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心态

話說,綠竹和張家的親事沒說成,她爺奶知道以後,馬上叫她爹娘回去問話。她爹和大伯趙鐵栓在小姑母出嫁以後就分了家,爺奶跟着大伯,和他們二房的不一塊。

她娘多會說話的人啊,話裏話外自然都是向着綠竹的,也因此,和她爹一樣脾氣的她爺也嚷着要找張家的理論,而她奶則把張家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個遍。最後好歹被兄弟倆,還有兩妯娌給勸住了。

可到底心中不忿,要不是後來關于張荀有意中人的事情傳出來,村裏風向變了,兩老估計還得鬧一陣子。

不過,村裏人,包括她爺奶,都說的是張家和趙嬸子做得不地道,罔顧兒子心願去娶媳婦,鬧得大家都不愉快,可沒人說張荀的。

趙嬸子也乖覺,索性自個抗下來,只當兒子一概不知。而張荀一直在縣裏讀書,見不着人,大家夥也都是信了張荀是不知情的,因而都沒把戰火燒向他,只讓趙氏背負了罵名。

綠竹知道以後,皺了皺眉頭,倒沒說什麽。只希望他們家別禍害別的好姑娘就好,譬如桂梅。

今日,她大伯母李氏領着堂姐青梅、堂妹青荷上門來看她。

等她和兩位堂姐妹屋裏說話時,她大伯母李氏就拉着她娘在院子裏說話。

“婆婆她消停了?”宋氏問她。

“能不消停嗎?現在村裏頭都是可惜竹丫頭,說張家不厚道的,兩老要是鬧起來,有理都會變成沒理,沒得敗壞竹丫頭名聲。他們也就在家裏罵幾句。”李氏告訴她。

“也幸虧你們攔着,要不然這一鬧開,咱閨女在這村子裏可就要擡不起頭來了。”宋氏感嘆一句。

“是這個理,不過,竹丫頭的手現在怎樣了,好點了嗎?”李氏關心地問。

“好多了,就是還不能做針線活,打打絡子倒是成的。”宋氏故作憂慮,蹙了下眉頭,嘆了聲氣。

“大夫不都說了能好的嗎,等過一陣子竹丫頭又能繡東西了,看那張家的往哪悔去!”李氏說着往張家的方向撇了撇嘴。

“她家如何我也不愛管了。就是綠竹的親事經這一着現在還沒有着落,我這是愁的呀!”宋氏這是真的在愁。

李氏只好安慰她,“等竹丫頭的手好了,什麽好人家沒有?你可別慌,也別急,可別一時心切就定下來了。我讓當家的也幫你留意着,要是有好的,咱再相看相看。”大伯家是做豆腐賣豆腐的,平日就挑着擔子走街串巷地去叫賣,去的地方多,認得的人自然也多。

Advertisement

“那就謝過嫂子了。”

“謝什麽,都是一家人。竹丫頭好,我這做大伯母的也有面子。”

屋子裏,兩位堂姐妹也在寬慰她,綠竹倒是沒有多傷心,不過對她們的關心都心裏感激着。

原先因為綠竹在縣裏學刺繡,能掙錢,也養得皮膚白,加上模樣清秀,村裏的人提起她無一不稱贊的。而同為趙家女兒的堂姐妹少不得也被拿來和她做比較,相形見绌之下,她們自然有些不待見她,和她疏遠着。

可到底是親姐妹,出了這等事,還是站在她這邊的。何況,兄弟連枝,姐妹也是一樣,她不好,她們也少不得要受累的。幸而青梅大她一些,早已定下了親事,等秋收過後就該過門了,青荷還小,親事還不急。要不然連累了她們,她心裏也會過意不去。

等她們走後,宋氏和她說了會話,告訴她大伯母答應幫忙替她尋摸好人家的事,讓她放寬心。

綠竹剛剛走那一遭回來,打心裏其實是不願意成親的,就怕再遇上像張荀那樣的人。他不也是看着很好,實則裏子壞透了?

她和她娘這麽說了,她娘明白她的心思,也只說給她點時間來調适,到底沒應承下來她不成親的事,

“你害怕,不想成親,娘都能理解你,卻不能縱着你。這世道哪有女子不成親的?尤其是出了這檔子事,你要是不成親,村裏頭的人可不會說張家的拖累了你,只會以為你還惦記着那張荀,非他不嫁,你這名聲還要不要了?”

宋氏說着嘆了口氣,“聽娘的,好好把手養好,別想太多。這哪家姑娘不是這麽過來的?都是結親前打探打探,再相看一眼,覺得好的就應承下來了,實則裏子是好是壞只有嫁過去才知道。這成親啊,對于咱們女子來說,好比賭博,是福是禍要看老天爺給不給你這運氣!你也別太擔心了,爹和娘會替你多掌掌眼,不叫你吃虧的。”

綠竹無法,就是再不願也只能低頭。

一個月晃眼而過,綠竹的腳早好了,手也好得個七七八八,不過仍舊拿紗布裹了,怕好得太快了叫人生疑。

這期間也就桂梅、青梅青荷兩姐妹,還有往常走動得比較多的姐妹朋友來看她,讓她不至于太悶。

這段時間,興許是顧忌着人言,張家那邊也沒有動靜,沒聽說再相看姑娘的。而桂梅這邊和她也沒說破,因而綠竹不知道她的心思到底如何了,是不是已經打消了念頭。而桂梅顯然也不想談這個,綠竹只好也緘口。

外頭關于她和張家親事的流言蜚語如今都歇下來了,八卦就是這樣,也就熱鬧一陣子,過一段時日,當事人沒反應,好奇的人也就被新的八卦給吸引了。

因而宋氏打算帶上她出門走動走動,沒得悶在家裏悶壞了,外頭的人還以為她怎麽了。

這一日,二弟向北一早就跑沒影了,娘也不說他。清水鎮上則是逢五大集,榕樹村離鎮子不算遠,走路也就半個時辰,宋氏于是一早就拉上女兒上鎮子上去逛逛,順道把攢起來的雞蛋還有閨女打的絡子給賣了。

因為不遠,母女倆是走着去的,一路上遇到同村的人,綠竹都會向他們問好打招呼,沒有一點受到前陣子的事影響的樣子,別人見了也都沒提那晦氣事。只關心綠竹的傷怎樣了,聽到說好得六七分了,也都道王大夫和縣裏的一德堂大夫醫術好。

一路無話,到了鎮上,宋氏和綠竹先去食攤上吃了兩碗馄饨,這才到了主街上一家相熟的繡莊上去,把絡子給賣了。雖則綠竹在縣裏的錦繡閣做繡娘,繡品也不會拿到這裏來賣,可兩位表姐妹卻都是把東西都賣到這家繡莊的,宋氏有時候趕集幫着她們帶過來,她平時打了絡子也是賣到這,因而一來二去的比較熟。

價格比較公道,宋氏又拉着綠竹到了集上,看見同村擺攤的陸嬸子,便把一籃子雞蛋托給她幫忙賣,對方應承了以後,她才和綠竹真正地逛起街來。

先去錢家鋪子看了眼兒子,看他忙前忙後地幫着掌櫃的做事,沒空說上幾句話,也就歇了話頭,讓他晚上早些回家吃飯便走了。錢家鋪子賣的是米糧,集市是會忙點。

接着又帶女兒去買了斤五花肉,搭了兩根大骨頭,打算回家給她爹和她弟弟補一補,他們一個做學徒,一個農閑做苦力,都不容易。

接下來又買了不少東西,就是不買的,宋氏也會順道和綠竹說上兩句,例如這肉怎麽分辨好壞啊,哪部分的肉好吃,哪部分的肉适合炖煮或煎炒或做成丸子,肉價平時是多少,到了年前家家戶戶殺豬的時候又是個什麽價,等等。

宋氏這是在教導她一些生活上的事,好讓她以後嫁人懂得怎麽過日子。這些綠竹上輩子也是經歷過的,不過那是她的親事定下來以後,出嫁前的事,雖然,後來嫁入張家她也沒機會用到這些,她不掌家,且整日裏拘在房裏做繡活。

如今親事沒成,她娘卻提前把東西都教給她,想來是用心良苦了。再聽一回,綠竹也沒有不耐煩,認真地聽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只希望這些她這輩子能有用得着的地方。

也因此,綠竹不願成親的念頭也漸漸沒了,她不想叫爹娘擔心。只願上天憐她,她也不需要榮華富貴,只求能尋一貼心人,不求相濡以沫,但求能相敬如賓,讓她的付出能有所回報,她便滿足了。

綠竹的心思變化宋氏不知,可她有她的考量。她的确是在擔心綠竹的親事,憂心能不能找得着好人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怕女兒只曉得刺繡,別的什麽都不會,她被別人說不會教女兒倒是小事,女兒被當成賺錢的工具,她可就不答應了。因而,想着把這些持家的東西都教給女兒,好叫旁人知道,自家女兒可不是只懂得刺繡的,也是個曉得持家過日子的好姑娘。

逛着逛着,便要到午時了,宋氏于是到集市上找到了陸嬸子的攤位,她還在,而她家那一籃子雞蛋都賣出去了,得了三百文。宋氏于是給陸嬸子塞了兩個剛買的肉包子,當做謝禮。陸嬸子推拒了一下也就收下了。

見日頭曬,女兒細皮嫩肉的,此時走回去沒得把她曬傷,宋氏于是找了個面攤要了兩碗面,打算吃了以後歇一會再回去。

綠竹坐下來以後,遠遠地便瞧見那救她的徐冬至在一家酒樓前拎着幾只野雞和兔子,想來是要賣給酒樓的。

綠竹扯了扯宋氏的袖子,指了指他,和宋氏說道,“娘,我想去和他親自道聲謝謝。”

宋氏想了想,說,“你在這等着,占着桌子,娘去請他過來,順道請他吃碗面。你一個女孩子和他單獨說話,被人瞧見了總歸不好,會有閑話的。”

綠竹無奈,只好應了,宋氏于是起身向他走去。

作者有話要說: 綠竹吶喊:我不想不想成親~

冬至郁卒:那哥哥我咋辦π_π

作者君:別急,我這就把你拉出來遛一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