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誰說不重要

鄭大夫今年都四十四歲了, 俄語也是二十多年快三十年前學的, 又怎麽可能滿足如此苛刻的條件。

上輩子林主席跟自己女兒分析過, 其實這政策有點兒針對五六十年代求學的知識分子。因為當時主流是學俄語。

可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時候,他們年紀也大了,快退休了, 難聽點兒講叫使用價值急劇下降。職稱評選自然更傾向于青壯年候選人。

再等時間年輪走到大概是2007年或者08年,上頭重新規定部分人員可不再參加外語職稱考試的時候, 這批人早就退休了, 還談什麽職稱評定呢。

林蕊之所以印象深刻, 是因為上輩子她媽有同事為此事跟單位領導鬧過。

當年河校改制的時候,還保留了教學職責。

因為當時老師工資高, 重點是有課時費,但轉為機關幹部身份之後就只能拿死工資,而且九十年代公務員的工資的确不高,所以她媽的這位同事就選擇繼續當老師。

等到他快退休意識到再沒有課時費, 要靠退休工資過日子時,才後知後覺想要評職稱,職稱直接關系着工資級別。

結果他一不懂英語二不會計算機,高級職稱死活評不上去, 最終只能含恨辦理退休手續。

級別不同, 退休工資的差距可就明顯了。

這位同事越想越憤怒,但凡不如意便三天兩頭跑去培訓中心跟領導鬧。

這人還雞賊, 專門趁着部局大領導下來視察以及重大會議在培訓中心召開的時候過來找事。

培訓中心的領導為了□□,不得不接二連三地做出讓步, 由單位掏錢給他補貼。

七七八八的,他每個月的退休工資也差不多趕上同期退休的本單位公務員水平。

可惜後來八項規定一出,上面加強審計,單位的小金庫沒了,上一任老領導都退休走人了,口頭承諾的補貼自然也就沒了下文。

這人再撒潑打滾堅持上.訪也無濟于事。每次回單位都要找她媽哭訴一場,傾吐他被政策耽誤的委屈,他冤枉。

Advertisement

林蕊不記得具體是哪一年要求将外語能力作為職稱評選的标準,不過估計也就是九十年代初的事情。

因為那人每次都哭着拿林主席說事,強調她那時候才剛工作,自己還算是她中專的班主任。

林蕊滿臉嚴肅地看着鄭大夫:“媽,馬上就要二十一世紀了。二十一世紀必須要掌握三種技術:英語、計算機還有駕駛技術。否則就是文盲。”

林母無奈地看着小女兒:“你又想幹嘛?打算初中畢業後去學開車啊?”

改革開放之後,開出租車的确是個熱門行當。

她出去開會的時候,還聽人說廣州有句順口溜叫做“廣州三件寶:司機、醫生、豬肉佬”。

她自己倒是醫生呢,也沒覺得多寶貴啊。

“你甭想了。”林母好笑地看着女兒,“你以為誰都能開上出租車啊?”

現在江州的出租車少,需求量相對又大。司機一個月能掙到五六千塊錢,相當受人尊重。就連姑娘找對象,也優先考慮出租車司機。

“你是黨員還是優秀社會青年?”林母逗着女兒。

好工作人人想要,眼下當出租車司機門檻可不低。

因為普通老百姓根本打不起車,此時出租車接待的主要是外國人跟華人華僑,所以明确要求司機得是黨員并且優秀青年,還不能有海外關系,個人形象也得過的去。

他家倒是沒有海外關系,蕊蕊的形象也沒問題,可才十四歲的小丫頭,想什麽開出租車呢。

林蕊傻眼,她媽這思維跳躍的,怎麽想到當出租車司機這一茬上頭去了。

她正色:“我是說英語跟計算機。你看着吧,以後肯定會強調這兩項技能的。”

她還想着要是林母反駁她的話,她該如何見招拆招。

不想林母卻深有感觸地點點頭:“是的啊,現在廠裏頭進口的機器,好多你爸爸都看不懂說明書,就怕被老外給蒙了。”

廠裏的高級工程師人數有限,這些技術性的東西,全廠都指望他們把關呢。

一臺儀器就大幾十萬的外彙,這可都是國家的錢,國家從牙縫裏頭省下來的外彙。

兄弟廠就進了臺機器不會用,白白浪費了近百萬的外彙券。機器到現在還丢在角落裏頭蒙灰。

伸手問國家要錢的時候,一個比一個積極。錢錢要到手了就想怎麽瞎折騰就怎麽瞎折騰。

什麽主人翁精神,真早把自己當主人,保準花錢比誰都仔細。

自家買個電飯鍋都得好好考量一下到底實不實用。

掏公家的錢,就一個比一個大爺。

林蕊越聽腦袋越低,羞愧得沒臉見人。她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異。

小市民如她,一心只想着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争取自己跟家人的利益,而林工跟鄭大夫卻只擔心會讓國家跟集體蒙受損失。

古代人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他們這兒就是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不是嘴上說說,而是身體力行。

林蕊想她這輩子恐怕都沒辦法達到這樣的境界了。

媒體每每痛心疾首高校培養出來的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從未教給學生社會責任。

其實這個鍋真的全都該由學校背嗎?三十年後早就不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時代,學生也從未脫離社會大染缸。

而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又有多少人具備社會責任感呢?情懷與理想不過是他們圈錢的利器。

她欽佩自己的外公外婆,因為他們身上有老一輩知識分子的風骨與淡泊名利。

比起一個月就掙了一千五百塊的無證小商販,這樣的人對于國家和歷史的意義應該更重大吧。

就像雖然三十年後大家依然說“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可真正備受尊重的,似乎還是前者。

就像老太說的那樣,人活一輩子,總要有個追求。

高帥富白求恩深入戰火紛飛的中國戰場,從個人利益角度來講,肯定虧大了。無論醫療技術提升還是金錢報酬,他都虧得很。

可是他依然義無反顧地來了,并且将生命獻給了這群跟他不是一個眼睛也不是一個頭發顏色的人。

因為他有信仰,他有追求,他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奮鬥,所以他是幸福的。

林母摸着女兒的腦袋,柔聲道:“所以我們蕊蕊要好好學習啊。我跟你爸爸總有老的一天,以後還得看你們。

現在你們看外國電影電視,覺得人家處處都比咱們強。可人家的東西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我們有一天肯定能趕上甚至超過他們。

咱們比別人差了哪兒啊?咱們不過是走了點兒歪路。現在走回頭了,咱們腳步放快點兒,怎麽會一直在後頭呢。”

林蕊心頭一股熱流翻滾,她甚至生出豪情萬丈。

對,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

三十年後,誰比誰強,還真說不準呢。

不是全世界都在學說中國話麽。

現在的人留學出去就千方百計想着如何留在國外不回來。

可是三十年後,她的那些高中同學,是學霸級別的同學,海外名校畢業後卻想着怎樣回國找工作。

林母趁熱打鐵:“所以什麽時候該做什麽事都是有定數的,過了十年二十年,就沒人掙錢嗎?你看李嘉誠先生,人家不也拼命學習嗎?他要是晚十年做生意就達不到今天的成就了?”

林蕊越聽越覺得有道理。

李嘉誠先生那時候是被迫從學徒起家,要是有機會,他肯定願意繼續求學。

學歷其實是跟收入成正比的。

她懷揣着一顆突然間打了雞血的心,下了公交車,又搭上鄭家村拖拉機的順風車,朝鄭家村出發。

林蕊坐在拖拉機的後車廂,感覺比坐敞篷跑車還拉風。

兩岸青山碧水間,她驚訝地發現稻田已經開始泛黃。

“熟了,稻子熟了!”林蕊激動地拉着她媽,“媽,你看,稻穗都拉彎稻子了。”

原來稻穗笑彎了腰是拟人而不是誇張。

淡金色的陽光傾瀉而下,點亮了整個世界。

空氣中彌漫着的,是豐收的香氣。

林母哭笑不得,唯有慶幸拖拉機噪音大,可以掩蓋住女兒沒見識的話。

這麽大的人了,還沒看過水稻成熟?

都八月節了,稻子熟了有什麽好稀奇的?

“媽,我們要不要下田割稻子啊?”林蕊雙眼放光,“聽說新稻米特別香!”

林母頭痛,家裏雖然不富裕,可也沒短過女兒一口吃的。現在蕊蕊怎麽一說起來吃的就一頭神勁?

“還得再等等,你外婆家差不多下個禮拜開始割稻子。”

林蕊滿懷好奇:“那有收割機嗎?收割機能開進田裏嗎?”

上輩子她跟她媽去農家樂玩的時候,看到的就是收割機開進田裏,呼啦啦的大片稻子倒在田裏。

收割脫粒一體化,當場看呆了她。

難怪這麽多人想要回鄉種田,真是太有意思了。

可是眼前林蕊看到的田都是一塊塊的。田埂那麽狹窄,收割機要怎麽開進去啊。

林母想要扶額,蕊蕊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專門問傻問題。

“這要靠你們啊,收割機、插秧機、飛機噴灑農藥,将來這一切都得靠你們。”林母諄諄善誘,“實現農業現代化就靠你們了。”

林蕊激動起來:“無人機噴灑農藥!這樣不會有機磷中毒。”

拖拉機熄火停下,機手笑着應和:“那我們就等着蕊蕊以後開無人機撒農藥。”

“不要人的。”林蕊跳下車強調,“無人機就是遙控飛機,人在外面遙控就行,飛機自己操作噴灑農藥。”

舅媽正踩着梯子摘石榴,聞聲笑道:“那好,以後舅媽指望蕊蕊遙控無人機給雞添食啊。”

“那可以自動的,全自動控制。”

舅媽下了梯子,遞給林蕊一顆紅彤彤的大石榴:“好,那舅媽先帶我們蕊蕊看看人工養雞場。”

林蕊立刻又蹦又跳,連外婆招呼她吃剛炸好的藕圓都顧不上,急吼吼地往養雞場出發。

“她玩起來還想的到要吃啊。”林母搖搖頭,招呼丈夫,“走,我們也一塊去看看。鵬鵬跟他爸爸都在那邊呢。”

林蕊站在廢窯洞前頭,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短短一個禮拜的時間,行動派舅媽就将整個廢窯洞跟山頭全利用了起來。

雞舍重新修築,窯洞進一步規劃,就連雞喝水的水槽也在重建。

舅媽跟村裏簽訂合同,承包下這連山頭在內的八畝荒地,全部用來養雞。

“看。”她興沖沖地指着旁邊的大棚示意林蕊,“你要的蚯蚓,我已經養起來了。”

原來上個禮拜天從工人醫院回家之後,舅媽反複翻看兩本養殖指導書,猛的一拍大腿,這事兒能幹!

小別勝新婚,可憐難得休假的舅舅正想跟妻子溫存一番,就被掉進錢眼中的舅媽拉着設計起養雞場。

剛好家裏頭的雞到了抱窩的時候,她正孵着一批蛋,大概下個禮拜就能出。

原先她打算先養段時間,等到秋收後農交會賣出去。

現在也不必了,直接自己養。等養到臘月裏頭,剛好雞就能生蛋了。趁着年前,他們能銷售掉一批。

正月裏頭也不怕,大家同樣要吃雞蛋。大不了他們自己往縣城的超市跟商店送貨。

等待小雞孵化的過程中,舅舅一家迅速跟村裏簽訂好合同,又支起養蚯蚓的塑料大棚。

舅舅帶着舅媽跑了農學院,愣是弄來了一批蚯蚓種,捋起袖子,說幹就幹。

林蕊目瞪口呆,忍不住豎起大拇指佩服,舅媽這行動力真是杠杠的,沒話說。

舅媽笑得開懷:“這有啥好想東想西的,直接動手做呗。我想好了,現在雞糞還不多,不過馬上秋收,地裏頭的稻草還有收糧站的稻殼子肯定多。到時候拖回來養蚯蚓正好。”

她如此熱血沸騰,是因為聽農學院的教授憂慮大量的化肥應用雖然能夠提高農作物産量,但也會造成土地板結、環境污染以及農作物口感下降。

教授情緒激動地告訴她,現在西方發達國家都利用蚯蚓來清理大量的垃圾,改善環境。

舅媽覺得自己有義務進步,得為子孫後代長遠考慮。

林蕊聽得直點頭,不停地誇獎舅媽:“您實在太厲害了。不過還有一個蚯蚓食物來源你別忘了,菜市場的垃圾!”

現在港鎮也有農貿市場,每天産生的垃圾照樣不少。

舅媽點頭:“對,那個也好,尤其是魚鱗魚腸什麽的,都能弄回來喂蚯蚓。”

“溫度,重點要控制好溫度。雞舍的問題,還有蚯蚓大棚裏頭的溫度,都有講究的。”

舅媽得意的很:“那當然,人家教授都過來看過了,手把手給我們做的指導。”

林蕊要給舅媽跪下了。

這妥妥的商業大佬的範兒,她舅媽居然自己拉來了專家做技術指導。

舅媽興致盎然:“教授說了,咱們鄭家村特別适合做複合生态養殖,條件很好!眼下先在我這邊試點,以後咱們村甚至整個港鎮可以形成蔬菜、養雞、養豬、養蚯蚓一條龍基地。”

一人富裕不是富裕,全村全鎮都富裕了,那才是真正的富裕。

林蕊忍不住豎起大拇指,高層次人才的追求果然不一樣。不像她,鼠目寸光,只看得見自己的丁點兒蠅頭小利。

不遠處,正在水坑邊釣海蝦的鄭鵬嘆着氣告訴自己的姑爹:“我媽說,我二姐才像她親女兒。”

看看,她媽一見到二姐就拉着說個沒完沒了。

舅舅無奈地沖自己的姐夫攤手:“鵬鵬媽碰上蕊蕊,這兩人估計能說翻天。”

幸虧蕊蕊明天還要上學,不然這舅媽外甥女兒,說不定能三天三夜都不合眼。

林父看着鵬鵬釣上來的海蝦,饒有興致:“你二姐還想養海蝦?”

“對啊。”鵬鵬一提釣竿,成功收獲一只揮舞着鉗子的海蝦,興致勃勃地向姑爹推銷,“二姐燒的可好吃了。她喊大姐的同學做海蝦夜市攤子生意,大姐的同學沒同意。”

林爸腦子一轉就反應過來大女兒的這位同學是盧定安。

他忍不住搖搖頭:“蕊蕊就愛瞎胡鬧,人家大學都開學了,哪裏有空陪她玩這個。”

養蚯蚓喂雞雖然也帶着點兒胡鬧的成分,好歹雞跟雞蛋都是有市場的。

養海蝦怎麽辦?夜市攤子生意哪有那麽容易做。再說海蝦又要怎麽養,這東西,真是有水都有,一點兒也不稀罕。

林母也沒将養海蝦當成回事。

反正蕊蕊吃下肚的東西一不長個子二不長肉,全部用來長鬼點子了。

都照着她想一出是一出來,什麽人都要被她給活活累厥過去。

林母只在邊上笑着問自己弟弟:“那餃子廠呢?鵬鵬媽不是還要考慮餃子廠嗎?都把主意打到人家冰棒廠頭上了。”

舅舅神色複雜,沉重地點點頭:“這個,她還在做市場調研,确保餃子能賣出去。”

林家夫妻哈哈大笑,集體遺忘此事的始作俑者是他們的寶貝女兒。

那頭林蕊正兩眼放光的給她舅媽出主意。

“簡單啊,你想想這周邊有那麽多鄉鎮企業,職工天天都在加班加點幹活,他們總得吃飯吧?這速凍餃子就是最好的選擇,先小規模生産,把餃子當成職工福利,看看市場反響。”

眼下正是鄉鎮企業紅火的時候,職工為了趕進度,常常都顧不上燒飯,只能胡亂應對。

廠裏倒是有食堂呢,但只負責将職工帶來的飯盒蒸熟。飯盒裏頭裝了什麽,都是工人自己帶的。

林蕊聽芬妮說過,她姐春妮早上來不及,甚至只能在路邊經過的菜地摘一條茄子兩顆辣椒,就着油鹽一塊兒蒸。

到這份上,飯菜根本顧不上考慮口味,只能勉強管飽肚子而已。

舅媽趕緊喊停:“你讓我再想想。”

這包餃子起碼要材料吧。面粉啊、豬肉啊、蔬菜啊等等,哪一樣不要花錢買。

況且要是買來的東西不好,豈不是連餃子的名聲也一并糟蹋了?

“您養豬場跟養雞場建立起來了,又有了生态蔬菜基地,還擔心這些?”林蕊撺掇道,“到時候你還可以自己控制原材料的品質呢。”

舅媽越聽心跳越快,總覺得要按捺不住她自己蠢蠢欲動的心。

她當機立斷,打斷外甥女兒的話:“不慌,我手上事多,等忙罷這陣子再說。”

起碼得過了秋收,小雞都養活了,蚯蚓也能真養起來,她才能空的出手啊。

緩緩,必須得緩緩。不能再聽蕊蕊說下去了。

林蕊笑得滿臉甜蜜:“不急,我舅舅這回能休假三個月呢!你可以慢慢想。”

前面好幾年,舅舅先是上老山前線,後來又忙着去軍校進修,一直都沒顧上休假。

這回,他可算歇了個長假,回家好好陪伴長輩妻兒。

林蕊覺得軍人跟軍人家屬真不容易,長期兩地分居,真正意義上舍小家為大家。

其實按照舅舅的情況,舅媽跟鵬鵬都能随軍,部隊也會安置好母子倆的工作跟上學。

可是外公外婆一輩子故土難離,舅媽的兄弟又在外地工作,家中老人同樣需要照應;所以夫妻倆反複商量之後,還是決定犧牲掉小家,來保證大家庭的平穩幸福。

林蕊記得上輩子舅爺爺曾經跟媽媽說過,他最虧欠的人就是舅奶奶。舅奶奶跟着他,為他盡了一輩子的孝,照應了一輩子的家,卻沒有正兒八經享過一天的福。

後來鄭鵬子從父業,從事的同樣是高危險的反恐工作。舅奶奶好不容易擔心完丈夫,又接着憂心兒子。

林蕊看着此時風華正茂的舅媽,忍不住上前抱住高挑健美的女人,小聲道:“舅媽,你也是最可愛的人。”

舅媽先是一愣,旋即樂不可支:“哈哈哈哈,軍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林蕊聽到遠處喇叭傳來的甜美歌聲:“……軍功章呵,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 ……”

是《十五的月亮》。

她囧囧有神,這還真是應景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