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桔梗花(四)

45

今上共育有六子三女。

長子早夭,暫且不算。次子因着年少時候的一場意外腿部留下了殘疾,聖上憐惜,雖無大功,依舊封了王,封號為安。不過安王因着縱情山水田園,京中常常稱呼他為安樂王爺。便是有一次聖上聽說了,也只是笑一笑說安樂一生也算是一種福分,這安樂王爺的稱號便叫的更響亮起來,甚至很多時候許多人都忘了安樂王爺的封號其實是安。

三子生母乃是今上的貴妃邵氏,因着前頭平定叛亂有功,是幾個兄弟裏封王最早的,封號福王。

四子生母低微,不過是一介宮女,今上一時垂憐育有皇嗣,母憑子貴,封了淑儀。因着生母身份低微,四皇子在宮中的日子并不好過,也養成了他唯唯諾諾的性子。成年之後封王,封號為恭。

五子為恪王。生母乃是今上的宸妃,十八歲開衙建府之後便被聖上派往了西北與戎人作戰,一去十年,回京的次數屈指可數。京裏明眼的都看了出來,這恪王,是被聖上流放了呢!

至于第六子,是一衆兄弟中年紀最小的,今年不過十二歲,還是小豆丁一枚,還未有什麽封號。

至于三個女兒,最小的小公主與六皇子是一母同胞的龍鳳雙胎,如今也還是小姑娘一枚。兩位年長公主早已成婚。大公主身子不好,鮮少在皇城走動,至于二公主,驸馬掌着東海十萬水軍,她成婚之後便與驸馬一同去了東海,鮮少回京。

如今京都之中,安樂王爺與王妃伉俪情深,聽說這會兒去了東海看海并探望妹妹去了,一時半會的回不來。恭王妃因着恭王不得聖心,在京中極為低調,一年出門的次數能用一個巴掌數的過來。恪王妃與恪王一同在西北,十萬八千裏的距離也回不來。至于六皇子,小豆丁離着成婚娶皇子妃還有好些年呢!如今在這京裏,排場氣焰如此之大的,除了福王妃,也沒有別的人了。

福王妃一出現,京中貴婦個個面色凝重,看起來頗為忌憚。原因無他,只是因為福王如今是競争太子的最有力人選。

今上至今未立東宮,且中宮皇後早逝并未留下子嗣,聖上的這六個兒子,按着禮法來說都是庶子。但是這庶子,也分高低貴賤。福王母親是聖上的貴妃,是後宮之中位份最高的。更何況,中宮之位虛空,邵貴妃位同副後,掌管六宮職權。恪王之母雖是宸妃,但畢竟已經過世。這過世的人啊,位分再高也沒用。更何況,宸妃排位還在貴妃之後。是以,福王是皇子之中最尊貴的,這點毋庸置疑。

另外,聖上長子早夭,次子安樂王爺又有殘疾,安樂王爺之後的福王,長幼有序,便是最順理成章的太子人選。更何況,前幾年今上的最小的弟弟楚王作亂,福王可是有平叛救駕之功。

如此說來,無論怎麽算,這福王,都是太子的人們人選,衆人對她這位太子妃的人們人選忌憚,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端和觑着永安公主與康平大長公主的神色,好像,不怎麽熱烈呢!

尤其是永安公主,懶洋洋的看了看新染的鳳仙花指甲,淡淡的說了一聲:“你身份貴重事務繁忙的,不比我們這些閑散人,什麽事沒有。”

福王妃這些年被人捧慣了,一時按捺不住脾氣,額角的青筋都要跳出來了。

Advertisement

她是王妃,她是公主,按身份地位,誰又比誰差了多少?況且大家年齡相仿,她也不過小了幾歲而已,永安不過是因着占了個長輩,處處給她臉色看。哼,大邺公主的身份最是金貴,但是再金貴能貴的過皇後?!她倒是要看看,有朝一日她位居中宮,看她永安如何自處?!

康平大長公主淡淡的咳了一聲,對福王妃道:“你這姑母被你父皇寵壞了,說話從來沒個顧忌,你不必理會她。倒是你身邊這個孩子,真是個标致的好孩子。”

聽聞大長公主提及她身邊的孩子,福王妃看了一眼一直小心的攙着她手的小姑娘,眉眼裏帶了幾分炫耀與驕傲:“好叫姑祖母好生看看,這是我娘家的侄女,寫晴。寫晴,還不快去姑祖母請安。”

十五歲的蕭寫晴上個月剛剛及笄,十五歲的身體如三月裏初初綻放的柳條,白色的交領中衣之外罩了杏黃緞面牡丹折枝刺繡圓領褙子,桃紅色繡牡丹花的百褶裙。眉目瑩潤,顧盼生輝,映着鬓角的一枚金鑲倒垂蓮花步搖,好一個粉面桃腮的漂亮姑娘。

不得不說,這蕭氏一族的美貌還是足夠的。福王妃雖然三十多歲,但盛放如牡丹雍容。蕭寫晴如初初綻放的花蕾,清新可人。

大長公主等她行過禮,握住她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這才說道:“果然是個頂頂标致的小姑娘,我見了也喜歡的緊。”說着,還退下了自己手腕上的一枚羊脂白玉的镯子當了見面禮。

倒是端和因為挨着永安公主,聽見她小聲的嘟囔了一句,這姑侄倆是要跟牡丹花幹上嗎?牡丹怎麽得罪她們了!

端和聽得發笑,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喜歡倒也無妨。福王妃久居尊貴,周身氣度雍容,與這牡丹倒也相得益彰。只是這蕭寫晴,好像今日是刻意裏往端莊雍容裏打扮的,着實與她的容貌不配。她倒是覺得,若是換成芍藥,會更合适。

福王妃進門之後就看到了端坐在一旁的寧老太太,如今挨着康平大長公主坐下,她便開口了:“老太太久未在京中走動,如今身子可還康健。”

寧老太太眼觀鼻鼻觀心:“年紀大了,便不愛動彈了。托王妃的福,這把老骨頭還能再撐幾年。”

“前幾日聽說你家世子下了場,名次取得格外好。我家郡王平日裏最喜歡與世子這般飽學詩書的少年人交往,若是有機會,還是要多多走動才好。”

寧老太太眉毛抖了抖:“多謝郡王擡舉,只不過過了這幾日我家那個就要回書院了,怕是沒法子招待郡王了。”

“是嗎?”福王妃勾了勾唇:“倒也無妨,畢竟來日方長。”

端和凝眉看着這一幕,這架勢,福王妃是在拉攏他們武寧侯府?

武寧侯府能到今天,是因為武寧侯府深知明哲保身之道。這皇儲之争,歷來是生死之搏。若是能成功,便是滔天的富貴;若是失敗,則是萬劫不複。他們武寧侯府忠于的是聖上,而非這八字還未一撇的福王府。

不過,福王府對武寧侯是不是有企圖,那就是不得而知了。

端和與怡并着孟淺在靠窗的一個小花幾旁坐着,透過半開的槅扇,欣賞着外頭濃淡得宜的秋光,覺得這樣的生活真真是美極了。

端和托着腮,看着外頭金黃的樹葉,可惜道:“這麽好的秋光,可惜了,桑梓姐姐不能來欣賞。”

因着入了秋,天氣幹燥,桑梓犯了咳疾,這會兒還在家裏養着呢!

“你桑梓姐姐不能來,你來了啊!你仔細的瞧好了,回頭寫信告訴她。”孟淺給她提建議。

端和拍手:“這個主意好,多多潤色一下,看的桑梓姐姐心癢癢的,病自然會好的快些。”

“只怕你桑梓姐姐會氣的從床上跳下來,本來這麽躺着就不舒服了,偏生有一個小東西還寫信告訴她外頭的秋光有多好!”怡和毫不留情的拆穿她。

仔細想一想,也是這個道理。三個小姑娘湊在一起吃吃的笑了半天,孟淺緩了緩氣,才小聲的問出了一直想問的問題:“這回見面,我怎麽瞧着,淑妹妹有些不一樣了?”

端和與怡和俱都往淑和那邊看去。大家雖然是一家子親姐妹,但畢竟性格脾氣不同,交好的朋友也不同。淑和與蘭和一道正與平日裏交好的幾個小姐妹聊天,日光正好,小花廳裏一片明亮。淑和便在一束光線裏,溫軟了眉眼,唇邊笑意淡淡,瞧着格外的賞心悅目。

“是不是覺得我四妹妹變好看了?”端和笑眯眯的問道。

“可不是。”孟淺聳聳肩:“瞧着比以前順眼多了,也親近多了。”

人啊,總是要長大的。而這長大,有時候往往只是一瞬間。淑和的長大,是用教訓換來的。但是說到底,寧願現在受些教訓,總好過不知收斂而導致半生艱難。

端和兀自沉浸在思緒中,花廳一角的幾聲嬌笑打斷了她的思緒,她循聲而去,發現正是蕭寫晴。

蕭寫晴坐在一張靠背玫瑰椅上,身邊或坐或站的圍着一圈少女,衆星捧月般的把她捧在中心,驕傲的像一只開屏的孔雀。不知是哪家的小姑娘說了一句什麽,她捂着嘴笑了起來,美目流轉間俱是驕傲。

端和暗暗喟嘆一聲,這蕭寫晴,在大長公主面前好一番端莊模樣,如今離了長輩,眉宇間的驕縱立時暴露無遺,這人前人後的兩副模樣,還真是讓人開眼。

孟淺從面前的五彩瓷昆蟲竹菊圖盤裏拿了一塊糕點放進嘴裏,恨恨的嚼着,小聲道:“最是瞧不上她那副樣子,慣會在長輩面前做表面功夫,讨厭死了!”

怡和與端和對視一眼,齊齊的問她:“怎麽了?”

“哼,因着福王妃,貴妃娘娘喜歡她喜歡的緊,沒少叫她進宮說話作伴。宮裏的宮人最是拜高踩低,見着她就哄着捧着,她也真把自己當了一回事,沒少在宮裏作威作福,還敢往皇上舅舅面前告我的狀,哼!”

“什麽?她真敢這麽做?!”怡和驚呼:“那皇上信了嗎?”

說到這裏,孟淺洋洋得意道:“怎麽可能?!那可是我親舅舅哎,她蕭寫晴是個什麽東西。再者說,皇上舅舅是什麽人,她那點小心思能瞞得過他?!”

皇上舅舅,端和眼睛裏閃過一絲懷念,唇邊漾起一層淺淺的笑意。這做皇上的舅舅,都是好舅舅呢!

“反正呢,我是不喜歡蕭寫晴,你們也小心點,離她遠遠的。她那個人,心眼多的很,而且都不是什麽好心眼。”孟淺小聲的囑咐道。

端和與怡和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點點頭。那個蕭寫晴,本能的反應,就是離的越遠越好。

作者有話要說: 沒了存稿,感覺不會愛了!我要是斷更個一兩天,你們還會愛我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