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短暫的快樂

于夢性格內向,被父母管束極嚴, 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上各種校外學習班。每天上學放學都是父母接送, 回家之後還有堆積如山的校內作業和校外學習材料, 壓得她幾乎喘不過氣來。

這就導致她除了學習之外,極少有和同齡人交往的自由。

初中住校, 讓她能暫時脫離父母的掌控,逃開讓人窒息的“家”。但是,如何打入同齡人的圈子, 和宿舍班級中的同學交好, 對她仍是個難題。

女生們喜歡聊的話題, 她多數不明所以,根本插不上話。男生們的話題, 她更是加入不進去。以致于開學兩個星期, 她仍是形單影只, 無論在課堂還是宿舍, 都是獨來獨往。

不了解情況的同學,反而認為她性子太傲, 太高冷, 對她的印象很不好。

于夢迫切想要改變這種狀況, 可惜毫無辦法, 只能看着同宿舍的女孩子結伴而行, 說笑打鬧,分享彼此的快樂,自己被隔絕在外, 每次想開口都鼓不起勇氣。

回溯開學這段時期,于夢的心情很平靜,心底甚至有幾分懷念。對她而言,同後來的遭遇相比,這種漠視和冷待近乎是種恩賜。

顏珋觀察良久,确認沒有任何異狀,手指點在她的額心,彌漫在室內的怨氣逐漸減弱,屏風中的畫面随之變化。

熱鬧的校園逐漸隐去,呈現出一片住宅小區。

同原來的住處相比,這裏距于夢的學校和于父的公司更近,方便夫妻倆接送于夢,并送她前往各種學習班。

唯一不好的地方,于母的閨蜜王寧住在同一社區。

兩人的孩子上的是同一間初中,擡頭不見低頭見,遇到的次數愈發頻繁。每次提及家中的孩子,于母都會感到不悅。唐銘的優秀讓她如鲠在喉,看到回家的于夢,自然沒有什麽好臉,說的話也越來越重。

情況愈演愈烈,對于夢來說,從學校回家,無疑是一種煎熬。

開學一個月,于夢仍沒能交到朋友,在班級中被徹底無視。

月末,初一全體進行月度測驗,她的成績雖然夠不上頂尖,在班級也是十名之內,在年級段也屬于上游。

拿到成績單的那天,同桌和前後的同學難得主動和她搭話,于夢卻是臉色發白,看着試卷上的分數和記錄名次的成績單發呆,整個人都變得僵硬。

Advertisement

她十分清楚,父母絕對不會滿意這個成績,等待她的必定又是一場斥責和說教。

“于夢,于夢?”

見她始終沒反應,前後的同學都撇了撇嘴,很快轉過頭,不想自讨沒趣。只有同桌孫玲察覺她有些不對,推了推她的胳膊,低聲問道:“你怎麽了,是不是哪裏不舒服?要不要告訴老師?”

于夢驟然回神,雙手攥緊試卷,回道:“我沒事,不用告訴老師,謝、謝謝你。”

不習慣被人主動搭話,于夢暫時忘記焦灼,說話時耳朵微紅,聲音越來越低。

孫玲看着她,仿佛看到新大陸,不由得笑道:“沒事就好。我都不知道你學習這麽好,數學滿分,咱們班也只有三個。你是怎麽學習的,有什麽好辦法,透露一下呗?”

兩個女孩坐在教室中排,孫玲說話的聲音略微高了些,引來周圍同學好奇的目光。

孫玲也就罷了,她向來是活潑開朗,在班級中很吃得開。

于夢?

她不是性子高冷,從來不樂意和旁人說話?今天這樣,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班主任發完試卷,準備開始講題,黑板擦敲了兩下,教室內頓時安靜下來。

孫玲舉起試卷擋住自己的臉,眼睛朝講臺上瞄了兩下,迅速又低下頭,對于夢吐了下舌頭,輕聲道:“我知道一家奶茶店,新開業,買一送一。等放學後,咱們一起去?”

于夢有些不知所措。

這是她第一次受到同齡人邀請。

她真的可以去嗎?

“怎麽了,不想去?”見她又開始發愣,孫玲皺眉。

于夢紅着耳朵,忙對孫玲道:“不,我去,我想去!”

今天是回家的日子,放學後于母一定會來接她。可于夢仍抱着一絲僥幸,或許看在她交了第一個朋友的份上,媽媽會容許她晚一些回家?

兩堂課的時間轉眼即逝。

放學鈴聲響起,孫玲叫上三四個好友,拉着于夢一起走出教學樓。

“玲玲,你幹嘛帶她?”一個女孩低聲道。

“就是,那麽傲,願意和咱們玩啊?”另一個女孩将書包甩在肩後,接話道。

“別胡說,小夢一點都不傲。我讓她一起來的,你們再這樣,我可生氣了啊!”

孫玲握住于夢的手,對着幾個朋友瞪眼。後者面面相觑,倒也沒有繼續說,不過對于夢的印象依舊平平,始終稱不上好。

一行人走到校門口,于母的車停在路旁,此刻正關上車門,和一個氣質文雅的女人說話。

女人身邊站在一個高挑的少年,黑白兩色搭配的校服穿在他身上,愈發顯得俊秀挺拔。在一衆青澀的面孔中,不禁使人眼前一亮。臉上的笑容仿佛夏日陽光,讓少女們移不開雙眼。

“那是唐銘,初三二班的唐銘!”孫玲身邊的女孩低呼道。

于母轉過頭,看到人群中的女兒,發現她不是一個人,眼底閃過一抹詫異,很快又掩飾過去。

“小夢,過來,和你王阿姨和唐哥哥問好。”

在外人面前,于母向來是高雅溫和的,像是一尊精致的瓷器,讓人挑不出半點瑕疵。

于夢邁步走上前,孫玲幾人落後半步,正猶豫是不是要過去,于母又笑道:“這是你的同學?”

“是,媽媽。”于夢點頭,遵照于母的吩咐,同王寧和唐銘問好,整個過程都是低垂着頭,讓人根本看不清她的表情。

“都是好孩子。”于母對孫玲幾人笑道,“謝謝你們在學校照顧我家小夢。”

“于夢學習好,我們都樂意和她在一起。”比起之前,少女們明顯活躍許多,走到于夢身邊,挽起她的胳膊,态度十分親昵。

于母點點頭,于夢鼓起勇氣,道:“媽媽,我能和同學去奶茶店嗎?我保證六點之前一定回家。”

于母臉上的笑容未變,于夢卻敏銳地察覺到,她生氣了。

女孩低下頭,不由得開始退縮。

孫玲幾人沒有發現她的不對,倒是對面的唐銘,偶爾聽母親提到于父于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對她有幾分同情。見狀,開口道:“趙阿姨,不如我和小夢一起去?我會照顧她,送她按時回家。”

少年聲音清朗,并無變聲期的沙啞。說話時彬彬有禮,面帶微笑,極易讓人生出好感。

王寧知道小姑娘的日子難過,雖然不在計劃中,卻也樂得幫忙,讓于夢有機會喘口氣,別真的被父母給壓垮。

她手中有三家美容會所,聽多這個年齡層的父母是如何望子成龍,十分清楚這些孩子承受了多少壓力。

偶爾得知有孩子承受不住,最終釀成的結局,她在心驚之餘,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自己,絕不能對自己的孩子這樣。更攔着唐銘的父親,不許用同事那一套來要求自己的孩子。

王寧和于母相識多年,彼此的關系還算不錯。出于好意,曾經提醒她,不要太逼迫自己的孩子,免得今後後悔。可惜于母完全聽不進去,反而以為她是在炫耀,對于夢的約束更嚴,壓迫更甚。

意識到自己的話造成反效果,王寧不再多說,只是每次看到于夢,見到她內向甚至有些畏縮的性格,不免搖頭嘆息。

王寧和唐銘出面,于母不好繼續攔着,從皮包裏取出幾張鈔票交給于夢,叮囑她不許逗留得太晚,又謝過唐銘和于夢的同學,才和王寧各自驅車回家。

“走吧。”唐銘接過于夢的書包,對女孩們笑道。

于夢臉頰泛紅,不是為少年的接近,而是第一次交上朋友,第一次感受到自由的味道。壓在肩上的重量突然減輕,這種感覺讓她想哭。

哪怕只有一天,哪怕回家會遭到斥責,她仍是甘之如饴。

“開心點,如果喜歡,我以後再帶你出來,不告訴唐阿姨。”

唐銘是獨生子,一直羨慕同學家裏有弟弟妹妹。可惜唐父和王寧都無意要二胎,他只能繼續孤單下去。

于夢的出現讓他有機會填補內心的空缺。

女孩子十分嬌小,樣子又清秀可愛,活脫脫是他心目中的妹妹形象。

自然而然,他對于夢生出關照之心。連帶的,對她的朋友也十分客氣,不再為避免麻煩,用溫和的态度拒人于千裏之外。

去過奶茶店,一行人又去了書店,遇上唐銘的幾個同學,看到他帶着四五個小姑娘,不由得一陣調侃。

臨分別之前,孫玲幾個對于夢愈發親昵,之前不喜歡她的女孩,此時也是面帶笑容,約定下次再一起出來玩。

“好,一定。”于夢用力點頭。

“下周見!”

女孩們道別之後,匆忙去趕公交和地鐵。距離近的,直接騎着單車回家。

目送女孩們的背影,于夢眼圈泛紅,笑得是那樣開心。

唐銘搖搖頭,脫下外套蓋在于夢的頭上,手隔着布料覆上她的發頂,胡亂按了兩下。等她平靜下來,才騎上單車,載着她返回家中。

這一段記憶,對于夢而言極端美好,哪怕經歷再多醜惡,都被她仔細珍藏,像是寶物一般藏在心裏。

回到家,尚未來得及換下校服,于夢就被于母叫到客廳,詢問測驗成績。于父坐在沙發上,同樣在等待她的回答。

夫妻倆過于關心她這次考得如何,根本沒想過她在外邊有沒有吃飯,肚子餓不餓。更不會提及她新交的朋友,今天是不是玩得開心。

“成績單呢?拿出來。”大概是不滿于夢今天的表現,于母的聲音異常冰冷,冷到連于父都覺得不妥,側頭看了她一眼,告誡她收斂一些。

于夢飛揚的心情瞬間下沉,默默打開書包,取出試卷和成績單放在茶幾上。

“這就是你的分數?”撇開滿分的數學,于母點着其他幾張試卷,嚴厲道,“考成這副鬼樣子,你還有心思出去玩?”

于夢低下頭,一言不發。

于父攔住于母,拿起試卷,又看過年級和班級排名,沉聲道:“小夢,你應該知道初一打基礎多重要。初一學不好,初二初三更會落下。我對你的期望,不是随便考一所高中,你明白嗎?”

“是,爸爸。”于夢垂着頭,聲音空洞,只有順從。

“不只要明白,更要牢牢記在心裏。下一次,你必須考進年級前十,能做到嗎?”

“我會努力的,爸爸。”

“嗯。”于父滿意了,話鋒一轉,“這次沒考好一樣要反省,今晚不許吃飯,将做錯的試卷重新做一遍,明天交給我看。”

“是。”

于夢拿起書包,轉身回到房間。

于母仍是皺眉,道:“就這樣放任她?你沒親眼看到,她今天是什麽樣子!考試考不好,補習班也不想去,只想着玩!再不好好管一管,心都玩野了!”

“行了。”于父攔住于母的話,不耐煩道,“孩子再不懂事,教育過就算了,別說起來沒完沒了。當我不知道,你是在王寧跟前丢掉面子,別在家裏撒氣。

“我哪裏沒完沒了……”

房門關上,隔絕客廳裏的聲音。

于夢坐到書桌前,打開臺燈,從書包中取出一本日記。

清新的紙香湧入鼻端,她沒有落筆,僅是埋頭在紙頁中,閉上雙眼,抛開所有的一切,偷得短暫的快樂和靜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