:“不會,最後一學期課少,我請假了。”
“那參加的翻譯文學獎呢?不會被耽誤吧?”
她笑着答:“不會,反正現在也沒靈感。”
他又點點頭,然後沉默無語。這簡直是沒話找話的節奏,她在心裏腹诽,敢情大會一結束,就變回省話模式?大概是因為他們真的沒什麽共同話題。她又轉身要說再見,他張了張嘴似乎又想起什麽,不過這時候貝克從裏面走出來,身後跟着那幾個美國專家。貝克今晚要宴請與會的中美兩國專家們,陳亦辰自然是要參加的。
所以他們就在酒店的大堂裏分道揚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