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公子胡亥

苌笛小心的貼着門板,仔細的聽着門裏動靜。

——“…我誠心誠意……請皇兄成全…”

——“…你毋要再咄咄逼人…”

“唔,苌笛你壓着我了~”子嬰被迫半蹲着以遷就苌笛,蹲的久了,小短腿直抽筋。

苌笛聞言把身子讓了讓,子嬰勉強挺起了腰。

子嬰聽不清裏面在說什麽,捏了捏自己的臉,“那個…苌笛,我們這樣偷聽真的好嗎?”

要是父親發現了怎麽辦?是罰抄書?還是用竹條打手心?又或者是關到小閣樓裏面壁以示懲戒?

想到這裏,即使是公子府人人追捧着小祖宗子嬰,也不禁打了個寒顫。

他才剛滿九歲的小身板可受不了那些酷刑。

他的身子往後剛退一點,眼角的餘光就瞟到院子角落裏雙手環胸的呂殊。她笑着,咧開嘴亮出兩排白森的牙……

子嬰猶如壯士斷腕,一臉決然悲憤的收回外邁的腿。由于方才蹲的時間太長,腿有短暫性的麻木,一時沒站穩,連忙抓住苌笛腰側的縧帶。

苌笛正專心的聽屋子裏的對話,冷不防被子嬰這個壞心的小家夥一拉一拽,失去重力,身體不由自主的撞開了那道雕刻精美莊嚴華貴的門。

“砰——”

苌笛以極不雅的姿勢摔了進去,手腕上的銀镯子在堅硬的石面發出“嗑嗑”的聲響,子嬰早早跳開避免自己被苌笛壓成肉餅。

在院子角落放風的呂殊一陣愕然,她什麽都不知道什麽都不知道……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屋子裏争執的兩個人看過來。

一道目光悠然落在苌笛身上,像羽毛一樣輕盈,輕輕的,淺淺的。

它的主人峨帶博冠,氣質清澈,一身藍色常服外罩墨青色的煙紗,是個十*歲的少年。

苌笛尴尬的從地上爬起來,拂去衣裳上剛剛弄出的皺痕。

她擡起頭張了張口,卻什麽不知道該說什麽,幹脆緘言不語。

先前的少年從苌笛身上移開目光,對站在一旁的另個男子笑道:“說我蠻橫無理也好,道我趁人之機也罷,我都希望皇兄再三考慮我的請求。”他轉身就走了,衣袂輕甩出的微風在苌笛的鼻尖絲絲纏繞,是六月份裏盛開的合歡花的香味。

苌笛對他欠身禮送,轉身對身旁神色複雜的男子不安的道:“公子…你為什麽不答應他?”

大秦皇長子公子扶蘇,伸手摸着苌笛的頭,溫雅隽秀的面龐上出現少見的愁容,“苌笛你還小,不懂人心叵測。”

苌笛垂首沉默,片刻後反駁道:“我不小了,去年年底我就及笈滿十五歲了。”

已經十五歲了啊。

扶蘇心中微動,唇角揚起舒适溫暖的弧度。當年那個黃弱瘦小的女孩子,已經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呢。

“苌笛長大了懂事了,喏,現在把這個不懂事的小家夥交給你,好好管教管教。”扶蘇指了在牆角忐忑不安扣牆壁的子嬰。

子嬰把臉轉過來,癟着嘴,黑豆似的眼珠子嵌在眉眼彎彎的眼眶裏,這表情不像哭也不像笑。

扶蘇不再理她,兀自坐回書案旁執卷研讀。

——————————

臨近黃昏。

扶蘇讓苌笛管教公子府小祖宗的事,苌笛一萬個不敢放在心上。

畢竟她在公子府名義上只是個服侍子嬰的丫鬟。

把子嬰送回他的院子裏,那裏自有教書先生可以管教他。

腳下的鵝卵石顆顆晶瑩透亮,照得苌笛心中明亮歡快。

這條鵝卵石小道的盡頭,就是她們姐妹三人和老父親的獨立小院。

他們四人雖是以下人的身份寄居在公子府,不過扶蘇從來不曾虧待他們。

苌笛猶記得當年公子扶蘇順着山中村落挨家挨戶地叩門尋訪,“小笛……小笛……”

一聲聲呼喚就像春日最和煦的晨曦的風,溫柔的拂過心尖,帶給人溫暖和希望。也把窮途末路的苌笛從絕望深淵邊緣拉回來。

苌笛那時才也是剛滿九歲,家中遭逢劇變,母親離世,父親病危,哥哥被官兵抓去做了勞役不知生死,還有兩個妹妹需要照料。

一夜之間似乎天都塌下來了,天底下最重的擔子壓到了苌笛的肩上。

然而是公子扶蘇,不顧山路勞苦,只身一人到山村鄉野來尋她,接她和兩個妹妹、以及病重的父親到鹹陽安家度日。

那現在妹妹們和父親在做什麽?

小妹央魚一定坐在院子裏的槐樹下,一針一線縫着給子嬰做的秋衣。

呂殊怕自己責怪她剛才逃之夭夭的事,一定在屋子裏準備好了天香樓裏最好吃的桂花糕來負荊請罪。

父親呢,一定在小小耳房裏端坐在桌前,揮筆計算着這個月公子府的花銷數額,因為父親是公子府的總管賬房嘛。

苌笛不禁癡癡的笑,這安逸的日子真是讓人沉迷不知歸醉。

但是,她進來院子,沒有看見槐樹下的央魚,也沒有看見呂殊的屋子裏有徘徊躊躇的身影。只有父親算賬公幹的地方一片燈火亮堂,裏面人影交錯,竊竊私語。

這是怎麽回事?

苌笛推門走進那間狹兀的小房間,裏面的三個人皆動作一滞,然後神情鄭重的看着她。

“發生什麽事了麽?”苌笛問道。

呂殊上前一步,對苌笛道:“陛下震怒,遣公子前往上郡督軍。”頓了頓,又道:“命我們四人帶着小公子速回泗水。”

回泗水,回去那個偏僻遙遠的地方,皇帝的手再長也夠不着的地方。

因為扶蘇昨日在朝堂上頂撞了贏政,所以被震怒的贏政譴去上郡監軍,協助蒙将軍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這差事做好了便是好的,可要是做砸了,就是千古罪人,受萬年唾罵。

修築萬裏長城不知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長城腳下不知堆了多少的累累白骨,太多人因為這長城而喪夫失子、家破人亡。

在這個緊要關頭,扶蘇只送他們一家遠走,遠離是非。

央魚倔強的道:“扶蘇公子待我們不薄,這個時候我們怎麽能溜之大吉。”話語中夾雜着哽咽。

呂殊聽到‘溜之大吉’這個詞,臉色一赫,火燒似的,低着頭嘴裏嗯呀幾聲。

呂文慈祥溫和的看着苌笛道:“孩子,你怎麽想的?”

苌笛怎麽想?苌笛認為扶蘇的做法很正确,即使換個他們倆對換個處境,苌笛也會選擇這個做法。

苌笛道:“留下也是給公子添亂,不能讓他安心獨赴上郡,倒不如把小公子也一并帶走,解決公子的後顧之憂。”

呂殊無聲點頭附議。

呂文帶着呂殊去收拾行裝,因為扶蘇讓他們明天用過早飯就要動身。

央魚撲進苌笛的懷裏抽泣,不忘問道:“姐姐,有沒有什麽辦法可以不讓扶蘇哥哥去受苦?”

呂文和呂殊只當是扶蘇怕自己不在,他們一家在公子府受苦,所以才送他們離開。

央魚卻是知曉扶蘇是被他們連累的。

苌笛笑了,輕撫着她的後腦,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回答道:“當然有啊!”

央魚水亮亮的眼睛直看着苌笛。

“…除非贏政親眼看見我、你和趙初,我們三個人自縛白绫在九儀大殿上……”

央魚使勁瞪苌笛一眼,淚水卻像掉線的珠子一般滾滾的落下來。

同類推薦